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 (82).jpg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The Death of Expertise: The Campaign Against Established Knowledge and Why it Matters,Tom Nichols)

    "專業之死"主要是在說明專業與學習在美國越來越得不到尊重的現象,原因及其發展過程.至於專業究竟是甚麼,依此書的定義泛指專業人士,專家,或是知識分子,因此它可以是從事以實踐知識,技藝,或是任何形式概念的人,簡單說就是強調以理性觀念與科學精神的人.我以為應該可用愛因斯坦的一段書信回覆作答.關於近代科學,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麼一段廣為傳述的話"西方科學奠基於兩大成就:一為希臘哲人所發明的歐氏幾何形式邏輯系統,另一則為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發現可以透過有系統的實驗,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本書所說的專業之死就是任憑缺乏形式邏輯與實證因果關係的觀點與說法壓倒一切的社會狀態,作者要談的便是這種現象.

    從事投機活動的我們,經常的小困擾就是當別人問我們是做甚麼工作時的回答.若如實回答,將遭逢後續一連串刨根問底的問題,令人厭煩還不能不虛應故事.後來學簡單了,回說是寫程式的,再也沒有後續煩人的問題.兩種回覆差異的原因倒是清楚的.投資金融商品很普及且被認為簡單到人人都能操作並講出一套套道理,誰都能搭話.但寫程式嘛?有些許的進入障礙,看起來太專業,嘗試者少,離常人太遠,毫無經驗者佔了多數,覺得代碼無聊無興趣者更到處都是,自然聊不下去,也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這樣看來彷彿投資不是個專業似的,因為只有看起來太難讓普通人開不了口多深入談幾句的東西才被認為是專業,其實投資跟寫程式的內核都需要專業專精的.

     Coding得花時間,起碼no error才有執行的可能,要說對的得有經驗與覆核過程.但下單嘛,只要沒有平倉,任何人都能自我解釋,愛怎麼說都行.今日類似投資這樣被看成非專業狀態的東西越來越多了,google一下,看個youtube影片馬上有片段會應,立刻成為大神,人人能能聊上一時半刻,就形成了原來在那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專家不再被人看重."甚麼專家?還沒我懂!"的OS應該在不少場合中的人心中響起.除了投資外普遍上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那些政論節目了.從裡到外製作,主持,來賓到觀眾幾乎沒有專業人士,但大家能吵成一團,聊了一集又一集,重複一年又一年.路邊攤商與戰略研究者在這圈子雖未被視為是同一個級數的,但卻被認為是能接話,爭論.但你能期望從對話間能得到甚麼嗎?論理根本不是核心,因為不需要,吵架爭勝才是上這類節目的目標,連專家也最後變成攤商了.因為爭勝根本不需要專業,只需大量碎片化不知真偽的訊息能夠支撐自身確認偏誤的主張即可.

      電影心靈捕手的開場是這樣的,一個打掃的年輕人在走廊上看到了公佈在黑板上未知的數學題目,於是劈頭兩三下就把題給解了.沒受高等教育的素人神了,但這可能嗎?要知道你若在板上寫上dx, dy,或是∂,起碼要知道那個是微分與偏微分符號,那些對路過的人不過是一堆沒意義的符號,即使沒接受系統高等教育,也應該有曾經學過的經驗,能力才能路過解答,於是雖然畫面想要呈現的是天生智能的埋沒.但這種被遺忘的蒙太奇橋段,會讓人誤以為學校教育無用,隨便一個常人都能如此,專業課程不必的錯誤聯想,甚至給那些不想學習的人一種假性鼓勵,以為這才是根本,其實根本錯了.

     人們不信任專業,專家就是社會走入混亂衰弱的一種徵兆,大眾的普遍智慧已經被反專業反智社會的發展給低能化.前面我們看過Bush在1945年提交杜魯門總統的報告"科學:無盡的前沿"中強調:民主制度需要每個普通人具備智慧.沒有智慧的運用,無論是機構的自由還是個人的自由,均會無可避免地受到危害.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可以讓人變得聰慧,這是其他方式無法實現的.在這方面,人文學科不僅是我們的希望,也是世界的希望."這開啟了美國長期對科學,教育和人文領域的巨大投入,因為人們相信這有助於維護美國最基本而恆久的價值觀,塑造真正的美國公民. 

     那麼為什麼專業訓練或是教育學習在美國會越來越得不到尊重呢?根據本書作者Nichols所述,個人以為應該與兩件事有關,首先是民主化制度核心價值所散發出的平等主義有關,其次是媒體現代化發展後的訊息傳播特性有關.雖然作者以教育,網路,與新聞三章來談這些多元資訊內容對於專業發展弱化的影響,但可惜作者在此並沒有理出我所列出的兩種根本可能,以致於敘述上無法連結,讀者可能被文本誘導以為教育的商品化,網絡資訊的碎片化,新聞的娛樂瑣碎化就是專業之死的原因,其實那些只是過程現象中的一環.

    早期的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只受限於部分的貴族,富人,或僧侶,高教發展的本質是為追求知識與哲學,道德,人性領域的最極致,因為接受教育者自身身分在權力位階,經濟位階,信仰位階符合當時社會的上層,因此所謂的知識往往跟階級,權力,經濟力是畫上等號的,由此發展出來的自然是虛偽的知識階級性,並做同等位階思維,讓下層的人仰之彌高,自認與知識追求無關.民主化之後,平民有了基本的平等主義思維,經濟力的發展與高教的普及讓許多沒有階級的普通人能夠進入此領域,知識的神祕性與階級性被消彌了.加上原來的高教目標由知識與道德的極致追求降維成為工業化下的輔助系統,成為尋求餬口飯,找工作時的一種便利晉升的工具後,專業知識便從廟堂之高的鑽研降維成務實主義的生產工具.首先那些賺不了錢,提供不了平民財富與權力向上路途中力量支援的知識便首先被無視與棄置:"學這些有甚麼用?"這種疑問首先便是知識,教育得不到尊重的一種開端狀態,因為平民首先需要這些知識謀求一份在工業化社會裡生存的工作.

    隨後因為知識追求的需求動力的不同,自然有了後續的差異.也才有了本書關於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裡的各種形變.普及化的大學教育是亦是由"平等主義"所衍生而來,讓人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無形之中竟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問題在於知識,特別是高等教育中專門領域的知識有一定麼門檻,需要一定的智力,耐力,與心性與興趣,甚至財力才有辦法去學習,這些條件內核實在是無法平等化,畢竟許多人不具有那樣的智力,耐性,也就達不到學習這些的知識的條件能力.但是平等化之後幾乎人人都能入內學習,這麼多人進入自然要讓他們畢業,加上要讓這些新增的大批大學生學習"學了有用"的知識,後來他們更要求快樂學習,於是符合工商業社會生產需求的課程首先便放進了課程成,隨後為了讓這些人畢業,快樂學習,那些強調娛樂化低門檻的課程也要被創造出來,於是這就創造出一種假象,任何人在同一所高教中學習完畢拿到相同的證書,便有相同的能力與智識,也就是本書教育篇裡所大量描寫的現在美國大學的現況,平等主義下讓大多數的高教畢業生成了教育商品,每一個學生彷彿如生產線上標誌如一的輸出.彼此間的自視與它視是相同的."你懂得我也懂",專業的人的特質因此被彌平掩埋,加上,不會得到特別重視,而多數的人在經過此一過程後,更能對自身的各種可能"確認偏誤"深具信心,很少有人發現自身是在巨量放水的課程與關卡中匆匆一遊,並沒有真的學習到甚麼專業.

   而後現代化資訊傳播工具的創新演變.讓整塊的生產知識,專業領域的內核給分工化,與切割條理化.然而關於那些"學了有甚麼用"的知識多數並不能夠如此,卻被硬生生切割成好似能夠成為這樣的狀態時,這就造成一些誤解,讓許多人誤以為自己能夠掌握住一些過去只走少數專家,專門人士,或高階知識份子深思後才能理解的東西,但實際上他所習得只是人類切割後碎片文字與表意,不是深縱的思想與體悟.而現代化資訊傳播技術的出現更助長這種認為電視娛樂節目上的那類零碎化因果問答的過程便是知識的呈現,於是任何一個人去google,去維基,去搜尋,都能夠找到某一個所謂問題,的所謂答案.至於電視新聞則更加無邊無際除了碎片,還要讓他加深娛樂性,否則便是"有甚麼用的新聞?",新聞人從採掘者轉為製造者,從播報者成了評論員,從旁觀者成為主導者創造者,所有的這一切便形成了本書的網路與新聞內容的兩章裡的各種異常現象.民眾對於自己所受到的統治方式所知甚少,關心更看不到.不論是經濟,科學或政治體系的運作模式,他們都不想知道.而愈是不想知道,這些事情就變得更難以理解,愈是難以理解,公民們就愈覺得疏離.到了一個程度,他們就會索性把教育跟公民參與拒於門外,然後把心思用在其他方面的追求上.這麼一來,他們又會在公民的表現上更加失格,於是惡性循環就此成形,以致積重難返,反正不去搞懂那些艱澀的東西,現代社會多的是大眾口味的娛樂產業可以供我們逃避與分心.有生之年原本難以想像的各種3C商品與訴求方便的產品,如今都已經躍然眼前,作者稱"美國人都像是在鬧小孩子脾氣似地抗拒學習,抗拒政治,抗拒去影響會左右自己人生的政策走向.可以將之想成公民社會的崩壞,而其他的惡果也將如滔滔江水隨之而來.

     "今日民主所面臨最大的危險,來自於現代政府中最不可或缺也最握有大權的那些人,也就是以效率為本,凡事都打著公眾利益大纛的那群專家行政者"這段話是海耶克所說的.作者在書裡引用的目的其實是要說明另一件事."專業之死"固然是因為前述所說的"平等主義","碎片訊息"這種從觀察普羅大眾對於專門知識的角度出發的產生的問題外."專業之死"也可能源於專業者,專家自身所創造的問題.專業知識本來就可能出錯,專家做錯也存在機率,且可能也不並不是小概率事件,這種狀態是必須事先知道了解的,切莫抱持篤定,但出於專業者自身對自己的尊重,他會學習,他會觀察,他會改正與修復.但比起專業出錯恐怖的是"專家墮落"..而這種錯誤出於兩種可能,一種是常見的世人需求::權力與物質之爭,這種墮落任誰都沒法改變,也是今日常見的問題,而第二種狀況就稍微複雜了,那就是"面子之爭".有些時候專業出錯可能是基於專家自身的"確認偏誤"創造出來的.,代表人將其專業中的某些觀念與觀點給信仰化了,是其不可更動的神主牌.許多專業者陷入這種迷思,儘管都證明有誤了,他依舊抱殘守缺,但這可能是因為一但有誤將危及其整個專業的權威性進而危及自身的利益或地位.而"確認偏誤"這說法貫穿了本書,在普羅大眾來說,他們的確認偏誤最終形成了"民粹主義",而專家的"確認偏誤"則有可能創造出技術官僚的"極權主義"這便是本書專業之死所說的兩種可能危殆的社會狀態,對他來說專業之死所創造民粹主義的川普現象將是今後的美國社會主流.

      這本書以輕鬆漫談為主,但主要觀點鬆散於文本中缺乏條理,很可能只會被文本敘述的那些網路,教育,新聞的當下現象給掩蓋了,其實是有點可惜.至於他寫的改善專業之死的辦法,我都沒記下,因為太空泛,一廂情願,反智若是群體現象根本是無解的.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