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LargeImage.jpgshowLargeImageXZKDEJS2.jpg

吶喊+徬徨(魯迅)

   勞動節,趁放假沒事回看一下舊書.吶喊與徬徨兩本皆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集.1918年5月,魯迅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到今天剛好100年.吶喊14篇短篇包刮"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較知名與"藥","端午節","頭髮的故事"等有趣但名氣沒那麼大的短篇,至於後續出的徬徨則有11篇短篇,其中也有"在酒樓上","高老夫子","肥皂"等有意喻的幾篇

   不打算寫個對別篇的想法.而是覺得此時此刻再看100年前的小說,或說再看魯迅也是頗有意思的.有人說魯迅一定是個偏激刻薄心胸狹小黑暗的人,因為者有如此才能寫下這許多諷刺的酸文.但今日的我以為,這兩本集子分別叫做"吶喊"與"徬徨"其實頗有意思.恰好能夠反映另一種情境.也許是陷入一種無法掙脫的困境,連"吶喊"也不能改變或是只剩徬徨無助毫無突破可能,除了留下毒辣陰刻的文字來表達那種困惑,困境,與無助的極致外,他還能有甚麼改變的辦法?

   革命成了,皇帝下台了.但是問題解決了嗎?沒有!沒有!沒有!以為禮教約防,封建荼毒都將被打破,可惜,並沒有,社會繼續衰敗,國家繼續沉淪.如果只是以為那是廣大鄉村的問題,那就錯了,圍堵狂人的人到處都有.或以為那是老八股糟老頭才是問題,錯了,"孔乙己","高老夫子",還有那些裝模作樣的革命者更是問題的來源,真革命或假革命也不重要,只要符合當時"潮"的條件,按著大家都正在做的事,說的話,依樣畫葫蘆,就以為可能是走在人前的先知,殊不知裝模作樣,表裡不一,或是實際骯髒齷齪的人多了,以至於除了顢頇不知道大眾外,確實能夠有許多具備阿Q精神的人穿梭於官道,走向權力,並藉此翻轉金錢餘額.而一般的小老百姓以為這就像是沾了革命者"血"的饅頭,只要吃了就能進化成為高人一等,能夠引領新世界的頂尖人物,殊不知那只是一個全民交相賊或是裝聾作啞的時代.

   所以與其怪作者太刻薄尖酸或是狹隘,還不如說他可能真的對那種現象改變的可能太過悲觀,以至於無任何正面的語言.只能酸.除了如此,還能如何?他既非革命者,也不是有權力作實際社會改革的人,就算是一個文人,也只是一個人,一枝筆,一種聲音,單薄的,乏力的,除了少數外,誰會理你.然而,即使在100年那種政體紊亂,軍閥當道,刁矯者出頭,君子懷憂尚不能狗吠火車,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暗殺的年代.還有一些像魯迅的人物,不管他是否理想尖刻還是純粹烏托邦幻覺,起馬上能存有一點點知識份子的純心,當然也可能有功利成分,只是不可能遮掩那種單純的吶喊徬徨的呼籲,因為他可能對於於未來還存有那麼一丁點希望.

   相比之下100年後,我們連吶喊也都懶得做了,因為這個時代的魯迅已經進入體制內成了"孔老夫子",而這時代魯迅的追隨者已經吃了"藥",打了思想上的雞血,看來精神奕奕,在藥效的助威下滿懷著新時代的精神勝利法,因為只要支持的魯迅們掌握著權力對他來說就是勝利,就是進入迷幻享樂的情境,至於其他,則不是他在意的,甚至,只要不是願吃"血"饅頭的人就是他們眼中該除之而後快的渣仔,而且還必須沾對血,只要血元不對,輕則不能出任校長,重責連公平正義都不配擁有了,所以除了徬徨,真的連吶喊也不需要了.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