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查帳:掌握帳簿就是掌握權力,會計制度與國家興衰的故事(The Reckoning: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Nations ,JACOB SOLL)
大查帳,應是本會計發展史,本該歸在歷史類.不過因為屬性關係,沒有基本會計常識的人應該有許多部分會不解其意,所以放財會類.要問心得第一感覺就是這中文譯本的書名副標得改,我會把它改成"掌握權力就是掌握帳本",從歷史故事裡反映的事實應該與編輯想法相反.可能我沒作者與編輯們把會計制度想得太高大尚,我以為它也不過是若干有貪婪野心者的操弄工具,因為相對於權力,它只是是個第三者,並沒有相對制衡的能力,充其量只能視權力者的需要決定它的功能好壞,而且正是這本書所述的過往歷史驗證我的看法無誤.
這本書一直用當責(Accountability)來表達會計責任的目標,問題是對於一個權利與責任不對等的第三者,該如何當責?第三者既不存在於對帳冊紀錄標的使用權力,又不可能從帳冊公正客觀的表達中得到過高的權利,相對的對於一帳冊標的物有絕對擁有權力者,ˊ先天上就難以構成制衡.即使讓同了權力者的虛偽陳述,通常受到的被咎責的機率常態性不高,受責程度也不高,是以在利益與責任承擔間,第三者該如何選擇往往是個無懸念的答案.而個人以為這才是會計當責制度不彰產生了歷史上各種大小的財政危機,政府危機,金融風暴不能提前被遏止的主因.
可能因為作者Jacob Soll自身也從事會計教學,他對於當責實踐不期望於權責制度的改變,從本書的內文來看,他非常看重道德自重,人文主義對於當責文化的影響.然而隨著商業交易越發複雜,金融商品創新早就超過了原始會計人的想像,網路興起更讓許多的交易實質內涵發生變動,除了鎖定道德自清的不足外,甚至從根本制度與查核能力上,會計人的創新對於時代的進步是相對落後的,甚至是相對保守的
書籍的開展就是從統治者意志的傳達開啟,自羅馬時代的奧古斯都開始,定期的公布收入支出作為表達個人的政治責任一途開始,公布帳冊成了一種展現權力方式,當然作者並未去深究這種帳冊或記錄與真實發生狀況的差異,也不計較它的功用在於表現誠信,還是在於宣示權力,作者主觀的以宗教的連結,將記帳與帳目的平衡與基督教的經典或是宗教對於道德平衡的要求掛上鉤,"一個人努力行善,同時不斷揣摩上帝如何評價他,最後還是能設法達到罪惡與善行的平衡",但是趙種連結方式本身就是怪異的,衝突的.利潤與善行能融合一嗎?從歷史的發展上可以得知這無異於自欺欺人.理由在於隨著基督宗教在政治力上的發展與壯大,教會在各教區都擁有徵收宗教什一睡的權力與權利.這些收來的錢該怎麼處理呢?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第三者貸放出去,收取利息.偏偏在宗教的典籍福音裡清清楚楚地寫著放貸者是罪惡的,因此不論如何自圓其說,這種試圖透過帳冊平衡連結道德平衡的假說本身就賦予公布者一種道德制高的位階,只有如此才能提升相關的人類道德議題,Sollc清楚的記載了中世紀當時的會計當責是建立在宗教道德自省上.但隨著進入文藝復興時代,一方面北義大利幾個航海城邦貿易上發展的需,要,一方面新興的貴族商業興起,佛羅倫斯的達提尼,或是梅迪奇家族的科西默都以強調記帳或複式會計帳簿著稱,原來屬於政治,宗教上需要的財務計算成了這些新興個體工作技能的一部分,知道自己有多少錢,能夠做甚麼,該如何調度,這些工作上的需求一方面創造了真實會計教本的出現,1494年Luca Pacholi編製出了第一本印刷會計教本,同時相伴產生的還有行會的私人會計技術的教授,到會計專門學校的出現,另一方面因為文藝復興所興起的新柏拉圖主義,對於人文知識的要求與格調的定位卻也對這種會計知識與制度需求傳播的擴張採取了消極抵制的態度,商業與神聖知識之間變得劍拔弩張,新柏拉圖學派追求的高雅文化與財務管理之間格格不入,認為那是一種次等知識與學問,所以雖然會計的功能,技術,複式交易登錄方式的產生都是新猷,卻仍是一種蒙著面紗不受大眾關注的知識,而Pacholi宣稱努力工作,則會計與利潤都是美德的觀點就是希望藉由良性宗教觀點來創造某種既有秩序,又合乎到捯原則的會計刑事,雖然這種建立在明確與詐欺上的融合頗為怪異,它也透過教本的方式傳播出去.
不過隨著會計教本出現之後,本書進入了一個由教本到制度逐步產生推廣至歐美各地的過程,作者陳述從西班牙,法國,英國,到美國.一個又一個令政府統治力衰弱的假帳,虛偽交易.不實會計登載事件的發生都是由統治階級的上層,通常就是國王本人所發動的.西班牙的查理五世,腓力二世,法國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六,英國的查理二世.只要專制的權力不變,即使有大臣或特別有才幹的國家財務總監,當責終究是神話或騙術一場.直到了荷蘭反抗西班牙的革命成功,有了他自己的自由體制與商業市場,特別是發展了對外殖民的東印度公司,對於會計正確上的需求上升,這一切可以說是荷蘭的自由與當責文化興起本身就是對君主暴政體制的一種回應.是以我才說掌握權力就是掌握帳簿.在極端專制下很難達成對於會計當責的要求.
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各種新技術,新商業,對於利潤追求的個人企業大量產生,加上民主制度的興起,有兩個因素主導了當會計當責的需求,一個是商業本身的創新需求,需要對於傳統的記帳方式做出調整,比如製造成本的精算要求產生了對成本會計的需要,對於新興的工業機械,動力,大量重複的製造而有了對折舊,資產價值評估的新看法.而這股創新一路從英國傳到美國,不論是18世紀的美國建國英雄身上所展現出來的對於記帳或會計當責的要求,還一路延伸到鐵路擴展的強盜傷人黃金時代,對於票價,煤價,油價,鋼鐵價格成本計算的需要.
當然最後歷史一定會敘述那些發生在20世紀迄今大大小小的金融風暴,經濟蕭條,或是經竟泡沫破裂與虛假帳戶,虛假交易,虛假帳目的關係.雖然作者將這些現代的假帳事件大多數都歸因於監理制度的不良善,與會計制度為能隨時代潮流而有所配合更新.個人認為個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我認為權力與權利,責任不對等下,要求審計查核盡如"真"意,原本就是困難的,就連信評機構也有同樣的問題.除此之外,會計審查服務市場早就成了一個買方市場,對於審查或財報公正有需求的人固然存在,但因為商業的需要,人心的貪婪與企圖,對財報顯示有所隱瞞的需求也不小.問題是隨著知識,會計教育普及,有基本會計能力的人越來越多,相對於服務的需求方,如果不肯配合,勢必失去客戶.失去佔有率.何況過往的歷史中,那些發生虛假財報引起金融問題的審查會計師,乃至事務所多數沒有遭到太大的責難與究責,往往是種種舉起,輕輕放下.並沒有受到太大教訓,是以我們要談當責,基於作者所述那些高尚的藝術心靈,道德自許是否真的可行,頗令人懷疑.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我以為會計當責能力提高的途徑還是在於權力與義務關係必須調整,若不能將審查者角色做一提升轉變,令其對等於經營權力者,光是以心靈上期待的那種公正第三者的角色來處理問題顯然是不夠的,也太看不透其實連會計師本質上也已經是另一種商人,不求私利而求公正實在太高估他們了.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