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論(Arte Dello Stato)
馬基維利在1513年完成這本君王論,距今剛過500年,500年來有些人成為本書的受益者,當然有更多人受害,書說的是君王的治國術(Arte Dello Stato),但這種治國術的前提,與基礎是建立在君王權力的開創,維持,擴張上,與多數被統治者的利益無必然正相關,甚至它強調為了維持君王絕對權力,被統治者的權益利益是可以被犧牲被忽略,被擱置,甚至剝奪,所以說,從普民的角度,這本書所談不是經世治民有利群眾的東西,反而可能身處其中會受到迫害,面臨恐懼,與顛沛不安.所以,我不知道看這書的實質意義,至少對於不太需要在團體中謀奪權勢者,實在沒有學習過分殘酷狡詐的理由.因此我把"君王論"與另一本書"厚黑學"當作是一樣的作品,讀者未必能做到,未必要做到,甚至未必須要,但至少要知道的一種觀念;或者也可以拿來檢視一下當前與過往的政治人物,哪些人正是善用馬基維利觀點的人?而那些人統治期間,一般人究竟是享到更大的福祉?還是像白癡一樣的擁護一個傷害自己的人;如果有人對馬基維利的治國術很精熟厲害但他的治理對大眾無益,那麼這種治國術對我們一般人而言也沒有意義吧!又或者也可以拿來作為集體中職場上謀求向上的手段之一.事實上這本書是馬基維利用來尋求權力復出的工具,他想用書的內容打動麥西迪家族來尋求一官半職,但沒有成功,後來麥迪西家族再度失勢,對於馬基維利與麥西迪家族而言,君王論都是一本沒有機會實踐成功的書.
馬基維利認為能擔當君王重任的人必須具備獅子的力量和狐貍的智慧,獅子的力量強調君王兇悍果敢殺伐的個性和擁有強大軍力;而狐貍的智慧則包括政治上的謹慎靈活,善於把握時機,也精於權術,欺詐,騙術以及必要時做惡,作者認為人在本質上是邪惡的,忘恩負義變化無常是常態,一心追逐私利而逃避危難,人們學壞易學好難.對外,他告誡君主不可相信有恒久不變的盟友或敵人,一切隨實力和國家的利益為變動轉移,必要時可以背信棄義,對內,不可以相信人民對君主的必然忠誠,要避免遭到人民輕視和憎恨. 他說人民對於與喪失自身的財產相比,對殺害他們父母之仇竟然忘卻的更快,因此如果是花自己和百姓的錢,那麽與其慷慨不如吝嗇,因為這種慷慨要麽增加賦稅而招致仇恨,要麽揮霍自己的財產使自己變得貧困而令人輕視,如果花的既不是自己也不是百姓的錢財,而是靠擄掠,敲詐,勒索得來的別國財產,那就盡可以慷他人之慨而痛快淋漓,一毛不拔卻博得慷慨美名,他還認為對於一個統治者來說,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更好一些,原因在於人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危難,追逐利益變化無常,當你對他們有好處的時候,他們會完全臣服於你擁護你,但是當你身處危險時,他們就背棄你了,因此人們冒犯一個自己愛戴的人比冒犯一個自己恐懼的人較少顧忌,因為從後者那里他們會得到迅疾的,無可置疑的懲罰.作者對人性陰暗醜惡一面揭示了君主在形成民族國家中的作用,洞悉到在一個政治活動不講規則的世界賴以制勝多靠暴力,權術和陰謀.君主論儼然就是一本政治權謀攻略,掀掉了罩在君王頭上的光環,道破政治形式的本質,那就是君主權力高過一切.
書主要分三部份,首先是關於君王權力獲得的來源的分類,敘述了世襲君王權力,靠自己能力獲得權力的新君主,靠他人援助或運氣而獲得權力的君國,靠邪惡之道獲得君權的,以市民的推戴成為君主,或是教會支持的君主等六類不同形態和來源的君王權力的建立與維護方式的難易程度與方式的不同點.第二部分馬基維利在討論軍隊的作用,關於國家與軍隊的關係討論,他認為一個君主國在雇傭軍,外援軍和常備自擁君三種選項下,只有擁有自己的軍隊才是足夠安全和穩定的,雇傭軍與外援軍都是無法掌控的.而第三部分則是從義大利的歷史中找出一些道德上討論,所形塑的君王特性,他提出了幾個做為人和做為君主的價值差異,而這種差異是要保障君王的權力為優先,那些人類世界普遍被認為是善良的,正義的,慈愛的行為或決策,為了權力都是君王手下可以放棄犧牲,暫時無視的東西.
我看的這個譯本是中華書局的,有點舊且錯字漏字不少,開頭有一篇蕭高彥寫的導讀還不錯,簡單且全面,反而成了全書的亮點,後面編者增加了一點歷史敘述,簡述了當時義大利的政治環境,背景介紹也勉強可以只是不夠清楚,以至看馬基維利要引述的一些當時的事件變化上會有理解上的落差就是.個人其實並不太有興趣於討論政治權術的書籍,對於人們迷戀或崇拜政治人物也不太認同,其實透過馬基維利的這本書正好應該讓人理解治國術或君王思維的真實面向是怎麼一回事,在這些權術之下,人民並不是在第一位,而是隨時可以被放棄,切割,乃至於虐待殺戮的,如果不看破這些,繼續受君王術的某些惡劣面來傷害,那愚蠢的就是自己,相對的利用這本書,讀者也可以看一下民選總統以後,那幾個擅長而那幾個總統又完全昧於君王論所寫一切而不自知!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