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LargeImage.jpg

古蘭似海:用生活見證伊斯蘭聖典的真諦(If the Oceans Were Ink: An Unlikely Friendship and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the Quran,Carla Power)

   當葡萄牙人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西岸之初,他們以為那裡的印度教徒就是尋找中的東方基督教徒,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認為對方有與他們一致的宗教理解,試圖以教宗之命來聯合對方共同對抗伊斯蘭教徒,直到後來才發現是自己誤解.其實在那之前,歐洲人是不太清楚東方有一個印度教存在的,更別說對於異教教義的理解.

   "假如以海水為墨汁,來記載我的主的言辭,那麼,海水必當用盡,而我的主的言辭尚未窮盡,即便以等量的水補充之.",以上這段節錄自古蘭經(Quran)第十八章.本書的中文書名"古蘭似海"大概就是這麼來的.但讀完這本書,可以說書名是對的,也能說是錯的.正如葡萄牙人的自以為,如果我們採取以理解基督,佛教的經典的方式來看古蘭經可能陷入個人理解上的偏見,雖然我們也能以寬闊之名來解釋,但那可能並不是原教原典的本意.古海似蘭是以一名無宗教信仰的記者Carla Power與他的朋友Mohammad Akram Nadwi以一年的時間學習古蘭經的紀錄.包括對於經文理解的不解處的澄清,見解歧異處的爭辯,或是對於不能同意處的各種說法看法.Mohammad Akram Nadwi是一位印度裔的伊斯蘭教徒,也是一位在牛津大學開設伊斯蘭課程的教師,同時也是伊斯蘭教裡有權力能力講解古蘭經,聖訓,先知言行的謝赫.Power雖是美國人,但幼時隨父母遷徙於阿富汗,伊朗,埃及等地,而Akram則是一位在印度長大後移居英國生活的穆斯林.因此除了那些對於古蘭經的討論與辯解外,書籍中也穿插這兩人經歷或觀察的本國與跨國穆斯林生活經驗,使本書除了在經文探討外,還增添對於伊斯蘭實際底層社會的了解.所以這本書的目的無非是想藉由一些穆斯林的生活實況與古蘭經文間交叉應證來澄清外界對於伊斯蘭世界刻板固定印象的誤解與認知.

   個人認為這本書的目的是好的.但我以為作者Calra以世俗性,現代性,科學性,人性,人權等角度試圖引導謝赫的言辭或經歷來呈現或包裝古蘭經的寬闊包容性世界性予世人,恰落入操控原典意旨的盲區.他想解決某些問題,卻沒想到解決的方式本身就是當前問題的根源,在他的眼中,他可能以為只有聖戰組織,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那些極端份子曲解或某種超譯古蘭經的詮釋是錯的,有問題,邪惡的.他以為他個人所秉持的那些已經普遍化被認知的從歐美為起點的現代性,人權,人性為善的觀點融入解釋古然經中是從善行善性出發是對的好的,殊不知,他以為的善與那些極端份子以為的善可能根本上不同,甚至毫不相干.他欠缺的正是對於極端主義論證的觀察與辯證,他以為只要能以寬容性解釋,讓世人認為伊斯蘭的原教旨是寬容適合於全世界即可.很明顯,這種想法是人文的,但也是單純的.一廂情願的.因為在伊斯蘭傳統保守者眼中Calra以為的種種善觀點可能只是西方觀點,可能又會視為是西方觀點再次以另一種包裝手法試圖侵略,從原先對土地,資源,政治的侵占,這次甚至入侵宗教典籍的解釋上.一如葡萄牙人的印度教初體驗.因此即使他拉上Akram與倫敦一些伊斯蘭開明移民者的說法與觀點,從南亞或西亞社會的角度可能根本不會得到認同,雖然我同意寬容世俗化解釋經文能招來歐美西方社會的一些認同者,或解釋一些誤會,但要創造宗教見解一致的解釋以致於能有所改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其次,關於經文.有以本書為主的開明化,現代化,乃至略顯世俗化的解釋,比如伊斯蘭教徒可以打老婆,娶多妻,反同性戀,都被謝赫Akram以偷換概念的方式嫁接了某些前提,比如怎樣的情況可以動手打老婆,娶多妻來解釋,看似是勉強能被自我解釋,但恐怕很難通過西方開明社會的界線,而Akram以伊斯蘭地區的文化長期以來凌駕掌控了古蘭經的解釋方向,是伊斯蘭社會對宗教對先知虔敬表層現象的淪陷,他認為這是有問題的,不好的.所以他表示那些被西方視為有問題的經文解釋不是先知的原意,而是在伊斯蘭國家統治者為了權力需要置入到經文解釋裡.所以Akram解釋並非古蘭經歧視女性,而是阿拉伯社會在先知降臨之前就存在歧視女性的習慣與文化存在,權力承接者只是讓這種習俗融入到宗教經文中,這非原典的意旨.所以他以為西方在後911起對於伊斯蘭教的憤恨與認知,不該被認為是從宗教典籍導引的而至西方社會敵視穆斯林,他以為那些引起仇恨的行為都是那些有權者利用解釋經文是徒達成目的手段.但個人以為,這樣的解釋或能對一些平和理性者產生影響,但恐怕很難睡說服多數人,畢竟現實生活裡世界比以往以縮小很多,女性不能單獨到沙烏地阿拉伯旅行,甚至不能單獨上街,新聞裡常有穆斯林女性被亂石砸死,或隨意的以不貞被處刑的事件,絕非開明解經者以先知基於保護女性的立場才設立或講述那些關於婦女的經文能說服大眾.更重要的一點是看這本古蘭似海的讀者應該多數都非教徒,甚至完全沒有讀過古蘭經,藉著Calra提供的一些片段來呈現宗教的芬芳是不錯的,但是全古蘭經的內容都是如此嗎?難道極端主義的恐怖份子都毫無來由就能輕易成為那些令人顫慄的人肉炸彈?純粹以他們被人為操控洗腦來說明夠說服世人嗎?恐怖份子不讀經文嗎?選擇性的摘錄能讓人初解教意是好事,然而那將失去自行觀察全貌的可能,因為非教徒又看過古蘭經全譯文的人可能得到的感想與Calra與Akram想的可能並不一樣,個人以為甚至是會得到完全相反的宗教認知,因為裡面的某些恐怖段落對非信徒來說很嚇人.

   不過這本古蘭似海有一個觀察點是精確的.極端教義與組織出現的問題根源便在這裡,即是政治問題.Akram與Clara從分析那些參與聖戰組織的成員背景上,看到這樣的現象.就是這些人大多都受西方高等教育,了解西方的技術,科學,文化等優勢.與其說他們仇視西方,還不如說他們嫉妒西方,從骨子他們也想像美國西歐一樣擁有主宰世界的能力,從資本,科技,武力,權力,到土地無所不包.只不過他們想的是用伊斯蘭為主體的世界模式.而啟發他們開動這種模式的不是別人,當然也不是古蘭經,正是西方自己,古蘭經不過是做了這些人的一塊踏板而已.我認為作者點出了關鍵,也在這部分做了不錯的觀察表述,很值得讚許.只是這部分不是他原來寫作這本書的主要目標,所以也沒法成為書籍的主體.至於書籍的主體,除了對於經文辯解的互動外,可以透過穆斯林Akram家族在牛津與印度兩地家庭生活裡的差異與變動來看出在古蘭經文下會創造出如何不同的文化與家庭差異.或許也算是這本書的重點吧.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