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能源賽局:地緣政治混亂時代,金融政策與民主制度的下一步

能源賽局:地緣政治混亂時代,金融政策與民主制度的下一步(Disorder : Hard Times in the 21st Century, Helen Thompson)

        "Disorder"這本書本意是談21世紀以來國際秩序再度失衡,貌似有從冷戰結束以後一段稍微平和時期的狀態走向對峙新冷戰,甚至熱戰可能的發展,Disorder的意思多少是指原本維繫後冷戰期間國際和平秩序,經濟發展的既定框架,結構,與關係被打破,以至於從外部看來,國際局勢呈現潰亂的狀態.而打破穩定狀態的的主體因素在作者看來便是能源.本書便是敘述自二戰結束後國際局勢如何隨著能源需求的擴張與保護因應上而變動,最終定位於美國的一尊,以致產生了穩定的後冷戰情勢,而2進入1世紀後這種穩定狀態又如何因為能源需要型態的轉變而發生了質變,甚至影響了地緣政治,國際金融,與民主發展.

        在作者Thompson看來,今日國際秩序的潰亂是源於美國能源需求滿足的變化,主要是它的石油需求與供給.因為汽車與石化工業的發展,自19世紀末以來,美國經濟與國力便逐漸的仰賴於此並進入了一段成熟發展時期,工業,經濟,與民眾生活都蒙其利,快速向上發展,但是這種穩定的發展卻在二戰後遭遇了地緣政治的破壞.二戰後,中東地區逐漸成了新的石油供應地區,這原是英國,德國的殖民勢力範圍,但二戰消磨了這兩國於當地的影響力,德國戰敗退出,加上英國讓殖民地逐步自治的方向,使得美國於當地的勢力影響力逐漸上升,蘇伊士運河危機之後,英國更是崩潰灰溜溜的撤出了當地,也讓出了霸權領導地位,美國於是成為當地能夠與蘇聯勢力對抗的西方勢力,兩大強權利用了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對抗,各自有相對的利益與獲取,西歐各國也能在此狀態下維繫各自的能源需要,並同步尋求其他石油開發來源,但是這種短暫的便宜均勢在1970年代被突然的石油禁運給打破,這種禁運並不源於石油產能自身供給的問題,而是源於地緣政治的衝突,這使得西方國家開始思考如何保障自身的能源需求獲得,因為單靠中東的油源並不安穩,隨時都會因為地緣因素的影響而中斷,此時,一種另類的供油管道提供了解方,那就是蘇聯.

       除了中東,全球當時的三大主要產油來源則是一個來自於美國與中美洲,一個則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70年代美國的油源開發達到了當時的頂峰,但是它的產能除了供自己的需要外,並沒有能力提供給西方盟國滿足.於是乎當中東油源因為地緣關係而不能穩定的供給時,包括當時的德國,南歐各國,與北歐國家都開始思考並使用了蘇聯的石油與天然氣,而蘇聯基於分裂西方的因素,自然樂於提供,對此,西歐各國除了地緣安定的考量外,還有因為蘇聯的能源供應能經由管道,而非海運直達上述歐洲地區,成本上相較海運更低,於是乎便有了德國,東歐,義大利乃至北歐的國家從當時開始便使用了蘇聯提供的能源,而這就為今日21世紀當下的許多地緣政治留下了伏筆.而美國自1970年達到了當時產油頂點後,便持續不斷地滑落,未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必須依賴於當時已在自身武力保護範圍下的中東石油,因此從1970年代開始美國便積極的介入了當地的政治,需要不斷地與傳統保守貪腐的舊勢力結合,對抗可能有蘇聯在背後支持當地的反對勢力,通常是對抗一些極端的宗教組織下的游擊,或非正規武裝勢力,加上當地原有的宗教派系爭議對抗,及因為支持以色列建國而來等諸多因素,以致每當美國的石油需求因為當地政治代換受阻時,美國便會不惜一切的以非正當的手段,如暗殺領導人,或是以大規模軍事力量介入的方式來推翻自己不能掌控的政權,這便是中東自1970年代以來發生許多地緣衝突的主要原因;維護美國石油需求量與價的穩定供應.後來雖因為頁岩油的開發技術熟,使得美國再度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後,對於中東的依賴便下降了,使得美國一度曾思考全面退出了中東,但是如此便讓中國成為了中東石油最主要的購買需求國,這種狀況讓中東與中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緊密,而這在美國發現自身的工業生產來源全被中國壟斷之後,在試圖阻斷中國的發展上,重回中東發展,或者思考至少有機會阻斷中國能源需求的供給線的考量上,必然需要重新經營與中東國家間的關係,以免被中國整塊搬走.

       冷戰結束後,為了持續歐洲的和平,有兩個相輔與競爭的西方組織各自向東發展前進,這將是北約,與歐盟,北約最早是為了華沙公約組織對抗的,此時,它只剩下一個敵人,那就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因為華沙公約組織的瓦解,它的前成員紛紛脫離了蘇聯的掌控,為了自身今後的安全防衛,這些前蘇聯附庸國紛紛選擇加入北約,尋求西方武力的保護,這是維繫冷戰後歐洲和平的一種思考路徑.而另一種和平思考路徑則是從早期的歐洲單一市場延伸而來的歐盟,但是歐盟是一個由經濟統合開始發展的組織,想要加入歐盟的會員,需要先讓自己國內的經濟與財政狀態滿足一定的要求,因此這就造成了一種狀態,就是冷戰後的歐洲,北約並不等於歐盟.其次,北約的主導國家是美國,英國,這當時是因為二戰的原因,法國勢力被削弱,而西德因爲戰敗被限武,防衛只能依賴美國的緣故,而美英主導的現象讓法國不滿,它於1966年退出北約,更確認了美英主導之勢,但是歐盟基於經濟強弱的勢力主導,戰後西德快速復甦,立刻成為歐洲主要的經貿領導國家,所以歐盟的主事國是統一後的德國與法國.冷戰後,北約的東擴有利於英美對抗俄羅斯的最初應對時機的提前,這對於美國或英國來說有她戰略上的必然與優勢,但是從歐盟的角度來看,北約的東擴挑起俄羅斯的警戒,因此容易發生雙方於邊界上的衝突,這對於利用俄羅斯能源的主要歐洲‘國家是不利的,因為管道運輸的持續性將面臨可疑衝突的中斷,其中以德國最為警戒,但是因為北約的大頭是美國,致使美德之間在21世紀的這段期間內,因為輸油管,天然氣輸送問題上的扞格,而經常有對於俄羅斯採取不一致的態度.

       除了美國於中東,北約東擴外,因為近年在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亞賽拜然等地發現新的石油,天然氣能經由興建新的輸油管道賣給東歐,南歐,中歐等國家,這些管道途經的中間地帶,烏克蘭,土耳其,基於自身的利益,經常擺盪於俄羅斯,北約之間謀求利益,連同上述的美國於中東的經常軍事,歐繆國家對於北約行動的不一致,這三樣基本構成了成中東到土耳其,烏克蘭,敘利亞等當地於21世紀陷入了經常性戰爭的紛亂狀態,而這些戰事下產生的各種紛爭,加上由地中海東岸自身地緣所存在的根本對抗背景,基本構成了21世紀地緣政治衝突的主戰場.

       前面寫到北約與歐盟利益的不一致,便是由於能源的需要而分的.另一個源於歐洲利益衝突的分野在於歐盟國家與歐元國家利益的不一致.歐元的誕生原先便是由於要防範美元對於歐洲輸入通貨膨脹的傷害的.布列頓森林協議瓦解之後,美元脫鉤黃金,所謂的''尼克森衝擊效應",自此之後,廣發的美元因為購買能源的需要而流傳在歐洲地區,形成了歐洲美元,這種新貨幣的誕生,因此不論是基於油價暴漲而來的,或是美國貨幣寬鬆政策而來的,這類通膨襲擾歐洲,造成許多國家的貨幣政策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共同貨幣的概念,便在歐洲單一市場施行的背景下誕生.但是原先不同國家的貨幣,要直接轉成同一貨幣,必然會發生許多無法處理的問題,於是便有歐洲匯率機制誕生,讓各國原有的貨幣定住德國馬克,各國貨幣以此為基準進行狹幅區間的調整的浮動匯率.但是,各國的基本經濟狀態不一,要掛鉤馬克,對於某些國家來說太過辛苦,於是經過長期的發展下,有的國家貨幣能夠順利的維繫著原先設計的關係,有些國家則不行,於是便退出了歐洲貨幣機制,或是不加入共同貨幣機制,所以最終歐盟形成了兩種國家集團,一種是歐元國,一種是非歐元國.

       由於歐元是由盯著馬克而生的,因此,德國可以說是歐元發行的基準國,它的財政與貨幣條件與對於加入歐元國家的決策有著最終的決定性作用,這使得一些財政紀律不佳,金融結構脆弱的國家若沒有滿足德國訂下的規範,便很難在這個結構下發揮經濟政策的作用.這原因在於雖然當年歐洲由整合成單一市場概念興起,逐漸的朝向未來的歐洲國邁進是個遠大的理想,但是實務上,歐元卻是一個奇怪的存在,它將成員國的貨幣發行切割出去,但是各國又維持著自己的經濟,與財政政策決定權,這使得歐盟發展成一個奇怪的半經濟結構國,就是貨幣發行與貨幣政策必須看歐洲央行的決定,但各國的經濟,財政發展卻沒有一個統合的歐洲財政部,歐洲經濟部,而是各國各自為政,因為歐元的發行事掛鉤了馬克,後來歐洲央行的一切政策都賴德國馬首是瞻,講紀律,有規劃,的某些德國財政特色並不同於其他國,因此當歐洲發生歐債危機時,需要透過量化寬鬆買進特定國家發行的債券時,那些危機國家便不能任意的發行新的債務來請求歐洲央行買進援助,原因是德國認為對這種財政紀律不負責任的國家援助,會造成歐元的任意過度發行卻對於實際解決該國問題毫無助益,反而陷入了當年使用歐洲美元所產生的通膨問題,德國不樂見這種事發生在歐元上,而竭力反對危機國家新債的發行,

        如此便產生了一個歐元國家的大問題,那就是成員國原先分割出去的只有貨幣發行權,如今卻連自己國家的財政政策,發行債券與否,甚至債務條件都要被德國,或者說歐洲央行間接管控,結果自己國家內部的議會正常的民主程序,與財政行政機構卻對此絲毫沒有置喙的餘地,這便產生了一種新型態的民主危機,就是部分人民對於加入歐盟的失望,對於統治者的失望,加入歐盟竟然連基本公民權都被間接地剝奪的質疑,這給予了那些國內的疑歐派,脫歐派政治人物一個很好的藉口,或說壯大自己黨派勢力的要素,就是宣稱加入歐盟對於國家與人民是不利,沒有未來的,因此加劇了各國極端黨派的發展.而未了消除德國與各國人民之間的困惑加劇,許多國家的統治菁英乾脆採取一種繞過公投的方式,以行政命令來執行歐盟與歐洲央行的決策,這使得一些原本被民眾公投必然否決的,如"歐洲憲法條約"就這樣的被偷渡通過,而這種政治精英玩弄的把戲,讓歐洲民主在前述的極端政黨所帶來的民粹主義,與由這些新興民主貴族決策模式之間擺盪,形同銷毀了歐洲長期以來發展的民主模式,加上前面所談的中東地緣戰爭所產生的許多中東移民進入歐洲國家也是首先經由歐盟這個架構引入,而原本的選民卻基本沒有反對的可能,造成了人們對於"民族"信仰與認定的質疑,因為歐洲民族國家正是在西發利亞條約之後逐步出現的,現在這種想像的共同體,因為新移民的出現加入使得原先的假想的民族故事被破壞,很難再創一個新的想像,難以凝聚成新的民族,自然加劇了少數民族紛爭問題,或是新興移民問題,而新移民引發的問題同時便給這些新起的極端政黨更好理由與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挑戰該國過去長期以來執政的老式政黨,因而加劇了歐洲國家民主發展的危機,而這種危機不是朝向民粹主義發展,便是進入少數貴族把持政權的威權民主體制在來回擺盪.

        從作者的角度來看,形塑21世紀以來的紊亂,主要是2010年以全球主要亂象不論是地緣爭奪,地區戰爭,西方金融困境,民主停滯甚至倒退等潰亂現象的主要因素便是基於能源的需要而生,因為頁岩油的出現,美國退出中東,中國進入,形成的地緣政治問題.加上因為油價等由OPEC收回的美元,被美國創造出歐洲美元提供給歐洲企業融資等因素,而造成為解決因應美元的通膨帶來的問題而生的歐元,致使歐盟與歐元區因為及其當下的財政困境,所形成的金融問題.最後因為能源所以引發的地緣衝突,戰亂所帶來的移民等致使原有的民族主義潰敗,本來透過故事所形成的想像共同體可以藉由經濟民族主義的統合成為一個新的民族敘事方式,重新凝結成新的民族,但是金融問題的潰敗,經濟的停滯不前,經濟不平等的加劇讓這種試圖透過經濟發展來凝聚的民族共同體的敘事方式被揭破,本來歐盟的問題應該透過建立共同的財政聯盟機制來解決,但是要達到如此就要有足夠的政治力量來建立一個全歐元區的共同稅收體系,但是以當前的機制來說,這是根本不可能通過的,除非再度透過所謂的精英代表性的行政手段,這便是能源引起的民主失序問題.因為要透過各國公投來通過歐盟或歐洲憲政的主新改革主張,以當前的民粹氛圍,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若要維持歐盟走向更加單一的統合聯盟國,目前能看到唯一的路徑便是經讓歐元區的民主走向貴族化.以目前歐盟的行進方向,似乎正在朝此邁進,而若要去除貴族化民主,當前似乎只能眼見各國的民粹極端政黨上台,加劇了民族國家分裂的可能,甚至引起更近一步的社會動亂.

         這本書的一個書寫思考對於未來的啟發點在於作者認為新能源的出現與使用頻率加快會不會是另一個世界局勢變化的起點?原因便在於過去在石化燃料的使用中,因應美國需要的變化而有了20世紀中期到今日的主要地緣政治,金融,等樣貌,歐美社會的變化等等.而新能源的主要根本稀土資源是以中國為主體大戶,會不會因為新能源的崛起替代傳統石油能源而開始產生另一段可能的新的地緣政治,政治制度,金融財經的變動,與調整.當然,這只是作者在書末所提出的一個可能的思考路徑,畢竟新能源的發展尚不成熟,它目前除了全球的用電量外,還沒有看到太多其他方面的變化,但是基本上除非儲蓄能源電力的技術能夠大幅改善,否則仍然不脫稀有的地球資源必然的為強權爭奪,而發展出更壞的政治,與地緣競爭的樣貌與故事,貴族化民主,極端集中的金融巨鱷,與紛亂的民族國家破裂而已.本書的題目與主要分析題綱等內容都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但是可能敘事過於紊亂,很多小章節中的重點經常被掩蓋,加上過多零碎又沒有敘述完整的各國政黨競爭狀態,應該會讓許多人在閱讀上產生隔斷不連續的感覺,這是稍微可惜的,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