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cc.jpg

龍瑛宗集(龍瑛宗)

     這本龍瑛宗集共14篇短篇小說,從1937年的"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到1987年"狗用食品".前七篇寫於日本殖民時,三篇寫於1945年下半年,以上十篇是龍瑛宗以日文寫就,剩餘四篇收錄於1987年龍"杜甫在長安"集子,是龍瑛宗改用中文寫就的.重心放在前七篇,那是特色所在,後七篇略遜,不過依個人來看,恰好可以反映創作時空環境對作者影響的對比.

     早先看過賴和的"惹事".以殖民社會景況為主題的表達方式,賴和的表達是明白的,反抗的,赤裸的.但龍瑛宗是另一種,在這七篇裡是看不到對於專制掌權者的明白反對.這七篇有著共同的氛圍,是壓抑,謹慎,忍耐,還帶了許多的卑微,怨嘆的味道.當然這並不意味作者是屈從的.我比較願意用時空變化的觀點來看.從2017的"猛暑"一下跳到1937的"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可以看出這種差異.前者在已屬開放社會下產生,即使作者或有所隱誨,但作品並不太有招來屬於人身上的危險隱患的可能.但是1937年中日正式開戰,要如賴和那樣明白寫出日本警察的作為是不可能的.何況,龍瑛宗自幼只習得日文不曾學過漢文,他的作品是刊登在日文的文學刊物上,這種情形下怎麼可能明白的反對殖民統治,因此他小說的內容主以當時社會裡的小人物為主,由小人物的見聞,行為,話語,夢想,行動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態.

    這七篇短篇大致能反映種狀態.最先映入眼簾的應該是一個陰鬱腐爛的社會.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多面的,有傳統的窒嚳也有新時代新事物帶來的衝擊,社會的改變固然有著傳統因循苟且封建思維的僵固性所產生的悲劇,也有資本主義現代文明帶來對於物慾缺乏或價值改變的影響,當然也存在殖民社會除了以階級差異出現的各種荒誕,腐爛的人心展現,也有殖民統治下差別待遇所帶來的疑惑與不滿."直有木瓜樹的小鎮"以一個好不容易當上小鎮公所助理會計的陳有三的視角,對於個人前途從最初的希望滿滿轉變為失落,固然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經濟衰敗,掙錢不易,公所的職務收入竟然讓人看不到未來,但最主要的還是陳有三周遭同事的影響.這些同事早就在衰敗的社會風氣下失去希望,成了腐爛沒有靈魂的人,除了混吃無奈,就是流連於風月淫狎,在同事洩氣無望又粗鄙下流的影響下連原來正派的陳有三都跟著沉淪了.陳有三是中學校畢業,在那年代某種程度已經代表知識份子,這種人有他受教育的目標與希望,一方面是遠大的,正向的,但也存在著功利的幻想與目標.然而到了這個路邊植有木瓜樹的小鎮.除了與他們隔著一層的日本人生活舉措為對照外,幾乎看不到生活正面的力量.而這也是陳有三的糜爛的必然.

    在這七篇中或是這本短篇集子中出現最多是對於女子地位的觀察."黑妞"裡被賣為養女的阿燕,到"不知道的幸福"被送去當童養媳的女孩.憑藉著這些女孩遭遇的描寫,寫出封建制度傳統下女子的命運完全被不屬於自己的其他力量所掌控,自己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順著命運驅使."午前的懸崖"則更將這種女子受封建禮教必須遵從父命,或是因為金錢的需缺使得出路而不由人的狀態擴大到婚姻上,寫一對跳崖殉情的男女飛彈得不到同情,還遭非議訕笑的社會.所幸,龍瑛宗在這幾篇裡,都用一個新時代衝擊帶了改變希望的可能,阿燕喃喃的說希望以後能在台北見到敘事者,"不知道的幸福"裡的童養媳則是鄒到家暴後離婚,自己在台北找到工作獨立生活,並且也尋到一個自己的真愛,至於"午前的懸崖"裡張石濤在家庭逼婚下竟採取詐死的手段,迂迴的方式讓家長不得不順從己意.這裡可以說資本數會帶來高度物欲或會侵害人心,但同時也給了年輕人希望,讓他們有新的手段自力,衝破封建的束縛.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作者性格上柔美細膩的一面,也反映在這個集子大多數所呈現的意象裡.

    而"蓮霧的庭園",'歌"這三篇的意含就複雜多了.這兩篇都是寫一個台灣人為主角,跟他的日本朋友相交的過往.這裡是真的寫朋友,"蓮霧的庭園"裡藤崎少年,或是"歌"裡頭一眾日本文藝人士,都展現出明確的精神文明,或歡快的生活片段.這一方面似有顯示出當時的本地人與"內地人"也可能成為誠摯的朋友,另一面似乎也在用"內地","內地人"對比當時頹廢,糜爛,髒亂,污穢的本地生活環境與人心,與社會狀態,當然不用太敏感的將它視為有甚麼特別所指,因為對比下那種處處不如的狀態成因並非是單一的,而個人眼見無法對其進行撼動改變,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視而不見,或是逃開.所以這兩篇固然是描寫一些朋友間的趣聞軼事,但是也可把它看成是戰亂下因為逃避而出現的一種浪漫情懷."龍舌蘭與月"裡的杜南遠也是這樣的一種人物的代表,甚至可以說,也許這方式正是作者在那種亂世中的立身自處的一種方式.

    至於這七篇之後剩下的七篇,我把它們看成是後殖民小說了."青天白日旗"中孩童搖著旗幟對著迎對而來無言的日本警察,或是"汕頭來的男子"周福山.雖然都有明顯的解放抒發,心喜殖民的結束的意味,但顯然用語風格或是情緒與前面的作品似不大一致,可能此時心中的警戒沒有了,可以公然的寫出真實感覺,跟過去迂迴的手法,或是受管控下的心境與關注重心是絕對不同,或可能因為政治氛圍不一樣而會隨之變化.唯'燃燒下的女人"那篇還有那麼一點原來的透過無情男子與風月可憐女子的描述戰爭的可怕,但那也是前七篇未曾出現的"戰場"死傷場面的第一次出現,而這讓我們不禁想起其實作者的創作巔峰期正是那個戰爭年代,但居然沒有幾篇提到戰場.直到"燃燒的女子"才出現台北被轟炸的情節,而這篇發表已經是1946年,直到此時殘酷戰場,或嚴厲的日警面貌才出現.至於最後包括"杜甫在長安"那四篇中文作品就不是我閱讀目標了,畢竟到了1987年出現,後面時代的環境與政治觀點必然會影響作者,我相信'狗用食品"這種主題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作者殖民時期裡的作品中,而這便是開頭所說時空環境對創作者影響的一個例子.

    從猛暑到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每個期間都有屬於那個時期非主流價值觀點的作品,偶爾看看一些其他觀點也是不錯的,何況主流非主流無關正確或錯誤,而要確認是對或錯有時需要好長的時間以後才能得到答案.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