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貨幣幻覺貨幣幻覺+貨幣縮水

貨幣幻覺+貨幣縮水(Tne Money Illusion & Why Is Dollar Shrinking: A Study in the High Cost of Living, Irving Fisher)

       "貨幣縮水"是近期的翻譯書,但一看作者是Irving Fisher,名字太熟悉,曾出現在總體經濟學教科書裡,後發現這是本簡轉繁的譯本,一查又見作者另一本書的中譯書,更熟悉的書名"貨幣幻覺",但這本則是簡體版,雖然是不同的兩本書,但談的約略屬於同一世界,指的都是貨幣現象,就一路讀下來.

       兩本大約是100年前完成,分別是1914,1928年,Fisher在貨幣議題上許多的分析研究在今日看來已是財經領域裡的常識,不過這兩本書依舊值得去看,主要是看作這這種所謂的傳統學者如何將艱澀的東西用最平易簡單的方式敘述出來,除了讓人能迅速理解外,還能帶起許多額外思考可能.儘管這兩本書中的某些觀點有些已經過時或是無法再現於這個時代,比如Fisher提倡以恢復金本位制來穩定美元內在貨幣價值不穩定特性.比如後來歷史的進程讓美國確實後來施行金本位,但又因為種種經濟情勢的汰變遭到取締,如今應該很難再看到金本位制.不過Fisher的許多觀點早已是今日談貨幣問題的基本常識,其中"貨幣幻覺"中首先進入眼簾的便是MV=PT,俗稱費雪交易方程式的內容表達,起碼我一直都記得這個放在郭婉容總體經濟書裡的內容.

        著名的費雪交易方程式,就是貨幣數量學說,即是貨幣數量(M)×貨幣週轉流通速度(V)=物價水平(P)×商品交易量(T). 這個方程式成為了當代貨幣金融和總體經濟學中關於貨幣論述的起點.一個由此衍生的基本觀念便是,當社會的經濟狀態呈現暫時的穩定時,此時貨幣週轉流通速度(V)與商品交易量(T)將會是一個暫時固定的常數,因為這兩個變數受限制於當下的總體經濟規模狀態,因此此時若貨幣發行數量(M)增加,並不能改變人們在既定經濟規模下交易商品的範圍與數量,因為他的財富與收入受限於固定經濟體規模的束縛,因此貨幣數量增加只會產生(P)的上升,也就是拉升物價,而這就是通貨膨漲的主因,反之則是通貨緊縮.因為此時商品交易量是常數,相比之下,貨幣數量M的增加過多,代表與當下固定的商品數量相比,更多的貨幣就是一種貨幣內在價值的下降,它也就是'貨幣縮水"的原因.至於"貨幣幻覺"則是指人們普遍無法感受到''貨幣縮水"正在發生,除非有極端的經濟態勢讓貨幣明顯貶值,不然普通人在日常生活裡很難察覺貨幣內在價值的變化,還以為貨幣價值能一直維持不變,這便是''貨幣幻覺".

         "A Study in the High Cost of Living"這個副標標名了"貨幣縮水"主要探討的是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會有生活成本趨高的這個概念是作者從過去的"本位貨幣"到他當時所在美國社會逐步形成了"信用貨幣"的結構流變中觀察出來的.本位貨幣的背後通常有稀有金屬在支撐,因為金屬的固定與稀少性,使得本位貨幣的內在價值經常被認為是衡定的.但是在歐美逐漸的透過成立央行發行信用貨幣,透過儲蓄再融資的手段讓貨幣數量增加,並讓央行有藉著融資與儲蓄的水位調控等手段來調動貨幣數量後,這個本位貨幣既定的內在價值恆定條件就被遠遠地打破了,因為央行創造過多的信用貨幣,使得Fisher觀察到整個貨幣世界的改變與經濟世界相應的變化,一個是貨幣縮水,即貨幣內在價值降低,一個是人們的貨幣幻覺,這主要是Fisher在一戰後觀察了德國與西歐各國的通脹的情況所產生的感想,人們竟然無法立即的對於貨幣縮水的狀態有所感受,存在著貨幣幻覺,還以為戰後的一塊錢與戰前的一塊錢差不多.

          Fisher出生在於1867年,在1862-1879年間,美國的法定貨幣是"綠背紙鈔'(greenback),後來因劇烈紙幣通膨引發的白銀政治運動,使得一系列白銀購買法案出台,最後美國政府採用的一種以銀作為代幣的金本位制,這被Fisher稱為跛行本位制,實際上它是一種複本位制,金銀皆為本位發行紙幣,但按照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俗稱劣幣驅逐良幣法則),只要白銀或紙幣的數量少到無法取代黃金,黃金就會繼續流通主體,但是若代幣發行過多,且人們心中若認為兩種可依比例交換的貨幣內在價值間存有差異,便會選擇留下內在價值高的貨幣(黃金,或銀),而花用內在價值低(紙幣)的去消費交易,所以黃金白銀(良幣)相對於紙幣(劣幣),自是窖藏為多,紙幣反成了商業交易主體,但貨幣作為一種政府承諾,為了法定貨幣的最終"無限鑄幣稅"得以實現,最好的結果就是貨幣本身能輕易的滿足大多數交易的需要,這就造成了濫發紙幣,因此讓作者看到了內在價值是貨幣價值恆定的來源的一環,而無內在價值的紙幣儘管被用於多數交易,卻因此可能存在某種風險,就是萬一人們集體不認同它時,這種流通的大量劣幣會有怎樣的發展便是問題所在?!

         .1897-1914年出現了劇烈的黃金通脹,物價整體上漲了接近50%.美國直到1907年金融危機後,才不得不組成了聯準會來掌控貨幣政策.Fisher認為"錢已經成為了一種面紗,掩蓋了世界上其他更重要的財富.","每個人都認為他可以決定貨幣在其財富中的份額,但所有人可以持有的貨幣總量,卻並非所有貨幣持有者所能控制的.”,因為央行決定了貨幣的內在價值,也就決定了一個人真實財富的數額."財富價值"在Fisher看來是一個不完整的名詞,只有"以黃金計算的財富價值",才是完整體,因為財富價值變動將因為在貨幣價格這一表像上所呈現的欺騙性來決定.貨幣價值取決於公眾對經濟穩定運行的信心,有了信心,紙幣方有其價值,財富價值才能得到保障,否則便只是一堆標示著價格的紙而已,因此信用貨幣在Fisher看來不過是種"用承諾交換承諾"無盡循環,而央行與金融機構不過是一個將土地,鐵爐以及其他原本不可普遍交換的財富改鑄成貨幣的裝置,因此他認為紙幣或信用貨幣的內在價值基礎看來是沒有黃金貨幣堅穩,主要是人們對於黃金的承諾信心是由跨越國界,政體的歷史發展所支撐,但信用貨幣背後通常就缺乏這廾支撐,連串的巔峰期龐大的帝國信用,與隨後的蕭條萎靡,與衰退,亡國,人們擔心的是那種政府承諾的中斷,與取締.

         在本位貨幣與信用貨幣的分析與觀察上,Fisher找到了兩種主要的發展論點方向,首先既然信用承諾長期施行連續性不易,那麼何妨棄用信用貨幣,回復到本位貨幣?.他認為的首選自然是金本位制,但要管理或是創造一個胃納國際的金本位制可不容易,雖然作者提出了一個國際黃金的管理機制或機構概念,要根據地球上現有的黃金流量與新發現的黃金礦藏,來標定可能的供給與需求所形成的黃金價格錨定,並依此調整高低,標示了黃金為本位的美元後,逐步地透過各國央行,與他國貨幣共同構建以黃金為基礎的本位貨幣交換.其實從當前的觀點,我們就能以MV=PT看出黃金本位的限制,只要單純想一下100年前作者所在世界的人口與今日的人口數量上的差異,在兩個不同經濟規模需求下,自有不同的T,V,相對於全球的黃金,那究竟貨幣的內在價值還能被看成是那樣的穩定?或是可能存在金本位制先天被認為存在緊縮的缺點會出現?因為擔心貨幣持續縮水,是以今日世界大多數國家早就放棄金本位制,似乎也是必然的.

         另外一個發展方向則是內在價值的不穩定所引起的''貨幣幻覺".Fisher在分析這方面問題時使用了測量的觀念,生活上關於物件使用長度,重量等度量衡標準,但是貨幣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度量衡標準,因為它不像長度,重量那麼具體.貨幣的價值是抽象的.很少人會花時間去理解這種衡量價值的工具會有什麼問題.人們買東西時會注意度量的標尺,桿秤或秤砣有沒有問題,會不會偷斤減兩,但是人們很少考慮銀行存摺上的錢會變少,因為看起來20年錢存簿上的一萬元到今日依舊是標示著一萬,名目上並沒有減少,很少檢視其中的差異,以至於實際上價值獲得侵蝕而不自知,主要的原因便是行為經濟學中的錨定效應,銀行存簿上的數字把人對價值的判斷給固化了,就是錨定的參考點影響了人的感覺,貨幣幻覺實際上是一種行為經濟學現象,對貨幣縮水現象的無視.為了要喚醒民眾對此的注意力於平日生活中,作者一面提倡標準的逐年的指數化的貨幣購買力量表,讓人們有機墜經常性的跨期比較外,另一方面他倡議要將這種指數化與物價勾串調整的機制納入財務報表,薪資與商品價格計算與表達上,貨幣內在價值走低時(相對物價上漲),對於存款者,債權人不利,但對冒進借款者,投機者有利,所以通常在央行過度的長期寬鬆貨幣政策下,所創造的繁榮通常都是利於投資,與風險偏好者,在''貨幣幻覺"一書裡稱此種繁榮是商人用語一詞的形容即頗有帶入感,這有其根本原因,因為貨幣推升的景氣繁榮對於保守的薪工階級看似有利,但實際上效果往往是更不利的,這是因為貨幣幻覺讓他們以為繁榮狀態下薪資也獲得提升,實際上薪資提升速度遠遠趕不上物價上漲幅度,而投機收入增加幅度則往往高過物價上漲率,一來一往間,貨幣幻覺就產生了極大的財富差異的兩群人,貨幣幻覺讓人看不見貨幣內在價值正在下降的事實.

        而在一個完全信用貨幣化的經濟體中,維持貨幣購買力的另一面是保證抵押品的價格,這是連續的抵押鏈的基石,也是現代商業的根本,實際上也涉及財富本身,只不過槓桿層級和分割越細化,貨幣價值內在不穩定性就會越強.作者100年前的觀點有的被採用,有的被棄置,但其中不變的是對於貨幣,主要是美元內在價值不穩定的擔憂,特別在今日這種現代貨幣理論的倡議與實施下,竟然能將財政支出透過貨幣政策化成貨幣供給面的一環,其實更深化了美元內在價值的不穩定,但當下實際上看來美國仍表現出好像既沒有因為這種瘋狂財政支出而有立即破產的隱憂,也沒有出現超級大通膨的現象,似乎是一直逆著傳統理論而行的,但此現象仍讓我們不免要懷疑,那些可能不利的狀態會不會都是轉由其他國家的負面狀況給吸納或承擔的,或者真的有負面的效應,只是人們尚未看到它的所在的區塊,以至於這種看不見貨幣縮水的繁榮幻象能毫不在意的繼續行走下去.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