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LargeImage.jpg

維農少年(Vernon God Little,DBC.Pierre)

   接著兩本澳洲籍作家的小說.DBC.Pierre的維農少年,Peter Carey的凱利幫.

   維農少年,Vernon God Little似乎應該是維儂小上帝的意思,上帝這個詞在小說裡其實有它的意涵.憑小說主角維儂是16歲,所以書名代以維農少年雖無不可,但這裡可能會引發誤解,誤以為這是本單純的青少年成長小說.我原也以為它是談青少年成長問題,直到我看到將近結尾時,恰好瞄到網路新聞說某個女明星復出拍公益片.我突然恍然大悟,小說維農少年不單是虛構的德州小鎮男孩的故事,它的故事原原本本真在台灣發生過.

   小說裡呈現的一切小鎮現象,不就是那位復出女星的小孩開玩笑要在學校槍擊被捕後,我們所看到一切本地社會,媒體,輿論,社交軟體的各種光怪陸離的猜測一直到今天完整呈現的真實事件.所以我以為維農少年不單是青少年成長小說,它根本就是來批判現代社會的.不單是美國那個社會,幸虧我在這小說出版十多年後的今天才看,才發現作者DBC竟然精準的預言的未來社會怪象.

   一個的德州小鎮馬提里歐的中學發生了槍擊案件,16名學生被槍殺身亡,包括開槍殺人的學生耶穌在做案後飲彈自戕,耶穌因為長期被班上同學霸凌,又被兩個戀童癖卻假裝正經的男人一個是心理醫生鵠森斯,一位是學校的老師拿扣斯雞姦拍照,這一天耶穌又被同學取笑後,在忍無可忍之下拔槍向他的同學射擊,但不小心也射死唯一對他好的女同學,羞憤之下跟著自盡了.小說主角維農在槍案當時不在教室內幸免於難.但因他平日素行平平,所以被小鎮的警方列為是兇案的可疑共犯.而遭傳訊,懷疑.由於他說不出離開教室後去的確切地點,而唯一能證明他無辜地拿扣斯老師陷入昏迷不醒.所以,在屢次傳遞問案不順下,小鎮的人包括維農自己的母親與朋友都認為他就是殺人兇手.這時一個假冒CNN記者叫拉利的男人來到小鎮,他想藉著這個槍擊案件來牟利,於是他假意與維農相識,並與維農的母親與她的閨密成了密友,且像個花蝴蝶般穿梭在這批老女人間騙財騙色,並藉著出入維農家的機會收集許多證明維農是兇手的證據,維農看出他的騙局,但揭發拉利真實身分的動作並不成功,且又不可能立刻找到證據證明自己清白,於是趁著黑夜逃離小鎮,他先到休士頓企圖向他暗戀的女孩黛勒表白並勸說對方與自己去墨西哥過生活,但發現不能如願.於是他自己一人透過賄絡偷渡到墨西哥,德州警方對他發布通緝,此時很多人都知道有一個槍殺了16的人少年嫌犯在逃亡了.身無分文的維農打電話向黛勒求助.黛勒假意答應支助他金錢.卻私下接受拉利的安排,偷拍下了維農自己承認是為了引起黛勒注意才犯下槍殺16條人命的案子的畫面,維農隨後被接著來的警察逮捕送返休士頓受審.

   到了休士頓,維農才知道在他逃亡期間各地又有18條人命遇害,所有案件的目擊者都指認維農就是兇手.似乎透過媒體不斷播放追緝維農的資訊,讓許多人直覺地以為現在發生任何的槍擊殺人都是他做的.很快的開庭了,雖然後來的案子有不在場證明.但維農無法說出他在學校槍擊發生時在做甚麼實情,所以他最終被判死刑.在等待執行的時間裡,他認識了一位牧師拉薩爾,拉薩爾跟他說想要搞定這個世界,在這裡如魚得水,就要想弄清楚別人的需求.這牧師向他表明這世界沒有上帝,只有匱乏,受到挫折的匱乏則成了需求.所以需要做的事就是承諾別人的需要.只要能服侍那一團需要,自己的需要就能得到滿足."人們要甚麼你就提供他甚麼".這位牧師騎士也是個死囚,後來被執行死刑.他死後,維農似有所悟,於是他在獄中打電話去滿足那些想藉著他的案件達到需要的人.他告訴拉利自己家裡的那把槍放在哪裡,他告訴黛勒有一則大新聞會在某天某地發生,他告訴警長哪天會有個瘋狂的殺人犯.於是在他要執行那天,拉利跑到他家去了鑰匙與一瓶榮有毒品的飲料,當他喝下飲料迷迷糊糊到指定地點去取槍後,神智迷糊的他亂開槍,此時警長趕到立即瞄準拉利,終結了他.而黛勒則是乘著直升機拍下這一則重要的新聞.而在最後一刻維農的律師找到了那張在學校槍案當天維農上廁所後擦屁股的紙,化驗過後證明是維農用過的,而有了不在場證明獲釋,此後他終能重返小鎮回到家庭生活.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諷刺社會的小說.作者以一種幽默,充滿三字經,年輕人語言的口吻,第一人稱,以維農的視角來敘述自己.讓這充滿青少年語彙的敘述來揭開他所居的小鎮.一個世界的縮影.諷刺現在社會的虛偽性,作者透過維農來彰顯學校教的那套東西太虛無,現實生活用不上,被人欺負凌辱學校也拿人沒辦法,事實上連老師都在欺負人,教育已經崩壞.叫耶穌的幹下了大屠殺,獄中的牧師卻是個斧頭殺人犯,連牧師自己都說上帝是騙人的,信仰已經虛無.維農的母親桃莉絲一天到晚擔心她訂的雙門冰箱怎麼還沒送到,桃莉絲的閨密門不是沉溺於物質的追逐,就是指關注在特定的事情,如總擔心飯要吃甚麼阿帕,總是想炫耀自己有錢的里歐娜,這群女人間沒有一個不假掰,連維農也受到感染總以腳上穿的鞋子品牌來對人分類.這群女人還把一個騙子拉利當成香脖脖,輪番成為片的女人,物化的朱追逐,從金錢到名聲,拉利到黛勒.尤其到了獄中那段簡直荒唐.為了搏收視,獄方竟然為了籌資竟答應電視台要求依網友票選票數多寡來決定那位死囚應該先被執行,連司法體制都崩壞了,一一切物質,一切金錢,一切網紅.所以說Vernon God Little在這裡有它內在的意思,既然上帝都死了,人只好來充當上帝,自己救贖自己,從一個還是16歲的少年開始,但不幸的,他用的是滿足其他人的需求,也是這本小說所想諷刺的那一切.而這不也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女星小孩的幾句話背後所引發的一切荒謬社會現象的路勁與結果,幾乎是一樣的,問題並不在維農,也不在女星之子.因為維農之所以不願清楚的講出他當時所在的地點,是因為那裏真的有一把槍,他家的槍,他爸爸失蹤當天所藏的,槍上有他媽媽的指紋,而這雖然沒又交代甚麼,讀者應該可以猜測這裡面可能隱藏著一場家庭槍擊的秘密,而那不過是在宗教,教育,社會,法治,文化之外,又多了一個家庭典範的崩壞而已,所以我說這不單是青少年成長,裏頭有著許多暗樁,值得多思考一下,起碼裡頭的媒體網紅資本商業現象描述,竟然成了我們今天正在發生的事,隨著維農的冤屈洗刷,新聞人黛勒或警長也因此得到它們想要的.

   文筆輕鬆,故事簡單,雖然充滿三字經,但是繁體版已經自動用"歪語"的方式取代了不雅,唯一的問題是最終的轉折太離奇,整個300多頁的作品竟然在最後5頁讓結局大翻轉,可能略嫌轉硬了點.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