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3319877.jpg

長路(The Road,Cormac McCarthy)

   這一本"長路"雖然評價不錯.但對我而言卻似曾相似.去年此時看過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的"盲目",接著又看他的"復明症漫記".兩小說的場景設定與"長路"太過類似,所以個人驚奇度不高,它們的故事都建立在末世景象上.

   末世景象能夠創造議題,"盲目"用全國每個人都失明了來探索無政府主義,"復明症漫記"則以一場下不停的雨來切入暗諷民主政體也可能與專制統治一般恐怖無異.那"長路"呢?它並不鎖在任何屬於集體運動的議題,而是放在個體的醒悟上.小說設定的環境是個經歷某種毀滅性災難後的時空,此時地球上只苟存些許人類,多數的人都因不知名的原因死亡,似乎是某種瞬間出現的意外災難,致使空氣佈滿黑塵令人難受窒息,城鎮人煙消失,工商業活動停擺汽車機械被毀棄停擺,餓垺遍地成乾屍.一對僅存的父子拖著從購物中心拿出來的購物推車擺上僅存的食物與禦寒衣物戰戰兢兢地朝南邊行走.父子以為往南邊走可以尋到出路,找到安全的庇護所在.但這一路並不安全,除了環境越發惡劣氣溫陡降,不適合長期暴露在可能會致人生病死亡的空氣與有毒物的飲水外.隨時可能冒出與他們一樣倖存的人出來搶劫食物,飲水或禦寒衣物.是呀,如果世界都快毀滅,奔邊的每一個人都正在死去,那麼苟存的人想繼續存活下去會還存有多少善良的心與正向價值?還是為了生存就把人類社會長期建立的文明與道德觀給拋諸腦後?

   這本小說就是寫出父子倆一路的經歷,幾次遭遇外人,或是他們被逼在不知對方以意圖得情下槍擊他人,或是為了保護自己僅存的食物而逼走他人,或是父子對於偶見的老人所持的態度不同.除了這些人心挑戰的情節外,小說可以說基本沒有其他情節故事,沒有來世界變為如此得由也沒有過多的曲折衝擊,因為路上幾乎沒有人,但他們一路運氣不錯,幾次都能在糧盡之下找到隱匿的地下室倉庫或是漂流船隻而在其中補充了讓他們能繼續走下去的食物.,而這本小說的絕大部分就是在描寫當下的世界,父子兩經過所見的世界,充滿著荒涼,汙穢,孤單,也佈滿著逐漸毀壞的自然環境,鎮日銷毀荒廢的人為建物,這些都是為了大面劑大範圍的塑造出末世荒涼的場景.

  誰是好人?似乎是小說裡父子間關係齟齬的一個主題.只是它並不是似我這樣直接寫出來.而是以情節所現,每當他們在路上觀察到附近出現了人蹤.父親的反應永遠是首先想到先避開一旁靜靜地觀察那人或那些人.但是孩子就不是如此了,孩子不確定自己該拿這些外人如何?他們是壞人嗎?會搶自己的食物傷害自己嗎?但是父親總是首先以為他或他們就是壞人,因此即使不去主動傷害這些人,最好還是避開它們,這樣自己便能沒有危險.孩子初始覺得父親的反應與行為與自己過去被教育的觀點相差太大而常常有質疑,直到孩子被一個人拿著武器給抵住了喉嚨,父親開槍解決了那個"壞人",孩子也開始有了模稜兩可的想法:"我們是好人!?我們是好人?",但即使如此,他還是對於父親殘忍的對待一個持杖老人不同意與他同行分給他更多食物或是強迫一位在海邊偷他們食物的人脫掉衣物的行為不表同意,雖然他沒有說出口,但都有屬於孩子自己的內心主張,只是鯁在喉間沒有說出口.雖然父親心似殘忍,但他的目的不過是為了保障父子的前路無礙能繼續得求生下去,他並不是真的壞人,而是為存活不得不然,所以當他在港口受了被人突擊的箭傷,卻隱瞞了自己開槍打死射箭人的事情,他就是不要讓孩子看到真實殘忍的一面,因此到了故事最後,父親病死,孩子又遇到一對男女,他終於用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決定與他們同行繼續的走下去,而這對南曲確實也是常態意義下的"好人".顯然這是刻意布局了給希望與善良做為最終的一條出路,雖然是太過世俗,似乎也是這類作品不得不然的結果,但我總是會想既然父子一路間都做了許多並不真的符合正常狀態下的近似"好人"的行為,那麼殘存的其他人一路又該是如何呢?顯然希望與未來未必總是與美好與光明掛勾在一起,這是我這不太天真的人的感觸.

   因此我也不打算以善良與希望做結尾,只能以這本小說表現意象也相當適合視覺式的作品,畢竟它情節實在太少,所以覺得表意文字囉嗦的人可能看它改編翻拍的電影"末路浩劫"即可.因為雖然號稱McCarthy在文字遣詞下了大功夫,但從中文翻譯本來看,雖看得出譯者想追隨那種態度,可顯然譯文有點"作"並不太通暢,當然這不是譯者的翻譯功力不行,而是如果他的中文像王定國或李永平那樣或許就可以接近了.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