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86067.jpg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Italo Calvino)

   去年看了卡爾維諾的祖先三部曲,當時沒看的"如果在冬夜 一個旅人"趁這時補上.當時看不下,這次好一點.先看過一遍後,回頭再看一遍,但是換了閱讀順序,第一次是順讀,第二次則有個特別的順序,這與這小說的結構有關.

   要了解結構前,先得知道這本小說的"故事"或情節是在說什麼.故事是講一個被稱作"你"的讀者在書店買了一本卡爾維諾的新書,書名叫"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小說.一讀之下,發現這本書的裝訂錯誤,誤將另一作者巴札卡波爾的小說"在馬爾泊克鎮外"的內容裝訂進來,使得小說的故事連續性被中斷.於是"你"將書拿回書店準備換本裝訂無誤的.才發現這本小說根本全部裝訂錯誤.而此時有另一位女讀者魯德米拉也是要來退這本書,兩位讀者因此攀談起來,互留了電話.透過書店,他倆得知這本小說的裝禎有誤與出版社有關,於是他倆開始聯繫出版社,從負責編輯與翻譯的人那邊追索,才發現它們原來準備出版翻譯的是另一本書,於是根據這線索再往上追查被偷換的稿件,原來那本書應該叫"從陡坡上斜倚下來",並得知這事與有一個國際偽書集團,與某專制政府的禁書有關,如此層層追索,竟然找出了與這本"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有關的另外10本小說.而這小說正是由於這11本小說名字的出現,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由章數構成,從第一章到第十二章,這部分說的就是"你"這個人去尋找書籍內容真相的過程,第二部分則是以那11篇小說名字為主題的10篇短篇小說,在第一部分的每一章接著一篇短篇的內容.也就是說這實際上是一篇中篇加上10篇短篇小說構成的小說.所以我第二次讀的時候,事先單獨把以章數為主題的故事讀完,再單獨看那10篇短篇.

   單看那10篇短篇.似乎彼此無關.遑論它們的主題名稱不同,其實時空,背景,所描寫的故事無個不相干.但是,每一篇都有一個這樣的情況,就是一個男人做為主角,在各自的篇幅裡,展開與一名或幾名女性的關係,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情慾.但這個應該只能算是表面的呈現.這是一段關係的開展或結束,很可能只是攸關男女,比如試探,探索,挑逗,追求,拒絕,或是滯礙不明.帶著未知,正因為如此,才能繼續發展下去.而我們因此也會被勾射出好奇心的繼續看下去!?是的,如果它呈現的是這樣的混沌與複雜交錯,未知與關係交錯.可以說是男女情慾,說它是一種閱讀者與書,閱讀者與作者間的關係亦未嘗不可!而在10篇的短篇之外,另一半以章數發展的中篇說的就是讀者"你"對於作者與作品真相的追尋,那裡呈現的就是作者所見所聞所想像與所寫的,與讀者所見所思我想像間的各自狀態,與他們之間的"交合"碰撞出來的模樣,與前面的對照,閱讀就是一場讀者與作者展開交往關係的起點,它可以有個結果,結果是好的,尷尬的,或是荒謬的,也可以中斷式的無結果.或是單純地停留在一廂情願的各自想像而已.

    從故事內容與結構來看.這不是好看的小說.特別是對於追求情節,劇情的人而言,它是一堆沒有結果結論甚至沒太多情節的小說.但它充滿勾引,處處透露著未知玄機.但這些玄機往往嘎然而止,中斷,不是我們一般讀到的那種小說.這種結構性的搬移可以說是創新,但也可以說是刻意做作或諷刺或訴求.可能是他要訴求那種背離傳統的創新,或是諷刺新結構玩弄手法的意思,這是我個人能夠想到到一個點.但想到前面的祖先三部曲,所以可能這就是作者的一種看法與企圖,打破傳統小說的敘事方式與結構.甚至打破結局的必要必然,打破讀者的思考界線,與打破作者與讀者間關係的聯繫.卡爾維諾要敘述的並不是一個淒美的冬夜故事,可能只是一個在冬夜中獨坐燈下的讀者展開的閱讀旅程,作者要在小說中探討的倒似乎是小說作者,讀者,小說文本間的聯繫,並提點出10種小說的類型與風格,在此書中卡爾維諾故意以讀者正在閱讀一本小說開頭,卻又讓一個叫"你"的讀者來探索干預了這本書名叫"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的內容與行進,包括出版或是翻譯的種種.這個"你",雖然一般都被解釋為這是本第二稱的小說,但它其實仍是在"作者"的稱呼下才成型的,也就是它仍是作者以第一人稱所主觀所為的破壞,或創新的手法.從這一點看,一個文本的最終意含,讀者與作者可以自我解讀,各有呈現.一如萬花筒,一如落下的葉片.

   我能自行解讀的就只有這樣.這種小說還真的不適合我.雖然其實它寫的真的不差,但要探索讀者作者文本的關係也好,還是以一種突破性的手法來寫作也好,畢竟離我這個非專業的讀者還是遠了一點.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