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1798316.jpg

遺愛基列(Gilead, Marilynne Robinson)

   繼英國曼布克,法國鞏固爾,這次讀幾本美國普立茲獎的小說,挑選的是21世紀的作品.2005年"遺愛基列",2000年"醫生的翻譯員",2001年"卡利瓦與克雷的神奇冒險",2003年"中性",2007年"長路",2011年"時間裡的痴人",2017年"地下鐵道".規矩不變,閱讀順序看心情,中間會插入其他類書籍,不會小說連續看下來.

   "遺愛基列",基列是堪薩斯州的小鎮.小說內容是小鎮中一位77歲叫約翰.艾姆斯的牧師寫給他7歲兒子的信,一封非常長的家書.年老的約翰.艾姆斯有心臟病,自感可能隨時倒下,便以書信的方式把自己的一生的經歷,也包括他父親,祖父曾經有過的經歷故事透過文字讓他仍年幼的兒子未來能知道.艾姆斯與他的父親,祖父三代都是牧師,年輕時的艾姆斯曾有一段婚姻,但前妻因難產早逝,直到他67歲才遇到現在的妻子,因此年邁的牧師有一個年幼的兒子與一個年輕的妻子.把家族史與小鎮的歷史,國家的歷史結合起來書寫並不是特別的方式,過去已看過許多這類結構的作品.基列最早是由一群追求"自由之土"的反蓄奴主張者建立的.艾姆斯的祖父在1830年自緬因來到堪薩斯,他是個熱中救助奴隸的牧師,鼓勵民眾參與廢奴的鬥爭,甚至不惜犧牲流血.而這與他的兒子,也就是主張和平的艾姆斯的父親完全不同.造成了傅子關係的緊張,相對的艾姆斯有一個名義上的義子,是他的牧師好友柏頓的兒子:傑克.柏頓,這名義子出生的時候恰逢艾姆斯前妻難產過世的當下,他的好友就將他剛出生的兒子以艾姆斯之名命名,這種狀態卻給了艾姆斯一種使種不好的感覺,彷彿這裡面存在甚麼神祈上的疑問.所以他與這名義子間的關係也頗為緊張.而艾姆斯的哥哥愛德華是一個外出求學,習得現實世界科學理性的人,他對於家族以牧師為業的傳統對於講習神學經典與大眾的傳統並不太信服,所以一直流浪在外,哥哥與艾姆斯父親關係也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因此若問"遺愛基列"是怎樣的小說,從現實的觀點,我會以為他主要在處理父子間的關係,權威與時代的解放間的衝突,與寬恕,諒解,等待等等內涵.但這也僅止於表面,事實上,這是一本極難懂的小說,我必須承認不清楚它的真實內容.這是因為,我以為它是一本充滿著宗教教義辯證與傳達的小說,如果不熟悉基督教不同教派間主張的差異,應該是不可能理解它,而我恰好對這種宗教教義與經典內容完全無知,又不信神,自然是不可能看透啦.

    首先是"基列"一詞,表面上它是小說設定的小鎮名.實際上Gilead這個名詞在基督教的典籍與教義裡有多重意義,它可以指作孽之城,被血沾染,也可以指猶大,或是去除異教邪端單純的神之國度.對我來說根本搞搞不清這些有甚麼不同,自然也就難以找到一塊基石.因為解釋的基石不同,結果與看法自然會有大大的不同.最簡單的例子便是艾姆斯的父親與他祖父間的多年不合,用我的理解就是艾姆斯的父親認為戰爭會產生殺戮流血,那就是不義,但是從他祖父積極的參與反奴役黑人的戰爭,鼓動大家對抗南方,顯然是認為只要是了不義的事情而戰,那戰爭就是公益正義.兩人既然同為牧師,對於教義佈道的說明本就會有差異,對於現實的看法也竟如此不同,所以我以為作者並不單單只是寫著世代的思維落差,顯然有著明確對宗教經典書籍意涵或是釋文的探索,有人說這是預定論語決定論的不同,但恕我理解力淺薄,只能從單存的字面或南榮看出差異,要我去理解對於宗教經典的解文差異實在無能為力,偏這小說用了大量的佈道文,聖經詩歌,或是基督宗其聖者的言行,而我絕不可能只視它為擺設,何況作者Robinson據說就是一位對於宗教有潛心研究理解的人,因此忽視這些可能就無法理解他.而這種差異竟然再一次反映在艾姆斯大哥與他父親身上,小說裡一再提到大哥讀過"費爾巴哈"的書籍與觀點.google過知道費爾巴哈此人的主張與對宗教的看法,他的機械唯物論,對於基督教本質的批判顯然是會極度的觸怒虔信者的.因此愛德華多年離家究竟是單純的父子不合,還是為了逃避那個被宗教不滿生活家庭的束縛,我們可議從愛德華這個偶爾出險人物的身上,發現作者想穿插世俗觀點對於宗教不認同的批判,但作者她在此地並不傳教,而是以世俗的傳接棒球,逗弄小孩這些橋段來表現.

   而這本小說最重要的一個這個宗教看法差異的表現便是同名義子傑克.柏頓與艾姆斯之間的關係.傑克從小便是個搞事的小孩,從小破壞小偷小摸一些小惡,到後來到外地就學搞大一個女孩的肚子後拋棄對方,必須讓柏頓遠赴對方家裡求和遭白眼,那個小孩出生幾年後夭折,這種不名譽的是大個讓傑克也知要顧及臉面從此不回基列,直到艾姆斯要寫這封信的當下,傑克竟然回到基列,但是居然與艾姆斯的老婆有了經常私下的晤面,讓艾姆斯大有提高防備這個不還好意的年輕人.實則是經過幾年的浪蕩,傑克在外已經成婚,且跟一位黑人女孩結婚,但此事不得女孩家庭諒解,回到基列因為與自己親身父親的關係依舊不睦,他親身的父親是一個更謹守教義的牧師,始終不敢也不知該如何才能導正自己的兒子,依此他寄望艾姆斯能代替他教育這個義子.而傑克時則因為生活困頓才逃回這裡,身心都遭受到極大的壓力,不知如何自處,因此他與艾姆斯或自己父親的隔閡,其實正是來自於對於宗教的認同信仰不同,而傑克根本無法從這些牧師父親的身上找到答案,因為他們的教誨是因為他的過去他是被棄絕的,沒有悔過就無法前進,得到了去讀"卡爾巴特'典籍的答案,這對他來說根本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相對的能夠給他答案的是艾姆斯的老婆:"一個人是可以改變的,一切都可以改變".而就此傑克才向艾姆斯坦承這幾年在外經歷,而艾姆斯也放下了成見接受了傑克,固然實際上他並不能幫忙傑克生活物質上的任何東西,但是寬慰的心,就是傑克認知的改變..

    從以上這些隱含或根本以大量祈禱文詩歌來講述的故事內容.我就大概猜到自己不可能完全讀懂它.只能以故事裡五段父子情,艾姆斯的父親與祖父間,艾姆斯的父親與愛德華,艾姆斯與他父親,艾姆斯與他的義子傑克,傑克與他的親身父親間的故事內容:比如艾姆斯與父親出外尋找祖父,艾姆斯看著自己的7歲兒子與"小滑頭"貓或朋友間的嬉戲場面,從這些大抵的衝突到原諒和解,艾姆斯的祖夫終於回到列,艾姆斯父親年老後竟跑去與居住凡塵的愛德華同住,而艾姆斯也釋然了解了傑克,更透過這些經歷,理解妻子對自己的愛,再無懷疑.至於這些嫩榮是否與宗教有關或無關就不重要了,即使我始終懷疑這裡有作者想表達的教義內容,但奈何個人能力不在那邊,無法理解.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