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馬車之歌 (藍博洲)+ 幌馬車之歌續曲(藍博洲)
"幌馬車之歌"在90年代初次出版時,就看過了,這次是有人給我"續曲"這本,乾脆就從頭再看了一次鍾浩東的故事好接上"續曲"中的李蒼降,藍明谷,鍾連球三人事跡,這四人基本上都是因牽涉到1950年基隆中學的左翼組織發展與光明報事件而以"匪"的名目遭槍決.
並沒有打算寫甚麼心得,只是藉此表示對作者的讚賞.儘管"幌馬車之歌"歷年來偶有再版並增補了新內容,除了商業的考量外,個人以為作者心態上一貫保持著一種尊重並維持歷史事件與人物自身的思想,心態與精神上的原初立場,沒有為配合後面時代政治氛圍與政治正確的變化,而去幫歷史人物,事件添加它原來沒有的文化,思想與精神外衣,這與他人作品明顯不同,在當前時空下更是相當罕有的,值得稱道.即使"續曲"中有相當的內容是複製於前作,文本對話體的形式依然沿襲,看似窠臼與便宜行事,實則是表現對原初本旨的尊重態度.
看一下近年的歷史影視劇或歷史小說競賽獲獎作品,就能得到大量的拿前人的身體軀殼與時空服務於表達今天正確立場的手法,要為客觀找一個客觀的標準或原則是困難的,它涉及到自我指涉的無限迴圈:客觀的客觀?那是甚麼?,因此受訪者無故意謊言,又能彼此勾稽,拼貼出來該接近真實原貌,這也就夠了."祖國","左翼"終究跟當前的統治不是同路者,注定它終只能是政治陪襯,只有敵人的敵人的功能,必逐漸消磨在角落,這是紀實的悲哀,歷史的扭曲,所以我們需要幌馬車之歌這樣的作品依稀保留一點接近那些歷史時刻的敘事描述.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