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4135496.jpg

圖書管理員(Библиотекарь,Михаил Елизаров)

   "圖書管理員"從書名看來很難猜測是怎樣的小說,直覺會往偵探小說聯想,但畢竟是俄羅斯小說,可能與慣常的西方思維不太一樣.個人以為它其實是本講述懷念或者緬懷過往時光的小說,但也含有落伍掉隊沒能跟上時代的意思.剛好最近使用Python挺頻繁的,有時要安裝套件,必須使用Anaconda中的Prompt安裝,這個東西很像最初學電腦時用的DOS系統指令,在win95還沒有出現前,除了少數美術設計為主的人使用Mac視窗介面外,大多數用pc的人都必須記上一堆的DOS指令.這些東西到了現在其實早已無用,儘管你仍能在win11中開啟模擬的dos模式並使用它,但比起視窗滑鼠點擊,手輸入指令真的就顯出繁瑣愚笨緩慢,不過現實裡仍有一部分人覺得自己會這些很屌,儘管他們的電腦知識儲備與作業能力比起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是落後與落伍的.這小說想說的表現與我用的這個比喻應該是貼近.

   "圖書管理員"作者葉里扎羅夫以奇特的魔幻手法來表現一群人在蘇聯解體後為了收集一位已逝作家的作品時所展現的瘋狂行為.這本小說裡虛構的作家生前留下七部作品,後然竟然被發現讀了這些作品後會使人產生特殊的神力或能力,由於作家生前汲汲無名,作品並不廣為人知,本來發行量就不多,加上沒有留存價值,以致他死後留存於世的殘本稀少,為了爭奪這些殘本,就生出許多的圖書室的地下組織,彼此競爭搶奪,為了搶書甚至進行大規模的街頭團戰,雙方備妥武器刀劍互砍,或死或傷,逐步地淘汰下只剩下幾個大的圖書室統御這個真實世界外的秘密領域.此時,主角上場,他是為了繼承過世叔叔留下的房產而來,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這位多年未見的叔叔除了房產外,還是個圖書室的領導人,因此就展開了這個故事.

   葉里扎羅夫的作品大多具有魔幻色彩,其主人公都依靠魔法或超自然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種種奇遇,"圖書管理員"依然延續他一貫的風格,將虛構與現實世界結合起來,葉里扎羅夫的作品從沒有引進國內,甚至知道的人不多,應該也沒有人幾個人看過,在此也不怕劇透了.小說總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一個虛幻的世界,一位平庸且不知名的蘇聯作家戈羅莫夫在他1910—1981間的一生共創作了七部小說,題材不外乎描蘇聯城市和鄉村的日常生活,謳歌生產建設領域的英雄人物.他死後,人們偶然發現了這些書的神奇力量,就是閱讀後會對人由心理到身體產生巨大的變化,七部小說根據它引發人體魔力的不同被賦予了新的名字:力量之書,權力之書,愉悅之書,憤怒之書,堅忍之書,回憶之書,意義之書七部.

     拉古多夫就是眾多讀者之一.當他接觸到戈羅莫夫的兩部小說,愉悅之書和回憶之書後,發現了小說的秘密,只要連續專注的閱讀後,書就會像施魔法一樣產生作用於閱讀者,愉悅之書讓人產生不可名狀的愉悅感,而回憶之書則讓人回憶起甜蜜的往事.後來他辭職,離婚,開辦了圖書館,招募更多人來閱讀戈羅莫夫的作品,成為一位圖書管理員,也就是這小說的開始,一切像是宗教信仰般的在民間傳開了.隨後有舒利加,墨霍娃也像拉古多夫一樣,命運的安排讓他們閱讀了憤怒之書,書的神奇力量導致了一場場慘劇.舒利加殺死了他的同伴,被判十五年監禁,在監獄圖書館裡他又讀到戈羅莫夫的權力之書,之後發現了書的秘密,感覺到自己內心也發生了變化.他不再是受人嘲笑的小卒,而是變成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擁有控制他人的能力,出獄後他也成立了一個圖書館,成為圖書管理員.莫霍娃則是一家養老院的藥劑師,她發現院中患老年癡呆癥的老太太無意中讀了力量之書後,不但恢複了語言能力,還恢複了神智和力量.莫霍娃於是將書讀給養老院的所有老太太聽,於是原本臥床不起的高齡人瑞一個個像被施了魔法般的痊癒且渾身充滿力量.莫霍娃利用她們建立了自己的圖書館,並奪取了養老院的政權.莫霍娃圖書館擁有力量之書,而且總是捷足先登地找到戈羅莫夫其他的作品,這樣對其他兩個圖書館的存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所以拉古多夫和舒利加聯合起來,與莫霍娃圖書館的部隊在荒無人煙的涅維爾比諾開戰.戰後戈羅莫夫書籍擁有者的權力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管理和權力機構"圖書館理事會"成立,拉古多夫和舒利加兩人任主席,而莫霍娃圖書館則淪為地下組織.此後,各圖書館與小型圖書室之間為爭奪藏書頻起爭執,均在理事會干預之下進行武鬥的方式解決,贏者決定書籍的取得與權力,這便是小說當下佈下的新的虛幻空間.

    小說的第二部分,主角公阿列克謝才登場.他出生於1970年代,從小就有很多夢想,但最終一事無成,接到叔叔的死訊,他前往繼承叔叔留下的一處房產,他的叔叔馬克西姆原是施羅寧閱覽室中的圖書管理員,死於敵對閱覽室的暗殺.為了保衛藏書和替圖書管理員報仇,施羅寧閱覽室的成員策劃了復仇方案,阿列克謝的到來誤打誤撞捲入了這個計劃,並目睹兇案的發生,他本想逃離但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同意暫時接替叔叔擔任圖書管理員的職務.後在與敵對閱覽室的對決中成功地擊斃對方的頭目,拿到藏書,為施羅寧取得了勝利得到了閱覽室成員的認同.但隨後他們因疏離理事會領導擅自行動而面臨著被解散,吞併的命運.正當他們無力反抗決定屈服於理事會時.阿列克謝收到了一個匿名包裹,裡面竟然是傳說中的"意義之書"斯大林瓷器頌".他發現意義之書並不像其他六本一樣有神奇魔力,但在其中卻展現了戈羅莫夫所有創作的真正意圖.原來這位藉藉無名的作家早已預見到蘇聯即將發生分裂的可能,每個蘇聯人都將為此而痛苦,但卻又無力拯救挽回.他戈羅莫夫就是提出這七部神秘的書籍來解決可能的困境,只要不間斷連續閱讀它們,那些"美好的回憶,崇高的堅忍,真正的愉悅,巨大的力量,神聖的權力,善意的憤怒和偉大的創意"等傳統蘇聯精神就會幫助人們渡過難關,在蘇聯上空形成一個牢固的穹頂,庇護著蘇聯與蘇維埃人民.意義之書出現後,施羅寧閱覽室最重要的一位成員吉洪諾夫娜突然帶著書神秘失蹤了,因此阿列克謝決定按原計劃帶領手下逃離理事會的勢力範圍,但卻遭到圍捕與殺戰,施羅寧成員全部戰死,只有阿列克謝一人生還,原來,圍捕他們的並不是理事會,而是假冒理事會的地下組織莫霍娃圖書館大軍,吉洪諾夫娜就是她們的臥底.她出於對組織的忠誠將意義之書交給了圖書管理員霍恩,卻又因私人恩怨撕掉了書後的附頁.霍恩認為意義之書沒有魔力就是因為少了附頁的緣故,所以她大開殺戒,想將阿列克謝捉到,希望讀過全書的阿列克謝能給她找到或者背誦出附頁的內容.阿列克謝無奈只得隨霍恩一起返回養老院,而他存活的惟一籌碼就是意義之書的秘密. 阿列克謝告訴霍恩意義之書並沒有魔力,但霍恩不信將他關進了地牢

    地牢裡沒有陽光,也沒有出去的可能.有人給阿列克謝提供食物和水,還有戈羅莫夫的七部書,於是小說進入第三部分.阿列克謝曾經短暫的鬧過,並以自殺相威脅,但無人理睬.此後,他安下心來寫了自傳,寫下了了施羅寧閱覽室的歷史,同時不停的閱讀那七本書,他相信,書籍的神秘力量將會給他生命,同時護衛祖國蘇聯.小說的結尾,阿列克謝被困地牢,自認能得永生,並將成為祖國的庇護者等信仰,仿佛讓人覺得有點突兀,甚至迷惑不解,畢竟伊始完全不信神秘力量的阿列克謝竟以此種自我想像安慰自身,所以不得不再回頭看看主角的遭遇,思索作者的意圖.至此才發現,原來一事無成的阿列克謝,在這樣的魔幻旅程中,轉而成了一個有所目標,又努力達成的人,這一切其實另有所指,而這才是小說真正的意義與主題.

    阿列克謝是個跨越蘇聯分解前後時期的人物.一開始的阿列克謝是個好高騖遠,卻又缺乏機會的人,加上他有些眼高手低,以致只能在無聊的地方劇團出演,並不能實現理想.但這其實是一種環境時空的投射.因為這是一部影射蘇聯解體前後社會精神面貌變化的小說,特別是那些在解體後過得不如意的人來說,更是至為明顯.小說中描寫的故事發生在 20世紀70年代到本世紀初,主要敘事集中在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但戈羅莫夫的烏托邦不就正是所謂的"蘇聯",他預言的蘇聯崩解的可能,藉由七書的力量想幫助未來可能遭遇此種分裂之苦的人民脫離苦難,重回"一個蘇聯".我們先不理會葉里扎羅夫真正的意圖究竟是讚揚舊蘇聯的好,抑或是諷刺解體後許多人民竟然普遍希望重返蘇聯企盼的荒謬,至少他構築了一個假想空間,就是有許多人正在受到苦難,這個苦難是由於原來的國家分裂所製造出來的,這雖是部分的幻象,卻也是20世紀末俄羅斯在一連串經濟休克療法措施失敗後,許多人普遍的心聲,"現在還不如過往?!",所以他寫出了這個現實,有人懷念著那個受到控制,壓抑的絕對專制時代,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可以帶來既定的框架與方向,但是新的時代裡,這些既定的框架,規則,與方向被打破了,人民無所依從,固然有人因此打破階級贏得幸福,卻也有人陷入深深地不幸.而阿列克謝就是被設計為表現出是這種不幸現象的受害者,他的一切既有計畫夢想都是在他身為蘇聯人時所希冀與執行的,但等到他出了學校,剛好蘇聯解體了,他原先計畫安排的路都播打斷了,"此路不通",彷彿不論他如何改變路徑,做何種選擇,都會遭遇這樣的同一個告示板,於是偶然出現的神祕七書的魔力,成了它可能可以重返幸福的唯一希望.

    而故事的發展是要凝聚七部小說在一起,透過人人的閱讀,記誦方能發揮它的功效,但是如此的行為是不可能透過個體的力量逐一去完成的,它需要一個強大的組織,就需要強大的領袖帶領.仿效著俄羅斯成為蘇聯的主體的成形,這個新的組織與力量勢力得從眾多的組織與個人中靠著自身的力量與智慧擊敗他人而逐步形成,所以"圖書館","閱覽室"就是在新裂解於各地的地方所成形的新力量,他們彼此對抗戰鬥,最終能勝出的必是最強大能夠讓"一個蘇聯'再度重返之人與組織.所以莫霍娃圖書館最終出現,他的領導者霍恩原先是馬列主義教研室副教授,這顯然暗喻著著一個蘇聯的烏托邦的背景依舊是以傳統的組織結合,並加入了他"七書"的總路線,特別是第七本書"斯大林瓷器頌"更說明一切,並讓人人閱讀傳誦,便能得到永生,使蘇聯重返.

    但我前面說過,如此並不能證明作者是在頌揚蘇聯抑或諷刺它.單從文本的敘事走向確實有著期許的意味,但是我們需要留意的是,首先這部小說充滿著大量的對抗殺戮的描寫,每次圖書館間或閱覽室間要進書籍爭奪時最後的選擇必定離不開武鬥,這不就意味著想從當下已經分離的各共和國要重返一個蘇聯必是一個充滿血腥戰爭屠戮遍地死屍的過程,如此方能得到永生,值得嗎?所以小說最終以地牢陷之,在不知是精神錯亂還是真的進入該種狀態,阿列克謝對於七書的深信入定,不抑也是一種尚未被搖醒的"夢一場",最終並沒有被實現的可能,與其如此,還不如看看地牢之外,那個廣闊的天地,土地,那些其他的人,其他路徑方式.葉里扎羅夫在塑造戈羅莫夫的形象時候有意的模仿蘇聯文學的窠臼,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化政策強調藝術家要從現實的革命發展真實歷史去描寫現實,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和歷史具體性必須與社會主義精神從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結合起來,戈羅莫夫的作品就是對這一政策的實踐,但是小說裡的諷刺的筆調也使我們確信,戈羅莫夫這些符合社會主義價值的作品的所謂不過是無用的廢紙而已,因為他的書被擺在商店里,價格減到幾戈比乏人問津,甚至被人送去當廢品再利用,再印成新的沒 人要的書,如此重複來去,顯然是有意的貶低此虛構作家的作品價值,最終也只能化作美夢泡影,空中樓閣而已.

    如果說對蘇聯歷史和俄羅斯現實的描繪構成了小說中虛構世界的表象的話,那麽在表象之下還隱藏著另一層真實,即作者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這主要是通過主人公阿列克謝的形象表現出來的. 阿列克謝是美好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都是在蘇聯時代度過的.成年之後 蘇聯解體了,世界對於他們來說像是翻篇了,一切都改變了.在阿列克謝嘗試到莫斯科學習導演專業,卻發現自己已經是另一個國家的公民了,學習是必須要交費的,他卻沒有錢讀書,他只好委曲求全,勉強考入當地藝術學校一個無人願去的專業,卻什麽也沒學到,蘇聯解體前後的兩種生存狀況讓他無所適從,使得他變成了新時代的多於人.對解體後的新生活感到失望的阿列克謝越發覺得蘇聯時代更加美好, 因此,在他當上圖書管理員首次閱讀回憶之書的時候,這本帶有魔力的書似乎開啟了一扇門.這扇門後顯出一代人對蘇聯的懷舊,則正好反映出跟葉里扎羅夫同時代人的群體思想趨勢,由此看來,對蘇聯的懷舊情結的確是當代俄羅斯的社會現象之一, 可以說"圖書管理員"真實地反映了這種社會現象,但同時他又清楚的知道舊蘇聯曾經企盼的烏托邦可能是一種地牢美夢而兀自警醒著.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