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0000000000000000001.jpg

邏輯新引(殷海光)

     "邏輯新引"講的其實就是邏輯學,只是它試圖把枯燥的邏輯式改以通俗文字來解釋.

     面市的邏輯學書籍不論編排,內容比較近似教科書,著重條目,系統,方法等說明,自然難有觀後感.這本"邏輯新引"試圖用故事性的方式來表達生硬的名詞與概念,它塑造了三個人物王蘊理,周文璞,與吳教授,透過三人間的問答來解釋邏輯學的內容,諸如三段式,推論,位換,質換等.從企圖與概念來說"邏輯新引"在1960,70應該算是某種創新,內容其實不錯.但若要拿來做為邏輯學入門有兩點須留意.雖然用對話,故事的方式來講解多了趣味性,但實作上可能初學者會被太多的文字困住,畢竟邏輯學名詞本來就生硬,太多內容反而容易混淆,且中間依舊需要使用邏輯式來表意,這些突然跑出來的邏輯式可能令讀者感到突兀,其二是作者的用語,文字比較"古老",有部分的譯名也與今日通用的略有不同,因此原本是要讓敘述看來更簡單的作用打了折扣.

     書籍的表達作用與年代用語差異擺在那邊,可以個人的需求選擇.但邏輯學的目的,作用不論是在作者著書年代或是當下都是一致的.邏輯學研究的對象是思維形式,思維基本規律和簡單的邏輯方法,思維形式概念,判斷推理和邏輯思維規律,簡單的邏輯方法等邏輯學的基本原理對於其他任何科學都具有普遍適用性,這是因為所有的科學都離不開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邏輯基本原理作為"闡述知識","論證觀點"的原則和方法,換言之,任何科學都是由概念,判斷,推理和論證構成的知識體系,所以任何科學都必須遵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如果不遵循邏輯學的原理,就會導致嚴密性的喪失.

     這裡殷海光使用了"必然"(necessary)與"蓋然"(probably)兩個用語.用來區分形容知識的三種型態:固體,液體,氣體.必然性越高的知識,越具固體性,不易在被發現有新的例外而改變,通常是一些科學性的定理,這樣的知識在人類間其實很少,固體性的知識很難被推翻.但人類大多數目前知道的知識都是蓋然的,蓋然性越大,越接近固體性,反之則接近氣體性.而我們這些文科生經常用到,讀到的東西幾乎全是蓋然性的.因此,在這個領域理說出"必然",若不是騙子,就是對此觀點完全不了解,這是我們閱讀此書必須知道的言外之意.因為科學性的,固體性的知識,它論述語言的目的是為求對錯,說真假,但是在社會科學理論證到後來的結果,往往都不在論對錯,真假,通常社會科學特別是政治語言的表達到後來只是為了兩種目的,一是為了壓倒對方,二是為了催發與凝聚激動的情感,因此明明只是個蓋然的事情,非得形容到必然將如何,表現出只有論者為對的狀態,而這是一種明顯的騙術.

     邏輯學其實是一種"工具".正確的思維需要邏輯學,表達思想和論證觀點需要邏輯學,邏輯學是人們正確思維的工具,也是正確表達思想,論證觀點的工具,好比工人使用機器,農民使用農具一般,工具越好,那麼做工,種地的效率就越高,人們思維也同樣如此,邏輯水平越高,思維的能力就越強,思維能力越強,表達思想,論證的水平也就越高,反之,邏輯水平不高,思維就低.思維不高,就難以準確的表達思想和嚴密的論證觀點,另外,邏輯學能夠幫助人們通過推理獲取其他的新知識,由此可見,邏輯學具有工具性的特徵.但是有一點是本書讀者需留意的,就是工人的"工具"有不同的類別,作為工具的"邏輯學"也有不一樣的派別,而這將導致目的與結果的不同.

      作者受羅素影響,學習的是分析哲學.1898年在摩爾的影響下羅素放棄了唯心主義,轉而研究實在主義,並很快成為"新實在主義"的倡導者,羅素此後始終強調現代邏輯學和科學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論,羅素的分析哲學由此誕生.透過將哲學問題轉化為邏輯符號,哲學家們就能夠更容易地推導出結果,而不會被不夠嚴謹的語言所誤導,羅素認為哲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不同只是在於其研究的方向,但研究方法應該是相同的,哲學和數學一樣,通過應用邏輯學的方法就可以獲得確定的答案,而哲學家的工作就是發現一種能夠解釋世界本質的一種理想的邏輯語言.因此那些建立在黑格爾"正反合"唯心觀點邏輯論述上的論點或知識就不會被信仰這套分析哲學的人使用,在殷海光的其他書裡偶爾會提及對黑格爾邏輯的不同意,這是使用工具派別的必然,讀者必須知曉,在其他讀物上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大多數都被忽略了,至於是否源於採用的邏輯學工具的不同而後導致不同意"馬克思","共產黨"就不得而知了.

        而這就產生了一個值得讀者重視的問題.可能讀者看過許多不同觀點,派別,類型的社會科學,歷史,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文化面向的專著.越是嚴謹,越是宏大,越是旁徵博引繁雜的出版品往往都有一個核心的哲學觀點在支撐它,或是作者思想的起點.而諸多哲學論點因為彼此扞格,所以各自推論出的說法,論點自是大異其趣,甚至南轅北轍.一個人是不可能對所有相衝突的觀點都採取同意的,我們該避免絕對相信"一切真理都是相對的"的這種詭論觀點主導我們的思維,因為當一個人堅定的這麼想時,這句話或這個想法"它(一切真理都是相對的)"就"不是相對"的,成了自相矛盾的假話,陷入了虛無,而這裡頭便是有著討論著某種知識信仰的意思了,但這就不是討論科學知識,而是別的甚麼的如情感,宗教,心理,這點必須清楚.

        個人覺得這本做為學習邏輯學的輔助,或當成其後的通俗讀物算是比較好的.作者有許多言外之意能引發讀者其他方面的思維延續,其實是它價值所在.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