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 說八卦、宮鬥劇,女人總是為難女人。歷史上難道沒有值得歌頌的真摯情誼ㄞ?(The Social Sex: A History of Female Friendship, Marilyn Yalom & Theresa Donovan Brown )
"閨蜜"是一本關於歷史上女性間情誼關係發展的書籍.寫作的邏輯思維顯得單純,就是對比男性,在歷史的長河裡,過往書籍記載的主要都是男性間的友情,互動,與相關故事,彷彿這世界中只有男性間才有真摯深刻的友情,女性之間呢?!作者對於女性間只有講八卦,或彼此互鬥的刻板印象顯然不以為然,所以她們也循此關係邏輯去發掘曾經出現在歷史中的女性情誼故事案例,藉此說明其演進,
但不知道作者是故意不點破,還是她們明知自己只是換了一種角度寫作,知道說穿了運作關竅這本書就不特別似的,這本書中所謂的女性間情誼的發展,其實還是深深紮根於女性這個身份對比於她在歷史長河中的角色位置的變化而變動著,當女性依附於家庭時,女性情誼的發展受家戶限制,受傳統男性為主體的家庭觀與親屬觀匡限,所謂的閨蜜間的身份形式,範圍與交往都有其固定的模式,但隨著女性從家庭圈禁中逐步被解放出來,女性間的情誼互動,與關係方式也就跟著演變,直到近代女性進入公共領域的每一環,女性情誼與女男情誼也就有了多元多種的面貌了.而女性能突破門檻離家,首先便是宗教因素,那些進入女修院的女性,她們帶起了第一波所謂的非親屬間的閨蜜關係於情誼,但是這種因為宗教因素的解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其固定的因素與範圍,這個因素就是與階級有關.
依我們文化傳統的制約,人們會認為那些出家去僧院佛寺的必然多是窮苦人家,但是在這裡,西方的女性脫離家庭的最初原因是進入宗教領域,但是也不是任何人都能隨意地進入有門檻的宗教界中,特別是女人,她們要不是出身自主持宗教的高層,便是從信仰的高層而來,最早在聖經中可見的女性,及其相關的女性情誼發展,都是從屬於基督或天主的,她們若不是基督的親友就是鄰居友朋,傳播教義教務的助手,或是見證人.而脫去蒙昧外衣下,當宗教成為重要的生活事務,與政治可相互對抗時,首先進入宗教領域的女性便是去從是工作的神職人員,除了那些專職受約束特別明顯的修女外,最重要的是一批有錢人家受過基本教育,能夠認字書寫的女性,他們進入了女性主體的女修道院,從事宗教經典維護,或是輔助工作,利用她們的受教特性,通曉文字的人力,一些女性開始利用書信往來,建立情誼,這便是本書所謂閨蜜的最初脫離家庭範疇下的初步型態,因此閨蜜最初發展的關係中是以高層富人的女子,受過基本的識字讀寫訓練後所產生的,當然作者這麼寫也不過是在呼應那個男性體力的世界,早期的希臘羅馬以來的各種書籍中所見到的男性情誼文字的回饋.
這種宗教性發跡的閨蜜形態,先是限制於若干的女性修道院,後隨著任期與定期的輪調,而逐步的擴散開來,一種是由宗教聯網式修道院建立的女性關係連結,另一種則是修道院中的負責勤雜事務的低階女工,來自普通家庭的女性間的接觸,也發展出另一種女性間的閨蜜型態,但他們因為不通文字,缺乏有計劃的紀錄,因此也就被遺忘在邊緣,因為聯網式關係透過文字連結的情感,還是更受人矚目,這是因為她們留有文字,書信,甚至作品,能夠於今日重啟翻閱,知道這種關係的存在,理解這些靈性上的交往.因此隨著這樣的模式後來開展了女性讀書人或貴族女子間的女雅人閨蜜圈型形態,他們是一群有著自己思維與創作能力的女人,也就是說在原先的階級連結之外,能夠擁有相同識字與心靈理解力的人也慢慢的被引入原先只有少數宗教神職人員能成型的閨蜜範疇,文化程度,創作能力,基本的識字理解,也就是教育於女性中受到重視的程度開創了另一種閨蜜,女性情誼交往的中間因素.但是,儘管已經比起只有少數富貴人家時有所進展,中世紀以來的女性情誼圈的建立依舊與女性所屬的家庭出身與角色有著相關,商人之家出身的女性也開始進入此圈,而後隨著新型態民主制度與革命興起,一些有著相同理念的女性,不過通常仍是依附於男性政治信仰的女性,她們開始結合一企,在本書中主要是以美國獨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為依託來講述幾個閨蜜結合交往的故事範例.而真正有了全面性的女性閨蜜圈的概念,應該還是革命年代開始後,解放了大多住人的生活空間,工作空間後,以致家庭觀,教育觀,乃至獨立的身份思考觀才逐漸地發展多元與開展,於是乎大量的女性進入學校,進入工廠,而受高等教育與一般角色的女攻也在工作外的生活場所中有了交集,所以在19世紀,當大學都開始允許女性就讀取得學位,更多的普通人家的女性進入校園,後入職場,而後閨蜜圈更從同階級,同教育程度,同工作性質,而逐漸發展出跨階級,跨教育,跨領域,最終變得多元多樣,因為社會變得更多元,更混亂,更不純種,甚至隨著性別角色單一關係的解放,由女女的閨蜜,到女男構成的閨蜜形態都成了閨蜜這個主題中的一員,而後隨著網路的發展,這樣的圈子更是同步連結到世界各地,閨蜜的型態與樣貌就變得更不可單一形容,不能一概而論,甚至不該是一種絕對的定式.
可能是我開篇沒看兩章就破解了作者們書寫中隱藏的社會結構變動因素是女性閨蜜情誼歷史發展的關鍵,所以就沒執著太多時間與精力去紀錄書中描寫的那些女性閨蜜情誼個案故事,其實作者們是想用敘述形態替代論理來說明女性也能發展出類似男性那般具深厚專業非八卦性,高度性靈的同性情誼,而不是一群只會道人短長的聒噪女人圈,至於讀者是否認同與同意就不是很瞭了.畢竟個案也只能說有這種現象,但證明什麼的,還是缺了點.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