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sssssdds    dfdffgfgdtty    bbbbbbbbbbbbdfvtththththth  

經濟解釋(卷一)~(卷四): 科學說需求+收入與成本+受價與覓價+制度的選擇

   原來是讀輝格寫的自私的皮球,很快便看完了,雖然稱以經濟學觀點貫穿,但個人覺得有幾篇文章的分析有些疑點,想著不如另找一書,於是趁著書商出版合訂本,一口氣再次讀這四本經濟解釋,算做個頭腦體操,1300頁,73萬字若是小說是輕鬆的,但改成嚴肅議題,難度不小,書名是經濟解釋,但它基本上不是經濟學教科書,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內容是來挑戰或推翻學校裡教的那套東西,在挑戰或修正這個基礎上,顯露的就是一個對基本經濟學沒有太多了解的人不適合讀這四本,絕對似天書不知所云,何況內容涉及科學性的挑戰,對於以意識形態或固定價值來看經濟領域者也是不合適的,在作者張五常的觀念裡,對世事看法的不同透過可驗證的方式來進行解釋,給予侷限看能否取得有意義性的解釋,但這種解釋不是為辯而辯或為了讓另一方住嘴的辯論,他希望提供的是一種科學性解釋經濟世事的是可能性,在這個的角度,讓讀者習得這種習慣與態度,從而能採用這種態度來看經濟社會中各種變化來得到有助人類的解釋.

    解釋世事不是教室裡的工作,張五常特別重視從實際經濟活動中,觀察自大街小巷的叫賣到工廠公司的作業裡得到的實情,將複雜的行為濃縮簡化有解釋能力的觀點,他自稱不玩黑板經濟,課堂上的東西若不能在真實世界有所得驗只不過紙上作業,因此這套書或這本書與那些習慣關在學校中的蛋頭大家可是大不相同,舉個例子,在第二卷收入與成本中,作者用了一章的篇幅來拆解出版業的成本結構,這一章與整本書相較看來頗為突兀與過於細瑣,看素無用,但這個細瑣的內容恰好可以給提供ㄧ般讀者了解出版產業的粗略成本結構,與各部門相關的上下關係.作者在這章中將出版業分成編輯,印刷,發行,通路四塊成本結構與內容來分析,一個特點是出版的成本不是依單書,而是依書號,釐清了出版業的某些成本內容,恰好可以對一些問題提供粗略的解答,比如在當前幾個主要網路書店與實體書店都用了大量的折扣戰法下,壓縮了沒有價格折扣空間個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因此有人建議所有的書籍銷售端應該採用統一定價制,透過限制財力強的大型書店以折扣銷售,保護獨立書店或小書店能生存,而價格限制,可能會有許多書會的需求會減退,明顯的小於它們的供給,於是基於利益,出版的書籍數可能會減少,而部分高級文化人最希望那些他們認為沒有嚴謹知識或人文價值的娛樂性書籍能被消滅,然而事實上,從直觀的結構來說,這根本是白費力氣,殊不知,出版的成本不是以單書,而是以書號,也就是這裡面從印刷,發行,通路等成本的議價能力上都與出版總量有關,那些被某些人認為不值得看的爛暢銷書正是出版社能降低成本,能與人家議價的主角,如果這些書被消滅了,並不一定好書就能出來,也許被消滅的恰是他們心中好書,而印書少了,書號量出少了,印刷,發行,通路要賺什麼?怎麼生活?可能最先倒的就是這一批人,看起來似乎與出版內容沒有關係,卻關係緊密的構成整個出版產業,沒有一個強大的上下游配套與能力,不能壓低成本,出的書數更少,不賣錢的書更是別想被出版,誰會先捨賣錢的書籍而先出賠錢貨?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成本結構上得來的可能;此外實體書店對於不同消費者的交易成本都不同,比如去實體書店的交通成本可能比網路高,但用網路書店也有訊息成本高於實體書店的困擾,所以即使價格相同,實際的購買成本仍不相同,這方面實體書店或獨立書店未必會有優勢.

   以上只是用這本書籍中看似最無關的內容得來的,如果從作者的經濟觀點來分析,書籍統一定價制,其實就是一種價格管制.價格管制會造成什麼影響也許一經濟教科書已經有一些說法,但它所涉及的問題卻能開展出另一個新天地,就是這四本書所論述的主題之一.一看到經濟解釋四字會以為這是解釋名詞的類字典,事實上非但不是,書基本是作者一生對於經濟這個領域體悟出的所有精華,且個人做為一個路人讀者認為書還有一個很大的隱形題目:為什麼是市場!.是的,雖然作者沒有言明,也不一定同意這種延伸,但做為一個經濟學者的峰頂作品,我以為他是有這樣的一個企圖,期待能夠與同儕比肩,拿把經濟學的科學解釋性擴展的更遠,這邊說的同儕可不是隨便的路人,或是一般的黑板教書匠,而是那些經濟學研究在世界屬於頂尖位置上的人,當然也可以當作一個老者畢生功力所在,四本書都是一個概念之下的衍生與拆解,張五常是以科學的方式來解釋經濟學,即是科學方法論,文中一再重複的便是"理論要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這與Carl Popper採用的證否論有些近似,他採用改變侷限的方式來看相關的變化,得出可能變驗證的科學事實,套句他書中的話"知道局限及其轉變,經濟學推斷人類行為的準確性與牛頓推斷蘋果會往下掉的準確性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先不論實質內容,書的寫作基礎就是源於這種思考,這四卷書讀來雖不容易,沒有功底的大概卷二就放棄了,租值,上頭成本,盈利這些名詞應該弄瞎不少人,邏輯上不清楚的完全跳不過去,但如果能夠堅持,並多用思考理解,應該對人有相當的提升,作者不用數學方程式,1300多頁也幾乎完全沒有圖表,因此只能看作者的解釋力,甚至到卷四談土地與勞力的邊際產值以文字解釋佃農分時,讀者必須有圖形的想像,卻沒有對應的圖形,所以個人的理解力也占了能否閱讀順利的重要地位,雖然內容正不正確是閱讀關心的要點之一,特別是經濟學已經被不少人為是在教室空談理論的學問,但在這四卷書上,個人認為最要緊的是張五常是展現他的觀察力如何及於想像與思考,從觀察裡對現有理論的質疑,從現實中找尋大眾誤解的真相,學習的是一個作為社科學者真正的態度與方法,不是那種打著討好群眾的假學說,而是要找到真正的求理的方式.

   四卷書中,張五常提出了許多獨創的見解,如監督理論,權利理論,四二理論,佃農理論,從內容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是如何推論出這些,或打破新古典馬歇爾,科斯,弗里德曼,乃至古典亞當斯密,李嘉圖的看法而來,或是自我挑戰,毀棄過往自己提出的觀點,如卸責,等博弈理論,這些內容固然不輕,但一如個人前面說的,我認為這本書試圖解釋為什麼市場制度是今日經濟世界運作的主要力量,甚至是大部分力量的來源,請留心作者不是一個唯市場論者,也不是一個以倫理學來賦予經濟學定義的人,他解釋經濟只問為什麼,不論好不好,張五常書中曾述他盡量避免經濟對政治上的選擇建議,好不好不是一個經濟學家該做的事,但先不用考慮這些科學性的分析方式,單從這四卷,可以知道作者認為最重要可用的經濟理論領域只有三部分:1.需求定律. 2.成本概念. 3.競爭的侷限,這三部分的主題構成了這四卷書,卷一科學說需求就是談需求定律,卷二的收入與成本,卷三的覓價與受價則是設收入概念,至於卷四制度的選擇則是鎖住競爭的侷限.需求定律指那條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這定律包括在局限下爭取利益極大化的所有含意,其中有一個大麻煩,需求量與供應量不是真有其物,該定律的本身因而無從驗證.要以邏輯推出真有其物的變數的驗證含意才可以發揮該定律的解釋威力,同樣,所謂均衡也非真有其物,不要跟物理學的均衡混為一談,其二是成本的概念.但因為變化多學之者要觀察,思考多年才可以有稱意的掌握,尤其是也算是成本的租值,因為角度往往轉來轉去,不容易拿得準,成本是代價,在好些情況下引進需求定律成本與價相同,競爭的局限源於有社會,競爭使產權等問題出現,經濟分析變得複雜無數倍,全四卷經濟解釋皆涉及競爭這個重要話題,而主要的處理是在卷三受價與覓價及卷四制度的選擇.

    純就內容而言,進入卷二談租值,上頭成本,盈利等名詞分野之後,整套書才開始了一個與它者不同之處,也是可以理解為什麼我要說作者表達市場之力的所在,雖然張五常開書即言明他不認為經濟學有微觀與宏觀之分(本地稱為個體與總體),在這本書中確實也是用這種方式呈現,一個租值的觀點被創造出來後,在微觀處,作者延伸到受價與覓價的行為,產生相關生產者透過價格分歧來吞食消費者盈餘的各種策略,如綑綁銷售,黃牛票價,全線逼銷,傳統評論壟斷與托拉斯觀點的謬誤,乃至於擠迫效應下產生的邊際成本變化,引進訊息費用,交易費用,並從微觀轉進宏觀,領悟到沒有交易費用就不會出現市場,市場的出現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它的代價是要付出某些交易成本,但從常理來說是場沒有理是為了單純要付那些交易費用而出現,顯然是為了節省的另一種交易費用更多更重要,而這著被放在前端的交易費用就是租值消散,市場是唯一不會造成租值消散的制度,即是個人所說作者想言說的主題.在這個市場制度中,租值消散不易理解,但作者以公海捕魚為例,指如果所有的人都可以去公海無限制的捕魚,最後所有人捕魚者所付出的成本會高於所有捕到魚的價值,這就是租值消散,這是源於無限制競爭下的結果,亦即若開放人類無限制競爭,最後人類只有自我毀滅,甚麼也不能生存.這公海捕魚的觀點解決的方式就是發放有限的捕魚執照,而執照需要透過某種方式取得,如競價或排資論輩,而這也就是制度選擇的緣起,制度的選擇就是一種合約和另一種合約的比較,此地進入了作者專長的產權理論,並延伸到佃農理論,與中國近年的經濟改革制度,最後作者才不得已的必須處理收入分配與國家理論涉及政治方面的議題,並對經濟調控與貨幣制度提出自己的觀察理解,作者對這兩個一般宏觀理論的重要課題的看法不如一般時下主流的觀點,但從權利理論的論述,可以知道他的思想底蘊的原點是什麼,且能觀察作者對於它領域的知識也有自己獨立的看法,而此點不同於常見之理,卻也能搭進他的經濟觀點中.

   他引用了美國的憲法第五條,從中衍生出人類的兩個權利,人權與產權,他表示當人們要求均等的人權時,那麼產權的平等性就會部份被犧牲擺不平,反之,如果人類要產權平等時,那麼就會有人的人權會遭到侵害不平,這是因為人類天生就是不平等的.以上的觀點頗近於效率與公平間的爭議,只是作者不是從那個角度出發,以至於我認為這本書雖然著重在科學性的論述與指導上,但作者不在經濟學上加進倫理學為變數,事實上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主流的要求,而將會被以這種方面批判被否定,不過前面說過,作者非唯市場主義,他重視的是所論述的是否合於世事真的現象,不是那種在冷氣房裡想像出來的假人文社科騙術,所以在卷四中作者舉的許多例子是不容易被一般民眾接受的,但這無關宏旨,他處理的是經濟學而非倫理學,縱然他認為倫理學也是重要的社會部份,卷四中還放了從產權與生產單位的觀點分析了中國傳統的家長制,與風俗,文化的影響,但摻進了經濟世事中不是經濟學能夠解釋的問題,所以他沒有那樣處理經濟,因此讀者如果看到房價高不能買房,不是因為價高,是因為收入少的觀點,恐怕都要跳起來,但對於解釋者而言,他不是言之無物,是經過一層又一層的分析才來,只是民眾應該沒有理性接受這些,正因為如此,即使得出結果的是一種科學性的思考方式也會一併被丟棄,所以整套書中對於壟斷,拖拉斯,對於利益團體的批評,對於最低工資的看法,對貨幣數量的錨定理都不是當前主流.

   當然這本書仍然有一些不是那麼絕對任人信服的,比如對於政府投資與私人投資的效應,他指出凱因斯乘數效應效果小,但不認為政府投資的效率一定較差,主要是因為貪污等非經濟性因素,作者舉出幾個例子說明政府的投資不見得都比較差,但很一致的這些例子都發生在中國,都與中國的土地使用有關,雖然如此得以證明他所表示的論點,只要產權的權利劃分清楚,政府的投資效能不見得較差,問題是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有,一句話就能讓一整片土地讓出來提供某些投資優先使用,因為這個特性,才能恰好符合產權理論下的推論結果,但除此外,其他國家地區都不可能發生相同的效應,也不可能有如此快速的效率,所以對於這點的批評顯然還待考驗;此外,因為作者避免了對於政治問題的過度涉入,著重重心在經濟世事的觀察與解釋,所以很多時候會放在經濟,而沒有對一些社會現象有同理心,l自然也不易受到某些讀者的認可,除此外,四卷書中還不斷的看到作者自誇,動不動就是某大師或諾貝爾得主對己的高度評價,不太符合東方社會的自謙價值,難免讓人覺得不習慣,但除了這些,拋開價值觀暫時性的羈絆,整套書是非常值得閱讀,且值得多看幾次.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