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111.jpg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Margaret Atwood)

      這是一個恐怖的現象故事,這個國家中除了統治階級外,其他所有人都成了子宮.

     "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作家愛特伍(Margaret Atwood)在1985出版的作品.1990,2017已經分別影視化成電影與電視劇.2019年愛特伍的新作"證詞'出版,算是在"使女"故事基礎上的意義延伸,也被歸入"使女"系列..

      這是一個被建造,治理成具有和平,寧靜,緩慢,有度.但亦沉悶,壓抑,且疏離的國度:基列共和國,大約出現在20世紀末期的北美.在基列國出現前的社會中因為工業發展過度致使環境汙染,對於人體產生諸多不良的影響其中最嚴重的便是導致大批人不孕,經濟高速發展下的物慾享樂成為最高生活目標,致使當時的男女關係紊亂,人們陷入吸毒,雜交以致性病,與新起的愛滋病橫流氾濫又創造了一批無法繁衍後代的人們.以上兩種因素致人類的繁衍受到危害.此使有人發起革命推翻了原有政府成立基列國,此國以神權立國,表面上以基督宗旨統治世界,實際上它是一個融合基督,伊斯蘭,印度教裡的"禁慾"思想為主體的新宗教國.

      西元2195年在一處城市遺址上,發掘出一隻鐵皮櫃,櫃子裡藏有30盒卡帶.專家組裝復原了一台古老的錄音機,於是,歷史學家們得以把磁帶上的錄音轉述成文字.在這批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卡帶上,一個女聲講述了她的親身經歷."瓊"(June)生活21世紀初的北美,她有好的教育,體面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她和丈夫盧克,女兒漢娜過著幸福又平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銀行賬戶被凍結了,雇主開除了所有女性職員,一個宗教極端組織接管了一切,建立起了一個男權的政教合一的基列國."使女的故事"便是"瓊"經歷自述.

     "瓊"在基列共和國裡被叫做"奧芙弗雷德",是一名"使女".使女在基列共和國中的唯一工作,就是幫大主教"生小孩".因為在此時多數人的生殖系統早已被各種汙染,病毒摧殘成無法生育,只有使女的身體能夠受孕生小孩.使女的選定都是找到在"前基列國"時期曾經生育但下過孩子的女子來充任,只是為了讓手段合法,基列國表面上卻聲稱這些使女是因為在前基列國時期曾經犯下通姦,不倫等罪行,存在道德問題,為了贖罪與懲戒改過必須擔任使女才能獲得新生.按照基列國的新標準,所有被認為有罪的男性,包括通姦者,同性戀,做墮胎手術的醫生,開明的神父等等,都將吊死示眾,而那些存在道德問題的女性,若尚有生育能力,將被迫成為使女,若沒有生育能力,就被流放到改造營,清理核廢料等污染物,亦即放棄她們讓她們自生自滅最終消滅.

      一開始瓊和盧克曾嘗試帶著女兒逃走,但被發現後瓊被抓獲,盧克生死不明,漢娜被搶走轉送他人撫養.瓊因罪被送進了專門訓練使女的紅色感化中心,在感化中心裡,嬤嬤們對使女進行各種洗腦與凌虐,膽敢反抗之人將遭受酷刑,受訓之後,瓊被派往大主教弗雷德家,她有了一個新名字"奧芙弗雷德"(Offred——of Fred),從英文的原名可以看出這名字意味著屬於"弗雷德"的,即主人與奴隸關係的隱含意思.每到排卵日,她必須和大主教弗雷德,大主教夫人賽麗娜·喬伊一起,舉行"受精儀式",塞麗娜坐在床上,緊緊抓住瓊的胳膊,而瓊則躺在賽麗娜的兩腿之間任憑大主教插入.這畫面頗為搞笑,明明是瓊靜靜忍受弗雷德的強姦,卻要看成是大主教夫婦在性交,但她別無選擇,她只是一個工具,大主教和大主教夫人間的生育通道.

     如果使女懷孕產子,她將被派往另一個家庭繼續生子,但如果使女被分配到三個家庭都未能懷孕,那她將被流放到隔離營,等待她的,只有核輻射和死亡.使女的一舉一動都被嚴密監控,連出門採購都必須與另一名使女同行,兩人互相監視.秘密指派的眼目隨時可能告密,因此表面上她居於大主教的家中除了生子無所事事,但實際上卻如同一個被監禁的生產工具,漂亮的房子,精緻的花園,整潔的社區,其實只是囚禁的監獄而已.

     雖然這小說有著反烏托邦的形式與宣傳,但個人以為實際上它不該這麼簡單就歸入這樣的分類.畢竟你要先有一個烏托邦意象,才好稱作有反烏托邦的發動,但這裡的烏托邦是什麼呢?無情慾,無性愛,無感情,無娛樂,無親屬嗎?.基列國是個極端的宗教主權國,男權統治,甚至嚴格說起來就是幾個大主教在統治,這是因為只有被列為大主教的人才擁有被分配"使女"的資格,即意味著能夠繁衍後代,在小說裡的男性警衛,司機,商鋪的販售者可是沒有被分配使女的,但其實它們並沒有喪失性交的能力,甚至也沒有喪失繁殖的能力,否則便不會讓大主教夫人安排奧芙弗雷德與司機尼克私會以增加受孕的機會.表面上看起來讓少數群體擁有原先要保障的權利是反烏托邦小說的特點之一,在這裡就是原先以保障人類生殖能力的藉口成立新國家最終卻讓多數人沒有生殖權利,只有少數握有權力的大主教擁有此等權力,但若要說如此就是一部反烏托邦就太衝動了,畢竟要論烏托邦那無盡的娛樂,性愛,嗑藥,遊玩,物慾橫流比較像是能吸引人的,怎麼可能一個強調安靜壓抑教條的社會可能是眾人追求的?所以顯然在這樣的意義上談不上烏托邦的意思,自然也不可能反烏托邦.

     其實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基列國是一個"生育"國,並由此衍生為"禁慾"國.這裡的人除了大主教外,其他的人不論男女幾乎全在為"使女生育服務".它們試圖純化生育,去除情慾,消滅物慾.而為了純化生育,避免汙染,趁機去除情慾,這個國家嚴格的管控女性,這些行為無非又是藉由合理化聲稱為了"集體"利益而不得不為,那麼從這個為集體的利益目的上稱它是反烏托邦小說大概是唯一能說得通的地方,這與"我們","1984"近似.但這故事真正恐怖的地方是可以將基列國分割成兩部分,兩部分可以看成是人體來劃分,若將國家比喻成是一個人體,統治階級就是這個人體的絕大部分,心,腦,四肢,五官,可以思考可以行動.而其他非統治階級共同形成身體終極小的一部分:子宮."使女"的子宮是實際生出這個國家後代的工具,使女與其它所有共同為使女服務的人則是構成這個國家身體的"子宮",人民也就是國家子宮的工具而已,所以本文開頭便說這是一個恐怖現象的故事.

      大膽的猜測這是一部諷刺原教主旨義的故事.若真有所謂的烏托邦那也是基於宗教觀點的,因而那樣的社會或國度:純淨的,無欲的,高尚的,聖潔的可能是某些人嚮往的天堂,但在這小說裡可太恐怖了,儘管它幾乎沒有出現過甚麼明顯的殘暴虐殺屠殺濫殺的橋段,大多數時間與文本都在處理"奧芙弗雷德"的遭遇自述,但是那種壓抑,陰鬱的氛圍始終壟罩著整個情境.基列政權是父權在上,女性是直接的受控制者,她們被分為三六九等:大主教夫人,嬤嬤,使女,馬大,經濟太太,蕩婦,壞女人.並且各司其職,分別擔任著管理家務,馴化使女,採購生育,燒煮洗刷,勤儉持家,提供性服務,隔離營處理核廢料等.並且在衣飾著裝上有著嚴格劃分,穿藍色衣服的夫人,穿紅色衣服的使女,穿綠色衣服的馬大,穿條紋服裝的經濟太太,穿奇裝異服的妓女等等,甚麼樣的人穿甚麼樣的衣服,制服是等級也是控制工具.使女在小說中是一群被剝奪了名字,身份,家庭,愛情,工作和閱讀等權利,不能抽菸喝酒喝咖啡,僅存生育能力的女性,她們曾經像普通人一樣擁有工作,金錢,自由.可是一夜之間被剝奪了工作,凍結了財產,失去了行動自由,成為了被國家保護,可以隨意分配的稀缺資源.一個行走的子宮.除此之外,更是一種承擔聖潔的容器,行走的聖杯.

      使女是大主教的生育子宮,其他人則是統治階級的大子宮.性交在小說的基列國中被純化為"受精"動作,最終目的是為了生子繁衍,它除卻了與性交有所聯繫的情慾,與情感的連結.因為使女必須保持著這樣的形象與言行,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前基列國時代的環境影響造成,也是基列統治者的原教旨意所樂於提倡的,並透過恐怖暴力統治來完成思想的一統.於是除了是生育子宮,使女也擔負著教義烏托邦的形象代言人:所以說是行走的聖杯,聖潔的容器.必須純淨,無暇,不能淫亂,妖媚,性感,甚至於多元交媾.而小說這種布局與意象似乎無一不與在小說裡出現過的基督,伊斯蘭,印度等宗教典籍中的"聖女"形象完全一致,或相互呼應.除了生育,女性無其他需求,任務,與責任,"奧芙弗雷德"便是這樣的代表,而整個社會的去物慾化,去情慾化,去享樂化就是高一層的諷刺,除了繁衍,那些宗教典籍基本上是恐怖統治的另一種面向的表徵.而在這些原教典籍中最被歧視,受到最多限制與制式化之一的就是女性的角色功能.所以我個人覺得這小說在此應該是對此進行隱藏無情的呈現與批評,或許因為時代所限畢竟還在198x年代,即使對宗教進行某種程度的批評仍需要有所顧慮,所以便以此等方式,因為若直接說小說裡基列國就是一個虛擬出的宗教極樂世界烏托邦,而對此進行某種成程度的真相還原,與真實還原,以至於那悲慘的女性角色就以"使女",嬤嬤,馬大,大教主夫人等形象出現,從他們的言行看出宗教原旨主義掌控下的另種恐怖,在沉靜,安寧,平和下的無聲暴力與恐怖統治,也是這些宗教歷來對於女性角色長期的一種壓抑狀態的呈現.這可不是甚麼未來式,而是一種現在進行式,是一種寫實狀態的另種重現.

      這種以犧牲女性,壓抑天性,排除物慾,情慾,享樂來成全主體為主題的故事其實並不太少見,但是作者的手法卻很新穎,它去掉了直接罵人控訴的方式,而以一種意識覺醒的方式塑造了幾位仍有記憶的"使女",瓊,珍妮,莫伊拉來告知讀者當下並不是天堂,過去也非失樂園,我們也不是守護天堂"天使",我們是個人,一個正常人,一個女人,我們的生育不單在繁衍,我們不單有子宮,我們會從子宮生育,也能從行為思想生育,帶來更多顏色,有趣,歡樂,多元的事物,是創造協助人類前進的"天使",是生育人類生生不息的一種角色與力量.還有就是有了各種講求追求和平,寬容,互助,喜樂等地不同宗教,人人可以追求信仰,有了信仰自由,但也不意味如此就有了真正的自由.宗教要義平安喜樂背後的另一面可能另有其他傷害壓迫意思,只是一值被人忽略,無視,而因此被壓迫者更大以人在,它雖然看似只攸關於個人,但若不留心卻也有可能成為一種另類的極權主義與極端恐怖統治,基列國便是一種可能的警惕,豈可不隨心留意.

       這是一本混合了多元觀點的作品,有對於宗教教義的省思,宗教教義下女性角色的自思,與現實狀態的觀察,並不是脫離當下脫離社會的想作品,而是極富有現實主義的一種表現,值得細細德讀它一次,儘管它已經影視化了,但個人以為文本依舊是比較好的選擇.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