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夏大學:巴菲特與窮查理30年的投資備忘錄(University of Berkshire Hathaway: 30 Years of Lessons Learned from Warren Buffett & Charlie Munger at the Annual Shareholders Meeting,Daniel Pecaut &Corey Wrenn)
University of Berkshire Hathaway,巴菲特的投資觀點,兩位作者從1986到2015年波克夏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與查理對股東提問的回覆與例行報告中,逐年摘錄出值得思考的投資想法來解析的書.市場上談巴菲特投資法的書很多,看的過多需要留心三件事,一是淪為投資雞湯,二是被第三者做為無切膚之痛的獲利工具,三是被誤解或不解其意的人混入無關的投資想法形成另一種投資稻草人而誤導讀者.個人覺得這一本還可以,作者中的Wrenn曾任職波克夏.
取得波克夏大學學位的關鍵核心:就是自己.巴菲特不只一次的強調他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對象,就是自己;但他又說所有關於投資上會遇到的最大風險,也是自己.自己既是最好投資的對象,也是投資風險的來源.當然,以上不單是無聊的套套邏輯,只是告訴我們"自己"在投資上的角色."投資護城河"這觀念是巴菲特與查理在波克夏股東大會上提出的,指的是一個擁有越大市場獨佔特性,商標,專利特許,或越多技術上屬於領先支配地位的企業就越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這距離就是護城河,護城河越大,投資這樣的企業長期持續獲利的機會就越高風險也能得到控制,巴菲特對投資標的基本想法就是尋找具備投資護城河的企業,若將投資標的轉換為自己,那就是一個具有寬廣投資護城河的自己.從這樣的觀點看,他指得是一個願意不斷學習,找尋自己所愛知識,並培養自己那方面的技巧.從而成就一個不隨意從眾,獨特的自己.個人可以透過大量的閱讀,同時在實際的工作裡建築起來,但不論個人或企業都必須具備良好的品德才能夠實現具備穩定建立有助社會發展的護城河.
這三十次的股東會化身的30課,除了討論當年的盈餘與獲利狀態,主要內容集中在對於新投資標的物的探討,產業發展的看法,及個別企業的發展上,也大部分的敘述了波克夏的經營狀態,讀者參照經濟發展的過程,應該能夠看到一位優秀投資者對於世事的看看法與預期狀態.當然只有關注方法沒有留意心法可能不容易對於巴菲特真正成功的內涵有深刻理解,但是只有心法卻沒有方法,也容易淪為投資心靈雞湯.但我們不得不說,雖然巴菲特與柴裡都把他們所用的價值投資法形容得相當簡單,但實際上從方法論上,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我們知道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上關鍵在於內在價值(x)的評估,而所謂的內在價值是有懸念的問號,按巴菲特他們的說法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它未來現金流入的折現值.這裡有兩大困難,一是如何估計未來的現金流?一個是要採用那一個標準來選擇貼現率?.所以即使讀者能看完所有關於巴菲特投資觀點的書,知道了他倆的目標是要選擇能夠創造較多現金流入的企業,也能按他們所說找到具有寬廣投資護城河,具有市場優勢或是心智佔有率的企業,同時也知道選擇的企業未來五到十年的狀態,但是要如何估計現金流與折現率卻是摩有交代的空白.或者因為困難,或者因為有所保留,但這未解的部分應該就是往往人們並不能選擇下手的原因,因為按價值法的買如原則就是最好能夠以內在價值的一半(0.5x)做為切入點是最佳的,或者說如果沒有這樣的價位可以買入,我們還是希望所算出的內在價值是貼近現實,而非單純一廂情願樂觀的估計值.
從估計內在價值的困境這一點約略可以知道坊間許多專家,投資顧問宣稱按照巴菲特價投資法所選擇的投資標的都是有疑問的.除了我們幾乎不曾看過他們對於內在價值的推論與計算外,最重要的是,那些書籍通常是以歷史回顧的方式假設過去財報的成績在未來能複製,所以他們往往著重的並不是現金流,而是成長率或營利率的增長或持續.或是在高eps,高股利等巴菲特較不重視的事務上.其實這本書很重要的釐清一點,投資看的是未來的現金流,而不是重複一張目前看似優良的財報.或有人以為這兩件事是同一件,其實完全錯了,那些高eps高資本資出的企業,比如科技股,網路股,就不是巴菲特它們的目標,除了對於產業的熟悉度或是未來較難預測外,現金回收油波克夏再投資與現金流存由企業再資本投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觀點,所以基本上不是波克夏而號稱也採用價值投資法的人往往都是創造了一個類似權完全不是價值法的稻草人.
這本書的內容幾乎每一章都會一再重複的談"會計"這議題.從現有因應環境改變的會計原則,或是從事會計審計工作的狀態,到企業應用會計的心態.作者呈現巴菲特它們對於這個領域發展的戒心,一如他們對衍生性商品發展過度的戒心.並不是單純因應世事改變有甚麼不好,而是人心跟不上.因為個人正是學會計的,很早便認為會計服務是一個極端的買方市場,為了"業務收入",只有那些願意配合企業需求的執業者較有機會取得較多的業務.而只有那些擁有正直心態的企業敢於雇用具備真正公正第三者心態與專業的會計人,所以當人心難以掌控下又過度開放隨著市場而變的會計原則,這種制度終究會淪為災難的源頭.所以,保守的,fair value,傳統的會計方式與原則才是巴菲特推崇的.相對的那些新穎配合市價的花招並不受他的歡迎.除了專業上外,巴菲特也建議投資人一定要真正深入的掌握會計的內涵與它的用途,因為這是評估企業的一個基本工具,比如在這本書提的保險浮存金,或是遞延項目,都是負債科目,但是從巴菲特的觀點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未來可以真正收到的部分,只是暫掛負債科目,而沒有對企業經營與會計制度的了解,應該是不可能這樣大膽的去做財報運用,.
這本書也釐清一些刻板印象.雖然巴菲特嚴厲批評衍生性商品市場的擴張,但波克夏旗下的企業其實擁有不少衍生性商品,有選擇權,也有賣CDS,也做選擇權賣方.不過波克夏在保證金上有優惠,而它旗下所有保險公司能夠創造的浮存金已達近600億,這些低利或免利的現金或是低保證金,免保證金等優惠,我們一般人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雖然巴菲特投資觀點可以推廣,但現實上,一個普通人除非真的願意跟他們一樣花費大量的心力時間去關注企業,否則還不如直接去買波克夏比較簡單,因為那才是真的巴菲特投資法則的實現,而不是一個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價值法內涵的瞎猜物.
其實讀者應該關注本書裡所談的巴菲特投資在各種領域企業時所釋放的觀點.從最早的波克夏併購,到喜思糖果,可口可樂等具高心智佔有率的公司,到如何運用收購夠累保險公司取得低利的浮存金,再利用這些浮存金尋求好投資.如何控制旗下保險公司所面臨的風險,比如地震,風災的現金防備.而在波克夏規模越來越大後,如何在找不到更好投資標的下,退而求其次找尋公用事業,中美能源,BNSF,與高資本密企業,比亞迪,而他們已經預估未來股票市場的投報率將不回如以前那麼好.雖然如此,只要利率依舊很低,則持有股票就是比債券好.儘管未來經濟是難以預期的,但從人類發展的角度只會一代比一代好.而這種樂觀對於世界發展,全球化,資本主義,對於能源耗用的觀點,對於公平與忌妒問題,其實有一些觀點是不太同於普遍流行的認知,不要把它當作名人傳記,而當作一個連續50年持續成功的投資家的看法,想要從事投資的人應該能從中體驗到一些精華,而不需造神.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