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jpg

逃犯(Perburuan,Pramoedya Ananta Toer)

   接下來鎖定幾本小說來讀,暫時訂個主題叫"國境之南以南".目前準備讀的有印尼作家Perburuan,Pramoedya Toer"逃犯",Eka Kurniawan的"美傷",馬來西亞陳團英的"夕霧花園",伊朗Gina B. Nahai的"天使飛走的夜晚",阿富汗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印度 Arundhati Roy"微物之神", Gregory David Roberts的"項塔蘭",魯西迪的"羞恥"以上都是東南亞,南亞,的作家.本來對馬來西亞選定的還有歐大旭的"五星富豪",不過沒買到,連二手也沒有.陳團英與歐大旭都是馬籍華人,但是他們沒走華文創作,升學就業發展異於馬華文學作家,他們是往西方走英國路線後以英文寫作,或值得單獨一看.依照我個人習慣,不會一路看小說,中間還是會穿插一些別類的書籍.但包括菲律賓,越南,孟加拉,泰國,緬甸,巴基斯坦等都沒有選,主要是我根本不知道這些國家有那些作品值得一看,這是個人資訊閉塞所致,無關地域與好壞.書單很長,不知要看到何時,只能一本本來.

   '逃犯"應該是書單裡最輕薄的一本吧.算起來是中篇小說,分成四章,雖是一個故事,可以把它看成是由四篇短篇小說構成.簡單的故事,二戰時日軍佔領了印尼爪哇,一位離家多年反抗軍的領袖哈多趁夜扮成乞丐逃回家鄉,想見未婚妻玲曦一面,卻被他的準岳父卡里萬崗村長給阻攔了,非但如此,村長一面虛與委蛇顧左右言他,不讓哈多知道玲曦的確切所在,一方面偷偷向日軍報告.日軍派出大隊全力搜捕,哈多躲到一間田間小屋,卻在此處與他的父親相遇.自從哈多離家加入反抗軍後,他的家庭就破碎了,他的父親原是受人尊敬的區長,但兒子加入叛軍,他被日軍拔掉區長職務,隨後妻子病亡,他失去了生存希望,渾渾噩噩過日子迷上賭博,欠了大批債務遭人追債.哈多逃入前區長避難的小屋後,雖否認自己是他兒子,但區長還是從雙方的對話內容與聲音中猜出了他的身分,他雖然憂慮兒子可能被日軍逮捕,卻很慶幸目前他還活著.日軍的搜捕大隊很快找上這間屋子,哈多趁著父親與日軍談話拖延破草牆而出.逃過一劫的哈多躲到火車站附近一座橋下,在這裡遇到反抗軍的同志狄坡,他們討論了反抗軍的背叛者卡敏,因為他的背叛才導致整個反抗武裝力量的瓦解,正是卡敏帶著日軍在搜捕哈多,所以狄坡主張要去殺了卡敏,但與卡敏自小長大哈多則認為他是因為自身情感失落導致一時走錯路,所以應該找到卡敏原諒他讓他的軍事領導能力能夠繼續發揮對抗日軍.在小屋搜捕不到哈多,日軍軍官非常生氣,以生命威脅村長,村長不得已只能交代哈多可能去找自己的女兒玲曦.卡敏的帶領下,日軍一面在橋下偵查大批乞丐,一面到玲曦的住處搜捕,在卡敏的掩護下,玲曦躲過日軍為難,但是哈多與卡敏卻在此時被捕後帶來玲曦住處對質,當此危機時刻,卻傳來日軍已經正式向盟軍投降的消息.街上到處出現了歡欣的叫喊慶祝聲音,這激怒了日軍軍官,已經因為投降消息不知所措的他們開槍亂射,雖然很快地遭人制止捆綁繳械,子彈卻意外了射中了幾個民眾包括玲曦.於是日軍投降了,印尼自由了,哈多,狄坡,卡敏因為勝利而有所的所歡喜,卻也因為親人喪命而失落惆悵.

   表面上這是一本印尼抗日的故事.我們會以為它會探索國仇家恨,或是戰事殘酷血腥的一面,或是以為隱藏著民族主義,階級差異等問題.實際上這本寫的是戰爭對於個人或個人相關的家人間的親情,友情的考驗,簡言之就是面對敵人或異族統治在選擇卑膝苟存或是與敵對抗那些對於人性考驗的問題.問題在於,若人只是一個無關他人的個體時,該如何選擇相對簡單,因為他並太不會考慮到周邊的親人友朋會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受到影響的可能.所以便能決絕的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是,一但有了牽掛有了情感有了摯愛,也就因此有了窒礙.所以小說的故事本身是簡潔的.但卻形成了多重的比較套路.因為感情失落而迷失選擇以致暫時趨附日軍的卡敏,與感情堅實後盾而堅持選擇抗日的哈多.唯哈多雖對抗日軍,卻不像他人一樣認定卡敏絕對背叛,因為他們堅長期的友情而相信卡敏只是一時的迷失.相對的卡敏其實內心也是一樣的思想,雖然趨附敵營,卻總在找機會協助哈多與哈多的親人.所以他們間的友情並未因此斷離.只是因為各自的狀況而有了不同的抉擇.而這一點在村長表現得最為明確,或說最具現實性.當哈多是區長之子他就是最好的女婿,但他淪為通緝,他父親又丟掉區長的工作,這時哈多在村長眼中就是條件不如跟著日軍混的卡敏.所以村長才能有意無意地暗示卡敏因為時空的變化與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情感選擇.相比無情現實的父親,玲曦則自始至終相信著自己的選擇,也堅定它,即使日軍搜捕上門,卡敏好心掩護,始終未變,最終也以性命交代.對於村長來說,他本來想藉趨附日軍保全家人,卻不料以悲劇告終,相對的選擇對抗的哈多卻也沒有比較自在,母親病亡,父親被拔職務迷上賭博丟掉家產,雖然他有逾軍投降的喜悅,卻一樣得在戰後重新面對自家劫難的後果.而這些都在講述戰爭對於人性,家庭,情感間考驗.

   我以為這四章短篇有個共通的結構,都是存在一個寧靜的場景突然被一個外人闖入破壞影響而有了新狀態.第一章在準備上演皮影戲的準備過程中,一群乞丐闖進了村長家的準備場所,由此帶受追捕逃犯進入了故事,打破了村里的寧靜,挑起了村長的壞心思.在第二章中寧靜的農舍多藏著哈多,卻被一群討債的人闖入,而迎來了他父親,打破了他父親自棄的狀態,有了雙方多年不見各自經歷的探索.第三章則是一群乞丐渡夜的橋下,闖入的哈多與他的同袍訊息的交流而有了自各對外界的了解,也因為日軍的搜捕打破了哈多狄坡的隱藏狀態.第四章則在玲曦的住處,先是卡敏,然後是日軍,接著是哈多等伴隨著日軍投降訊息打破了這個身處寧靜生活女教師的時空.而這些正與戰爭日軍的入侵打破了這群印尼人原先的生活狀態是完全一致的對稱.

   Pramoedya Ananta Toer是個反荷蘭統治的對抗者,所以這一篇小說多少有點呈現藉著這些政治外力事故影響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影射,但個人覺得似乎篇幅短了些,雖然它的情境與人物處理尚可,但覺得其間的個人情感多少有點疏離,而缺少了深刻性.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