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詞(The Testaments,Margaret Atwood)
"證詞"是"使女的故事"的延續,依舊展現基列國的恐怖統治,但也揭露它不堪的內幕,與潛藏的反對力量.雖然"證詞"是使女的故事出版後35年後接續新作,但文字上倒是頗有連結的意思,看不出太多隔閡.
在"使女的故事"末,瓊,也就是使女"奧芙弗雷德"最終在"五月天"組織的協助下"逃脫了,生死未卜,這是一個開放的結局,留下許多待解的謎團.行走的聖杯,大子宮的社會,與基列國都還好端端的存在.人們知道曾基列國裡"使女"的真相是因為瓊留下了錄音帶,但她逃離後的演變與結局如何呢?這就有賴於後世發現另外留下的三本與基列國有關的文字紀錄,分別是麗迪亞嬤嬤寫下的"阿杜瓦堂手記",與來自艾格尼絲與黛西的兩份"證人證詞",而這小說取名"證詞",應該就是來自於此.
原來基列國並不是只有唯一的男權統治,事實上在高層中隱藏著四位女性統治者,她們是以"嬤嬤"的階級出現在此,其中最高階者就是麗迪亞嬤嬤,她在"證詞"中視主要的核心角色,是基列男權"以女治女"統治策略下的一環,那些僵化女性的教條設立許多都出自這些女性統治者.但是麗迪亞可不是一個沒有自我意識被完全洗腦的基列國民,她在"前基列國"時期曾擔任法官,有自己的家庭,只是因為基列革命建立新國家後,她才被迫隱忍臣服於它的威權.表面上她是一個基列國固有秩序的擁護者,認真遵守者,規矩執行者,和既得利益者,以冷酷不近人情的方式維持著現有秩序,但時不時卻又流露出一種與自身身份完全不同耐人尋味的反應和情緒.在小說裡頭她明顯有兩副面孔,面對賈德大主教與其他三位嬤嬤,或是基列國權力體系下的一切,她都表現出剛強堅定,殘忍決絕的態度,也經常使用陰險狡詐或使出卑劣低下手段來對付違犯戒律者與政敵,她冷眼旁觀,冷酷無情,但在如此的面孔下其實她深諳隱忍之道,在她收藏的一本鏤空禁書中藏有她寫下的"阿杜瓦堂手記",麗迪亞透過此手記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基列國政權的模樣,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人生遭遇.從而也告訴了我們麗迪亞如何在基列國初期統治下經過殘酷的心智試煉由囚犯逐步上爬至最高女性統治地位的過程,畢竟她曾是"前基列國政權"的法官,有一定的智力與智慧,原來就不是一位普通的女人.雖然身居高位,她心中對基列毫無感激,只有仇恨,因為基列害她家破親人離散,害她必須從事違背良心之事.一顆復仇的種子深深得埋藏在這位精英女性的心中,所以她表面是基列國權力位階最高的女性,私下卻是反叛組織"五月天"在基列國的聯絡人,一名內應,最終目標是要推翻基列國統治.
"阿杜瓦堂手記"向世人展示了基列國最黑暗真實的一面,激烈的權力鬥爭,高層勾心鬥角.對下高壓統治,無視生命,無視自由,威權統治加上無所不在的洗腦讓民眾停止反抗也無力反抗,更因為洗腦讓民眾麻木不仁,高層之間彼此陰謀算計相互構陷之事屢見不鮮,私相授受又無視法律更是司空見慣.大主教可以為了少女不惜殺妻再娶,丈夫可以以隨意構陷妻子偷情或暗中毒殺,迫使使女從事各種逞其獸慾之事,而一旦東窗事發就讓她淪為犧牲品.基列國的統治的權力真相就是看似一切平靜無波之下暗流湧動,步步殺機,恐怖統治並不單是靠恐怖本身來統治的,更是靠恐怖讓人麻木不思,視而不見,才會有這種完全無感的安靜,透過麗迪亞嬤嬤這個雙面人的手記逐漸透露出的真正的面貌,包括她自己與基列國的面貌,小說才迎來了處於地下的反抗組織與其活動的真相.
至於兩份的證人"證詞"則出自艾格尼絲,黛西.這兩位女孩一名自幼即成長於基列國,黛西則是住在加拿大,看似並無關聯.但是若將故事回溯到"使女的故事"裡奧芙弗雷德先前走失的大女兒與以使女身分誕生下的小女兒連結後,讀者大概能猜出一些蛛絲馬跡.艾格尼絲成長於大主教家庭,並且和其他特權階級的女孩一樣能接受基列國的女性教育,學校已經不再給女性教授啟蒙的的科學,理性,啟發思辨自由思想的課程,而是教授被刪改過的聖經故事,與讓她們成為制式化女性的繪畫和女工等.等她們到適婚年齡後,就會被轉入"紅寶石婚前預備學校"接受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賢妻良母的各種"知識".把女性培養成為婚姻或男性附屬品的教育一直都是基列國的主要目標.作為自小成長在基列國的人民,她的視角和思考完全就是基列國政權所期望的.直到她得知了自己生母其實是一名"使女",再藉由她朋友貝卡的自殘事件與賈德大主教的相親過程,加上繼母的虐待等等開啟了她想逃脫的意識,開啟了她對於基列的懷疑意識,於是她想方設法讓自己脫離必然的婚配,成了一名嬤嬤,未來的維多利亞嬤嬤.而在此之前,她需要先用"珍珠女孩"的身份去國外傳教,然後只要能將一位年輕女性誘騙到基列國加入該國宗教,就能晉升成為真正的嬤嬤.在"證詞"中,珍珠女孩與傳單是反抗組織“五月天”和麗迪亞嬤嬤相互溝通傳遞情報的唯一途徑,他們正是用這種方式醞釀著之後的顛覆行動,而在阿杜瓦堂的教育中在麗迪亞嬤嬤的暗中導引下,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真相後,也開啟了逃離反抗基列的意識.
最後進入我們眼簾的是一位叫做黛西自小在加拿大長大的小女孩.這小女孩的出現改變了整部小說的安靜祥和,以往那種沉悶守則一板一眼的基列國氣氛被一掃而空,出現在畫面上的是一個大辣辣,不守紀,滿嘴髒話,行為放肆的女孩.在一場爆炸父母雙亡後她得知自己的父母實際上是反抗組織"五月天"的成員,也知道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其實由基列國的一名"使女",出生後不久才被偷偷帶到加拿大的身世.後來她被五月天組織要求假意接受基列國珍珠女孩的傳教要到基列國,實際上是幫五月天與麗迪亞嬤嬤傳遞訊息後,以被拐騙的身份和珍珠女孩一道進入基列國.在黛西來到阿杜瓦堂後,她與艾格尼絲產生了思想價值觀的衝突與分歧.兩種不同的思想與行為這裡成了一個對比雨碰撞,但經由麗迪亞告知她倆的真實關係與一切因果後,艾格尼絲與黛西這對同母異父的姊妺帶著基列國的真相偷偷的逃至加拿大,寫出她兩人對於真相的證人"證詞",並將它公佈到世人面前,基列國的真相被揭開,內亂開始,從此逐步的走向衰亡.
雖然要表達的意念可能很多,但我以為"證詞"想藉以顯出最重要的是"女力覺醒".而這種覺醒並不是任何人以任何力量已以反對阻擋,但也非憑空而生的.環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麗迪亞嬤嬤援救受過高等教育,她做過法官能定人生死,知道掌權者的意義與真相.她接受的高等教育,生存過的開放社會,與相同地位的異性相較毫不遜色.對她來說根本沒有男性更強的到道理,所以即使到了基列國,賈德大主教依舊經常受她欺騙,被玩弄於股掌,其她三位嬤嬤就更不用說,那些低級弄權手段在她眼裡分分鐘被她看穿.但是這一切並非她自我創造,需要的正式開放,自由的社會,即使那個前社會因為某種放蕩,濫交導致人們生育能力受損,繁衍輛輛被削弱,但是仍無礙於它是一個能夠給於人們意識覺醒提高創造力創意德的環境.但是光有她是不足的,一個成長於教條,訓誡,禮儀一切都被指定環境下的女孩,艾格妮絲的覺醒卻又不同了,她沒有環境,沒有經歷過自由的環境可以對照,她連認路都不會不知南北,不識文字,自然看不出所生的社會與它者有何不同,直到她到了阿杜瓦堂,開始識字,開始學習,在麗迪亞偷偷將許多基列真相私相授受讓她得知,她才真的完全了解國家的權力運作中的黑暗,汙穢,不能為人所接受的真相,而這一切又因為攸關她個人的身世,更加重了她覺醒的力量.至於黛西,她不是覺醒,她是一開始就在自由的環境下成長,她是到了基列國才看到了許多荒謬的女性行為,當然別人也當她是荒謬,但他竟敢孤身一人勇闖基列,這是小說裡其他的女孩所不具有的特質,而這三人在我看來,麗迪亞表現朱智慧,艾格尼絲表現著善良,黛西則直指著勇敢,應該分別就是小說在突出女力覺性中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與正面因子,所以她們的計劃最終才能成功,當然始終堅持不墬的毅力,應該是他們三人間共通的品格特點.
當然這小說還有其他有關於性與性別意識的覺醒,甚至性與愛,生殖間關係間的隱藏含意與討論,但我認為故事從原先一個對原教旨意的狹隘思維的暴露,到它經由時間,長期的男權統治,在歷史留下的影響,在生活中呈現的面貌,提出了對這種現象的質疑,是一個領先.畢竟"使女的故事"在1980代初期相對此刻依舊封閉,但到了"證詞"時期世界早已開放到女力覺醒在處處開花,那些甚麼身體情慾,權力間的討論反而成了相對俗濫的話題了,因此個人以為這本續作雖好,但劇情較適合是影視化的需求,若以文本所含的主體與時代發展間的討論而言,"使女的故事"還是較為領先的.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