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2G.gif

經濟學的終極基礎:經濟學方法論(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 An Essay on Method,Ludwig von Mises)

  經濟學的終極基礎就是了解人的行為.這裡頭人的行為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關鍵,而經濟學的研究就是要去"了解"這些行為.

  這是一本米塞斯的書籍,將它夾在這波小說閱讀的中間.它寫的是米塞斯認為當時主流經濟學發展方向的問題或錯誤,而米塞斯是從方法論這個角度切入分析我們今日的經濟學之所以發展成目前這個樣貌比如以國家所得計算為基礎,充斥大量統計的計量經濟或是以為政府為主體的思考模式的種種可能問題錯誤,這本書指出因為方法論發展錯誤,就會產生錯誤思考的經濟學觀點與架構錯誤的經濟政策.但實務的錯誤非本書重點.米塞斯將重心放在方法論的問題上.米塞斯藉此提出他認為的經濟學該是如何,基於何種基礎?!而這個基礎就是由了解人的行為所構成.這本書是過渡到米塞斯的兩本大作"人的行為"與"理論與歷史:對社會與經濟演變的一個解讀"的一本初階,也是對於"人的行為"中關於經濟學方法論的論述內容補充.對想理解米塞斯主張的人是本相對輕薄簡單的選擇.本書中也對於一元唯物論,與它對社會主義等當時流行的經濟學主張的方法論與邏輯性提出質疑批評,從此角度這書也可以做為資本論讀者的延伸閱讀,當然它是站在資本論的對立面,這需事先了解.書初看是難的,這本的解說法與譯文雖比想像中通俗,勉強能讀懂,但是因為談的是方法論上的問題,所以米塞斯用了不少邏輯書籍的用語與語句,他的方法論辯證論述又太過學術味道,增加了書的困難度,對於普通讀者其實是較難進入的,但千萬莫被這些用語給誤導了以為這是本困難的哲學書籍.其實它就只是一本單純來討論經濟學"方法論"的書籍,以至於甚至沒有太多關於經濟議題與觀點的內容..

  這本書是在1963年出版.當時的經濟學有兩個明顯的區塊.一個就是以西方斯密,李嘉圖到效用理論逐步形成的經濟學主體,而以此為主體由Samuelson所寫的現代經濟學教科書原型已經出現,它與我們今日說所讀的經濟學教材內容幾乎一致,也就是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在當時已經初具完備.另一個主體則是以蘇聯等共黨國家所遵行的馬克思主張.而這兩個主角看似論述內容的發展與觀點大不相同.但是米塞斯發現其中有一點是它們倆共通的.做為西方經濟學的主體,快速地翻閱一下Samuelson或近代的經濟學教材的書籍會發現,做為一門的新的學科,經濟學已經有了一個非常"科學"化的樣貌,就像數學,物理,化學那樣,許多章節都有了許多的式子,算式,圖表.甚至是微積分,統計方程式.而蘇聯為主發展的馬克思主張,則以物的觀點來對經濟進行分析論述.做為一個物理化學數學的類似體,經濟學的論述被看成是一種經驗上的因果關係的理解.而這種因果關係只與純粹的數字出相有關,而不涉及任何與之相關的人的因素.而馬克思主張則更進一步,他把物當成是具有心靈特質的東西,因此他以物的發展來看成人心的同步的基本想法,就米塞斯的看法,他認為這兩者發展的基礎共同元素就是經濟學方法上看到的就是數學與各種自然科學方法的研究與論述法,完全將其視為是一個以物做為觀測分析的基礎,也就是本書所說的一元論,而在物之外的部分,比如人心或其他主張,就被從這樣分析中給排除了.自然科學化與數理物化就是當時流行經濟學的重心.米塞斯以為這些經濟觀點論述方法的根本就是忽略或否定了人的存在,不是以無法處理就是認為科學方法能夠完全應用在全領域,包括人的思維與行為,因此他另闢蹊徑從人的行為這個角度切入創造出他以為的經濟學該是如何.

   米塞斯首先指出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有一些事情並不是自然科學所能描述與分析的.在適合採取自然科學的研究步驟予以觀察與描述之外,還有一個值得研究的領域,那就是人的行為.自然科學所描述的一切就是變化,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也莫不在變化.但是有一件事或說狀態是不變的,那就是人心的思考邏輯,行為邏輯結構,與人類的各種感知能力.自季萬年前人類進入智人這樣的狀態後,人心始終是形成獨特與萬物不同的最特殊關鍵,這一點我們從前面讀過盧梭的論不平等時,他也有類似的主張觀點,就是忌妒比較的心理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因此探討探索人心,,也就是探索人類怎樣思考與行為.但是探逤這些與研究自然科學不同,自然科學的結果通常是經驗的,也就是實際碰上了看到了,然後再從所累積過往的事件上找到規律性,並結出因果關係.但是人的行為卻沒有這樣的一種經驗特性,人的行為的啟動是先驗的,這句話或類似的意思充斥在本書,也是人們不理解的主因.其實作者的意思是人會去做某一個行為,是因為他要是沒去做這個行為去干預他所關切的事態發展,結果將可能會變得令他不滿意.人之所以行為是他不可像神一樣有那種使情況變得令他完全滿意的能力,於是他必須是當的手段,希望使情況變得令他比較滿意.而這就產生了一個這樣的行為的先驗邏輯,為了尋求更好的結果才去行為了邏輯.而這個先驗的觀點與自然科學那種完全不同,它是一個必然的完整清楚的呈現在心中的的自明之理,有這樣自明之理行為的動物才能稱之為人.即人的行為都是有意的,有追求某些目的的.人是行為的動物,因此自然科學找尋的是因果觀,而人的行為則是存在目的因,這是兩者中極大的差異,因果觀成立的前提是規律性,它並不存在甚麼更高理想目的或意義,但人的行為除了因果觀與規律性,它還存有目的論的,米塞斯將關於人的行為的研究稱為人的行為科學,並不是因為他相信這是一種科學研究法的部分,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更好的代用名詞不得已為之,而在他所述的這個行為科學領域包括兩部門,一是行為學,一是歷史,而經濟學便是行為學中的一個部分.行為學是先驗的,它所有的定理都是從"行為"這個先驗概念推演出來的,所以行為學中的每一個定理都存在必然性.而歷史卻是經驗的,但是歷史的經驗與自然課薛所講的精液是不同的,自然事件的經驗有規律必然性,但是歷史沒有規律必然性.

    米塞斯借用情理學的方式來替研究人的行為找到研究方式.情理學原來是從歷史學的一個分支來的,主題是研究人的行為的心思活動.它研究甚麼樣的心思活動引發某個人的一定反應,或研究人對環境情況變化的反應,這種研究的主要方法在於"了解"(Verstehen)..這簡述就是他推論出經濟學的終極基礎:人們認為他所們所處的環境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意義,它們評估這個情況,它們受到價值這些價值判斷的的激勵,採取一定的手段,試圖達到一定的情況,這個情況不同於他們放棄採取任何有目的的反應,那個勢力到來的狀況."了解"處理人們的價值判斷,處理目的的選擇,處裡為達目的的手段的選擇,以處理行為完後人們對結果的評價."了解"這個行為就預設了人心的邏輯結構,以及人心所有的先驗概念.了解這法是從研究歷史來的,表示著洞燭過去,是為了因應未來.但不同於自然科學的對比未來的必然狀態,行為科學上的了解旨在預料人的觀念,價值判斷,與行為如何影響未來狀態.

     看到了解之法,其實作者所述關於人的行為的方法論已經大致結束.但我們可以從這裡可以分出二路思考,一個是米塞斯主張的經濟學究竟長怎樣?那就是他的另一本大作"人的行為"的全部內容.但在進入人的行為這本書之前,還得需理解除非對於可能的將來有所了解,否則我們不可能計畫或執行任何行為.因此所謂的了解行為也包括了隱含他本人對於自己未來的價值判斷有一定的了解.就此而言,我們可以說行為取決行為人對於自身的了解.因此行為的本身具備強烈的"投機"(speculate)性質.你也能視作行為結果的隨機性.每一次行為,就是一次投機,因此從米塞斯的論點來看,投機一詞非但不是大逆不道的壞事,還是人們隨時在做的一件事.也是我看過對於經濟學理解貼近現實的一種說法.其次是咧解這件事除了行為人自身,還包括懷竟與周邊的一切,因此研究經濟學的人固然不避菜用自然科學的那套方式來研究,但對於數學,物理,歷史等種種與所謂經濟無關的領域也要大量多方的學習理解,否則便無法再了解終得出一個較為合適的行為參考,自然也不就不能理解經濟學.

     第二條思路則構成了這本書的後半部.米塞斯借用了歷史研究中的情理學主要是它相對於實證學,相對於當時其他的經濟學派採用的研究法則.他逐一提出這些學派背後使用研究的方法論的問題.比如他對於計量經濟統計方式蒐集資料的見解,斥責它是一種錯將歷史當未來的方式.因為前面已經說過他認為經濟學屬於行為學,而不是歷史重複這種自然規律性的謬誤.又如他指責動機研究是視人心多變於無物.經濟人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某種固定心態的幽靈.接著他批評總體經濟學研究的問題在於只是想以國家為基礎做為社會學者'分配"財富主張的一種假象.而這些也間接的替集體主義,集體利益為藉口的專制統治所用,排斥個人主義,提倡犧牲個人成就群體,但最終只是成就了主張群體主義的少數統治者,或者給予完能政府宣傳者的藉口.或是給於那些企圖以社會工程術台計劃控制統治人的一條捷徑.讓個人利益,心思,主張必須完全的符合集體主張的一切,最終失去了一個活性有創造力的社會而成了暴力與獨裁的集體國度,而有效率與能力的經營者最終被靠關係無效率的威權效忠所替代.而最後佐者花了2個章節談一元論,實證論對於世界的傷害.所謂的一元論就是指這個宇宙要本質是由物所構成,除了物以外並無其他,或是宇宙的構城是由精神所創的唯心論.而實證論則是自然科學的實驗方式是適合處理相關問題的一切方式,因此若實證論與一元論中的全是"物"觀念結合,它不就成了唯物論,也就是馬可思等共產主義思想方法論的根源,而實證論若以一元論中的"神"觀念結合,卻又成了玄學神學淪為荒謬無稽的可能.因此,他以為經濟學對於方法論使用的錯誤,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於宇宙有所誤解,對於人的處境有所誤解,甚至陷入完全的崇拜科學,或是完全的迷信宗教,然後崇尚尊敬集權主義消滅個人特性,最後只是讓少數以宗教意識形態教主身分出現的政治獨裁者隨意亂搞而已,這對西方乃至世界都是嚴重的傷害.

    如前所述,因為用了大量的方法論,邏輯學用語讓這本書看起來非常難懂,加上他的章節分法看似並無邏輯上的連貫性,閱讀者必須自己去想去連結去拼湊與重組才能理解的多一點,因此一般讀者恐怕難以進入,我認為這是米塞斯所有著作共有的毛病,也是許多著作明明很好卻乏人問津的理由之一,不過這也沒辦法,不是什麼學問都能以娛樂至死以最綜藝簡單的包裝表達方式讓大眾了解,何況大眾恐怕也不太需了解這個東西,除非它能換錢吧.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