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個女人

三個女人( Drei Frauen, Robert's Musil )

         關於三個女人的三個故事讓人很意外卻又自然的是,都是從男人的視角出發,將女性的善良,壓抑,無所適從,以男人為天,渴望自由的種種透過三段不同的故事串連起來,看似毫無關聯,卻又緊緊相依.所以雖然它取名為三個女人,實際上也能說是"三個男人",但更精練的說,可以說是一個男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抗.

         在"格麗吉亞"(Grigia)中,男子霍莫不顧久病兒子,與妻子的感受,突然獲得地質開採工程的邀請猶如重獲自由與解脫,於他,但他並不是對新的工作的欣然嚮往,而是一種對固有的索然無味的解脫.在與格麗吉亞的愛欲糾纏中,最終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短段興起的浪漫之心讓他以為生活充滿著詩和遠方,其實也只是顧及眼前苟且生活的一個小人物,在"格麗吉亞"中,穆齊爾描繪了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主角霍莫.他身處於文明與自然的交界處,遠離家鄉的安定生活,面對著完全不同的世界,他與格麗吉亞的關係既表現出理性,也顯露出不理性的層面,這種反覆無常的行為揭示了人性深處的複雜性.

        霍莫作為一名工程師,象徵著現代社會的理性與控制.然而當他置身於意大利的山區,他面對的不再是他所熟悉的,有序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了原始力量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逐漸陷入與格麗吉亞的關係,因為這是一段由本能驅動的情感糾葛,更多的是不理性的肉慾所帶動的.穆齊爾透過這段關係,呈現了理性與本能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暗示著在特定情境下,人類無法完全掌控自身.理性可能被強大的本能所動搖,小說將文明與野性同時並置,霍莫來自文明世界,格麗吉亞則是自然與野性的化身,這兩個世界的碰撞在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霍莫被自然野性吸引但同時又感到不安,他對格麗夏既有迷戀,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這種情感的複雜性反映了文明人面對野性世界時內心的困惑與矛盾.霍莫的反覆無常和不穩定的行為也揭示了人性本身的多重層面與不可預測性.穆齊爾透過霍莫的角色,表達了人性中理性與非理性共存的現象,並指出個體在面對陌生情境和不可控因素時,常常表現出不一致和內在的矛盾.霍曼在山區的經歷也表現了某種異化感,他遠離了熟悉的環境和親近的家庭,進入了一個陌生而異質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感受到孤獨與疏離,與格麗吉亞的關係也無法填補這種精神上的空虛.作者透過這樣的主題探討了現代人與社會,自然的疏離感,以及尋找自我認同的困難,並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與複雜性,挑戰了讀者對於理性與感性,文明與野性,人性與自然的傳統理解,因此這篇小說不僅是一個情感糾葛的故事,更是一個深刻的心理和哲學探索.

         而"葡萄牙女人"(Die Portugiesin)則是關於一位奧地利被人稱為克滕老爺的人與妻子,這個來自葡萄牙的女人的感情故事.在"葡萄園女人"這篇小說中,這名葡萄牙女子嫁給了奧地利的一位貴族軍官,隨後搬到奧地利的城堡生活.然而她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與當地的文化格格不入,她的丈夫作為軍官,忙於職業,對她漠不關心,忽視了她的感受.這位葡萄牙女子因此感到孤立無援,與周圍的人和環境都無法建立真正的聯繫.她在這個異鄉感受到深深的孤獨,並逐漸陷入絕望和精神的崩潰,最終她的內心世界完全瓦解.

        葡萄牙女人象徵著一種異質文化,她來自遙遠的葡萄牙,帶有異國情調.而城堡則代表著保守,封閉的本土文化.兩者之間的文化隔閡造成了無法彌合的精神距離,這種距離最終導致她的孤立和崩潰.這位葡萄牙女子的孤獨感非常深刻,她無法適應周圍的環境,也無法融入她丈夫的生活,她的孤獨不僅來自於地理上的遙遠,更來自於文化和情感上的疏離.這反映了個體在面對陌生文化和環境時可能遭遇的精神困境.故事中的女性角色處於弱勢地位,依賴於丈夫而生活,卻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這反映了當時社會中性別權力的不平等,女性在婚姻中經常被忽視或壓抑.隨著故事的發展葡萄牙女子的精神狀態逐漸崩潰.

        文本中貓與城堡這兩個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而男主人家族與教會之間的衝突也暗示了更廣泛的社會和歷史背景.貓在這篇小說中扮演了一個微妙但重要的角色,貓通常被視為神秘,獨立且具備野性特質的動物,在故事中,這隻貓可能象徵著葡萄牙女人的內心狀態.貓的獨立性與葡萄牙女子的孤獨感相呼應,貓像她一樣處於一種半疏離的狀態,與周圍環境保持著距離,這反映了她在異國他鄉的孤立無助.貓的野性和未被馴服的特質象徵著葡萄牙女子內心壓抑的情感和欲望,貓可能是她內心那些不被表達或壓抑的部分的象徵,顯示出她的內心生活是多麼地被困在這個外在壓迫的環境中.城堡在這篇小說中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象徵著封閉,壓抑和社會階級的象徵.她被困在這個封閉的世界裡,無法與外界建立真正的聯繫,這加劇了她的孤獨感.城堡代表著奧匈帝國貴族的權力和傳統,與外來的葡萄牙女子形成鮮明對比,這裡的權力和傳統對她來說是壓迫性的,無論是文化上的隔閡還是丈夫的忽視,城堡都象徵著這一切的物理體現.而男主人的家族與教會的衝突象徵著更深層次的歷史和社會張力,尤其是在奧匈帝國和更廣泛的歐洲背景下,在歷史上貴族與教會之間的衝突往往象徵著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力之間的對立,貴族家族作為世俗權力的代表,試圖維護自己的權威和自主性,而教會則作為宗教權力的代表,對社會和道德有著強大的控制力.男主人家族與教會的衝突也暗示了個人自由與道德約束之間的對立.葡萄牙女子象徵著某種未被馴服的,自由的精神,而教會則代表著道德的規範和約束.這種衝突在她的生活中體現為文化的壓迫和個人欲望的壓抑.

        "佟卡"(Tonka)是這三個短篇中翻譯更適合通俗小說讀者閱讀的篇章.故事主要圍繞佟卡和她的戀人克里斯蒂安之間的關係展開.克里斯蒂安是一名年輕的知識分子,來自受過良好教育的家庭.他在生活中遇到了佟卡,一位來自社會底層的女子,一個簡單,樸素但充滿神秘感的女人.她的行為和過去讓克里斯蒂安感到困惑和迷惘.然而克里斯蒂安對她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兩人最終成為戀人.在相處的過程中克里斯蒂安逐漸發現托卡身上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她的言行舉止常常不符合常理,甚至有時顯得不合邏輯.而佟卡的過去也不清楚,言語和行為中透露出某些難以捉摸的特質,這讓克里斯蒂安感到困惑並對她的真實身份和意圖產生了懷疑.隨著時間的推移,佟卡懷孕了,這一事件加劇了克里斯蒂安的內心矛盾,他開始懷疑孩子是否真的是自己的,在這段時間裡,他對佟卡的愛情逐漸被懷疑和不信任所取代,他的理性無法理解或接受托卡的不確定性.儘管如此,克里斯蒂安依然照顧托卡並試圖支持她.然而最終佟卡因懷孕併發症而去世,孩子也沒有存活.佟卡的離世讓克里斯蒂安陷入了一種深深的失落感中,他對她的懷疑和對這段關係的困惑變得更加無法解開.

        "佟卡"主要探討了愛情中關係的不確定性,理性與非理性的衝突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性.透過佟卡和克里斯蒂安的關係揭示了人性中的複雜性和矛盾,並強調了人類在面對不可知和不可控力量時的無力感.托卡這個角色象徵了那些難以理解無法控制的生活元素,而克里斯蒂安則象徵著人類試圖以理性來應對這些元素的無效努力,最終,這段關係的悲劇結局揭示了人類情感的脆弱和生命的無常.

         其實從這三篇中短篇小說,前面的"兩個故事",與"學生托樂思的迷惘"的文本中,我們大致上能夠看出作者穆齊爾對於人性中理性與非理性兩種狀態間的關係經常是衝突碰撞但又不得不交融彼此壓制的現象感到不解與煩惱,把這樣的個體狀態放大到一戰前的歐洲社會裡,顯然有一種特別的時代特色與氛圍,既顯出當時人們世界觀在理性帶動下逐漸的開闊多元,有趣,但又經常會由暴露在不理性主導的藏在陰暗,甚至暴力戕害黑影中自以為是的侵害而顯出踟躕不前不知何往的矛盾.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