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1787953.jpg

美國(Amerika,Franz Kafka))

   既然連讀兩本德文小說,那順便把書架上的尚未看的卡夫卡作品順便也解決部分,這本"美國"是卡夫卡生前未出版的長篇小說,雖然是德文小說,但我看國內這本中譯本的譯者簡介上寫的是英語系的老師,懷疑國內的譯本其實是間接從英文版翻譯的不是直譯德文版,這種求方便的現象早期挺常見的,也只能接受了.這本"美國"比起卡夫卡的其他著作看著是輕快明朗的,但原則上仍是作者一貫的議題風格.

   卡爾這個十六歲的少年在奧地利與女傭勾搭至孕,被父母送到美國,當船抵紐約時,他因為幫鍋爐工出頭討薪而與船上的領導發生衝突,衝突中卻意外與自己的舅舅相認.他的舅舅是議員同時經營著事業是個殷實商人,卡爾住進了舅舅家開始學習英文,騎馬,,舅舅有意培植他進入專業領域,但是一次朋友的邀約下,卡爾沒聽從舅舅的主張質疑前往,後又反悔想回家,於是被舅舅放棄任其自謀生活.離開了富商上流生活.向西行的卡爾在住宿旅店時認識兩個年輕人羅賓遜,德拉馬奇.但這兩個年輕人素行不端,趁卡爾去買食物時翻看他的行李,於是卡爾與他們鬧翻,獨自一人到"西方旅館"擔任電梯僕童,他在此辛苦工作,得到女經理賞識.但是幾個月後,羅賓遜醉酒來到旅館向他借錢要挾,不得已的他將他暫時安頓在宿舍而離開了電梯間,因此被領班認為擅離職守而強迫他離職.離開了旅館後,卡爾與羅賓遜在路上遇到警察臨查逃跑而到了德拉馬奇與女明星的住所,卡爾在德拉馬奇等人暴力強制威脅下只好擔任女明星的奴僕.後來卡爾在街上遇到一個招工團,要募集人到奧克拉荷馬馬戲院工作,他參與了遴選,雖然呒有證件,又改名"黑人",但終於被率取,並在此遇到以前旅館工作的同伴,兩人搭著火車,將向新的工作單位奧克拉荷馬戲院進發..

   這小說其實並未完成,但是應該無損於它的企圖.前面說過一貫的意題風格.,卡夫卡的小說通常深入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以司法制度為代表整個統治體制的腐朽,人際關係的冷酷淡漠,小人物的悲慘命運.從哲學角度看,他的作品表現了現代世界的荒誕,無理性,不可認識以及個體生命的孤獨無靠,無所歸依.可以說他的小說試圖體現他對於西方社會現代意識的幻滅.這小說一上來就令人意外,本來以為一個因為搞大女傭肚子的小男孩應該是個流氣,狂妄,不守規則,偶爾施行小惡的壞人,但其實剛好相反,主人公一開始就展現了正義哥的架式,在船隻抵達紐約時,他因為走錯路而認識了鍋爐工,得知他被船上領導苛扣金錢,便不管不顧的帶著他直管理層.在向西行時他明知羅賓遜與德拉馬奇的行為詭異可疑,卻還是幫它們去尋食物,即是後來發現他們打開他的行李偷竊了一些東西,他也選擇隱忍不發,而在旅館工作時,也經常的協助女秘書來工作,並沒有其他外的企圖.可以說這個主角卡爾被塑造的就是一個天性善良,無甚心機,了解他人難處的善良人.但是,卡夫卡在此並沒幫卡爾創造甚麼善惡果報的通俗劇劇情,反而讓卡爾一在地陷入困局.先是在船上的出頭,雖然他是憑著正義之心出發,但終究不明白鍋爐工與船上高層的糾紛實情,因此當鍋爐工自辯不清落居下風時,卡爾也玩渠不能幫他解困,形成了好心辦壞事的可能,要不是此時他的舅舅正在現場且當場認出他,然後因為在場的人尊重他議員的身分而有了轉圜,卡爾恐怕就得當場出醜了.而後在西方旅館時遭到羅賓遜的糾纏,其實他大可不必理會這兩個無賴,但出於一個善良人的基本心理,擔心不理這兩個人可能害他們路倒街頭,但他卻因此依在被這兩個人拖入地獄,不但失去工作,還淪為一個肥胖女星的奴隸.而以上的這些情節與佈局無一不再展現卡夫卡對於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嘲諷,因此讀者在這裡可能會有所不滿,一個好人怎麼屢遭惡報,而那些傳統意義上的壞人,比如腳夫工頭,羅賓遜,德拉馬奇不是升官就是傍上有錢的女明星而生活舒服,卡爾卻反在長期的辛勤工作中因為一次要協助有困難的朋友而遭到革職.這種呈現絕非通俗作品呈現的果報觀,而與卡夫卡對於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崩解,對於冷酷淡漠的一種明確表現.

   而船上賈可布舅舅的出現,在波倫德家中格林的出現,或是在領班審訊場合裡女經理的現身,作者試圖呈現出一種資本主義中司法制度統治體制的腐朽,這種場合作主的的就是錢與權.這裡曾出現的據理力爭,但權力者現身往往能夠蓋變現場的情勢,讓所謂的理據完全無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看到主角卡爾的命運轉折,本來是一個因為屈辱逃離歐洲的青少年,因為權勢議員舅舅的現身不但改變了卡爾在船上的劣勢,甚至可能一舉翻轉卡爾的命運,讓他成為一個有教養有學問的上流人士,或是女經理的現身能改變他繼續流浪做壞的可能,而這種資本主義下的司法制度也一再的折磨了卡爾,他先是在旅館領班那邊領教了教條法規的恐怖,而且還無法讓私人的善心從這種法匠主義中脫困,而後又在警察的臨檢中被懷疑是個行為可疑的人,但事實上他根本沒做過任何違法的事,不過是證件不在身上又不願他人得知被旅館開除的面子問題而已,但是卻是所謂的法律將他逼到了最角落而不得不與兩個壞朋友同住進而淪為奴隸.

  而以上的種種呈現出一個怪異的社會現象,表面上卡爾能夠曾從歐洲到美國,又試圖從東部到西部尋找發展機會,那麼他應該是有自由能選的.淡季上卻非如此,為了錢他必須工作,他努力工作卻沒有好運上身,反而一再地因為同情他人而遭罪,雖然有一些人願意支持他,但真禍到臨頭,人們的口頭承諾或善心能夠經受住多少考驗或是能承受自利心誘惑的抗拒有多大都足以毀滅這種所謂的友情與親情關係,這不但表現了世界不理性的一面,更是荒誕主導令人不知該如面對的一種探索.於是所謂的選擇成了不得已下不得不做的事,ˊ所謂的自由也成了幻影,是一種任其發展荒滅不可知的狀態,而透過卡爾這個小人物悲慘的命運來呈現出個體生命的孤獨無靠,無所歸依,必須獨自尋找獨自向前,毫無他人可以協助,即使有權有勢的舅舅存在也無濟於事,不過,卡夫卡在終了提供了卡爾一個新工作的希望,隨著火車西去,主角人物的未來也再度前進邁向未知,可能繼續碰壁,也可能有所改變.這是全書露出的一點新希望.

  這一本的文字簡單,且沒有太多的自言自語到不可辨識的狀態,以卡夫卡的作品來說是比較直白的,雖然小說似乎是沒有完結,但應該無礙於閱讀.到此卡夫卡的三篇長篇已經讀過"審判","美國",剩下一本"城堡"等到下次有機會再看德文小說時再續上吧.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