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Q717CZNQ.jpg

通膨的真相:透視物價漲跌、利率升降背後,你我誤解最深的經濟現象(The Inflation Myth and the Wonderful World of Deflation,Mark Mobius)

    國際上有一種特別的投資機構,這種機構的專注只在"放空"股票這件事.放空股票比起常見的做多投資限制多,困難度高,且有各種禁空,強制回補規定都阻礙了它的便利性,因此它並不適合一般人作為投機股票的主要活動,更關鍵的是做空某股票就等於是跟某個公司的經營者或大股東做對,除了不可能受經營者歡迎外,想要在股市中打敗大股東或經營者也就是打敗這檔股票的莊家,機率當然是不高.

    既然先天的條件如此不利,為何還會有這種機構出現?.所謂的做空,沽空就是預測股價將會下跌,甚至是大幅下跌,所以先賣出它待它下跌到低點在回補.但股價的漲跌不是單靠瞎猜或是有神明附體.這些機構存在的命脈或關鍵在於"揭露真相","誠實",他們操作的方式就在於找出那些說謊,造假的企業,尤其是那些在財報搞鬼,隱瞞事實,業績造假,或是專做假交易假消息的企業,因為有不誠實隱瞞真相的行為,甚至藉假消息炒高自身股價的企業.這就給了放空機構存在的空間.在亞洲這類機構大多設於香港,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香港的金融自由化程度能夠接受它們,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中國很多企業喜歡去香港上市,偏偏這些企業的財報常常不透明,造假機率高於其他地區的企業,因此給了這些機構機會.比如Gotham City Research,Bonitas Researc,FG Alpha Management,Glaucus Research Group等都在放空事業上有所斬獲,甚至包括李嘉誠旗下的企業都被他們放空賺過一大筆.在傳統的教育傳播裡,這些機構會被當成是禿鷹,狙擊者,不受歡迎,可是換個角度,若以誠信利益為本,這種放空機構做的才是合乎正義的事,他們要的就是合乎法律與會計,金融等準則的真相,揭露那些造假的企業面目.

   個別企業的經營真相可以如此被作假.那麼整體國家經濟數據的真相可能或可曾被造假嗎?如果真的有,會有怎樣的影響?這本書就是以這個角度來看通膨數據.企圖很好,不過前面七章占了一半內容主要是一段現代貨幣發展史,後面三章才是主體.所以能夠有的深入硬貨不多,但是可以提供思考的切入點不少,我們就已簡化的方式來提出自己對於通膨真相的看法與猜想.

   作者先是在貨幣發展史中列出通膨數據的運用歷史,指出了它在央行貨幣政策,國家的財政福利政策上的角色,也簡述了它在私人企業中加薪或給予調整價格的依據角色,因此做為一個重要的因子,首先必先懷疑的是用以決定通膨與否的物價指數計算編排是否是正確合理的?如若不是,那麼人們是可能因為錯誤的數據而白忙一場,或實際上誤解了甚麼東西.Mobius作為一個交易人的角度來質疑數據絕對是正確的.首先物價指數是個一籃子商品物價的加權指數,要如何選擇商品,選擇幾樣商品放進籃子,選出的商品該如何決定它在指數中佔有的權重,被選中商品的價格該如何取用,都是一門很大的現實學問.選1000種商品還是5000種,被選的商品價格ˊ是用零售價批發價還是網路銷售價,是選餅乾還是大餅,這些因素都再再影響它的結果.而每樣商品的權重該如何決定,20年前的手機價格與今天手機價格的權重會一樣嗎?如果不一樣,那麼這種指數算出來又有甚麼意義,豈非騙局一場?

   數據上的選用已經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造假.Mobius也列出了一些國家試圖在計算物價指數時剔除那些會反映惡性通膨數據的資料,或是乾脆使用強制手段逼迫廠商,零售商不可以漲價.我們在Dalio書中看到了他列出了48個案例中,那些一再發生嚴重金融危機的國家如阿根廷,巴西,俄羅斯等都有這樣造假數據,與強迫民眾不得漲價的國家暴力存在.以上這種造假是刻意的,還有一種與我們相關,就是非故意的技術性遺漏或說此曲較保守的心態方式.以現實來說,如果你去查閱國家統計局2000年後的逐年CPI,與央行的M1數據發展,你會發現基本上本地根本已經完全屬於通縮狀態的可能性很大,但若去問題民眾一定得不到這樣感受的答案.這19年的CPI竟然只有2年高過2%,卻有5年是負值.這種狀況一則是國內的CPI在租金的權重上一直用的不高,但是隨著M1的擴張倍增,這樣的CPI卻一直沒有起色,但是國內租金的上漲又豈是這種低成長狀況?顯然CPI有明顯的失真問題,而既然它可能失真,那麼根據它做經濟政策的調整,國民福利或民間薪資年度調整的依據也就失去了參考價值,那麼我們是否能說它是一樣已經不太有參考價值的現實模型?,未來可能需要一些新的調整.?

   在數據之外,作者重新來闡釋通縮與通膨現象.在這裡比較特別的是通縮.Mobius指出通縮是指物價下跌,一般以為是供給超過需求,因此可以造成廠商調整減產讓價格回升,但卻這種減產作法會讓就業與經濟數據變壞,這種說法就是傳統通縮可能會引起經濟衰退或蕭條的常見解釋.但作者認為通縮另外還有一種表示法,他以為通縮指的其實是"進步",因為科技,技術進步,以至於廠商能更有效率的生產,或以更低的成本大批量生產,所以自然能夠降價.這種技術進步一邊創造價格向下,卻又能提高相關就業者的收入,因此只要收入的成長高過物價的成長,生活的相對水準就會提高,而這正是他認為通縮其實帶來的更好的生活.進步的生活,所以通縮非但不是絕對壞事,反而反映了人類的進步.因此,當前很多國家一再因為害怕通縮帶來的蕭條而採取2%的年度通膨目標,在他看來是一種武斷沒有任何道理的事情,也沒有任何絕對必要,因為沒有任何科學的研究證明這是一項有意義的措施,他認為對於經濟發展,只有提高生產力才是更重要的關鍵,進步才能帶來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以為作者在這邊漏了一些要點,因為提高生產力卻可能不能完全顧及經濟的四大目標的滿足:貨幣穩定,經濟成長,就業水準,貿易餘額,從本地的現象中,我以為至少充分就業一定會受生產力提高而有所損傷暫時很難兩種目標都顧及,而這是經濟政策制定與執行者必然需要去考量的問題.

   以前我就懷疑過通膨目標的必要性,也質疑過CPI的正確性,但是一直沒又能理出一個系統性的想法,這一本書立論雖然有點單薄,但能提供這方面想法一些思考上的突破,雖然不多,但應該都算切在點上.因此,我們該知道,雖然國家耗費了很多經費在做這方面的數據蒐集與維護,但實際上能否完全適用在每一個年代,或說需不需要經常性調整,或是調整後是否還有比較意義都是值得去探索的.這與最前面提出的對於真相的質疑是一致的,只是我們千萬不要武斷以此就去放空指數了,因為思考上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