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LargeImage.jpgshowLargeImage.jpg

我們仨+幹校六記(楊絳)

    原計畫是讀我們仨,但手邊剛好有幹校六記的PDF檔,順手也看了.作者楊絳享壽105歲,幹校六記在70歲出版,我們仨則在92歲時的作品.雖是老人寫作,但這兩本文字卻輕鬆自然,帶點玩耍的意思."我們仨"寫的是關於楊絳,錢鍾書夫婦與女兒錢瑗的生活點滴,打夫婦倆年輕時到英國唸書,經歷女兒錢瑗誕生,畢業回到上海經過抗戰,內戰,反右,文革結束間的有趣故事.幹校六記則是以錢鍾書與楊絳文革期間下放河南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期間的六篇記事.

     說玩耍當然不可能,而是相對於外頭世界的風雨,革命運動的慘烈.這兩本散文內的內容,不論哪一篇,故事或長或短,敘事或樂或苦.它的焦點始終在"我們仨"這三個人身上.第一人的"我',"我們仨"就是世界中心.這兩本共同對是世界變化的最大調侃就是,它是個人,是個小布爾橋亞情調濃烈,是個背地裡公然違背大環境的自得其樂.儘管外面世界的痛苦如風雨不斷襲來.或記別,記勞,記閒,記情,記幸或是記妄.都是一貫的溫和,平靜,甚至面臨災難加身,骨肉分離,文字間依然淡然,既無吶喊也不悲情.最多就是自證自我消遣幾句.不知這算老人家磨練的結果,抑或是就這麼天性無爭.但想爭也非也沒有,無非就是求個"我們仨"能一直在一起,所以她寧可記幸,而無記災,記厄.

    對生命堅持過善的生活,對於傳統家國觀的信仰,潛藏在略帶獃氣童趣的細節裡.所以幹校六記裡鮮少有外人之名,顯然刻意的避去,哪怕她寫的不過是挖井,挑糞,建公廁堆肥,林間探路,防偷菜,或是餵狗等瑣事趣寫替代了幹校裡可能有的腥風血雨,苦勞病痛,或是人心難測的醜陋樣貌與悲苦的敘述.到了我們仨,那時只餘楊絳一人在世,她以'做夢文"開啟了"我們仨",既然親人魂魄已遠,只能借託夢中相見,我們仨再聚,再話重頭從清華轉赴英國唸書開始了她們布爾喬亞式的生活情節,而這正與陡然創造出的新社會新世界最不同,甚至於矛盾衝突的"仨".仨個知識份子在那種運動時代怎麼可能輕鬆寫意?起碼不該如這兩本散文下所表達出的那樣自怡自樂的態度,彷彿當外界不存在.

    文字輕鬆的作品,內容多是些生活瑣趣,喝茶,煮飯,閱讀,惡作劇搞笑,也有些成長記述比如作者年輕時怕黑不敢走在北京胡同小路,但是到了幹校竟敢在雪夜泥濘的鄉徑上獨行只為會夫一面.都是前後對照出的變化.兩本都沒有描述政治運動慘烈的場面或社會悲苦的橋段.寫的就是個人逐步到老的生活,這或許不符合某些嚴肅的價值觀,但也是另一種生活生存的觀點.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