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老頭  

高老頭(Le Père Goriot)

  對於一事物,不同人在不同的時間,背景,角度,會有不一的看法,有一面就有另一面或更多面,除受制於觀察者個人的眼光,敏銳度,角度外,差異很大一部分是源於價值觀或信仰的差異,而這一點很容易被忽略,高老頭是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的名著,是一本諷刺金錢物慾社會腐蝕人心的現實小說,作者於金錢,物質對人心的影響有其觀點,不過正如前面寫過的,如果基督山恩仇是大仲馬對於富裕奢華的生活觀點,那麼巴爾札克以幾乎毀滅人類良善,撕裂純潔心靈,以假面為愛裝扮的看法來寫這個拜金故事的理由可能也是由於他的人生經驗,我不敢說他沒有個人絕對性的價值信仰,但從他的經歷上看,一個出版拉丰丹全集虧損,創建的出版社,雜誌社接連倒閉賠錢收場,顯然巴爾札克經營事業是一再受挫的,相對於他個人的寫作生涯,簡直是不堪比較的一面,商海沉浮讓他嘗盡破產,倒閉,負債的苦楚,還不得已讓母親出面替他還債,與當初大學畢業後他積極的計畫脫離對家庭經濟的依賴大相逕庭,並且他與母親的關係自幼即不佳,反而要在此時仰賴她還債,我認為這先天背景深深影響了巴爾札克,至少高老頭的故事跟現實間的巴爾札克經歷太像而由此讓我想像出連結性,生活中的巴爾扎克簡直就是書中那些沉溺拜金的貴族影子,他出入上流社會生活,專用豪華馬車代步,擁豪宅別墅,追求有錢貴婦人並有多名情婦,他喜好奢華生活,醉心於豪華排場,卻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長期維持這種開銷,於是他的情婦,情人就成了他借貸的對象,表面風光,實際困窘左支右絀,他一生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常受到高利貸和出版商追債,經常被迫逃離住處,簡直可以說這個故事就是巴爾扎克個人生活的顯影.

 

  至於高老頭有個物慾現實獲勝的結局,沒有道德主義的爛尾,拉斯蒂涅在高老頭的葬禮後,拋下了良善,走向他一路要追求的上流社會.這種現實未必是獨一無二,但終究沒有尋常社會輿情上所要的價值觀點,但主流社會究竟追求的是什麼價值觀點呢?恐怕本身就是自我衝突矛盾交錯的,於是不覺自思一些常見的情節:在書店裡有賣殺佛的故事,但似乎沒有人敢寫佛殺人的故事(希臘神話確實有一堆天神殺人的故事);有大量反核電的人文論述或文學書籍,卻沒有擁護核電的文學出版;有支持同性婚姻或根本就是同性婚姻追求的書籍,但沒人膽敢寫反對同性婚姻的書籍;這些好像塵世間買樂透的人實際達成的善果比捐發票的人多,但認為捐發票是行善買樂透卻是賭博的人卻多得多!多數時候什麼價值觀該被出版,本身就是個問題,它與支持人數的多寡看似有關又似無關,好像總有某些隱藏的力量再到引這些價值走向,因此,這本諷刺拜金現象的小說,是有它的特色,卻也與前面基督山伯爵相印成趣,兩個作者都迷戀奢糜生活,卻有著不太相同的觀點,顯然更多時候,書籍本身投射的是作者當時的心情與想法,比較上似乎沒有必要從道德正確出發,好像拿杜琪峰比蔡明亮,沒什麼共同的立足點時,就只好以數人頭分好壞,而這又與比較的人頭是屬於影展或票房而有異,各有所好難以絕對斷言真理,但仍有一些最基本的價值不可違,如果這裡面有什麼非在其中的,那必然是人性,當高老頭面臨大限,我終於在翻譯的文字裡面看到孝順兩字出現,第一個反應是法國人有這個道德價值觀嗎?有孝順的法語嗎?似乎與我想像中的不同,也或許只是譯者的個人反射,老頭躺在破公寓的床上,殷殷期盼他兩個女兒能來見他最後一面,情節所顯示出的是她倆還受制於個人困窘情境而無暇思考於此時此事的急迫,甚至於決絕到毫無情意,這就是一種根本上的對人性的滅絕,而拉斯蒂涅就這麼一步步放棄他良心上的道德區塊,最後賣掉了手錶籌措的喪葬費,卻連1塊打賞的法郎也付不出,宣告了善良時間的終結.

 

 高老頭是作者人間喜劇系列中的一部,系列故事人物的前後間有某些的連結性,從閱讀的角度,似乎當一一找來,瞭解個前因後果,但人間喜劇共16本,這只是其一,又並非每一本都有翻譯,但從單一個故事看,詳實的對於當時上流社會貴族生活的物質面的描寫,華麗的馬車,裝飾的豪宅別墅,眾多貴族貴婦令人神迷的舞會,從他們專扮的面目到背著人群後的真面目,如果不是這本小說,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的貴族生活,丈夫有情婦太太有情夫,且彼此知情,能互相容忍對方出軌而居於同屋之下,各自享受外遇的快樂,就連高老頭為了讓女兒快樂,還要牽線讓拉斯蒂涅與自己已婚的女兒交往,這種價值,道德場景全然不存,乍看之下實在不可思議,夫婦之情,父女之情,乃至男女之情間唯一聯繫的紐帶竟是有多少錢來決定,看著書中的角色說著合乎他們禮儀的語言,表達著看似高尚的情感,當我看著那些文字的修飾度誇張度,還不知這究竟是一種交際習慣的場面話,還是發自肺腑時,高老頭突然中風後一切現實都赤裸裸顯露在前,好像那是個交易的世界,什麼都能換算成法郎計數,當拉斯蒂涅突然悟道時,當他寫信回家借錢時,竟然無人質疑,全家配合,竟不覺這種捷徑價值有何不妥,甚至像伏蓋公寓,這個故事另一群人物的表現場景,公寓的住戶雖然較為貧窮,卻也沒有因此心靈更加高潔,從伏蓋太太吝嗇的食物,到廚娘的佔小便宜,引領拉斯蒂涅一路走向罪惡的沃特蘭,到為了錢而幫助警察逮捕沃特蘭的米肖諾,不分貧賤,那種物質橫流決定一切的場景,在高老頭臨時達到高點,紐沁根夫人的無情是其一,但是當老人已死,除了一個醫科學生畢昂訓與拉斯蒂涅外,公寓的住戶還在餐廳中吃喝聊天嘲笑,沒人在意這一個糟老頭,連一塊裹屍用的床單都要計較它的價錢,這或許正是作者想表達的資本階級逐步提高的地位,他們的影響力逐步擴大,在那個革命之後被打破的階級關係,話語權從政治,血緣移到了財富數,移到了能否進入上流社會,而正成為當時主要的價值標準.

 

  高里奧因為新時代而成為暴發戶,但骨子里還是一個傳統的人,在新舊交替中對新時代的生活不感興趣,新的價值觀也沒沒有改變他,他唯一的生活樂趣只是看著女兒能得到快樂,於是金錢也成了唯一表達愛的方式,金錢成了維繫父女關系的唯一紐帶,也可以說金錢決定關係的新時代觀還是在高老頭身上落地生根,但隨著高老頭錢財的流失,父女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先後被女兒趕出家門,當最後一無所有的時候,女兒們甚至不願在他病重時守候在他身旁,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這故事沒有現代的奇幻,少了爛尾,倒是引起我想看人間喜劇系列的其他故事.以前夏志清先生評論過,洋人看中國作品少時,覺得不錯,但後來看得多了,就覺得普通了,都一樣,洋人覺得長,人名又差不多,多了看不下去,不知道這個人間喜劇系列再往下看,會不會得到類似的結果.

 

 時至今日,類似高里奧與他女兒的故事已是新聞中常上演的事件,就連這個社會也較1834年時更崇尚物質主義,更虛無,表裡不一,我還是以為純從小說內容,從現代觀點實在不特別,但若從場景轉換,文字舖陳,時代背景各種描述,又據說這本二十多萬字的小說是在三天內寫成的,不得不驚奇作者功力,縱使他不是名著,也算是不枯燥的小說,當然這還是因人而異,我看的這本商周譯本而言,文字是簡潔流暢的,算不錯的翻譯,不過我找了半天,才在版權頁看到小小的譯者大名周宗武,去google一下發覺譯者似乎是對岸的,顯然這譯本可能又是簡體書轉繁體版,這大概是個人比較不喜歡的一種形式.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