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LargeImage.jpg

財富之城:威尼斯共和國的海洋霸權(City of Fortune: How Venice Ruled the Seas,Roger Crowley)

  Y=C+I+G+X-M.

  簡單的公式,修過經濟學的人都看過,學總經的可能一整年大半時間都在這公式裡打轉.如果想在Y不變的條件下,降低對貿易的依存(X-M)擴大內需,那麼勢必得想辦法增加C,I,G.數學式子很難被用來表達競選政見.因為透過數字加減推算會讓人太快知道增加C,I,G來彌補降低的X-M遠比說的困難太多,一下子就被識破政見是騙人的.這三個項目涉及的基礎條件不少.人口少,資源缺,土地貧脊,技術落後,財政困難等都是可能原因.而這些都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上可能面臨的問題.

 這本財富之城談的是一個瀉湖上的小島城市國,威尼斯共和國.它的興衰.這個小島在它國力最盛時,從經控制著八分之三的拜占庭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海上的勢力範圍從威尼斯向東向南遠及亞得里亞海,愛琴海,地中海東半部,甚至及於黑海北岸.掌控了對阿拉伯,金帳汗國,俄羅斯,東南亞,中國的貿易樞紐關卡.威尼斯是由幾個瀉湖上小島構成,沒有耕地,缺少糧食,沒有天然資源,城市建構在泥灘上發展受限,人口有限.因此,向外發展某求生路,發展貿易就是它突破困境的唯一選擇,透過X-M的擴張,增加了人口,擴大了消費基礎,C,I,G也跟著發展起來.也迎來了城市建設的新發展,這就是財富之城的由來,一個連糧食都需要外購的城市公社是如何崛起成為據有大半的東方通路的共和國.

  Roger Crowley地中海三部曲中,本書被列在第三本.不過個人認為從時間上閱讀這本應該是第一本,其後是1453,最後才是中文版出在最前面的海洋帝國.個人甚至最想讀的就是這一本,最不急著讀的就是1453.果然,不失所望,這本前半部故事寫得好淺顯生動,後半論理稍嫌生硬.事實上這三本書雖然稱之為地中海三部曲,但我們可以從中一窺伊斯蘭勢力如何的逐步西進,直逼到巴爾半島,最後阿拉伯的戰艦在地中海與基督教的戰艦對抗,搶奪地中海的勢力為止的種種.財富之城從1202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談起寫威尼斯共和國的興衰,其中夾雜了拜占庭帝國的衰弱,與土耳其人在此間的逐步西進的背景.因此到了下一本1453,土耳其人兵臨君士坦丁堡,徹底讓它由基督教的都城轉變成為伊斯蘭教都城.到了第三本海洋帝國則是1520年起基督教的海軍如何在地中海阻遏了伊斯蘭的艦隊向西歐發展侵略,阻遏達到伊斯蘭勢力發展到最高的臨界點再擴張的可能.雖然這三本沒有絕對的必要需按這種時間序來看,但隱藏在三段故事裡的其實是伊斯蘭世界如何從中亞黎凡特然後越過中亞細亞到達巴爾幹的這段歷史,威尼斯共和國在這段的關鍵是在1204年攻下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國,拉丁帝國壽命不到60年卻直接弱化了拜占庭帝國,拜占庭於1261年重新奪回君士坦丁,但勢力已大不如前只能殘喘的面臨土耳其人的西進,終至於1453被取代.

  簡單說,威尼斯共和國的興起與十字軍東征息息相關,因為威尼斯擁有海上航行運兵需要的漿帆船,水手,有大兵團與龐大物資運送能力,而海運是教皇號召歐洲十字軍東征最快速方便到達聖地戰場的方式.威尼斯就是藉著這種條件,從歐洲各諸侯與教皇那裏明討暗索了許多金錢,這些金錢創造了威尼斯的財富增長,海運帶來的是貨物的流通,貿易商業的發展,是以威尼斯是個資本高度發達的共和國.透過貿易與軍事,他在亞得里亞海,東地中海,愛琴海,至黎凡特建立了許多港口殖民根據地.威尼斯本身雖稱為共和國,實際是由約2000位的貴族作為統治階級,並以十人大議會選出的執政官最為首領.是一個講究經濟利益以經商冒險為主要活動的國家.從人力,土地,軍力等實體面而言實在不是一個大國,但他卻能在1380年之後,一躍成為歐洲的海洋帝國,即使強大的時間並不長,但其中興衰的原因倒是頗值得探究與學習.

  威尼斯是個經濟利益為大的國家,雖然也信仰基督,但卻不是個非常虔誠的信徒,雖然它也支持十字軍東征,但那只是話術,自西元1000年教皇號召十字軍東征以來,威尼斯就憑藉著自身海運船隻之利收取金錢運送十字軍到聖地.第一個讓威尼斯強大的轉折點發生在1204年,原因是教皇英諾森三世籌不出給威尼斯的運兵費,於是東征的騎士貴族只好在瞞騙教廷的情況下,讓威尼斯去劫掠札拉,但這樣仍不能滿足威尼斯的貪婪.於是它們又瞞著教廷直接開去了君士坦丁堡,此時拜占庭正面臨著皇位承繼的紊亂糾紛,威尼斯與眾十字軍們雖然知道攻打同是基督信仰的國家是不對的,但他們還是動手了,不但火燒君士坦丁堡攻下它,且在這裡建立貴族騎士建立的拉丁帝國,威尼斯取得了約定該得金錢,並藉由掌控君士坦丁堡逐步地向黑海與愛琴海擴張,建立了數量龐大的殖民根據地.

  在取得向東方的航路與殖民據點時,威尼斯前後面對著兩批敵對者.第一個起來與威尼斯對抗的就是同為義大利的航海國家熱那亞,比薩,只要的敵手是熱內亞,在1251,1294,1352先後發生了三次威尼斯熱內亞戰爭.雙方互有勝負,直到1381年熱那亞的艦隊大批殺向威尼斯,被威尼斯以巧計將熱那亞艦隊鎖在威尼斯瀉湖內進退不得,糧盡援絕而投降,這就是基奧賈戰役.經此一役,威尼斯正式成為橫跨東地中海海洋帝國.但是藉由兩國間的鬥爭,有一個民族悄悄的接近了歐洲,那就是鄂圖曼,其實在1352第三次熱內亞威尼斯戰爭時,熱內亞就藉由引進鄂圖曼的部隊來協助自己,土耳其人在當時就越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而在色雷斯建立的根據地,並逐步佔領了原屬於君士坦丁,希臘的地塊,所以100年後1453年攻打君士坦丁堡時,鄂圖曼也不過是順勢殲滅掌中獵物而已,只是威尼斯的這個第二個敵人要到1416年雙方首次發生海戰之後才正式擺上檯面.

   1416年威尼斯與鄂圖曼正式在博斯普魯斯海上遭遇了,儘管鄂圖曼戰艦初試啼聲,不似威尼斯對海戰的嫻熟,但憑藉著徵集的資源,與熱那亞的幫助,還是給予了威尼斯相當大的威脅,鄂圖曼甚至把戰艦抬到陸地上將船班到海灣的另一側想夾擊威尼斯,但終究還是被威尼斯打退.但這應該是威尼斯海洋帝國的迴光返照而已.1453年鄂圖曼攻下君士坦丁堡後,已能將目光全部瞄向歐洲,1467年取得內格羅蓬特,1477攻入義大利北部的弗留利平原,讓義大利個邦國感到威脅與震動,雖然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逝世暫緩了鄂圖曼的擴張,但1499年在新蘇丹巴耶濟德二世主導下在伯羅奔尼薩的宗奇奧大破威尼斯遠征軍艦隊,雙方並於1503年簽訂合約,威尼斯主動稱臣,從此後威尼斯在東地中海的優勢逐步讓位給鄂圖曼,而自知不擅海事的鄂圖曼轉以經營陸地替代的方式逐步吞併了威尼斯在希臘阿爾巴尼亞上大多數的殖民地,有著八分之三羅馬帝國的威尼斯領地就此縮小,加上葡萄牙人取道非洲南岸發現航向東南亞的新航路取代了威尼斯在香料上獨佔的生意,威尼斯就此就只好回到義大利戰爭的紛擾中,最後喪失去了自我的獨立性,當然這已經是16世紀以後的事情了,而不論威尼斯或鄂圖曼也因為新航路的發現而逐步退出主導世界貿易的舞台.

   從漫長三百年濃縮出的本書來看,威尼斯的政府是高度商業化的,它沒有世襲君主,而是一個由貴族寡頭統治的共和國.威尼斯的貴族不是封建地主,而是商人.他們對土地沒有興趣,只熱衷於貿易.所以威尼斯的政府管理同時也是商業,經濟和財政管理.威尼斯是當時唯一將整個政府政策完全配合經濟目標的國家.它的商人階層和政治階層之間沒有隔閡,權力的三大中心政府,貿易和軍事,由同一個統治集團管理.威尼斯比任何人都更早了解到一系列基本的商業規則,包括供給和需求原則,消費者選擇原則,穩定貨幣,準時交貨,理性的法律和稅收的需求,這一切,在中世紀歐洲都顯得非常現代,可以說威尼斯是一個最早沒有實體經濟的國家,無耕地,無眾多人口,無實業,立國靠的就是商貿,海軍,有效率的制度,集體主義與利益共存,透過這些條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瀉湖海洋帝國.同時,因為沒有實體,人口稀少,必須仰賴移民,貴族又分享了多數的經貿與擴張利得,經過200年後,新生的人口既不充當水手,貴族也因為財富積累而降低了對外擴張的雄心,只能用錢來雇用忠誠度不高的雇傭兵.所以威尼斯在16世紀後沒落,除了有全球化,新的殖民地國興起,與新航路發現的效應外,還是有著它體質內在的弱化因素.從此點看,Crowley顯然寫出了一段不能錯過的歷史階段.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