close

克魯曼觀點:拚有感經濟  

克魯曼觀點:拚有感經濟(End This Depression Now) 

   這邊沒放過克魯曼(Paul Krugman)的書,其實他的書只要有中文版,我都看過.那何以不寫心得也不列進來呢?因為我壓根就不信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那套.這一本End This Depression Now直譯書名當是立即終結蕭條,應該可以說展現了克魯曼觀點主要核心的所有論述,書中寫推薦序的黃春興老師用了Keynesian 2.0來形容這本書,是凱因斯主義的加強款,別於1930年代的Keynesian 1.0,實在非常貼切,另一篇吳惠林老師稱它就是本通俗版的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y,Interest and Money),沒錯,看完這本書,絕對令人似曾相似,以為凱因斯再世,就是那些經濟學教科書中都唸過一切,沒有新把戲,但卻加重了新火力,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就是加的不夠多,給我更多有效需求,而這就是克魯曼對2008以來經濟陷入另一次蕭條危機提出的解藥.

 克魯曼的解藥就是擴大政府支出,央行開動印鈔機,支出舉債,有國債不必擔心,他認為國債不用還,同時更表示央行的印鈔救市也不會造成通膨,房貸可直接取消貸款贖回權不用補還,甚至暗示發動戰爭也是解救蕭條的手段,如果以上手段還不能解決問題,只是顯示刺激需求的力量還不夠大,更應該增加公共支出,擴大貨幣供應,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應該的,幾乎已經是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若要問好壞,不如先單看吳惠林老師寫的推薦序,他以自由主義的觀點做完整論述了,只是可能老師很客氣,沒有用重炮,不過此處首先露出一個盲點.究竟知識就是力量,還是信仰才是一切?自由主義者認為凱因斯那些主張是白費力,而凱因斯主義者則將自由經濟主張者看成是個天真對世事無知的蠢貨,彼此都難免陷入意氣之爭.我以為吳老師以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來質疑克魯曼可謂一擊而中,在克魯曼的觀點中透露著天下就是有白吃的午餐,不必付出代價,但真是如此嗎?當我們翻開正文,克魯曼一開文談的是長期失業對人格,人生的影響,他認為若不能在短期內解決問題,長期的蕭條會對某些失業者造成終身的影響,轉而成了一種無法逃脫的桎梏,再也回不到正常的人生,他是從道德主義開始了這本書的論述,本地前一篇寫過,遇到道德問題,人們會問好不好,但經濟問題是道德論述為先嗎?科學上只問為什麼,工程上則問怎麼做,如過連經濟學家對於金融風暴成因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怎麼能心平氣和的對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達成共識,當然也就離採用這個方式的結果好壞評論與否更遠. 任何人都會同意如果長期失業者結局正如克魯曼形容的那般,當然必需拯救,問題是長期失業者的形成與結果真如格魯曼一開文所形容的那些因素嗎?如果一個與我一樣不同意克魯曼這個論述的人,自然就不會對此贊同.而竟然先要我們同意無所不用其極對一般人採用不道德的手段侵犯,來解救克魯曼道德標準下先該救助的長期失業者.我們的疑問不是在於長期失業者不該救,而在於為什麼其它人該被以道德侵犯,在於是否有人比這些人更該先被拯救,而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回到原點,如果,宗教或學派間的知識之爭變成一種信仰之爭後,究竟是聖經有理,還是道德經才是真理,恐怕就隨人而異了.

 這是宗教之爭嗎?從克魯曼的論述明白證實了此點,本書第4章到第六章表面上是談2008金融風暴的一些問題,兼談當代主要的經濟學者主張,但實際上他只是為了表達一件事,克魯曼明白指控做為反對凱因斯主張者的經濟學者,他們若不是一個活在真空世界,對真實無知教徒,就是一個保守派學究做為共和黨打手,以便從附和政治人物的關係中取得個人利益,他甚至直指這些自由經濟淡水學者派就是對凱因斯主義發動宗教戰爭.因此連與Fama與Ferguson等實際上與反凱因斯主義不見得有必然關係者都成了他筆下討伐的對象.但是如果別人也以意氣之爭來看,難道不也能質疑他這是凱因斯幽靈的復生?這是民主黨歐巴馬的經濟顧問們對於共和黨的選舉鬥爭手段?也就是所有他對別人的指控都回到自己的身上,而且每一條都能適用,而若要從經濟知識專業論,那也是雙方各提己見,對實際問題毫無助益.

 在162頁他引用了傅利曼(MiltonFriedman)1965年在Times中的一句話"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凱因斯主義者了",事實上貨幣學派一般被視作凱因斯主張的替代者,但與凱因斯主義間根本差距不大,不過是一種技術上的分岐而已,雖然如此,但傅利曼這話恰透露了很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真實的世界中,早就是凱因斯主義的天下,早就是政府計畫經濟的範圍,當利率這個貨幣價格都成了央行的工具,大政府接管了大部分能控制的自由變數,真實世界中要如何將自由經濟主張與凱因斯主義一刀切割完全,而我們竟還在這邊互以為找到對方主張的漏洞,豈不好笑?於是我們看到格魯曼不打自招,他拿出了紐約市長彭博的指控"就是政府強迫房地美與房利美將貸款貸給不具償貸能力的購屋者,與提供優惠才造成次貸風暴",克魯曼指自由經濟主張者試圖將泡沫的罪嫌架在政府頭上,以反擊人們對他們主張的指控.其實不僅是那些自由經濟學者,連我這種路人甲一直都是這樣觀察著,其實書中克魯曼主張取消購屋貸款抵押權來解除屋價償不了貸款的業主時,他可能忘了兩件事情,一是產權,二是契約,這兩件可是大事,當然可能在大政府主義者眼中,不值一顧,由政府承接私人債務,本就是對正當公民的侵害,此外,更主張以債養債,企圖讓政府收拾殘局的成本轉嫁給善良勤墾的人.

  對於產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沒有產權就沒有交易.用個這社會的實際事件說明.市區通常會有地主與建商合建的案例,地主出地由建商負責興建,在雙方合意的情況下,利益分割,明確了產權,因此幾乎不曾發生問題與糾紛,當交易成本為零時,產權的歸屬並不重要,但是,當交易成本不為零時,產權的重要性就變得十分重要,實例就是本地發生的都市更新拆屋事件,涉及幾十甚至成百的住戶,成百的同意章其交易成本不可謂不大,因此,確認產權成為重要的事,但本地政府竟然妄自設定一個75%同意門檻,由與產權無關之人來決定他人產權的處份權,於是,就造成了隨便拆除房屋的事件,很多人以為這是市場經濟之害,其實剛好相反,前面地主與建商合建的案例才是真的市場機制,而文林苑案就是政府這個無產權者加入交易後產生的問題,也是大政府主義下延伸的問題,更是集權對自由的侵害,就因為要滿足官僚們的都市景觀價值與政績出發,但是住戶並沒有這種景觀的義務,才會有這種不依市場機制而強迫依法定比例的更新方式,即使今日企圖修法將住戶同意比例由75%提高到90%,一樣是犧牲了10%的住戶權益,一樣是模糊產權,當這種政府主義凌駕市場之上,是絕對無法議定出一個合理的價格,而往往變成政府對建商的偏袒,當然因為都更的交易成本過大,實際上若按市場機制,通常不容易有談成的個案,但重點是政府當明確產權,不是轉身對產權重新定義造成糾紛,只有產權明確,扯皮的機會就越小,交易成本越低.回到克魯曼對於債權債務認知的觀點,就是侵犯產權的開端,就是對契約法律破壞,經濟學派間或許針對市場管制程度大小的討論有爭議,但一個宣稱是自由主義者會支持這種破壞產權,契約等法定概念的主張嗎?更甚者他說政府外債不多,主要的債務都是對自己人,只要能定期付出利息即可,不會有償付問題,事實上是對大買美國政府公債的主權基金與外國外匯存底投資國不敬,而他又宣稱通貨膨脹可以降低債務的實質價值,無異又是一層對產權的侵害.

 克魯曼宣稱有一種手段能夠降低政府債務的影響,那就是透過通貨膨脹,一面能讓實質利率降成負值,一方面又能有效降低流通債務的實質價值,因此他表示,只要債務成長率低於通貨膨脹率與實質經濟成長的總和,那麼再多的債務增加也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更表示國債可以不用還,以債養債即可,但他也知道如此的說法並不能說服大眾,於是書中直白的說,雖然這形同對於先前欠債人的獎勵,傷害了那些守法又不願先享樂的勤勞人,但此時克魯曼竟稱,經濟學是不講道德的,但若是如此,我們讀者何以要同意長期失業者的人生必需為社會解救的道德觀?這種論述的矛盾,無異是一種價值觀主導了科學論述,或工程論述,即先決定了何者為好的順序而倒推了可能的解法.難道債權人的權利不該受到保護,而闖禍的債務人卻可以因此逍遙自在,或只是為了滿足作者個人的喜號順序.

  單就書中的內容關於經濟問題的見解,應該都有經濟學者可以提出相對的異議,但一如前面所述,恐怕那會被認為是基於學派,知識見解的分野,是以就不單從我們路人不能給予是非對錯見證的角度,而以另一種觀點來看,從作者的道德評論開始,再來看作者說經濟學是不管道德,二者間的矛盾,充其量只是以他個人的道德價值排列為準,而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重點,事實上,自次貸事件後,討論成因的書籍太多,一直到現在來持續不斷,如最近的Stiligz,或之前的張夏準,他們作品基本的論述與此書所述只是方法不一,但原則基礎賽是一致的. 而我們也從此地的輿論或普通人的討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個小島幾乎完全是一個被大政府主義侵襲,對集權充滿喜好,希望政府能接收照顧個人的一切,哪怕是犧牲一點自由也無所謂的地方,即使是我們早就脫離了戒嚴強人政治,哪怕人民對政府的看法從父母官變成人民僕人,其實並沒有改變對於集權政府的偏好,甚至更嚴重,因為以前是被迫接受,現在的人是自願迎接喜好政府的服務,於是當犧牲自由變得更多時,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極度諷刺的社會現像,人人都在指責,都要別人多付一些,都認為別人少付了,實則個個心裡都希望每月付個700,800元就能滿足終身的基本醫療需求,退休需求,都是從貪字出發,但一旦發現需要支付比預期更多,同時未來的需求可能信用破產不能兌現時,那種個人貪慾就出現了,開始發洩指責,但卻幾乎沒有人直接叫出,取消健保制度,年金制度,為什麼,因為貪慾的蘋果一旦吃上癮了,哪有再吐出來的道?,且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真實的貪欲與大政府思維.

 書當然有值得討論的部份,首先是關於流動性陷阱,雖然這是一個沒有測度方式的理論,但從凱因斯主義傳統出發,有日本長期經濟衰退的歷史提供驗證,是可以來比對有沒有這問題,同時能對陷入衰退的經濟採取合宜的解救方式,其次,對於歐洲面對的問題,克魯曼寫的不錯,因為歐元已經統合沒辦法再打破回到各國自有貨幣原狀,經濟強勁的國家確實需要對於那些債務大國給予支援,他提出歐洲央行可直接買進GIPSI等國的債券,提供幫助並維持歐元區一定的通脹成長,或許短期中幫助那些國家的方式,但問題還是一樣,其他國家就人民究竟有沒有道德義務來援助這些人,雖然克魯曼對大家將歐洲問題都希臘化不以為然,但要如何說服他國人民並不是一件易事,連作者都明白那些極端主義,反自由化經濟,反移民的論述再度成了不少歐洲人的主張,短期內可能仇視的是亞裔,或中東人,但難保不會對於歐盟他國,尤其是希臘,西班牙人有一樣的看法,而這正是貨幣統一,但國家不同的矛盾.而從某種角度看,貨幣統合到政治統合,一樣是大政府思維,可見這是一種普遍現象,而我們竟要同意次貸風暴不是政府監管的問題無藝是一種自欺欺人.而更要的是,無限制的印鈔創造通貨膨脹,與擴大的財政支出,真的會沒有問題,只有好處嗎?甚至不只一次指出戰爭解救蕭條,難道也無道德問題,這實在不是一個拿國家人民與財政當計量實驗工具,與工具在經濟教科書中兩條線推來推去那樣這麼容易,說不需付出代價,我想想就覺膽顫心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