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yth and Measerement:The New E

Myth and Measurement:The New Economics of the Minimum Wage( David Card & Alan B. Krueger )

      "Myth and Measurement"直譯應該是"虛構與度量",關鍵在副標''最低工資的新經濟學",顯然這是一本討論關於最低工資的書籍,"最低工資法"是我國將2024年開始施行的一套新法,確定了勞工的薪資權益與罰則,就勞工權益來說不是壞事,但是若以經濟學的角度,最低工資這件事的討論其實是一直有爭議的.

       爭議的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供需法則惹的.一件商品的需求與它的價格呈現反向關係,商品價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則需求會增加.因此在勞動市場中,依據供需法則,資方在市場決定的薪資條件上來設定他的勞動人數需求,招募合適數量的員工.當薪資水準低的時候,資方可以雇用較多的勞工,反之,工資上漲時,資方可能就會傾向少招一些勞工,減少成本.勞動市場當下的薪資水準便是由勞動的供給與需求來決定,這原是基本的市場法則.但是若政府訂立了"最低工資法",即強迫市場要接受薪資不得低於某一個水準時,原來的供需法則就被破壞了.按新古典經濟學的說法,最低工資將會限制資方不能以比限制更低的價格招募勞工,因此會傾向少僱用勞工,而當勞動市場中勞工的供給量不變,而資方的需求下降時,這將引起失業的發生,因為資方的勞工需求減少了,許多勞動者會因此找不到工作.除了失業外,新古典的勞動經濟學還宣稱最低工資法將引發資方會將新增加的勞動成本轉嫁在商品的售價上,進而引發價格上升,甚至產生通貨膨脹,或是因爲勞動成本支出增加侵蝕資方的利潤,造成許多企業因此轉盈為虧,讓經濟轉弱甚至因此陷入蕭條.

       "Myth and Measurement"這本書就是Card與Krueger兩位學者針對新古典經濟學中關於最低工資可能引發以上的諸多問題,一一以實證的方式來提出驗證或反駁.因此,就所論述的內容來說,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但是,因為它是由大量的統計數據來實證,大多數的內容集中在統計模型的設立與解釋中,對於一般不通於此道的讀者可能會有閱讀上的技術障礙.相對不太友善.但這便是本書的特色,它以實際的數據來"度量"理論的可行度,目的是為了驗證新古典經濟學對於最低工資上各種可能引發問題的理論說法究竟是一種'真實"的批判?抑或,只是一種想像中的"虛構": 一種不符合真實狀態的理論說法.

       前面說過這本書的技術內容並不友善,大量的統計分析,與數據結果解釋,對一般不熟此道的人可能看不出這是本書的優越點之一.從實驗的觀點,作者們在開本中先找到某地一段歷史時期為實驗組,恰好在當時施行了最低工資的政策,對照了未實施前為對照組,進行前後數據的分析.兩項關於提高法定最低工資效果的詳細案例研究的結果,第一項研究使用了紐澤西州和賓州速食店的資料,這些資料是在1992年4月紐澤西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5.05美元之前和之後收集的. 第二項研究使用了德州速食店的可比資料,這些資料是在1991年4月美國聯邦最低工資上漲前後收集的.這兩項研究都側重於將受最低工資上漲直接影響的速食店就業變化與不受法律影響的速食店相應變化進行比較.這兩項研究的結果非常相似,在紐澤西-賓州案例的評估中,隨著最低工資法的施行,兩州速食店的勞工就業率實際上有所增加.德州案例的研究也出現了同樣的結果;與不受法律影響的高工資餐廳相比,那些被迫加薪以滿足新的聯邦最低工資要求的速食店,都增加了勞動的需求,而這代表現實的實證結果與新古典勞動經濟學的理論主張並不一致.

       但是一段時期的個案分析,並不足以說明整體狀態,為了進一步驗證可能的狀態,兩位作者可以說用盡了各地的勞動資料,提出了完全不同模型包含的可能變數狀態,可以說是極度發揮了統計學實證力的展現.學過基本統計學的人可能以為前面單純案例的分析結果便能說明什麼,但其實這樣的證明在說理上依舊是孱弱的.原因在於採用時間序列的數據比較,永遠不可能只限在單一的控制自變數中,也就是說,雖然從切片不同時間資料的分析中得出看似若施行最低工資法,勞動就業率不降反升,並未出現失業的實證結果推翻理論定論,但就可能牽動因變數的諸多自變數來說,第一個模型必然是在假設中內定了某些變數的固定狀態下,但實際上卻未必如此,比如是否要考量不同經濟狀態的影響.於是接下來作者們又以1988年的加州施行的資料為例來跑統計,得出了同上一樣的結果,作者們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透過兩個不同時期的比較,去掉經濟週期的影響,因為1992年是美國景氣衰退時期,1988年則是美國經濟上行時期,透過案例的比較去除了經濟週期所在位置對於因變數的影響,此外,作者們還引入了原先薪資就低於原先最低工資級距的原估數據與調整後在新最低工資以下級距的員工薪資來比較,看看各種薪資層級在最低工資法下是否有變定的影響.而在這個基礎上,隨後又分析了美國的50州的施行,以及國際數據的波多黎各,加拿大,英國的最低工資施行以後的分析.也就是從數據的橫切面,縱切面,跨期間全面的分析才得出一個保守又明確的結果: 就是理論上認為施行最低工資法會產生失業的狀況,實務上可能並不會發生,相反的,它可能會造成原先領最低工資者的就業率會上升,這與新古典的主張結果完全不同.不過雖然做了同樣模型的數據分析於不同地區,跨州,跨期間,跨國的十幾個分析後,作者們卻仍只敢保守稱最低工資法可能有助於原先領低於最低工資這一群體的就業率會些微增加,收入會獲得些許改善,包括個人與家庭收入的改善,同時青少年的就業率也會略增,因為會領最低工資的通常必然是該區或該國中收入相對較低的一群人,且通常不是非法勞工偷渡者,少數族裔,便是需要打工的青少年,但作者卻不敢聲稱他們的分析完全推翻了新古典勞動經濟學上的理論說法,這是因為代表性依舊不足.

        首先研究的受訪範圍是受限的,一開始作者的研究對象樣本是以速食店的員工為主,這是因為最低工資的研究想當然爾必然與收入較低的族群有關,至於作者檢視其他學者研究結果中的統計數據對象的工作均質與性質如何並不清楚.只將目標集中在那些一看即知當下的所得收入低於最低工資下限的勞工族群.但針對這樣的統計對象,數量去跑統計確實對於推論:施行最低工資會導致失業增加,的假設是有點不足的,第一它只能推論這個最低收入族群的狀態,無法擴及推論全部各種行業就業人口狀態,其次原先薪資屬於低於法定最低工資的族群人口數相對於全部勞工數而言,比例太少,即使得到一個顯著性統計結果,也很難推論全體.基於這些理由,作者顯然對於統計的結果採取了審慎態度,只略為大膽的說現實有不同於新古典勞動經濟學說中可能出現失業的理論說法,但並沒有篤定的說理論是錯誤的.

        在這樣的基礎上,除了驗證設定最低工資的影響外,還再次檢定了現施行最低工資的地區,如果政府宣稱將提高最低工資的下限後,是否會引起新古典勞動經濟學上宣稱的幾種可能現象?首先是,根據實證結果,它依舊沒有找到引發失業的情況,反而又得因為最低工資而讓當前低薪族群的就業,青少年的就業狀況得到提升,這兩個族群的就業率不降反升,其次,它得到在速食店施行最低工資,或提升最低工資的下限後確實發生了速食店餐飲價格漲價的現象,也就是說資方確實有將成本的增加轉價給了消費者,這一點是符合新古典理論的推論,但是作者也並沒有擴充推論到這會引發通貨膨脹,理由同前,畢竟很難透過這樣受限的研究範圍對象的商品價格去推論它對整體通膨的影響.且關於最低工資施行對於商品價格,與企業利潤,或是生存的影響狀態也在一樣的推論範圍,雖然以書中調查的例子中確實產生了施行最低工資後,速食店餐飲價格上漲的現象,但作者們仍然謹慎保守的逐一檢視,當被迫增加動成本時,企業可能的因應對策,比如放棄最低技能的入門員工,改採錄用熟練勞動者,試圖提高生產力一途去解決勞動成本增加問題,但是很明顯,像速食店這種產業,它的勞動成本確實是難以替代的一環,所以若不抵用商品價格上漲來彌補,業者將很難生存,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但是最低工資的施行對於資方的利潤率,與經營生存究竟還包括哪些更寬程度的負面影響,其實都有很大很多的假想與階段可以進一步討論與實證的,因為作者受限制研究資料只能在一個狹窄的範圍中擬定可能的推論,他們以為最低工資對於產出,價格,就業的影響可以在未來用更廣泛的資料再去做全面的推論實證.

        對作者而言,想必他們應該是主張要施行最低工資法的.原因並不在他們有可能推翻施行最低工資非但不會影響就業,反而會增加就業的小範圍驗證.而在於他們的統計實證另外關心的一個重點是在討論施行最低工資的情況下,對於個人所得,與家庭所得分配的影響.答案與上一致,雖然不能做全面的推論,但他們得到一個簡單範圍的實證,就是採取最低工資的情況下,對於國內相對收入最低的一群人,與相關最低收入的家庭而言,確實能增加他們的收入,使得低收入級距內群體的分佈收窄,這代表能改善部分低收入者的收入狀態,甚至是經濟狀態,這對於些許改善不平等的狀態是有幫助的,因此,他們於本書的一個重要論點,就是施行最低工資能夠改善一個地方或國家中收入最低一群人的收入狀態,儘管並不真正的能夠增加多少,但他的改善提升對這一群人而言是有統計上的顯著性的,因此,即使作者們不願肯定推論能推翻新古典勞動經濟學中的理論,但他們還是主張最低工資是個對於改善收入不平等有些微的效果.

         但是作者又沒那麼單純的只得到這種簡單的一次性結論,因為他們深知,所謂的最低工資施行,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數,它是一個會隨時間,經濟狀況調整的數據,因此若列入法令中,最低工資數需要與物價指數掛鉤,或與人均薪資數,人均收入數額掛鉤,隨後逐年調整,而這便會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對經濟層面不可知的影響,掛鉤以上數據能夠抵住所得不平等的差距拉開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抵住了最低收入群的經濟不平等問題,但掛鉤物價等數據後逐年調增的最低工資對於商品價格與物價的影響會如何?比如這幾年時薪工連續的最低工資時薪調整,是否就是近期台灣許多速食業漲價除了原物料漲價外的因素之一?掛鉤後對於企業的利潤會又何種影響?會不會因此讓許多中小型企業陷入經營窘境,甚至關門倒閉?因為這是本書中統計實證驗證下的一種可疑歷史過程狀態,而我國又恰是中小型企業為主體經濟的國家,這都需要更進一步研究,所以作者們基本上在審慎的態度下同意最低工資的施行有用性,卻也持有相對的質疑態度,正是因為它的諸多影響尚未能明確的知道,而這正是本書相對成功的地方,有多少證據就說多少話,並不過度推論.

         雖然說這本書的年代稍嫌久遠,但是許多後來相關的研究得出的應該是與它相差不遠的實證結論,對於最低工資法施行的影響仍不完全明確,只是從不平等的角度對於最低收入的一群人而言是有利的這點不變,但也未必能推論到改善全體社會不平等的大問題上,且最低工資它通常是由社會運動者或社會學者推動,他們也就鮮少考慮這個法案施行對於大眾,全民的經濟普遍影響會是如何了,這本書提供了一些其他問題可能的走向,值得去進一步研討深究.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