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基時刻:如何應對下一場金融危機(Why Minsky Matters: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a Maverick Economist,L.Randal Wray)
坊間的周刊以接軌國際會計原則IFRS 17的角度切入,探討國內壽險業可能面臨的危機.危機大小不明,但新聞不脫聳動不可能,不過重點是壽險業的龍頭真的找過主管機關求寬鬆救援.前面看大債危機時,Dalio對政府在次貸危機發生前堅持要企業財報遵守會計原則,對那些價值大幅下降的商品資產依新的價格重估在財報中表露提出質疑.他認為這是拖垮或擴大災情的一樣錯誤決策.當然Dalio是投資業者,不是我們這種學會計的人,所以他的"原則"有些時候是與我們不同,他以為有危機時先救危機比堅持制度帶來的好處更大.但商人,投資客形象不好大多可能就是這麼來的.不過,可能還有比他的觀點更能引一般民眾不滿的東西,還是學術界提出的,明斯基曾提出政府提供資金給面臨危機的大型銀行與金融業者是它無可避的責任,因為經濟週期本來就不穩定,面臨危機資金匱乏時,政府就該扮演"最後融資者"的角色.於是,很有可能做錯事的業者會得到政府無止盡的援助,因為這樣做銀行與政府都能得到解救,也能減少社會受到牽連,但真的這樣做,一般民眾會如何想?世界真理果然是大到不能倒?但如果"大盜不能倒"是經濟結構裡不可免,成本代價最小的作法,又該如何?民眾就能,就必須該接受嗎?當然不會這麼簡單,明斯基也稱必需之前先讓大銀行變中銀行或小銀行,這樣到時也許就方便救援讓傷害變小.
原則上這本明斯基時刻是上一本議題的延續.但它不像大債危機是將債務起因做分類個別探索,這本只是單純的討論經濟循還週期高點難以持續後的崩潰必然現象,而把這個崩解的起點稱為明斯基時刻,透過明斯基時刻的探索現代經濟結構的不穩定於源於它的內在.明斯基以為經濟危機,波動,災難是經濟週期中註定會發生的事,因為經濟循環本身就是不穩定的.這樣的發現最早起源於Hyman Misky,.他稱經濟自身就是不穩定的,所以經濟決策者需要做的就是穩定不穩定的經濟(Stablizing the unstable Economic).
這本書的論點從這出發一方面在批評傳統經濟學觀點穩定均衡概念的錯誤,從而導出他認為真正的經濟循環發展歷程,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凱因斯支持者的主張更具必然性,明斯基一邊糾正凱因斯主義者對凱因斯主張理解的錯誤,一方面提出他認為真正的凱因斯觀點該是如何,並如何把這種正確觀點化成實務運作,他的目標就是讓大政府與最大銀行全面介入經濟週期調整的過程來降低發生不可收拾狀態的可能,大政府是指政府的財政支出達到GDP的20%,由政府支出公共政策提供的穩定性來降低民間投資的不穩定,並扮演最後雇用者的角色,讓失業的人都能得到工作,最大銀行的觀點亦即一國的中央銀行是資金最後的融資提供者,藉由平穩經濟,充分就業與經濟災難最終救難者的角色來達到消彌經濟過度爆炸所可能產生的一切負面後果.當然大政府與最大銀行觀點本身就是凱因斯主張的延續,加入他改良的貨幣學派觀點而來形成的.
簡單說Minsy認為解決面臨明斯基時刻的方式就是要有個萬能的政府.雖然我認為這實在太荒謬了,我市場主張的觀點一向認為政府調控把利率嚕來嚕去早晚會出問題,本來就不認同政府宏觀調控的萬能無誤性.但我們還是先站在本書與作者的角度來看這書.
首先是為什麼經濟是不穩定的.明斯基認為主要原因在投資的收入與借款投入間的不穩定.特別是投資金融化後,金融投資的收入與借款負債之間形成了三種投資資金部位.避險部位,投機部位,與龐氏部位.避險部位是指那些投資所產生的收入足以支應負債的,包括支付本金與利息,避險部位則是指那些投資產生的收入僅能夠支應借款利息,但不足償還本金,於是借款到期之後,避險部位的投資人會去借新債來還舊債,持續這樣的部位下去.而龐氏部位則是指那些投資收入尚不足以還清利息的部位,此時投資人會選擇將無法償還的利息債務化,擴張了債務的數額.當景氣發展溫和向上或是持續發展時,以上部位都能持續地進行它們所屬的投資活動,但是當投資收入衰退,或是升息時,龐氏部位與投機部位的投資人會很快地陷入災難.這就是經濟不穩定時會發生的問題,民間那種保證每月收入多少的投資,恰好也是前面提到我國壽險公司所賣高利險種會面臨的狀態,變成龐氏部位,然後就會發生新聞裡債權人求償抗議的場面.
金融的不穩定如上,而明斯基進一步依金融在經濟社會中角色的比重的不同,將從19世紀末起的資本主義世界分成四階段,商業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管理福利國家資本主義,與貨幣經理資本主義.從最初由商業銀行單純融資給企業的角色,即商業資本主義,隨著投資銀行的出現,這類新式銀行一邊以槓桿融資幫企業募資,又一手斜資新創企業發行股權,這是金融資本主義,到大蕭條的產生,這類銀行因為過度融資與作假致使問題變得嚴重,而有金融業分拆縮小規模的改革,後美國新政,福利主義出現,由央行與財政部調整財政貨幣政策的方式,使得金融業推動了一波有利的經濟時期,但隨著景氣溫增長時間的穩定發展,金融業又因為新的衍生性商品與債務貨幣化的創新,爾有了逃離監管的影子銀行的出現,這就是管理福利國家資本主義,而後隨著大型退休基金,避險基金等更多貨幣化包裝的多重債務資產脫離監管的新商品,新準貨幣機構的產生而成了貨幣經理資本主義.這四個階段資本主義的演變,讓前面所說投機部位與龐氏部位越來越大,金融的不穩定就越高,金融越脆弱,相對的也讓經濟的不穩定增加.這便是不穩定經濟由結構到時間的演變.
除了金融脆弱引發的經濟不穩定外,明斯基又從理論上分析指出新古典與斯密的自由市場主張,容易產生資本配置不均,他認為資本會大量流入新式科技,高資本等行業,會產生經濟部平等的現象,他以為這是種資源配置錯誤.而他以為凱因斯主義者又有過度追求總需求的毛病,以至於經常會過度配置資源,然後會產生景氣過度無法持續的現象,投資需求轉衰退不穩定,以至於產生失業.所以對於明斯基來說經濟不穩定的問題可以分成三塊,長期失業,非配不均,與金融不穩定.本書耗費了許多篇幅來談這三個問題在理論與實務上可能的問題,但我們將重點放在明斯基提出的解決方式.
基於投資的不穩定,明斯基推演出幾個觀點,首先是以投資為主的一國GDP不如以消費為主的一國GDP穩定,因為民眾消費比投資要穩定.其二是民間投資不如政府投資,因為民間的投資會因為過度追逐產生龐氏部位,但政府投資只要用赤字預算,央行印鈔來融通即可,所以民間投資還不如政府投資對經濟穩定.這兩點可以說在明斯基所提主張裡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消費比投資穩定,所以他主張私人企業應該多發展以提升民眾消費為主的企業.私人過度投入需要大資本化的行業一方面會產生較大的經濟波動,另一方面會創造資本收益大於勞動收益的傾斜,使得國民收入變得不均衡,高收入往資本家靠攏.因為過度資本化的投資發展不利所得均衡,所以國家的投資也該放在公共建設,改善環境,基本能源等行業中較佳,不該放太多資金於新創,或創新行業,因為那只會令所得更不均,明斯基在拯救長期失業這一塊比較推崇新政時期美國政府所採取的一些措施,這些措施並非單純的創造需求,而是針對特定的失業人與特定的產業創造需求.他認為凱因斯主義者是誤讀了凱因斯,他自詡以正統凱因斯觀點提出協助失業者訓練工作技能或是幫它們續練專技都不是及時有效的方式,最好由政府直接創造工作機會給那些失業者,甚至依照失業者的個人特性創造工作,而非反向,這種做法比起透過私人企業由衰退回復到正常後再招募人員更能解決失業問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他大政府的觀點主張,那就是,政府是最後的工作提供者..
以上是明斯基對於降低經濟不穩定上的兩個建議,但是既然穩定不穩定的經濟如此不易,即使經過以上的調整,恐怕仍不免發生過熱爆炸後結果,一如大蕭條,或次貸危機.這正是緣於金融的不穩定?這是書的另一個重點.由央行扮演最後的貸款提供者,這件事已經在1980年後屢次的信貸危機中被採用,但還不只於此.到了2008年甚至美國政府還直接的注資給危險的金融業,或是乾脆將一些金融機構給國有化了,表面上是解決了問題,但卻遭到大到不能倒的譏諷.所以本書的作者引用了明斯基的金融改革觀點.首先就在降低銀行規模,讓與一般接促更廣更頻繁的社區銀行來取代代行金融金構,降低單一機構的破壞效應,同時調整銀行的流動性與償債能力,由央行提供安全網,一是存款保護,二是因航的貼現窗口,讓銀行可舉資產來向央行融資,除此之外善銀行本身的穩健度,過提升審核,增加資本適足率,由貼現窗口檢查銀行資產的優劣性,並進行審慎的監管,藉由這些行動來改良金融業的體質,與穩定度,並提高受創時的防護力.
從這些敘述裡,我們知道明斯基提倡的是一種家長式資本主義,由政府做最後工作提供者救失業,並扮演最後貸款者以防金融風暴的流動性問題.他的目標是想創澳一個穩定,民主,安全和平的社會.但即使如此,他也知道穩定不穩定的經濟很難,理論上與實務上將會有落差.而這也是後人們採用明斯基時刻來指那些繁榮轉為蕭條的時刻點,而沒有真的完全實施他的想法,我個人以為他偏重消費與非投資型產業的方式也許可以挽救一些收入低者的就業問題,但能否真的創造平等其實不無疑問,這是因為沒有新創,沒有新科技領軍,只靠那些大幅提升的政府支出領軍,會不會到頭來只創造一些政商蟑螂型富人替換創新科技與金融業富人而已,實質上沒有改變?因為那些巴著政府公共工程與特許權的富人在我國橫行霸道的現象其實非常嚴重,前不久才有國策顧問檢舉標案蟑螂.另外,真實的世界也不可能以這種停頓緩慢式的發展模式一路向前,另外他以為財政赤字不是壞事,一方面與一些講樽節的政治人物觀點不同,另一方面是其實過度財政赤字也可能引發其他的經濟問題,只是這本書裡沒有談而已.當然我個人一向不同意大政府觀點,覺得最後不過是浪費且貪腐嚴重的家長主義而已.總之,這本書展顯了一個自認是完全繼承凱因斯觀點的人來談經濟危機與他解決問題的觀點,應該也不是太大眾的書籍就是了.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