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00000.jpg

黑天鵝策略:無畏金融風暴的避險投資法(SAFE HAVEN:Investing for Financial Storms,Mark Spitznagel)

      "SAFE HAVEN"原意是安全的避風港,看起來與"黑天鵝"似乎是沒關係,打開本書首先看到的是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的一篇前言,便以為這個書名是因為他的關係,按照一般價值邏輯看似沒錯,但是"Investing for Financial Storms"其實才是涵蓋黑天鵝的意思,金融風暴就是黑天鵝事件:規避尾部風險的投資法.

     這是本有些可惜與疑惑的書籍,可惜的是它精準的遵循科學原則,因為如此很可能被通俗讀者認為是學究型的書籍,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Spitznagel與塔雷伯都是屬於對商學院裡的金融學有著負面批評,甚至反感的人物.所以本書中所採用的敘述裡,作者使用了大量新的統計抽樣方式,與新的風險觀點,不同於金融教科書裡的方式,這些新的統計方式可能會干擾對這個領域觀念不足的人,讓他們讀來會覺得有些疑惑,困惑,因為可能看不懂,這也是本書的閱讀門檻.

       但是若要進一步說這是甚麼書,這就不好說了.從文本直意上看,投資上的SAFE HAVEN就是提供安全避險功能得以維繫保障資本,作為金融風暴時的避難所的意思,因此它必須帶來減緩風險的作用以形成某種安全避險投資,但是作者Spitznagel的意思不單是如此,它最好能在符合某種成本效益的框架中提升投資部位的經濟價值.用更白話的說:SAFE HAVEN就是提出某種減緩風險的措施,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並讓投資組合隨著時間的經過提升它的CAGR(複合年報酬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但這不就是金融學教科書裡的東西嗎?,只是要人們留心投資風險?讓人們在投資時注意可能的各種外在變化,找好相對應的行動調整準則?.

       乍看之下會以為這是一本談投資組合避險策略的傳統書籍,但其實不全然是,這樣理解它也是錯的.實際上這是一本全然打破學院範疇裡既定金融投資思維,重新建立風險投資觀念的書籍.如果有閱讀過塔雷伯書籍的人應該都知道,那裏對於現代財務金融理論存在著反對,說鄙視可更合乎它所散發的意味,作為塔雷伯曾經的創業夥伴,Spitznagel在這個議題看法上是一樣的態度.因此,本書所談的所有之是假設有一個隱藏的背景,那就是不在常態分配的所謂金融價格邏輯裡打轉.Spitznagel引入了白努利(Daniel Bernoulli)的聖彼得堡悖論(The sant peterburg paradox)進入了安全避險投資的核心,這悖論的重點就是一般的賭局,包括船難保險等涉入不確定狀態風險事件的結果其實是一種充滿偏態(skewed)的分布狀態,少數的結果充滿極高的回報,或是極大的虧損,這樣在相關的行為決策結果會產生不同於常態分配的結果.作者提及白努利於1738年所出的一篇論文"風險衡量新理論闡述"中,新的風險效用函數中效用平均數(EM,emolumentum medium)是潛在最終財富結果之對數值的平均數,因此參與賭局,保險的白努利期望值是所有最終可能財富結果的幾何平均數,因此幾何平均數替代了常態分配的算術平均數成為了衡量工具的核心,作為計算是否加入某項新的保險或其他風險產品,投資衡量的成本效益評估標準.

      從算術平均改成了幾何平均正式將線性思考的評量方式給打成了非線性,使得一項原先稀鬆平常的觀念被改變了,一件事情的成本與效益間的關係不再是一條線性的固定關係,成了非線性,因此涉入成本效益非線性函數的凹性或凸性將會改變了,甚至創造了新的評量方式,比如某種行為的啟動增加了線性的成本,卻創造了凹性幾何的效益,通常即是對數函數,即效益大於成本,則此行為就是值得去執行的.於是乎,作者Spitznagel自行設定了幾個可能的增加當前投資部位安全風險的決策行動,然後去評估這些增加的行為活動是否符合成本效益的評估,同時滿足增加CAGR的目標,若是符合,則此項增加的行為可以稱之為減緩風險的安全的避險決策行為.因為丟棄了常態的假設.作者將三種假設的安全方式:價值儲存,alpha策略,保險做為提供擁有某投資期指spx部位下的必線方式去評估他們的成本效益,與CAGR,雖然說得出保險是一個較其他兩者較佳的作法,但這卻只是一種剛好的例子出像,不是絕對性的答案.因此就得出了我前面所說的這本書乍看是一本談投資組合部位避線策略的書籍,其實並不完全是,因為它跟本沒有提出任何一個答案,或是指出哪一種決策與補充投資行為是必然需要,與對於降低投資風險是安全可靠的.

        不給答案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世界唯一不變的便是變,怎麼可能在一個無法窮舉所有狀態下去訂出一個標準答案,更應該要留心的是,人們怎麼可能在未來的某天某項事件決策裡恰好遭逢著與過去曾經出現的一模一樣的狀態的情形?因此,作者在評估以上三者價值儲存(其實這相等於保留部分現金不投資的安全資金策略),Alpha策略(這相當於多角化投資),保險(這類似於買入選擇權)做為降低風險的補充策略時,它採取了拔靴法(bootstrap)這種無母數統計的抽樣實驗過程,再一次的脫離的常態分配的假設前提來進行假設抽樣實驗中的10000次樣本,解以得出它的CAGR,算出成本效益評估,而產出某一個推論的答案,即選擇某種輔助降低風險的行為,是要提高保留資金,還是購入多種不同Alpha的其他金融商品,或是買入option,CDS,等保險概念金融商品,但是這以上所謂答案不過是一種特殊時間與空間預設之下的結果,目的是要形成一個成本效益評估圖,與安全避險防線,藉由圖形與計算成本效益之間的差距來判斷某個方式是否可行,但是著種可行也只是一種抽象型態的可行,要化成實際的操作有更深的困難要解決,那就是安全避險的前瞻性謬誤,與回溯性謬誤,以統計的語言可以稱之為型一錯誤,與型二錯誤,因為操作避險策略的結果的變化空間太大,可以如預期般的好用,但也可能產生完全相反的結果,是以你付出了成本,但是結果走勢可能不如原先的預期,因此產生了扭曲效果,這種扭曲效果可能讓我們放棄了原先不該放棄的避險策略,所謂的偽陽性,第一型錯誤,相對的也可能產生讓我們沒有放棄我們本應該放棄的某種避險策略,所謂的偽陰性.我們可以從書中的例子看出,即使是採取購買長期的公債這種策略來避險,也會因為購入公債的發行期的不同,而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成本效益,因此,這種成本效益計算出的模型,它提供的就是一個概念,而非絕對的答案,讀者需要在此留心此間的重點.它其實只有強調一件事,就是降低投資風險的輔助部位或行為的必要性而與絕對性而已,至於該如何實際操作,還是受制於當下的環境,與隨後的變化,我們人類頂多只是能夠猜測出一個大致的可能,無法達到絕對的精確,與正確.

      因此,這本書真正想說的其實是關於風險的真正定義,那就是:運氣,而非機率.因此關於降低投資風險,本書所談的人們能做的其實只在於需要面對可能的壞運氣時,只能採取事前預防,且並不能達成完全避險.這是因為真實的世界不是薛定顎的又死又活的貓,不是處在平行時空,不是多種出象的均值,或是以此為根基的統計分配.Spitznagel認為真實的世界猶如尼采的永恆回歸,一次只能面對一種結果出象.你做了避險策略要不就是起到了某種作用,要不就是白白浪費了成本,而沒有發生該發生的事件,並不會金融學中所假設出的那種一次面對多種出象均值的狀態,更沒有所謂起到平均某種避險作用的說法,因此傳統的財務金融學的觀念被本書完全給丟棄,它所使用的就是一種實際遭遇狀態下的估計形式,採取大量重複抽樣的拔靴法來計算可能的成本與效益,所以書籍的本質就是在反金融學的觀點下敘述投資部位如何面對壞的運氣的處理方式,它把金融學置於一種近偽科學的區塊,改採了一種否證形式的自問,定義出一個邏輯上若A則B的假設形式,尋找出藉由否定非A,確認非B的狀態,即藉由觀察採用某個策略若無法提升投資組合的長期CAGR,則代表該策略不能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功能下,減緩投資組合風險.即作者去掉傳統金融學的偽科學方式,改採符合科學哲學上波普的否證假設原則來達成認證風險的減緩的做法.因此本質上,這是一本以科學方式談金融投資與風險規避問題的書籍,只是它完全脫離了當前這項學問被認知的領域範圍的知識,採取了另一套符合科學論證的方式而已.

        理解那些是真正符合科學精神的投資方式或概念,才是本書潛藏的意義.或至少要讓讀者明白傳統金融學的限制在哪個領域裡,不要再在人力無能為力的地方做過度自信的操作,過度的投資.面對所謂的風險:壞的運氣,人們只能面對它,提前的建起能讓投資風險降低的部位預防它出現後引起負面效應的損害,基本上人們應該是沒有太多辦法能夠事先預測,並且精準的閃過或是順勢而為,人不是神,沒有那個神準的能力,金融投資領域不對稱風險行為的吹噓者已經太多,實在需要一些能夠提出正確的觀念的書籍與知識傳播者.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