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十二條軍規qqv  

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Joseph Heller)

   只有瘋子才能免除執行轟炸任務,不過必須由瘋子本人提出申請免除轟炸任務.

   這是一個圈套,瘋子不可能提出申請,能親自申請就證明人沒瘋,人沒瘋就必須繼續執行轟炸任務,這就是第二十二條軍規.小說成於1961年,Joseph Heller以極其幽默怪異又奇幻的手法來嘲諷世間的荒誕,一如第二十二條軍規,遍地存在這種表面看似有理實質卻荒謬的事情,可能是小說中架空的第二次大戰,是對戰爭的反思,對權力爭奪的挖苦,是戳破道德主義的虛假面,是對效忠國家信條的質疑與否定,甚至根本就是調侃人類社會運作邏輯的一切既成價值觀點.

   "我要保住生命,活下去"是這個小說的主角人物約塞連的目標,也是作者企圖傳達他對於戰爭乃至於人生質問的一部分.故事虛擬在二戰時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皮亞諾薩,島上有一支美軍的轟炸機中隊,在此服役的軍士官原本只要參與轟炸任務達30次即可退役回國,但新的主官上任後不斷提高可回國的任務次數,一路攀升到50次,60次.每次參與任務,就是對軍士官兵的生命考驗,隨時有被敵方高射砲火擊落的可能,約塞連目睹身旁的戰友陸續的陣亡,甚至就在他眼前搶救無效,血肉噴滿全身,於是興起了對於戰爭的質疑,有了保命的念頭,而能夠超越任務次數讓軍士兵回國的方法只剩一個,就是第二十二條軍規.故事在這個背景由第三人稱的角度來寫回國期待一再落空,唯一解答卻是圈套的荒謬狀態下的軍士官,與他們周遭的人.小說分42篇,每一篇都用一個人物或地點作為主軸,寫出個別人所遭遇的荒唐,困惑,乃至於莫名其妙,因為作者打破了時間軸,解放了空間,所以這個小說看似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故事,起碼它的演進不是線性的,到處充滿著回放,穿越,蒙太奇,加上作者Heller以顛覆現實,不按牌理,無厘頭,不合常規,乃至各種莫名奇妙的事物與人物行為交錯其間,顯然在解構破碎的故事行進間埋下更多出其不意與荒唐絕倫的內容,是以這其實不是本容易閱讀的小說,起碼就一般性的讀者而言可能會有不知所措感..

   1961年1月,正好是美國新總統宣示上任的日子,在甘迺迪就職演說中有一段日後廣為流傳的名言"別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問問你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同年出現的第二十二條軍規簡直就像是對這句話的質疑嘲諷.主角約塞連則是負責執行這個問號任務,質疑軍隊,國家,乃至於更大的集體,為了這種集體的運作順暢,個人必須在其間有所犧牲,有所制約,有所壓抑,甚至個體於完全就是工具化,即使所謂的"幫助",也不過是為了那種號稱的集體利益,或者是於為了集體的荒謬,個人也要荒謬的執行不可能的任務.而軍隊正是很好被做為表達的場景,如果有一個戰爭的時空,像二次大戰這種時空,有著明確的正義與邪惡分野的時空,更能來讓集體順暢的正確做徹底表現,為了讓邪惡勢力消退,把邪惡德軍消滅,軍隊的高層用這種符合人類精神標準的說詞為所欲為,究竟是正義與邪惡間需要一場戰爭,還是軍隊高層們與國家高官們需要一場戰爭?而從對這場戰爭中,從對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質疑與跳脫,看到不同的小人物以他們僅見不能與軍隊國家對抗的力量各自尋找出路,裝病,假瘋,諂媚,陰險,乃至絕望沉淪縱慾,不斷對人性底線的試煉,從荒唐中才露出的一點曙光與自問,我們活著究竟是來為國家做什麼,還是只是為了那幾個統治者?難道我們不該為了自己而活著?.

   在這樣的疑問下,作者以諷刺有趣故事的呈現了官僚體制的黑暗,與對權力的嘲諷,德里德爾將軍以為只要能有轟炸成績,它就能升官.卻不知道佩克姆將暈雖時都將取而代之,可等到佩克姆真的取得轟炸部隊的指揮權時,他又得聽從一個原來只是上校的沙伊斯科普夫將軍,而這名新的將軍唯一的專長竟然是"閱兵".因為高層喜歡他閱兵的能力.卡斯卡特上校所以一直提高讓誤次數不就是因為上級需要,而他自己也有想升將軍的慾望,等到新的指揮官上任,知道佩克姆喜歡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所以他與科恩中校極力說服約塞連連回國,已轟炸中對戰鬥英雄的名義,這樣不僅能阻止約塞連企圖揭發他提高任務次數的可能,還能幫助新的長官贏得上報紙的機會.雖然這種長官姿態與交鋒在內文中點綴不多,不過這些內容已足以顯出這個小說想表達的,在一個集體中的上位者權力擁有者才是絕定的標準,說你瘋你就得瘋,要你死,活著就是不愛國,然而權力爭奪間起伏跌宕,今天的標準也未必保證明天還是,這形成了另一個有意思的圈套,遵從一個絕對標準固然恐怖,但是天天順著情勢遵從不同的標準,那也是人間悲劇,是小丑演出.

   而權力的力量不僅是官僚體制的,小說中最特別的人物莫過於司務長米洛,主管隊中的伙食與軍中生活器物,不過是一名下士,但是米特有商人的頭腦,極擅長囤積居奇低買高賣,甚至有高操的投機技巧,知道如何套利,憑著小小的特權他組織了一個軍中獨佔企業,這個企業買賣各種可見的商品,棉花,橘子,番茄,麵包,從價低的地方批貨與高價之地交換缺乏的身品,他利用這樣的方式不但累積的大量金錢,贏得了長官給他特權,就是可以不用參加轟炸任務,他讓長官知道失去他的損失比他出任務所得的獲利為大,以致於即使他假意要出任務,長官也不允許.更荒唐的是,在部隊中米洛只是一名下士,卻是歐洲一些地區的市長,族長,酋長,乃至於國王,因為它能將便宜的商品賣給沒有出產那些身品的地區或國家,贏得了當地人的尊敬,自動的將這些職務負與給他.以米洛的角色間接的對於資本社會重構的階級與權力關係做了有趣的諷刺,這是相對於官僚體制裡荒唐劇中對權力的另一種嘲諷.軍人的團體,除了男人,就是女人,特別是妓女.故事裡也用了這個顯示了對於權力與性別的另類顛覆.在獲得妓女的青睞中官階高者未必有利,有錢的也只有在交易時間之內才有他們的權力,當你沒錢,女孩自然就離開你,沙伊斯科普夫的老婆跟部隊中的每一個都有染,就是她丈夫對她興趣不高,一天到晚只想著要如何精進閱兵的方式,部也恰好是這一種嘲諷,沒錯,他就是最後權力最大的一位,而那位汲汲於增加轟炸飛行任務次數的卡斯卡特上校只在書末遮遮掩掩的被透露其實自己只參與過四次任務,但是卻要他的部下一再出任務.

    小說一定要看到最末,那個跟約塞連同住,一直在擺弄棄械,做出各種裝置,飛行時總是被砲彈打中的普爾,本來已經被認為是陣亡了.卻出奇不意的傳出他已經逃到瑞典,在他再次的被擊落後,划著黃色的橡皮艇,一路從地中海划過直布羅陀,到達瑞典.原來這個在約塞連眼中單純的有些純頓愚笨的傢伙其實早就計畫這麼做,只有這樣才能免除任務,而過去他在營中所做得一切愚笨的行為,其實就是為了順利出逃做準備練習,恐怖的低飛迫降,海中求生吃生鱈魚片,都是為了逃到瑞典做準備.這給了曾經幻想要飛過瑞士被擊落能過較好的俘虜生活卻沒有實行的約塞連一個教訓與警醒,光想是沒用的,一定要付諸實行,於是終於下定決心要逃跑了.

    故事是開放的結局,並不知道約塞連成功與否.作者也透過最後的敘述否定了約塞連行為的自私,當你拿掉生活裡不斷可見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那就是合理的.約塞連不以犧牲他人達到自己逃亡的目的,他只是要活下去,保住生命.相對於權力結構裡的諸位將軍,還是米洛軍士,妓院老鴇,雖然約塞連的諸多行徑一樣荒唐,充滿不道德,滑稽可笑.但相較於權力結構中無所不在的殘暴專橫,讓人必須永遠臣服在它絕對'對"的壓迫下無法逾越,那些根本微不足道,民族戰爭官僚體制的鬥爭都是人類本身的問題,有組織的混亂與制度化的瘋狂其實比起任何一個瘋子還瘋狂恐佈得多,只是一般人不曾這樣想過而已,或者就是視而不見的繼續為遵從組織裡第二十岸條軍規的限制.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