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gfgfgf  

用賭場思維交易就對了(trade like ca casino,Richard L. Weissman)

  關於談交易的書籍,不管上不上得了檯面,大約只有幾種面向,尋常暢銷物要不是吹捧一種交易哲學,就是販賣一種交易系統,或觀念,或是強調某種系統的神奇準確魔力,還有一種是做為基金或資產管理公司的宣傳物,常是以包裝公司某個主管為投機專家的角色,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觀念,目的其實不在賣書而在販賣商金融商品,而像本書Trade  like a casino這種以專職交易者為對象的書籍,也逐步由冷門轉而變成尋常讀物,似乎想以此為專職者也變得較以前更不被人誤解,當然許多人對此有先入為主的看法,若不是想得太糟,看作賭徒,就是把它想成太過理想的職業,以為是以小利賺大錢的捷徑,而這本書與其他類似的書籍,談的就是專職交易者會遇到的問題,與作者提出可能解決的方式,如此議題看似美好,但憑個人看過這類書籍數量實在不少,只能說大多數內容只是些微的差距,大原則上依舊如出一轍,更重要的是,真正願意將書中內容化成行動者的比例低到極限,其實沒有太多人因此而成功,且真的成功者恐怕也不願意拋頭露面,因為沒有自我宣傳只會帶來壞處,會因宣傳帶來好處者又往往不是真的靠交易謀生,而是靠著塑造包裝成成功交易者形象謀生,這兩者差異又不是一般人能分清楚地,因此想憑閱讀此類書就期待什麼力挽狂瀾,或是改變命運的捷徑,那絕對是太過不切實際的夢想而已,至於為什麼成功的交易者自我宣傳會帶來壞處,因為一旦讓人知道你是個金融交易做得還可以的人,立即要面臨人們的同一個問題,那現在有什麼股票可以買?美元如何?黃金還會跌嗎?原油續漲嗎?問題是這種宣傳招來的結果跟交易獲利有何關係?既然無關,何必自找麻煩?有那種必然需要名滿天下的需求嗎?而這正是交易者與包裝成投資專家賺錢的人兩者間最大的差異.

 Trade like a casino,顧名思義,交易者的生涯跟經營一家賭場有類似性,請注意是經營一家賭場,不是做賭徒,何鴻燊是不懂賭術的,交易者自然不是賭徒,莊家有機率上的優勢,賭徒沒有,但是想釐清這些並不容易,困難點不是在技術,是在價值觀,人們一看到casino自然就流出道德上防禦機制,認為這是壞事.賭場擁有機率上的優勢,加上控制下注額度,嚴格控管厚尾事件所帶來的傷害度,長期下來自然能平穩的獲利生存,作者Weissman即是以這個角度來說明交易與賭場經營的類似性.一面透過尋找正值期望報酬的交易系統,另一方面做有效的風險管理,與資金管理技術來建立類似於賭場的優勢,而在這兩個基礎條件下,再在生活,行為,習慣,心理等各層面建構相關必要的手.

 關於交易,個人不會說得比這書更多,畢竟雖然在交易生活中的同時還是需要不斷的做新方法或模型的研究,但終究不是以研究為業,因此不多重複書中的內容,不如先從撲克比賽者的角度來看看,可以去youtube搜尋關於2013 wsop final table的影片,這是德州撲克年度大賽大賽的決賽,儘管9個人要進行數個小時比賽,但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些類似交易活動的行為,首先是構成一場比賽的大多數局數,我稱之為無聊之局,就是發牌員發牌後,除了一位選手外其餘選手都自覺拿到2張不好底牌,因此選擇蓋牌放棄,輸掉這一局的盲注,唯一沒有棄局的人則贏得該局,但這樣只是賺到該局基本盲注而已,並不可能贏到大錢,而這種無聊之局佔了比賽的多數時間,直到有另一個人也選擇跟注或加注,這時比賽才有了起伏,競技,如果參賽者的運氣差不多,理論上每個人贏得無聊之局的次數應該會接近,但實際上就是會有人運氣較佳,而那些輸多了無聊之局的人,眼看籌碼逐漸減少,往往會在勉強的狀況下選擇拚一把跟注或加注乃至all in,這種衝動不一定都是壞結果,也有運氣好的時候,壞的結果就是輸光離桌,運氣好時則苟延殘喘繼續玩下去;其次,獲得冠軍的是個新手,撲克大賽跟圍棋或高爾夫等技巧技術佔獲勝成份較大的比賽不同,圍棋或高爾夫的去年冠軍今年繼續稱冠的機率高,撲克冠軍可能只是因為運氣好,今年撲克大賽的冠軍可能明年第一輪就淘汰了,而撲克高手雖然未必然能奪冠,卻能讓每年在競賽或賭局中獲得的獎金保持著一定水準,也就是他能盡量利用撲克比賽中非運氣的部份提高贏錢的期望值,使得自己能在運氣差時賠得少,好運來實則獲利多,而能以此為生.

 所以先提wsop,是因為相對於交易者,撲克比賽的運氣成分更高,且交易人可以觀望不做單,不做單自然沒有虧損,但撲克參賽者即使要棄局,還是必須付出盲注,交易者相對較撲克比賽者更具贏錢優勢,世界上既然有人以德州撲克做職業,當然更有可能有人以交易維生.但絕大多數有興趣,甚至是已經專職許久的人對這個行業誤解太多,類似Trade like a casino這種書如果放在一個較高的位階,從宏觀一個工作的角度,去閱讀或欣賞,是比較好的方式.個人接觸一些想從事或正從事交易工作人的經驗,大多數仍然視成功的交易者必須先擁有一本武林絕學秘笈,或是無敵兵刃,不管是否參與,最好能夠每擊命中檔檔飆股最好,再不就是說漲就漲說跌就跌,也就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要從技術面做到第一高手,那麼怎麼可能會不賺?而似本書這類談交易的書籍基本上就是否定這種面向,否定這種可能,原則上就不認為存在一個絕對必勝的招式或武器,把焦點回歸到以機率為主的交易策略上,並佐以相關的風險管理,資金管理,心理狀態,生活調適等各方面的問題,但是說實話,一個人有點錢,到隔街的號子開個戶頭就能下單交易,賺賠不就一翻兩瞪眼?輕鬆寫意,因此一般人是不太可能理會這種交易策略面向,大多數人認為交易不就是下單,低買高賣,哪還要花時間寫什麼交易日誌?研究測試各種交易策略的歷史?研讀各種可能的資料?認為只要技術夠準就行了,花那麼多時間心力去搞那些策略,心理,資金,甚至還要學各種專業程式交易軟體TS,MC,Wlab,還要自己寫程式,努力這麼多最後還是可能要賠錢,在神準派的眼中這些行為豈不是跟傻瓜差不多!?.

 事實上這是無法辯駁的,連歷史上都有六出祈山全無功,造成我們很難以此說明正路較險招更好,但是人生總不能老是憑藉運氣吧,於是我們應當讓交易者如同職業棋手或職業高球選手一般,擁有一個能夠維生的基本方式這本書談就是讓你自己找到或建築一個生存方式,只是現實世界的問題是,當一個有志從事交易者採取這些被認為正確的方式總是先遭到市場的羞辱回饋,當一個人停損後價格又返回到原來的交易方向,當一個勝率七成的系統卻出現連續6次虧損交易,當一個正常系統交易者虧損恰遇上一個恰好賣在最高點者,你要怎麼讓人回歸現實?於是你在現實世界中只能碰到號稱神人明牌販賣者,或者知道你從是交易就要問你能有什麼股票買的名牌需求者,你還會怎麼願意跟人談論這些所謂的正確?還不如一個人靜靜地從是自己日常正常的交易動作,至少我在生活中除了自己外,還真的沒有碰到過另一個每日定時寫交易日誌,計畫研究的人,至於其它那就更是緣木求魚,試問如果這些正確基本的事都很少有人在做,更不用談那些專業的規劃及包括軟體MC,TS,Wlab等的程式規劃撰寫,人們需求的只是一個明牌,簡單的低進高出,因為他們的認知中交易部過是到隔街號子上開戶就能做的事,哪有那麼多複雜的工作,更何況做了那些可能還是徒勞無功.所以,這種書雖然有人看,卻很難是理財書籍的主流,因為人們已經被教育那是一件容易的事.

  既然這書談的是以莊家思維交易,我就以此把書中幾個點實務上碰到但書中沒有,屬於我個人的體會提出來,首先是關於正期望值報酬系統,關於勝率,其實我們能找出好的交易系統,它的勝率並不會太高,因為價格是我們衡量行情的方式,但交易系統的參數或數學方式都是我們主動找來去描寫這些價格的方式,並不是價格真的樣子,人們是以歷史資料來描寫這件事,只能說過去它有這種型態上的機率,但對於未來,價格重複歷史型態的機率比想像中要低得多,高勝率的系統可能只是一種過往現象,未來可能會重複,但也可能如本書所說產生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使原來的方式變得無效,實際上資料型態重複發生的機率實在比想像中低,因此切莫自傲於當前系統勝率,這是可變因素,以最近一年的台股為例,單日成交量超過千億以上的交易日竟不到五根指頭,量縮日震幅更是縮小,期指當沖者應該很能體會這種結構性的大變化,原來的交易系統可能做得很好,卻很難在此期間持續適用,畢竟震幅太小,打破了原有系統優勢,因此即使現在使用的系統勝率高,專業交易者還是不可能一招用到老,持續的研究都是必需的.其次,從事專職交易,是有一定資金條件的,這方面作者未談,但是不合理的期望報酬,不合理的勝率期望,沒有安全資金的規劃,在在都影響對入行資金的需求預期,如果可能最好用保守的方式預估,低報酬,低勝率,低期望值,高安全資金(比如只取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做為最大持有部位資金),才能真的合理且較安心地進入這行,其三雖然未必要以程式交易做為機械交易的根本,但是當沖交易者最好還是能學會專業交易軟體如MC,TS等所需要Script語言,因為能以自行設計的程式功能輔助看盤,對於當沖者而言是能省下許多功夫與注意力,何況現在資訊跑動太快,單靠双眼盯盤既疲勞又不科學,最後是交易日誌的功能除了做為盤後檢討與盤前計畫外,事實上也能在盤中寫下決策當時的心理變動,客觀條件,貨主觀感學意識等狀況甚至於做為下單Check list,畢竟事後檢討很難回顧下單當下的內外情況,若能於下單當時便將這些寫下自然最能回歸實情.

  這類書籍實在不少,未來也不可能再一一重述,但我相信新的書恐怕也是異曲同工,或差異不大,因此那怕是上再多的交誼課程,或是看再多談交易的書,實際上能來改變的邊際效用只會越來越低,還不如好好的把書中或課中的內容換成實際行動,真的去執行還更有效些.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