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夜行之子

夜行之子(郭強生)

       去年開始的短篇系列依舊繼續.讀郭強生"夜行之子",明顯的同志題材.

       話說這本2010年出版的書籍也有10多年了,看起來不久,似乎又很久了.10年出版的同志議題是這樣的風貌,但今日別說同婚早已入法,疑似利用同婚謀奪財產,男偶像藝人強暴未成年小青年的刑案事件都鬧得沸沸揚揚,同志議題似乎也是另一種風貌光景了.但想想這樣刑案在異性婚戀中不是早有了許多案例,因此,這只好看作同志議題的更多枝節條框開始攤開在白日陽光下,不再全然都只能在黑暗中踽踽獨行.

       這個集子首先給我的印象是文字精煉,卻自然,沒有太過口語致失掉可玩味處,但也避開了隨精簡而來的嚼舌文藝腔.明快,爽勁不拖泥帶水.而比文字更強的是剪裁拼貼清楚,但你又不會感覺這是亂湊,作者調度場景,轉換之間雖常感突然卻不突兀,總是能在文字間立即找到主體,心情與敘事的轉換,能說是文字蒙太奇.不過集子也有令我困擾讀不懂的地方,對我而言就是"用典"太多.用典似乎應該是屬於古詩詞,或是八股文的事,不過"夜行之子"利用了許多過去小說,或戲劇的人物,或情節表意做為文本內容或主角人物思續的延伸,我恰好讀過吳爾芙的歐蘭朵,王爾德童話與他一些生平事蹟.但是莒哈絲的作品連''情人"都沒看過,更別說"揚安德烈亞史坦能",它連繁體版中文都沒出過,我又看不懂法文.還沒有讀過E.M福斯特的作品,更別說普魯斯特,幾乎不可能去讀"追憶似水年華".沒辦法,畢竟作者也是要挑讀者的,顯然,我還沒過合格那道門檻.

       如果說紐約雙塔是一種陽具的象徵,那它的倒塌就不是暗示了,起碼從集子的角度是如此.掩蓋在雙塔陰影間的紐約街市就會多坦露幾分於陽光下,揭露出屬於它的社會性變化真相.長期以來同志議題紛爭核心無非就是一點,就是社會性與自然性地對抗,而這裡面有趣的是自然性這件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的適者生存,其實涵蓋的是一種慢性演化,演化的本質就是變,只是變得很慢,讓人以為一成不變.而社會性呢?它不同,它的變經常是突變,劇變,常見的革命一詞,個命的壞處是常死人,但往往能一夕大範圍個改變,無人可守舊.不過同志議題,不是走以上的模式,而是反向,就是自然性是突變,社會性是長期慢性的演化,於是急驚風遇上慢郎中,甚至碰上僵固信條,只好長期潛伏於黑暗之中,等待劇變,但如此一來,個體難免就遭到困境犧牲.

      "換魂","女巫",''迴光",這三篇都有關於台人同志出國到美國開洋葷,當然這是玩笑,與其說是開洋葷,還不如說是到另一個彼此間開放能接受同志行為與心理的地方生活.對某些人來說那裡總不是哪哪都好,有人不回來,是因為真的好,不想回來,但有的不回來,是因為回不來了,社會性改變讓他回不來,這多元可不是單純的同志,伴侶膚色還能開放到接受白黑棕紅,年齡從男童,到老爺,階級從白領到送貨小弟,品味不一從餿水吧到Versace,好處是哪哪都能搞,回到國內以上這些就是只能在燈光昏暗的同志三溫暖,gaybar,其他便是社會性的表現,即是不想安靜,不想服從,但也很難掙扎.然則西方的開放就一切OK嗎?''迴光"裡安排家庭看煙火的橋段顯然是立即打臉了,要說免強裝作同意同婚的傳統家人反而更為有趣,只是此處著墨不多.社會性的殘酷是每個人都成了演員,每時每刻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時刻只扮演一個角色,有時多個角色上身,若這多個角色之間彼此相安無事,演出者自然能夠自在些,若多個角色間有衝突,若是演出者長袖善舞,能夠變臉變妝迅速,還詞表面上看出安然自得,否則便是一團災難的開始,對他人是如此,對演出者自然也是,套用''猥褻"篇末的話'"這世上凡事一經指認就成了約定俗成,綁住了你我,越是讓對方想明白,卻越離自己更遠,越覺違背心意.如果禁止不了自己朝對方撲倒陷落,是否也就不必九牛二虎企圖爬回地面了呢?不如脫下西裝,嘿嘿笑兩聲,蹲在原地就好.".作者的問號是解構了約定俗成,就真的能逃脫的了?紐約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同婚還不合法,出櫃同志遭人側目,但還是得回台北,那台北是我的家嗎?可能台北依舊不是我的家,"君無愁"中的雄仔就不預告不先撥電話通知回老家,"結果一進門屋裡全黑,既陌生又熟悉的舊物發出嗆鼻濕氣.他在黑裡坐了一整晚,直到清晨濛灰中起身關上門離去.那個家還在的時候他不想回去;現在他才有感,自己是個沒有家的人了.".於是雄仔轉身換上了女裝,扮成個女T婆用刀把jimmy給捅了.

      但是角色扮演究竟是社會性.有人意識到其實可以不演這個角色,但有人不行.於是"轉世"裡寫著''直到出社會那頭幾年我玩得夠瘋受不了老父在家對著電視機裡國會亂象新聞天殺的狗日的沒遮攔亂罵","反正我就是要臺一定要臺到我沒法跟外省人打炮",自然性明顯地打趴了社會性.而那邊"放生"中,爺與偉則再重逢於那座公園,爺說"國家都翻了幾番了,這公園也被折騰得像老女人拉皮,沒一處沒被動工,雕像牌坊紀念碑四處立.可就奇怪,一代一代都知道往這兒鑽,改朝換代全不干他們的事似的.本性難移,我就不信廣場上沒在上演眉來眼去的戲碼",這邊則是社會性悄悄的配合上了自然性,它終於沒有突變,而是隨之演化了,其實也是其他的社會性隨著演化改變了,只是速度太慢,比不上公園外的進步革命聲嘶力竭.

      "戀一個人的折磨不是來自得不到,而是因為說不出,不斷自語,害怕兩人之間不再有故事,符號大師把愛情變成了語意,語意變成了文本,又將文本轉成系統,只因終究有一個說不出的故事而已".這13篇的愛情故事終究只是諸多可能的其中部分.但更多也不就是社會性的交錯,角色身份的多重交織出來的.雙塔的倒塌是瞬變,意示清除重建再起,抑或留空,無可無不可,但周遭必受其影響,因此不論是傳統性的僵固,還是新價值的衝撞,都將伴隨某種高塔傾倒,某種效應諸多煩惱在同性異性戀中其實都有的,只是以前的夜行之子現在開始逐漸地暴露在陽光下,伴隨它黑暗角落被揭開,傳說中的鬼魅會可能就此消失或被逮獲釐清而已.

        除卻那些受限於背景知識看不懂的部分,這本集子基本上有它風格明晰且敘事成熟的特點,作者安排的那突然的轉折情節與情緒也是令人感到意外有趣,比起之前看得幾本要更精練,卻也可能需要讀者對自身閱讀條件上的理解更多一些,否則難免會感到隔閡與不解,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