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clooeowmf  

知識分子與社會(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Thomas Sowell)

 

  最近的藥酒廣告是這樣訴求的:以前人們相信吃苦耐勞,只要打拼就有機會過上好日子,但是當前的社會狀況與經濟時機,讓人質疑打拼是否有用?於是當有人說只要堅持打拼下去,苦日子是暫時的時,廣告旁白以無奈的酸度表示已經暫時很多年了,整日打拼,收入沒增,物價卻先漲,這暫時是要等到多久才能有希望?. 廣告一手打了馬桶蓋"不管功勞苦勞都要吃苦耐勞"的競爭產品,另一手順便揶揄了政治人物的口號,對藥酒廣告的消費者而言,這種經濟缺憾上訴求可謂十足犀利,因為很少有人會質疑收入不及支出是因為個人因素,寧可質疑這種收入落後支出是因為這個體制,時機,政府,或是任何一個被他們認為能改良經濟景氣時機的組織機制,彷彿只要這種外於個人的體制等因素獲得改良,吃苦耐勞的價值就能回到正常軌道,而只有這個價值獲得實踐,才滿足人類社會需要的道德,公義訴求,才能過上所謂的好日子.

 

 這是本簡體書,依照主題與內容,它要出現繁體版的困難度大,不單是市場性低,主要還是書傳達的主旨簡直是對主流社會價值的冒犯,偏偏對這種冒犯最反感的人,就包括與出版有關的作家,文人,媒體人,編輯,乃至於政治人物與學校教師,這些人正是本書所說的知識分子的主要構成元素,而要一群反對本書觀點的人來出版這書,想想也知出版的機會不高.書中所書的知識分子並不是一般人印象中或被灌輸的人物像那些大學教授,從事科學,醫學,乃至工程學的研究者或者廣泛閱讀的人,在書中被稱為知識分子的,是某些職業的泛稱,這些職業的主要內函在於處理理念,這裡所稱的理念與科學,或人類社會長期的經驗無關,它純粹源自所謂的理性,人類想像,是一種建築在道德緯度上的聖化構想,這裡的聖化構想是指知識分子或道德精英作為一個代理決策人的角色,去制定一個凌駕一切的普遍目標,來取代社會紛亂的,個人的不同目標,同時來替個人做決定.於是除了這些知識分子除了在所擅長的技術工作外,還在他們並不擅長,沒有研究,甚至完全不了解的領域內包括法律,環保,經濟,產業,戰爭,國際關係,乃至政治提供了許多的聖化構想.

 

  作者Thomas Sowell就是從這個觀點切入,去談知識分子因為對於不理解事物過度聖化想像的堅持所產生的影響與問題.個人認為Sowell寫的極好,他以大量的實例與歷史說明觀點,並沒有書名傳達的過度學術味,當然以議題來說也不會是輕鬆之作,只是Sowell是被歸類在保守主義下的一個經濟學者,因此書難免被認為是右派觀點,甚至本書一開篇就否定了馬克思的資本論與羅爾斯的正義論,看似符合了人們的評價與期待,但Sowell在書中花了些篇幅來解釋"進步","前進","反動","保守"等意義與脫離言辭技巧的實際真相,並藉此將所謂的左,右,自由主義,經濟的自由主義等名詞釐清後,才進入他對主題的闡述,Sowell點出了一個重點,在知識分子的心中,進步或前進代表的是改變或變動,但改變並不等於改善,也可能是變壞或破壞,於是前進,進步的反義詞停止,不變,變成了守舊,保守的代言人,相對的就是落後,壞的,於是在知識分子理解裡所謂的保守主義自然就成了反動的同義詞,但Sowell指出這種對名詞的道德定義充其量只是一種辭令技巧,與事物的好壞,行為的善惡,根本沒有關係,這種觀點頗值有興趣的人參考,但是從這兩年關於正義議題的書籍銷量,與偶爾出現關於馬克思資本論的繁體書籍,甚至近來有某知識分子寫了教人如何閱讀資本論的書籍這種趨勢來看,Sowell這本知識分子與社會顯然是悖道太遠,很難被認同吧,因此回過頭看第一段所寫的意義,在表達的正是這種現像,也許那些人並不自認是知識分子,也未必有壞心,可能還是具有高度善心的人,但這不意味他們關於非專業上的想法,價值就是對的,正確的,甚是可能反而是有害於人類的,只是他們不會自知,或從來不會那樣認知,他們的某些想法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那是導向社會走向壞的一面,即使他們所提的主張的出發點是善意的,美好的,高道德訴求的.

 

   知識分子典型的特徵就是在對觀念作出判斷時,不是根據該觀念本身的優缺點,而是根據是否符合他的普遍價值,符合他認為呈現現代的,進步的那種世界觀,這種普遍觀念對於知識分子就具體問題的看法有影響力,所以觀念所具有的善惡力量與它的普遍性,抽象性甚至含糊性是同步增長的.由於知識分子對具體細節所知不多,他的判斷標準就必須與他對其它問題的觀點一致,從而能夠把這些觀點統合為一致的世界觀,呈現在他們面前無數新觀念的篩選過程中,就造就了一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輿論氛圍,就形成了主流世界觀,這種世界觀使某些看法被大眾接受,而有的看法則不被接受,也使得知識分子隨時準備接受某種結論,而拒絕另一些結論,即使他們對問題沒有真正了解.從這樣的方式衍生而來,知識分子其實比較接近哲學家而不是專家,因此對實際事務的影響更為縹緲,因而比起技術專家來說,知識分子的影響力更緩慢,更不易發現,但從長遠的角度看,知識分子的影響力比一般專家更為強大,同樣致力於追求某種綜合,而且更有條理,他對具體觀點的判斷標準,同樣是看這些觀點能否被整合進一個普遍的思想體系,而不是看它們本身的優劣,他同樣致力於形成一個連貫的世界觀,對一個觀點,是接受它還是拒絕它,就看其在形式上和主要基礎上是否與他的世界觀一致,因此,哲學家對知識分子的影響力,很可能大於所有學者或科學家,哲學觀點也更強有力地決定著知識分子行使其審查職能的方式,至於科學研究專家,只有當他不再充當專家,開始把自己研究領域的進展加以哲學化時,他才能在影響大眾方面,與哲學家一爭高下.因此,任何時代的輿論氛圍都是一套普遍的成見,知識分子就是根據它們來判斷新的事實和看法的重要性的.因此,某些幾乎不能用文字表述的模糊概念,竟也能產生深刻影響,知識分子相信在社會事務方面,刻意的控制或自覺的組織管理的結果永遠勝過不受計劃控制的自動演生的社會發展過程,或者相信任何按照計劃建立起來的秩序優於種種對立的力量自行均衡中產生的秩序,這樣的信念深刻地影響了政治,經濟,法律,環保,族群等議題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知識分子在社會理念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在這里,他們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偏好,特別喜歡從抽象的理論中生出口號,喜歡給人類正常行為中流露出的雄心尋找理由,並將它推向極端,例如民主是個好東西,於是他們便認為民主原則貫徹得越徹底越好,近來影響政治發展最大的普遍觀念,就是物質平等的理念,顯而易見,它並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從一開始就被應用在個體間的道德信念,是一種無中生有構想出來的,其含義及其是否能適用於具體案例,實在大可懷疑,僅管如此,在選擇社會政策時,它卻作為一條選擇原則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從而施加了一種壓力,驅使社會形成了一種制度安排,一項具體措施,如果能夠帶來更大程度的平等,人們就認為它值得施行,而根本不再從其他角度予以考慮,在每個具體問題上,引導輿論的人士明確強調這一方面,於是平等理念就強有力的決定著社會變革,影響程度甚至超過了倡導者的想像.然而,不僅僅是道德理想發揮著這樣的作用,知識分子對社會秩序問題的態度,也是從想像的進步觀點出發的,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分子對具體問題形成的錯誤看法,在一定時期內,具有它背後理性進步成就的一切魅力,但一項進步知識會成為新謬誤發生的根源,這本身一點都不令人驚奇,如果新的原理,不會推出任何錯誤的結論,它們豈不成了再無需修正的終極真理,然而知識分子眼中,錯誤的信念看起來似乎具有支撐它最新科學成就的全部魅力,雖然這種信念在被應用於具體領域的時候,可能遭到所有科學證據的否定,但在知識分子的法庭面前,根據支配著他們的思考的那些觀念,它仍然會被挑選出來,從而成為最合乎時代精神的立場,因而,獲大眾青睞和廣泛影響力的專家,不會是那些已得到同行承認的人,而經常是這樣的人,他們被同行視為怪人,只有業餘水平,甚至是騙子,但在一般大眾眼里,他們卻成了該學科最廣為人知的代言人.

 

  錯誤與偏狹的理念會荼毒社會,原因在於它們與現實完全不契合,更糟的是這些理念中包含著邪惡的價值和目標,錯誤的理念與壞的理念在災難性上堪稱伯仲,但它們二者仍然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可以稱為好心辦壞事,提議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好願望本身不必然能保障好結果. 這些聲稱是好的理念和構想,自認能為社會創造光明前景,但在踏上坦途之前,社會可能要在理念的未見的現實陰影中掙紮前進,這就是海耶克所指的通往奴役之路,Sowell所提出我們應該放棄對於聖化理念的追求,只從現實出發,一個社會要想好一點,想過得幸福一點,理念的想法雖不可免,但知識分子忽略了越具體越簡單的事情越不需要理念,因為這些知識分子的理念遠遠不及社會大多數人所擁有的經驗,特別是關於社會構成的組成元素與發展上,由每個個體的經驗逐漸演化而成的社會慣例過程與價值才是關鍵.Sowell認為正是知識論上的分野,導致了精英設計和自發秩序兩種政治觀的分野,知識上的自負使得很多知識分子過度相信理性的力量,相信社會自上而下被改造的可能性,進而相信社會走向盡善盡美的前景,而自發秩序更相信經驗的力量,相信社會自身的適應性調整能力,以及社會不可能盡善盡美的未來,這種系統性的分歧,被Sowell最後歸結為一種近乎神秘的世界觀差異,那些過於信奉理性,精英知識,政府干預的人被他稱為樂觀主義者,他們總是急迫地看到社會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有政治的解決方案,而Sowell認為保守主義的陣營基於對人性的悲觀認識,認為政治的力量是有限的,也許每一個問題都有一個解決方案,但這個解決方案背後,可能又帶來一個新的更大的問題,人類的內在缺陷是最基本的問題,文明僅僅是努力克服人性問題的不完善辦法,換言之問題常常不是如何消除惡,而是如何在不同的惡之間取舍,對人性限度的認識導致對政治觸角的克制.

 

  現實中最諷刺的景象是當你在學校唸書時,不是知識分子,等你拿起鞋在抗議現場丟出去時,就成了這書中所稱的知識分子;當號稱的宅男女神露出事業線大談社會理念時,她也成了知識分子,而作家,劇作家,還是導演等在他們的專業領域有表現時雖受注目,但此時也只是簡單的創作者角色,一旦他們轉到抗議或社會運動現場發表對於平等理念的想法時,知識分子的角色就越發明顯.個人從對於書理解出發,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首先就是知識分子的職業特性在於處理理念,但處理理念的目的除了表達個人對於社會的期待外,最需要的是得到大眾的認同.簡單的說這種對於大眾認同的期望,就像票房,收視率,得票數等,當一個知識分子發表理念爭取大眾認同時,能得到越多人的同意,除了是對他個人所宣揚理念的心理正能量的鼓勵外,更實際的事知識分子能由此得到有形物質與無形精神雙重有利的回饋,從保守主義的觀點,這赤裸裸隱藏的是一種經濟的自由主義,只是那些人不會承認而已,因此只要他們能夠向社會主流的進步思維靠攏,就有機會能得物質與名聲的雙重好處,那怕是所提的觀念是錯的,莫名其妙的,比如搞不清奴隸的定義,卻大談工人是奴隸,自由經濟下並沒有大到不能倒的企業,只有怕丟掉選票的政客才有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保守主義重視產權絕沒有強迫都更,或是為公共建設徵收私產的可能,只有強調強大政府國家建設的官僚才會主張這些侵害產權的主張,但以上種種都已經被這些知識分子轉化為資本家的罪惡,如果說這些指控是對的,那麼當知識分子廣告中訴求要撒網卻沒有魚時,怎麼觀眾會一整年都看到同一人的不同廣告?顯然時機再差有人也是超載而歸,更別說藥酒的效力究竟是預先儲存體力,還是提早傷害身體?事實上如果要照真實的生活經驗,顯然這許多辭語技巧是經不起考驗的,看看那些書大賣,電影大賣,知名度提升,乃至與政治人物結合獲取的政治利益或至制主張.除了個人回饋的考量外,聖化構想本身就是知識分子心中大到不能倒的價值中心,這與大到不能倒的銀行一樣,都是建立在維護某種個人或團體如官僚,知識分子的既得地位與利益,為了這樣不能倒的價值卻讓大多數的人受害,受到奴役之害,只是身為知識分子絕對不會自承此點,絕對會予人辯論到底,但問題是人們有沒有可能一面極度推崇研究Hannah Arendt的極權主義的起源,另一方面卻說為了國家利益,群眾利益,所以必須犧牲某部分的個人利益?顯然這是矛盾的問題,但卻從來也不會引起討論,而這就是以本書所述的知識分子組成的社會的雙重價值觀,透過媒體,宣傳,甚至透過政治影響,這些知識分子與其影響力早就在這個社會處在相對的高端,這是很難改變的現實,如果是一個弱勢者,真正要觀察的不是人們說些什麼,而是他們做了什麼,因此,從弱勢者手中獲取利益又沒付成本的究竟是資本家還是知識分子?絕對是一個值得仔細觀察推敲的問替.

  

  這本書就是從以上這些觀察出發,對於知識分子在經濟,法律,乃至戰爭等事務的影響,Sowell並沒有採取過度批判的態度,他只是以大量的歷史事件,配合運行於其中的各種主張變化,來說出知識分子這個角色是怎麼從18世紀一路行進至今而對於我們的世界有怎樣的影響,產生了那些真實的結果,是一本值得願意暫離主流社會價值,看一看另一種觀點的人的一種選擇.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