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墓:永續執政與印度專制之路 (To Kill A Democracy: India’s Passage to Despotism,Debasish Roy Chowdhury & John Keane)
"民主進墓"主要是寫關於印度民主發展現況.但方向與我個人預期中略有不同,雖是一本內容不差,敘述熱鬧的書籍,終究還是差點意思.英文書名"To Kill A Democracy"是符合內文的敘事,但個人終認為這書欠缺一個why的核心,即這本書寫的內容重心放在印度民主進墓狀態的呈現,但對如何造成這種狀態相關的核心論述較缺乏,或是僅有點到為止,主要內容寫的都是民主制度崩壞下的社會苦難狀態描寫,與上層人士專制統治結構所構成的體制模樣呈現.
這本書主要是寫關於印度的民主發展現況,依作者的看法現況是印度的民主發展到了今日是個僅剩徒具普選投票功能的專制政府,已經幾乎不能算是個民主國家了.作者依照自行劃分的類別分別講述硬度當前的民主發展狀態,這樣的結構有一個特色,能夠更清楚的從各個層面看到印度民主發展下的社會狀態.它從分配來說,是個財富極度不平等的社會,從糧食來看,印度陷入長期飢饉,大批底層民眾經常食不果腹,陷入饑荒,從環境上看,為了工業發展,過度的開發,致使水源,森林,農地都面臨各種污染,致使水不能飲,空氣污染,土地中充滿重金屬.基礎交通設備建設牛步,運輸工具不足致常發生各類交通事故,基礎教育預算不足,基層公立學校數量有限,致不識字的文盲充斥,勞動條件惡化,缺乏工會與合理的勞動契約,收入不符基本生活所需的奴工支撐了製造業的基礎.以上是佔據一半篇幅的不平等社會的描述縮影,只是文本中以個案書名來替代這些結論.
另一部分則描寫蹦潰的民主制度狀態,首先是印度如何由國大黨一黨專政轉為印度人民黨的專政.暴力威脅,集體做票,選舉舞弊,賄賂,來達成勝選的目標,如何形成地方恩庇與寡頭政治,與中央的裙帶資本主義下的政商合體掌控政治.到贏得選舉的高層行政權如何獨大到能夠排除立法,司法機構的制衡監督,法院的崩壞,警察執法者的偏私與貪污,立法與議會機構的奴化,清一色被統御被收買被威脅只剩觀點與政府統治高層一致的媒體.依據本書的說法印度民主政體已經是''民主被專制統治者及專制政治以民主之名扼殺",只是這一部分仍然是以個案書寫為主體.後來我詳看了作者的經歷,沒錯,這類文本型態應該就是記者寫的,有趣的部分是讀者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印度社會崩壞狀態下的個案故事,缺點是缺乏系統性的分類與拉高視角從宏觀的社會學或政治學論點分析,更多是社會現象的描述,這限制了本書的視野與思維啟發.
用簡化本書的形容方式,印度:一個狡猾且紀律嚴明的政黨表現的猶如自己有條接通人民的天地線,開始贏得選舉,數以百萬計的人覺得它的訊息很吸引,勝利使黨及其領袖掌握並控制腐朽的政府機構,選舉的成功使他們相信,治理所需的不僅僅加強忠誠自願追隨者這個基本盤.贏得公職誘使他們開始綁架立法機構,法院,及其他重要的國家機構,利用他們的弱點並且自其剩餘的優勢中獲利,包抄精疲力竭的對手並在政治上擊潰.執政黨機器掌控在一個頭目大佬手中,他橫看豎看,左聽右聽都比較像是一個受過媒體訓練的煽惑者,高談闊論者民主與人民.執政黨機器實行分贓制度,獎勵朋友,懲罰敵人.總是有嚴厲的警告說會出現顛覆的行為,法律與秩序會崩潰,這就方便他們用制服部隊與調查機構來夾攻政敵,利用人們政府的名義開始對政敵狂轟濫炸,祭出集會禁令和網路鎮壓,任意逮捕,起訴,警告,拘留,謀殺時有發生,聳人聽聞的報導,與傳媒名嘴打手歪曲事實,動輒以國家安全之名侵犯人權,監聽,監控,鎖定IP調查,調用電子,電磁,電訊紀錄.行政機構終於技術性擊倒立法機關,然後再閹割法院,和其他權力監督機構,掏空民主肉體,過去的軀殼還在,肉身已成為殭屍,所以才從民主發展成民煮,一個徒具投票機制的選舉專制國家.
依照作者所述,印度並不是今日才民主進墓,而是自獨立開始民主的發展就走向偏聽,偏向,從一開始到今日,它的民主不過就是一個民眾普選投票機制的政體而已,其他的配套部分,甚至主要的民主核心部分都沒有大幅發展,甚至稱不上發展,至於為何會如此,就是本書缺乏的部分,或說寫法與書籍結構不好的地方,文本都沒有深入分析,最多就是點到為止.比如說早期的尼赫魯家族,與今日的莫迪家族等諸多寡頭政治家族把持統治的狀態,文本中形容的都是兩家族統治的表象呈現,誰又做了什麼獨裁任意之舉之類的,說明事實如何的延續,但是對於問題核心,為何印度的社會會形成如此的寡頭政治,並沒有條理的從社會性,政治性,經濟性,與傳統結構上的理由分析說明.比如從文本敘述的諸多故事裡,我們知道了印度欠缺對於法治的公正制執行機構與人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的,是從英國時期就如此?!還是獨立後因為哪些原因而發生?就缺少了一個社會學上的分析,又比如今日的人民黨在排除伊斯蘭教人民權利上的諸多措施與作為,是有什麼歷史成因或是社會因素也沒有說明,即採取單一民族主義排除多元主義是一種現象,但是我們從書裡不知道這種手段與信仰之前是否有特定的歷史或社會因素,事件才創造出這樣的環境,與能夠滋養這樣環境的政治信念,還是單純的專制領導者一人一黨的價值考量?!讀者會這樣思考也很正常,畢竟印度是一個歷史悠長,又被傳統種性灣念束縛的多元民族國家,本書缺乏對於印度因自身環境與歷史所創造的特點,遺留的障礙等對於民主制度可能的妨礙,影響與威脅的分析,可能面臨的困境,哪些又是可預見衝突,比如多民族,多語言,多種性,交織出難以單一化的學校,單一語言,單一的民族政策.又比如印度是在經濟水準很低時便進入普選民主機制,那麼經濟狀態與民主制度之間的關係分析在其他國家的情況與印度之間的相同,相異的發展能否找出一些相關的論點討論,在本書中有大量因為經濟落後造成的基礎建設缺乏而發生災難的問題,比如沒有便捷的公路倉儲,使得農作物腐壞而造成飢荒,並非因爲產量不足,因為火車廂不足而擁擠導致行駛中摔落車外死亡的民眾人數眾多等都是經濟建設跟不上需要的一種明顯問題,還有印度的種性,性別歧視問題對於政治的影響多欠缺一個系統性的說明,有的只是以個案來呈現那種不公的現象,以及其所帶來的崩潰社會問題呈現.
最終還有一點,就是本書是以民主進墓,殺死民主為題,談的是印度民主社會崩壞為專制統治,成為選舉專制國家的案例,而不是在討論一個原本就是專制威權獨裁體制.比如印度行政官員對於國會聽證調查完全是不理會,甚至行政權可以反過來利用警察與司法機構來整肅立法機構成員,立法,議會因此完全被把持,崩壞,立法機構的議員一年開會時間只有20多天,議員護航行政權,怠惰,法院與司法不敢調查貪污,黨派暴力,因為他們都是由政商合體結構所收買或培養的,市場機制被特許權的裙帶資本政商勾結把持,國家財富大多落入這些人手中.以上這些現象都是產生自一個民眾有普選投票權利的國家,而不是中國那類獨裁政治的地區,也就是說要對比的並不是民主與威權獨裁,而是民主與失落的民主之間的差異,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呈現社會上充滿犬儒,犬媒充斥,立法,司法機構衰敗被行政權掌控,造成民主基礎制衡,監督機制衰敗的民主國家的最悲慘樣貌,這才是閱讀本書對於我們最大的意義,該以印度為戒!.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