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 (22).jpg

克魯曼戰殭屍:洞悉殭屍經濟的本質,揪出政經失能的本源(Arguing with Zombies: Economics, Politics, and the Fight for a Better Future,Paul Krugman)

   "Arguing with Zombies"直接翻譯應該是"與殭屍爭論".此處的殭屍其實是罵人腦殘.克魯曼做為一位支持民主黨的學者,他說的殭屍自然是共和黨與它黨內主要的政治人物,與主張與其對立的淡水派經濟學者.說作者是位學者雖固然正確,但以本書的目標,他是自詡從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來寫的,這些文章是克魯曼歷年發表在媒體上的文章集結而成,時間跨度很長,我看到的自2004到2019年的都有.應該就是前一本2003年出版的"克魯曼談未來經濟"(The great unraveling : losing our way in the new century)的延續.主要仍是對於美國經濟,政治議題的看法與對共和黨主張的抨擊與批評的駁斥.加上克魯曼是凱因斯學派經濟學家,這樣的立場大概能說明書中所有文章的基調,與他對其它學派總體經濟觀點上反對批判的原點,這是本書讀者必須清楚的.

   我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這本書也能改書名,姑且稱它為"重新擁抱凱因斯'.這裡的"凱因斯"定義是嚴格的,就是以寫下"一般理論"這本書為主體的約翰.凱因斯的主張.克魯曼在本書中可謂砲火四射,保守派的政治人物,主要是共和黨人被他罵的是體無完膚.這也罷了,黨同伐異,人之必然.在專業領域上,淡水派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也必然是他批評的對象,且指名道姓,毫不保留,這是專業的對抗.不過一般通稱的"新凱因斯學派",與主張無限發債論的"現代貨幣學派",這些看來與凱因斯近似財政主張的學派也一樣被克魯曼批評的不值半毛錢,就更別提他鄙視的川普掌權以來所施行的財經主張與執行方向.

   這裡的"凱因斯"更簡化的說就是主張以財政政策支出來解決經濟面對衰退或蕭條的狀態.只要困境與危機未脫,那麼財政政策就必須持續執行支出至脫困為止,至於因支出而發生有害經濟的其他可能現象的考量順序都必須被放在解決困境之後,甚至克魯曼的態度明確的認為那些其他的考量多數是杞人憂天,是保守主義與淡水派經濟學長久來的錯誤與僵化,是殭屍思維.克魯曼在本書中的主要觀點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政府不要害怕支出,不要擔心財政赤字,不要隨意緊縮財政宣傳樽節,特別是當金融危機,經濟蕭條發生時,財政政策支出甚至赤字支出是脫困的唯一方式.

KROMANbbb.jpg.kromantablebbb.jpg

   原則上對於作者書中的觀點都大體上能同意他的探索.但在此要說一些問題,是關於這類書籍方向與論述的問題,這種問題是社會科學文章中慣有的.上面的一圖一表分別摘自本書中文版的271頁,300頁.前者是探索對富人減稅與經濟成長率之間的關係,我們分別用綠色標記富人稅下降,紫藍色標記了當時的經濟成長率程度,在A點附近即富人稅約90%時期,年度經濟成長率約3.5%,到了B點即2014年附近,富人稅是約40%,經濟成長率降到了1%,因此作者推論隨著富人稅下降,使得經濟成長率也跟著下降,反不如課徵高富人稅時期,因此克魯曼得出降低富人稅其實有礙經濟成長,與我們在總體經濟學中所學的降稅有助GDP成長的觀點並不相同.但對我來說,這是個弔詭的推論,雖然我同意作者對富人繳稅減少所創造的不平等的不滿,但我個人從書中提供的這個圖上看到卻剛好得出與作者相反的結論.請注意我用綠色表明兩個富人稅的下降期,兩次分別是1963與1981(中文版中這張圖下方的時間軸在標明1981~1999被誤植為1951~1969,應該是校稿時沒看出錯誤)卻分別得到了從1964到1968,與1981到1993兩段的經濟成長率上升時期(紅色趨勢線箭頭向上),反而1990到1993年間富人稅由30%以下升到40%(橘色段)時卻造成了經濟成長率的下降(黃綠色趨勢線箭頭向下),從2.5%降到1%以下,也就是說從圖中的這三個區段來看,降低富人稅確實可能造成經濟成長率上升,反之提高稅率則經濟成長率下降,而作者單純用1963年的A點與2011年的B點兩點間的大方向粗略趨勢得出的結論反而比較像是其他外在因素造成的,比如技術或創新提升經濟能力的下降,或新技術越來越不能有大規模翻新經濟成長的動能,即殺手級的技術應用或是創新性的革命的提振效果越來越少的結果,畢竟時序太長.跨度超過60年(1957~2017),單一因素影響根本不可能如作者這樣的彷彿簡單線性迴歸來判斷,反而比較像是因為這樣切入的說法能夠符合他的立論:也就是提高富人稅不會影響經濟成長率的上漲.所以他才採用這樣的論述觀點.而從後面一張表中,作者得出1947~1973年是經濟成長的美好年代,因為這時期相比其他時間段各個所得級距的所得成長率較一致,而越到近期則富人的所得成長率高過了同期的中所得與低所得族群的所得成長率,因此他認為能夠說明降低富人稅擴大了所得成長率間的差異,進而創造了不公平,然而那一方面比較是戰後經濟復甦的影響,跟富人稅無關,畢竟經濟成長率也是進到1960後才上揚,更像是降低富人稅創造的結果,而後到了近期差距拉大則同理,讀者只能看到五分級距的差異在擴大,卻不可能找出因果,因為五等級距所得成長的差異是結果,但何者為因呢?因為對富人減稅?有可能,但是有沒有可能是生產力的差異造成?,,畢竟也能解釋為所得成長率差異是因為五分級距間從事產業的不同所產生的,個別產業發展落差造成,比如富人因為從事金融與最低收如層級從事傳統製造業,一張表的呈現是多種因素造成,符合作者結論的推論因果只是其中多種可能因果解釋中的一種,作者於此提出了一個所得流動論,所得流動論是指一個人不會長期或永遠地維持在一個所得成長的級距中,有時會在領先級距中,有時會處在落後級距中,因為有所得流動,才可以創造階級流動,她認為共和黨宣稱美國的所得流動很快速,因此階級的翻轉流動不小,但克魯曼指出這是錯的,美國的所得流動極低.但問題來了,所得流動低是因為富人課稅少?抑或是富人具有某種優勢能夠長期得持續在所得成長中處在領先級距中?有人提出教育翻轉,但作者指出過去50年大學生薪資的平均年成長率只有1%,因此他認為透過教育來改變流動的期望是高估的,但我的疑問有二,一是所得流動的轉緩是否就證實了所得級距間生產力的差異?因此富人確實具備較高的生產力?抑或是在長期技術創新上具有優勢地位?其次,是否創新成長的產業就是與資本關係較密切的行業,因此他們能夠領先.而勞動階級的流動性轉低,正是受到國外勞動力取代與製造業外移的影響?其二,不同產業的生產力各有不同,那麼大學生因為學習領域不同,彼此間是否也產生平均薪資成長的差異,雖然年平均成長率是1%,但會不會顯然有某些科系,領域的畢業生平均薪資成長率遠高於此,而又有某些科系畢業生的薪資非但不是成長反而是衰退?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後.這些是疑問,卻也可能是必須探索的所在,因此呼籲過過高等教育改變流動性的同時,是否也要配合考慮專業技術有前景的領域,若沒能選對,也仍然會相對居於弱勢,在許多相伴的問題都沒釐清前,單獨以富人稅的降低來推論是否趨於武斷或為了直奔原先的目標而去?!且這樣反而比較像是隨著產業的變遷所產生的生產力變化的起伏或交叉.何況作者自承90年代的生產力還比新世紀高,而這種長期生產力衰退的內涵又是從哪個產業領域來帶頭拖累整體,我們可以猜一下是不是就是那些鐵鏽區的產葉,所以相對的所得流動性轉慢或僵固便時由此而來?,那麼這些蕭條與沒落的產業與其下的勞工最需要的降低富人稅?或是其他?他們或許真的需要作者所提的社會安全與健保,這些支出可以由富人稅而來,但這只能保障基本福利,卻不可能改變階級與流動性,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但我不會因上面的改變切入角度就推翻作者的論述觀點,因為這不是我的目的,而且單憑這樣薄弱的三段趨勢也不能說明太多,只是陷入跟作者一樣達成簡化的推論.我想表達的是社會科學這類東西一旦使用了數據,統計,圖表等工具必須很小心,都是能被有意操控跟無意誤用而產生某些特定結論的,誤用還分有不知的錯誤,也有情急下的錯誤,我當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是情急下的錯誤,而非故意.因為它本來就是鬆散的刊登在媒體上給一般人看的文章,所以它的通俗解釋性要求高過它的嚴謹度.但也因為如此,這本書在學術正確,事實正確,與政治正確間就難以取得兼顧,而作者砲火四射的批評,多少反映了他在通俗媒體上所想展現的正確性,主要是政治正確性.此書欲表達的正確性有三,一是國民所得分配於社會保障安全與健保等需求在政治道德上的正確性,二是經濟學領域中凱因斯主義在總體經濟政策上的正確性,三是破解川普與共和黨極右殭屍政策主張荒謬的政治正確性,這三大主題包含了全書18章的所有內容,且這三種正確性有一個共同的方向,叫做"向左走".

     當然這裡所謂的向左轉,或乾脆說是左傾,其實是有比較的基點,要衡量有多左,自然要知道是哪個基點的位置.顯然這個基點不是馬克思式,克魯曼對蘇聯與東歐式的共產主義沒有興趣,他中意的是丹麥與北歐式的福利國家那種型態,不過他深知美國歷來的發展至當前的制度與北歐福利國家的根本差距甚遠,我們能從書中看出他對於共和黨與川普的強烈批評與不滿在於他認為共和黨與川普連基本的社會安全保障,平價醫療法,與改良的歐巴馬健保這種只是滿足最低需求的醫療,失業保障都要阻擋與廢除,造成低收入的或窮人連最基本的醫療與生活保障都得不到,根本不可能有更進一步讓北歐式的福利政策搬到美國可能,只能採用漸進式的逐步向共和黨與選民觀念挑戰.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平等增加,作者對這種基本保障的缺失更加不滿憤怒,以致會用"殭屍"來形容共和黨那批人,與因為利益而支持共和黨的右派或保守派經濟學者,自社會安全,基本醫療,健保等議題如此大肆批評就算了,畢竟他們真的否定了這些支出的必要,但金融風暴,財政赤字,不平等,歐債危機等議題都要遷就一把因為樽節或.保守立場可能就有過度的嫌疑,儘管在智識上做這樣的探索並無不可,但難免陷入基本教義的根本問題,至於本書後三分之一的內容都在批評因為川普當選造成美國社會價值崩壞與內亂現象的問題,雖然已經在別處看過許多類似的內容,只是作者用詞顯得特別憤怒與直白.如今雖然川普已經下台,歐氏健保與社會安全保障基本沒有遭到破壞,看似符合民主黨與作者的主張與意願,但美國白人國家主義已被挑起,恐怕並有那容易就被消彌,是不是能藉由拜登提高婦人資本利得稅來給予那些落後的白人補助與滿足以消彌仇恨,應該是值得觀察的當地社會現象.

     這是一本得閱讀的通俗讀物,只要別太計較一些簡化的數據推論問題,但是中間仍有許多部份還是需要讀者自身的總經常識來輔助,比如談IS-LM模型,畢竟雖然作者有一些輔助說明,但我認為原本不懂的人應該還是不能從那個輔助了解更多,這是學者寫通俗文章必然會碰到的問題,只能賴讀者自行加強基本認識了.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