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LargeImageKSWDUWGU.jpg

狼廳(Wolf Hall,Hilary Mantel)

  狼廳,基本上是英國版軍師聯盟與延禧宮略的綜合體.不過狗血性只有它倆的十分之一不到,相比之下少了戲劇性.或說沒那麼誇張.所以狼廳在2016被BBC翻拍成六集的電視劇,也是很平穩沉靜壓抑,比以上兩劇多了催眠效果,對於不熟英國那段歷史的人,會有看不懂的可能,Wolf Hall,狼廳是一個特定的地名,但讀過後也可以認為它是一群狼聚集的地方,英國司馬懿們交戰所在地.

  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與皇后凱瑟琳結縭20年,除了生下一個瑪麗公主外,別無他出.此時國王想要一位男性的子嗣來當王位繼承人,他認為年紀已大的凱瑟琳不可能再生育,看上了原來是皇后侍女的安妮.博林.所以想要跟元配離婚,另娶安妮.但是英格蘭國王不是平民,不是自己想離婚就能離婚,必須得到羅馬教廷的同意才行.不過當時的教廷受神聖羅馬帝國攻擊而被控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同時也兼任西班牙國王的查理五世,而查理是凱瑟琳的姪子.所以亨利離婚案必然會被查理五世反對而不可能實現.

  正常的說詞必然行不通,於是有人打起了凱瑟琳貞操問題試圖突破.原來西班牙當年將凱瑟琳公主遠嫁英格蘭原本的結婚對象是亨利八世的哥哥亞瑟王子.只不過亞瑟英年早逝,所以來到英格蘭未久的凱瑟琳在亞瑟逝世後改嫁了亨利.於是亨利的佞臣們宣稱凱瑟琳嫁給亨利前早跟亞瑟有過關係,實際非處女,指控凱瑟琳以假處女身分欺騙國王的婚約,所以教廷必須宣布亨利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只要教廷能宣布這段婚姻無效,凱瑟琳將從皇后變成太妃,亨利恢復單身就能迎娶安妮.

  負責操作與教廷聯繫交涉的是大主教兼樞密大臣沃爾西,權傾一時的渥爾西沒能立即達成亨利交付的使命,引起國王與安妮的不耐不滿.而以湯瑪斯.摩爾為首的沃爾西政敵們與博林家族聯手藉機獻饞扳倒了沃爾西,瓜分了他的權力,職務與財產.於是這本小說的主角湯瑪斯.克倫威爾上場了.克倫威爾原是沃爾西的法律顧問,取得他的信任,為他處理正要的事務.沃爾西下台身亡後,他假意先與安妮.博林家族交好,宣稱自己能夠說服羅馬教廷,解決她的婚姻問題,這樣克羅威爾就取得了一個能在國王前幫他說話的人,掌握安妮,這個正與國王打得火熱的女人.克倫威爾不但成為了國王的顧問,還一步步的削弱了以前沃爾西政敵包括摩爾,克蘭登公爵,諾蘭登公爵等人在國王前的地位,最終成了國王的樞密大臣,他的好友克雷希則擔任大主教,可以說是完全掌控了朝政.其中除了分化,刺探,與勾結串謀外,最重要的還是得幫安妮與亨利停滯的婚事找出一條出路.而他採用的方式卻不是真的與教廷協商,或賄絡.因為這些都毫不濟事.而是順著時代潮流,順著國王的意圖.為什麼英格蘭國王的婚姻需要羅馬同意?難道國王不該是英格蘭最有權力,一切政務的最高決定者?這個觀念一面在亨利腦海中模糊的發酵,一面也挑動著英格蘭舊貴族的神經.當國王認為自己就該是英格蘭最有權力者,坎特伯雷大主教應該聽的是赤幾而非教宗,教宗充其量只是羅馬主教.王權法案宣示了國王的絕對權力不容其上再有干涉,那麼自行宣布與凱瑟琳婚姻無效,另娶安妮,也就是名正言順的事而已.同時藉著女巫的預言案,他拉下了幾個政敵,而不承認羅馬主教的權威又槓上了摩爾,摩爾不願宣誓效忠王權法案,他有自己的信仰觀點,偏偏這時的亨利已信仰了自己的王權才是絕對權威的決定者,而不願更改的摩爾只能被砍下頭,諾蘭登,布蘭登則早已為了保持權勢改站在吃持克倫威爾的一邊.完成了從罪臣到位極人臣的克倫威爾則將展開一段全國的巡行,預估在某一天他們會到達狼廳,一個叫珍.西摩的女孩所在地,這是一位克倫威爾暗中留戀的女孩,也將是亨利第三任的皇后.因為安妮婚後先生下了一名公主,伊莉莎白,國王本已有些失望,等再次懷孕後卻不幸誕下一個死胎,這自然令國王不滿,加上安妮本來就不是個乖乖牌,在與國王結婚前早已許多不同的男性交往過,因此沒能誕下新的王位繼承人,亨利自然又將希望轉到別的女人身上,畢竟他是一個結過六次婚的國王.當然這是續集會交代的故事.

   雖然這是本歷史小說,但作者選擇了克羅威爾,也就選擇了一種敘述觀點.雖然前面先行看過狄更斯的英國史,但畢竟沒那麼多細節,很多的人物未必全然理解.都鐸王朝亨利八世時代裡的人物,其實原先只知道一位,那就是寫出自由論,烏托邦的摩爾.他的形象應該算是正面,光明的,但這本小說裡作為政敵,他是被黑化的,不論是開篇要整肅沃爾西,或是其中多次想要扳倒克倫威爾,他都不遺餘力,毫不容情,且對妻子冷漠,不是善予之人.而沒有太多歷史敘述的克倫威爾,原被視為只是奉命的佞臣,則被寫成了具多面性既具邪惡又具智慧,耐力,能洞察人心,知曉世事,運籌帷幄,既能容人也能恐嚇人,穿梭在男女,貴族平民間毫無窒礙.這與歷史上將它寫成只是奉命執行亨利八世那些殘酷無理又絕對權威命令執行者的角色大異其趣.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寫?是單純因為作者有新的發現,想來為克倫威爾翻案?還是另有所圖?個人以為,單是這利用婚姻之事,挑戰基督教傳統,羅馬教廷的權威,拿下屬於國王自己絕對的權力,便是一件歷史大事.且有顯著重大意義,這代表著現代化集權國家的出現可能,而這種集權國家首先是捨掉舊式君權神授觀念做為出發的第一步.作者想利用這段時間寫出一個可能開啟開明時代的到來.而克倫威爾做為這樣的一個代表,有一種他利用了宗教革命來達成任務,或是宗教革命給予他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兩者間的模糊界線正是因為他的紀錄不多,他的形象模糊,沒有甚麼必然絕對的善惡留在人間遭非議,反而可以利用那些模糊來塑造,來表達時代風起雲湧變換與個人命運之間的關係,讓一個從小屢被父親家暴的鐵匠之子成為樞密大臣,一個沒有貴族身份平民,一個流浪商人,一個去國外充當傭兵的流浪漢能夠改瑱他自己的命運,這是一種方式.固然有其優點,但也有明顯的問題.

   狼廳裡在寫個人心理狀態,轉折時用了許多篇幅,特別是對克倫威爾,其實看完後也不清楚這究竟算不算是一個正派或是正面者.因為,角色的許多回應除了對話,充斥著大量的回顧想像,夢囈,夢境,或是蒙太奇跳躍.也許作者是想表現主人公的特質,但是關於故事本身,克倫威爾逐步解除困境向上的過程其實寫的模糊不清,因此也許我們弄清楚了克倫威爾這個人的特質,卻會奇怪那些政敵們為什麼要放克倫威爾與安妮見面?為什麼又容許他能踏入國王的議事廳?為什麼其中幾乎沒有阻擋?而國王也十分安心的使用這位沃爾西的錢法律顧問?,儘管這些人彼此都埋了暗樁到對方家裡臥底,或是反反臥底,打探情報刺探消息,卻似乎都很君子的只當作是訊息收集,而沒又採用任何詭計,暴力,來阻止敵人幕僚的前途,其實不需要太過細節,只要有些合理的轉折交代即可,可這本小說的這部分不強.除此之外,這本中譯本的文體有些問題,可能譯者與編輯都得負責,這個第三人稱的故事,文中用了許多的"他",然而常常會讓人誤解這個"他"所指實際人物,你必須上下文對照,才突然發現這個他是指另一個人,而不是前一行剛剛用過的"他"所指的那個人,所以看到中後段會有點難以為繼的感覺,因為敘述實在有點混亂.

   比起軍師聯盟與延禧宮略來說這本顯然比較不賣陰險詭計或賣聰明,畢竟安妮那種級數除了勾引國王的風情手段外談不上攻略,作者也不太強調克羅威爾的策略智謀,只著重刻劃他的遠見與思慮,是著重在心理變化與人物的性格上.所以,通俗性比不上前兩者,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