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jpg

凱利幫(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Peter Philip Carey)

   凱利幫說的是澳洲有名的大盜奈德.凱利(Edward  Ned Kelly)的故事.這人只活了26歲.從1855到1880短暫的歲月.雖是大盜,在澳洲卻是個傳奇人物,以他為題材的影視作品重拍不斷,1906澳洲第一部長片電影就是以他為主角,知名的藝人至少有1970年Mick Jagger,2003年Heath Ledger都在電影中扮演過奈德.凱利.這次看的這本Peter Carey作品已在2018年翻拍成電影,由George Mackay飾演Ned Kelly,Russel Crowe則扮演教導Ned Kelly如何做一個大盜的師父Harry Power,電影應該今年下半年會上映吧.

   小說是第一人稱視角.即以奈德.凱利把自己的生平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出,比較特別的這個第一人稱敘述有個對象,這個對象是奈德尚未出生的小女兒,他留下這些文字讓他的女兒知道自己父親的生平,他不是一個天生的大盜,是有許多不得已的經歷造成的.小說一開始沒幾段,發現這個翻譯似乎不太好,很多句子重複,不通順,又大量使用倒裝句,覺得連編輯都沒發現這個嚴重問題.但後來才體認到,這是故意的.不,或者說,這樣的文句才是正確的.雖然大盜奈德.凱利不是特別的粗俗,但他終究是一個自幼輟學的人,即使不能說是文盲,但以文字書寫來說,這非他的強項,所以,他在警方通緝的流竄期間內寫下了13包的紙張留書自然不可能是甚麼文字精煉或是抒己順暢的作品,那種不通順,倒裝句,前後重疊的文字必然是作者刻意的安排,讓一個大盜既合情的寫出自己的內心,又合理的以合乎他角色的文句來表達,顯然譯者跟編輯是考慮到的了.

    "True History",英文書名用了真實歷史這個意思.不過,有趣的是歷史上的Ned Kelly根本沒有後代,遑論女兒.那以女兒為對象寫一段自己的生平如何稱為'True History"?我以為這要放回到文本,把對象由女兒換成澳洲人,這就說得通了.

    整本小說用了過大半的篇幅詳盡描述奈德.凱利的成長,他從一個搶救溺水孩童獲得表揚的好人,變成警方通緝的搶劫犯.奈德.凱利原本是個好青年,全部心思都放在照顧家人,協助母親開墾農場,只求三餐溫飽度日,並沒有太多物慾或是邪惡的想法或心靈.,但澳洲在那個黑暗的年代,只是一個英國掌管偏遠的殖民地,很多的住民農民不過是英國流放的囚犯,或是他們的後代.像凱利家這樣貧窮的愛爾蘭天主教家庭罪犯的孩子,註定了經常受到警察的注目與懷疑,除了犯罪後代的事實,還夾著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宗教互相歧視,而有錢的大牧場主經常與官方警方聯合來霸佔這些窮人的土地,或是隨意攀誣他們偷盜竊占他人財物.使得他的童年是不幸與悲哀的,永遠沒有飽餐,沒有新衣或新鞋,還要每天擔心警察來找麻煩.奈德.凱利12歲時喪父,為了維持家裡開支他只好輟學.後來因為母親再婚,把奈德交給了當時著名的強盜哈利.包爾,包爾教會他如何在維多利亞這塊殖民地山河中穿梭躲藏,避開警方的追擊,也教會了他如何打劫搜索被藏起來的貴重物品.他打劫偷馬,被抓坐牢,但即使如此,他並不希望自己像包爾一樣過流亡生活,仍然盼望能回家養馬牧羊開農場.卻被警察一再誣陷,甚至還以他的家人威脅他逼他到無路可退.為了家人,為了尊嚴,他和弟弟丹.凱利,喬.波恩,斯蒂夫.哈爾特合謀槍殺了三名警察,他們這夥人自此被稱為凱利幫,走上了搶劫銀行的犯罪之路.雖然如此,奈德最初的目的只是想藉此告訴大眾,他是被官方逼得無路可走才出此下策,因此他雖搶劫卻盡力救濟貧窮,對於無辜者並不加害,而在流竄做案的期間,他寫下了自己的生平經歷,也就是我們看到這本小說主體.當時一般的農民對他佩服毫不害怕,因為它們知道官方的統治壓迫,與各種不合理執行面問題對人民生活起到了悲慘作用,即使有人支持掩護,卻仍然無法避免遭奸人出賣,凱利幫在格倫洛溫火車站被警方圍困奈德被捕.最終被送上了絞刑架,而拿了他13包文字的告密者湯瑪斯.柯諾在幾年後,修改了奈德部分文字敘述出版了他的遺作.

    這故事就是典型的官逼民反.也就是"True History"的所在,也就是說表面上這一本關於傳奇人物Ned Kelly的又一創作,還不如說小說的重心是藉著這一個知名人物,來顯出澳洲在那個時代的真實樣貌,"真實歷史".那樣的年代裡行政司法體系紊亂,地方官或警方濫抓無辜,濫訴爛判盛行,官方公告就是法律,警察一句話你就是罪犯,法律毫無尊嚴,法治令人啼笑.怎麽的刑.警察任意打人,侵產,逼婚,強姦婦女不在話下.大地主永遠是利益鏈的頂端,只要它們出錢與官警和謀,政府法律就會為他們護航.底層農民牧民沒有自由,即使畫好的土地也可能被人奪走,更別提言論表達,參政權,媒體只為政府喉舌巧飾.議員的親民是一種假象是骯髒的政治伎倆.,這是一個虛偽變相的極權統治.有權力的人是利益的分享者.窮苦農民只是他們的祭品,任它們宰割,汙衊,驅殺.

   小說裡大量地呈現了奈德.凱利的心理變化,在整個敘述裡存在著一種感覺不到的悲涼,與灰色.從他父親死後,他母親一再地依附在路過或是有企圖的男人身上,並沒有顯出一點堅毅,或是所謂的女性氣概,或貞潔,反而只要能吸引到一個男人願意為她的農莊多打一根樁,多養一匹馬,她就能毫不猶豫地委身.而不能接受她的新男人的人,即使是她的兒子奈德,她也要把他騙去當大盜包爾的徒弟.而奈德的女人瑪莉.赫恩則在他第一次成功的搶劫銀行後,不願與他過這種顛沛流亡生活,而在身懷六甲之下偷走他的錢跑去了美國.因此,雖然奈德的行為被很多農民暗中支持或協助,但是他始終並沒有得到他的家人,她愛的人的真摯支持.這一方面固然顯出了生活的艱難地步,也顯出了他注定的悲劇.而最終柯諾的出場可能也表示這種真實歷史裡的若干官方不真實的英雄虛飾,虛飾的是一整個殖民實地的悲哀.

   也許是因為我看過Heath Ledger的那部片,所以看完這本小說一直都感覺有那種美國西部片的情境,與類似電影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結局那種淡淡的哀傷,且不知道它改編的電影到時會如何呈現.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