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WGJVRHGP.jpg

生而被標籤:美國種族歧視思想的歷史溯源(Stamp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Racist Ideas in America,Ibram X. Kendi)

     一個沒有"公知"或"公知"無用不能發揮功能的狀態是恐怖的.公知就是公共知識分子,包括文人,作家,新聞人,媒體高層或編輯,大學教授,或是意見領袖.這一本書從一段關於"貼標籤"歷史的敘述中來點出這現象的結果,在這段歷史敘述中,公知非但不能發揮功能,甚至就是負責創造汙衊歧視標籤的元凶之一,而這些曾經標籤"黑人"的人物並非無名小卒,約翰洛克,康德,大衛休謨,傑佛遜,牛頓,莎士比亞等不計其數,從文人作家,哲學家,思想家,科學人物,歐美社會已然如此,何況其他.當然公知非唯一,個體不能自省自覺亦是關鍵,只是若沒有真正的自覺,我們可能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擁有一樣的問題,但自覺比想像中難多了,這與無知或無識無關,與我們自己的心態有關,切勿再以無知從眾來替大眾的歧視心態辯解,這正是本書要告訴讀者的最大重點.

    一開頭便提了洛克,這是因為他曾提出天賦人權,是被歸類於屬於早期的自由主義者,主張政府只有在被統治者同意時,同時保障人的生命,自由,財產等自然權利時,它的統治才有意義.而這樣的一個人物會是歧視黑人的人?是的,如果讓他認為"黑人"並不是"人",那麼把他變成一個擁有歧視眼光的人便是可能的.如何讓黑人不是人,便是本書對於早期創造歧視黑人眼光的手段或路徑歷史的描述,這些歧視創造有來自神學宗教的,來自生物學的,來自科學的,來自社會學的,有來自於政治的,而以上的總總最早起源於經濟上的利益需求,為了特定人的經濟利益,有那麼多宗教家,神父牧師,生物學家,科學家,醫師,政治人物到社會學者參與道創造歧視理由來源的工作.試想一下如洛克,莎士比亞,牛頓這些思想或科技方面的傑出人物,要怎樣能夠導引他們的眼光與思想,來認定黑人不是人,起碼認為黑人是一個與自己或周遭白人不一樣的人,從現在的角度,這其實是一種全社會參與無形的社會工程所創造出來的,這種社會工程與"理"無關,它純粹只是一種價值觀的創造,讓生活其中的人不自覺地接受與認同它,以至於從聰如牛頓,情感如莎士比亞都不能看穿其中的問題,而從人類有歷史以來,政治或戰爭的起源不外權力與資源的爭奪,而通常掩蓋在權力資源爭奪外表冠冕堂皇的東西就是價值觀的爭奪.統治者以單一價值觀統一來排除其他,這是歷史紛亂禍事戰亂不絕的一種原因,不論這單一是來自神學,政論,經濟,還是科學,最後都只是為了向單一社會價值與權力效忠.

     很早就想找一本關於黑奴歷史的書籍來看,畢竟這年頭連紙張,地圖都能有專屬於它的歷史能寫,怎麼可能活生生的人卻沒有."生而被標籤"與我原先的設定略有不同,它並不在以故事性的敘述來寫黑人如何從非洲被送到歐洲或美洲這樣的流水性歷史.它的主題是鎖定在西方世界從認知在黑人就是奴隸,次等人的成因,發展,與結果與現況.將這段大歷史中曾經出現的包括主張蓄奴為天經地義,是白人責任的種族主義者,同化主義者,與反對蓄奴的廢奴主義者的主要人物與它們的生平,主張,言行,與發生過的事件搭配歷史的發展敘述黑人地位與歧視黑人的狀態的演進從15世紀一路到今日.在1850年左右,民主黨主張蓄奴,而共和黨則有"黑人共和黨"之稱,這並不意味著民主黨的人都是蓄奴支持者,共和黨的人就力挺廢奴,它只表是一種相對多數的觀點而已,而今日,民主黨出了黑人總統歐巴馬,共和黨卻來了位白人至上的川普,除了歷史現象的反轉與有趣外,只是告訴我們,萬事萬物切莫意識僵固到底,不求甚解與不視現況,這是讀史大敵,也不利觀察世事.

    "梅崗城故事"是本小說,前幾年也讀過.就內容而言它是本說一個白人如何拯救一個黑人免於他被誣控強姦一個白人女性的故事,這是一本反種族主義的小說.以上的這種說法與觀點,大概會被所有的讀者認同,但是這本"生而被標籤"作者Kendi的透過歷史長河的敘述中,他想揭發或透視的就是類似梅崗城故事這樣,表面上是反種族主義的小說,或文學作品,但實際上它根本是一部本質上充滿種族主義的作品,而這就是一種生而被標籤已經完全進入的人類心理,骨骸,肌理現象的一種最佳呈現.在Kendi這裡的敘述裡這種文學作品裡的種族主義是隱藏性的,"非裔美國人以旁觀者的身分出現,等待,盼望並為白人救世主謳歌,並對講道德英雄主義充滿感激".這個論述是簡單易懂的,它不用複雜的社會學語言,卻一與命中.這種場景或意象在早期的文學或影視作品"亂世佳人","金剛","泰山",近日的則是"超人","蜘蛛人",多數的美國內部英雄故事.也許只有我們這種外部人看不到Kendi所說的隱藏性的種族主義,也許有人會以為他放大解釋,誇張黑人受歧視的範圍,但事實上,這正是在歷史長河裡,追求黑人解放者所想要的讓大家明白的真相,其實我們根本不明白那樣對黑人的歧視早已深入成呼吸的一部分.

   在這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裡呈現的是黑人的貧窮,懶惰,兇殘,低能,無能.需要一個人來解救,解救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出現白人英雄,另一種是黑人透過學習白人的種種態度,習慣,習俗,學識,來提升黑人自己來自救.殊不知,這兩種方式都隱含著嚴重的種族主義與歧視.而這也是我們看這本書理解黑人被標籤的另一種型態,通常,我們以為那種明顯的行為言語表達自身的優越或是擺明看不起他人才是一種歧視.以致會有可見的種族主義,而產生如種族隔離主義,或說種族分離主義,前者如美國南方曾經施行的制度,或三k黨之類,後者如黑人運動者如麥爾坎.X主張要與白人對抗,甚至不惜暴力.都是顯性歧視下出線的可能結果.但其實,這本書有一個相對重要的部分是自林肯提出解放黑奴,美國有了憲法第13,14,15等三條修正案後,美國的黑人問題才真正從單純的奴隸問題變成了多元的問題.但問題究竟是甚麼?把黑人從奴隸的腳色解放出來,不就解決問題了?問題是,歧視依舊存在;問題是,偏見依舊存在,很多人仍不願意給黑人跟白人一樣的權利,很多人不願給黑人如白人一樣待遇.而這裡面就是前面所說那些經過神學,科學,生物學,社會學共同創造社會工程下的影響下所產生的歧視,以至於很多人認為黑人就是與他們不一樣,所以需要與白人隔離生活,大家各過各的,維持一定的界線,另外一種就是南北戰爭之後的北方社會的主流思維,那就是"同化主義",他們以為絕對黑得發亮的人最懶,最差,最接近人猿,淺黑的黑人則沒那麼不可救藥,這意思就是說從生物上,思想上,行為上只要讓黑人學習白人,讓他們就能從深黑轉為淺黑,從膚色,行為,思想,都能變為淺黑,就是更接近白人的意思,這樣他們就有機會被改變,進入文明世界,這就是"同化主義"的根本思維.

    同化主義並非離我們很遠.這裡的我們就是指東方人,亞洲人,甚至就是我們這裡的人.不只強烈的種族歧視可以內化到部分白人的肌理.其實這種隱藏性的種族差別對待心理,同化主義,依樣可以內化到我們這種人的肌理.咱們移民署拍攝的微電影"我的火星媽媽"就是反映類似的情況:一個東南亞外配的小孩欺騙同學說她媽媽是日本人.而同化主義甚至內化到美國黑人的肌理,所以部分的黑人也會覺得亞洲人,東方人很落伍,是弱雞,可以欺負,用白人對待他們的心理與方式來用在東方移民身上.所以看似簡單的種族歧視已經一路的滋長蔓生變形成各種模樣爬上任何一個可以被種族主義征服的人身上,這樣的恐怖其實離我們既不遠,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判斷,甚至我們自己都未必清楚自己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不就是歧視他人的人,是以怎可能留心注意,甚至應該說完全無意識於自己被內化而存的歧視眼光.

    這本書講述自1643年到今日為止關於美國黑人權力發展的歷史,從最早的黑人奴隸,到今日爭取黑權的發展與狀況.作者以五個人物來做五階段的切割劃分,第一部分代表人是馬瑟(Cutton Muther,1663~1728),他是一位地區神職人員.第二部分代表人物是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政治人物,美國第三任總統,第三部分代表人士葛里森(William Lloyd Garrison,1805~1879),他是一位媒體人,報紙主編,廢奴主義的傳播者.第四部份的代表人是杜波伊斯(W.E.B  Du Bois,1868~1963),他是一位黑人學者,從主張黑人逐步脫離隔離制度的同化主義者到主張立即取得基本權利的反種族主義者,第五部分的代表人是戴維斯(Angela Davis,1944~今),她是一位女性黑人,黑權運動的健將,反對同化主義,主張黑人應完全自由的擁有與其它人一樣權利,不必受任何的外在環境條件的制約.這五段時期的也分別代表黑人與黑人權利是怎麼在白人的視野中做改變.在第一段期間,美洲尚屬殖民地,為了提供殖民種植園開墾的需要,延續了從葡萄牙人買賣奴隸的習俗,在斯拉夫人脫離了奴隸的角色後,黑人成了這個市場的大宗產品,除了講述黑奴的觀念與習慣如何從歐洲到美洲,北美外,這一部分主要就是談當時的宗教革命,傳道者在黑人的問題上是如何的配合墾殖與政治上的需要而提出可能配合神學觀點的說法,比如將黑白膚色分別代表惡與善的天性,一方面想討好原有的墾殖移民,一方面又想將宗教傳進黑人的生活裡,所以也以宗教的觀點納進黑人信仰的合理性,這樣的黑奴觀點既符合宗教利益同時也符合了當時經濟利益.第二階段則是美國獨立革命,雖然這裡的政治人物應該要爭取北美殖民地區人的根本權利,與新的統治權力,而傑佛遜就是一位矛盾的代表,他既是美國的開國人物,爭取人民的合法權利,脫離王室的壓迫,另一方面卻也是個種植園主,本身擁有大量黑奴,自己還與女黑奴生下好幾個混血小孩,但是他所在的美利堅合眾國卻沒有賦予這些黑奴完整的與白人一樣的權利.不過此時已經開始有人對於黑奴的現象表達了不同的意見看法,直到第三階段林肯與他的政敵的對抗,經濟問題禁止跨國黑奴販售,創造出本國對自己培育黑奴的需要,以至於黑人問題更難解而引起南北戰爭,戰爭結束後,進入重建時期,北方主導了第13,14,15條憲法修正案授予黑人權力,但這只是表面,實際上南方雖然廢奴,實際上卻施行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就是種族隔離制,而北方黑人也不全然真的擁有真正被尊重,被歧視的狀態嚴重,葛里森除了利用媒體推行平等制度外,也主張黑人必須逐步地改變自己朝向培養更適合現代美國社會的行為與思考模式,這就是所謂的"向上勸進".而第四階段就是戰後重建的失敗,黑人問題並沒有獲得太多改善,歧視轉由新興的媒體文化散播到各處,杜波依斯是第一個取得哈佛博士的黑人,他就是同化主義所張黑人必須自我提升的代表性模範,因為事業上的成功,他早期也贊成同化主義做為黑人融進美國社會的標準,但是現實的歷史發展南方嚴重的隔離與暴力事件告訴他,同化主義是不可能改變白人思維的,於是到了後期他轉向爭取黑人權力,1964民權法案就是後期的成果,但此時的黑人種族運動已經逐漸的與女性議題,勞工議題結合,加上反戰議題,形成了這些弱勢議題與白人選票的對抗,這段期間的帶鰾就是曾遭刑案下獄的女性黑人戴維斯,此時的她早就放棄同化主義,也不主張單純黑人種族主義,她推動的是"黑權",黑權簡單來說既然黑人是人,是美國公民,他就該擁有一個人該有的權利,該有美國公民該有的權利,他可以以他黑人的身分自在做他能做的事,不須配合或學習白人的行為,價值,觀點,或意義,他就是自由的.也就是我這文章開頭所說的"天賦人權",只不過即使她奮力抗爭,美國所屬的種族歧視早已由公領域,公權爭奪轉進了看不見的私領域,且全球化帶的勞工問題,犯罪問題,性別問題又與種族問題糾結在一起,變得更不易辨識,於是雖然已經出現了第一位黑人總統,在戴維斯的觀念裡,他認為種族歧視非但沒有消除,還更加嚴重,.

     以上正是本書所述關於黑人權力與地位發展歷史,從早期的部分白人的懷疑奴隸制度,到黑人懵懂的覺醒爭權,到近年他們開始脫離白人思維掌控下的"賦權"觀念,到確定自己擁有獨立自然人的權利,與白人一樣權利的過程,此外也講述這一路來的種族歧視觀點是如何糾結僵固於美國甚至人類社會,如何地深入的遺傳或傳染到各個角落,是如何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擁有了那種同化主義,並自然的以同化主義所佔據的心靈與價值來看人.於是便有了美國亞裔看不上黑人,返過來說部分黑人卻同時也瞧不上亞裔,或是美國黑人看不上非洲黑人,這些怪異的雙向歧視的現象.

    除了同化主義的內化外,種族歧視到了1980年代以後,隨著冷戰結束,全球化擴張,所謂的種族主義或反種族主義已經越來越難辨識了.一方面是隨著1960年的社會運動,反越戰等活動,黑人民權得到了較大的關注,但主要還是基於選票或經濟利益,讓主政者有所顧忌而成.但隨著黑人權力擴大,部分白人,主要是貧窮,弱勢白人也開始指責過度的平等主義,就是另一種壓迫白人退讓的黑人種族主義,使得有所謂"色盲"運動的出現,即不宜在公開場合隨意指責種族歧視問題.加上如就業就學上工具或錄用標準不利於黑人的內化歧視方式,使得黑白的衝突進入了私領域中.另一方面就是黑人的貧窮,失業高,學歷低,究竟是基於不公的社會產生,還是個別黑人自己的問題始終有所爭論.這就是種族問題與社會問題,性別歧視問題,同性戀問題,勞工問題糾纏在一起,所以讓一些弱勢黑人的問題被當成是不是種族歧視產生,而是子上這些相關的新的社會問題的部分,以至於掩蓋了種族歧視可能出現的範圍.於是,就有了本書作者Kendi與戴維斯的那種主張,這兩位顯然都是左派,其一位還曾加入美國共產黨,他們認為黑人歧視的問題完全無關於黑人,那就是歧視者自己的問題,黑人不需要因為自己的美醜,智力高低,勤勞懶惰,或是嗑藥酗酒承擔被歧視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個人作為,無關"黑人",而黑人所以會有那些被認為是負面的社會行為,如大量領取社會福利,嗑藥,販毒,打架,搶劫這些活動是因為貧窮,他們所以貧窮就是處在一個生下來極不公平對他的社會,不是他自己願意陷入低落無能,所以真的該為這種狀況負責的就是創造出歧視環境的人,不是黑人,因此任何的過度平等種族法,即使明顯的優待黑人,也是應該的,因為平等是解決種歧視問題的唯一方式,而黑人已經被不公平的對待超過500年了.至於過去使用包括白人自我犧牲,黑人向上勸進,或教導勸說白人這三種解決種族主義的方式,在他們倆看來已經失敗,而要人願意公平的對待黑人,唯一的誘因就是"利己",讓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獲得私人利益,這是從1860與1960兩次民權法案通過所誘發的思想,因為政治人物林肯,詹森得利,所以他們願意來支持黑人的權利.

    這本書的份量不小,內容有點繁瑣,加上中間有一部份的內文似乎不太通順,以至於看得很慢.但個人覺得若要理解黑人問題或美國種族歧視問題這是一本不錯的書籍,雖然個人對於它傾向以左派,集體方式解決或定義問題的思維的調性不太認同,但是從種族主義,反種族主義,同化主義如何交織在美國這個國度,形成今日仍然難解的黑白問題,應該會有比只是知道名詞或表面現象更深入一點的認識.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