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0000000000000000000.jpg

隔離的智慧:殷海光選集(下)(殷海光)

     這本殷海光選集的下半冊延續了上本的特色,但是明顯的它將重心放在那些屬於"個人"心靈,立場,態度,想法,做為.抱負為主題的文章上.我在這裡稱為"個人"的意思包含了兩種,一是作者也就是殷海光個人,另一個是他認為的所謂的"個人"該是如何的,因為他是個自由主義者,"個人"中蘊藏了個體差異的意思,但在集體生活裡,仍有一些值得個人去遵循,把持的東西,這是本書選文的重心之一,另外則是選擇的是殷海光在當時的環境下如何保持自身的信仰,精神,不因外界的利益與壓迫而有所變的個人情感與生活態度觀,這書名"隔離的智慧",是出自1969年8月底他寫給徐復觀的信中所述,此處的"隔離"便是有此意思,原文如下:

     "今日有心人最重要的事,在於樹立一超越現實的自我,對外界的成敗毀譽,頗可不必計較。際此是非難辦之世,吾人必須學習隔離的智慧,抖落一切渣滓,淨化心靈;然後跨大鵬之背,極目千里,神馳古今:但又同時能如現代的探礦師,對於中國歷史社會文化的發展形態,及去脈來龍,能有真實的了解。先生如能將認知模式稍加調整, 也許在這方面可能作進一層次的努力".

     這篇信寫完後不到一個月,殷海光便病世了.他生前的最後幾年遭到執政者嚴密監視,先是不獲台大續聘,後來想至哈佛研究,也被禁止出國,他的出版品遭全面封禁,經濟受阻,行動被困.這裡的隔離的智慧自有其深長的意思,而要理解如何在這種困頓的生活中自處,要先理解作者對於人生觀的理解,他將人生理解為四種可能的層次,不同人會選擇在各自認為的區塊中生活,這四個層次區塊分別是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道德理想層,一般人的生活裡自然是隨著物質生活的發展逐層而上.當然也可以選擇另一種觀點,就是殷海光"人之所以為人"的觀點.

      殷海光以為人生雖有很多層次的,但任何人無法不受物理定律的支配,任何人從樓上跳下來,非傷即死,那就是受物理定律的支配,因此人是有限的動物,雖然有時覺得自己是無限的,但實際上人有時而盡.第二層則是生物邏輯層,人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不能不受生物法則支配,呼吸,心跳,肌肉的收縮都是受生理支配,沒有人能例外,但是人在生物群裡有一種特別的現象,這在別的生物裡是不發達的或是我們人類感受不到的,那就是人類有一個生物文化的界域,人魚其他生物的不同,在於除了生計與交配繁衍外,還需要一些文化要求,如有禮貌的吃東西,以合情理法的手段尋對象,不可能像其他生物一樣只靠著野蠻的暴力來達成目的.在生物邏輯層裡,吃東⻄,尋配偶是赤裸裸的靠蠻力,没有文化,人則不同,吃東⻄要講禮貌,這些都屬於事生物文化層的東⻄,滿足人類之生物的要求,就是生物文化.但人類的生存並非發展到此就結束的,人是有"意識"的,别的生物大概沒有,或尚未演化發展到這地步,這在生物發展的過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別的生物大約不知道自身的生死問題,人則知道,曉得有生就有死,而且人都怕死,由於我們有死的意識,便產生許多神話,禮儀,隨後慢慢的發展括稱人的界域,由單純的物理層,進為生物邏輯層,再由此發展到生物文化界,繼續發展,然後有真善美的意識,有理想,有道德,這也就是價值層,這層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層級,生物邏輯層則是凡高等生物皆有,唯最高層是人所獨有,我們講道德,追求理想,要創造理想社會,要追求真善美,這那是超生物邏輯的東⻄,這些都屬於精神的創造,這層是人所特有的.

      依上所述,讀者以為作者要打高空,那就錯了.他指出古代中國傳統的弊病,尤其未明理學家就是如此的,他們的想法高得很,但也空得很的,他們從不屑談經濟事務,以至於逐漸落後於西方之下,以致"現在世界,無論何地均拚命經濟發展,刻意經營,這些努力無非在生物文化層,我並不是說這一層是可以忽略的,在實際上,我們不可能不經此層而跳至最上層,因為,如果騰空而起的話,高等精神文化的發展和道德實踐便失去支持,末明理學的大病在此".時代不同了,生活的需要多了,傳統文化價值取向把重點放在名教,儀制,倫序,德目的維繫這一層次上,而不太注重生物文化層,於是精神文化和現實生活脫了節,到頭來,文化發展像一座高樓,上一層的人在吹笙簫,底下一層勞動者終日難飽,於是空了,整個文化建構都發生問題,這一歷史的教訓是值得我們留意的.經濟落後的地區要人來協助,肚子被人控制了還有什麼自由可言?肚子被人控制,很多志氣便無法伸張,人的尊嚴便難維持,有錢才能揚眉,才能吐氣,否則高尚的志趣,卓越的理想,都要收起來,人到屋簷下不能不低頭,所以我們必須充實生物文化層才能談上一層的價值.然而,人生的意義,目的,價值,道路是否就停在這一層呢?

       自然不是.殷海光以為這是這是像他這樣的知識分子該想的大問題."受了時代沉悶空氣的壓力,擔心出路,許多人不愛想這類問題,視之為高調,我個人的境遇困難,但從末停止想這類問題,尤其在困難的時候更要想!","希臘出那麼多大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為後世之基礎,我們多麼嚮往啊!"."因為他們的精神生活是如此豐富,顯然得很,要人生完美,必須透過生物文化層再往上昇,生物文化層滿足了,我們還要真善美理想,道德,這樣人生的道路才算完成".一般人碰到求生與顧及道德不能兩全的情形,就為了求生而犧牲道德原則,甚至滿足自己的利益犧牲道德.殷海光以為孟子倡導的"義"是救藥,但他並不是那種孟子那種動不動要人犧牲生命來保全道德,殷對於困境選擇的處理有三,適合於現代人心理與價值規範的,第一,萬不可在自己的生存並未受威脅時為了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第二,在生活勉強可過時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 牲他人.第三,當生活困難而被迫不得不放棄若干做人原則時,必須儘可能採"道德的抗戰",把道德的領士放棄的愈少愈好,且要心存待機"收復道德的失地"的想法.而這就是當現實在考驗我們道德力,理想性,對真善美的追求時,所該有的底線,也應該算他個人面對困頓所體悟出的"隔離的智慧".

       實際的做法上,從殷海光自由主義的信仰,與他自認的知識分子角色的追求,自是有其觀點.他以為自己屬於"理知"的自由主義者,理知的自由主義者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講理.他自認他說的講理,並不是事先"站穩自由主義的立場",然後再援引論據或製造說詞來保衛這個立場,因為這是拿"講理"作"不講理"的程序,這種程序裡的常數是:"自己永遠是對的,自己的立場絕對不能放棄或動搖,而對方永遠是錯的.".怎樣或拿什麼來保衛自己的立場並壓倒對方,可因時,人,地,題而制宜,毫無拘泥之處, 這個樣子的講理縱然講到宇宙的末日,也講不清的,決定勝利的最後因素是權力,既然如此,從事辯論,不過是把權力深藏在語言詞令裡面罷了.而理知的自由主義者所說的講理,採用的是開放的心靈,開放的心靈有兩大特徵:第一,没有禁忌,無事不可以談,既然無事不可以談,就没有偶像,沒有權威,也沒有任何學說及制度或人物可視為禁地,第二,理知的自由主義者並不在未討論之前就有意無意的自以為站在正統的地位,一切以"理"為本,一個理知的自由主義者,不事先對人間任何觀念.思想,制度預存偏見,必須研究了再下判斷的,即本書開篇所謂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僅是一種方法論,其實更是面對疑惑時,情感情緒的根本.

       這本合集的下冊收集了關於殷海光生活裡的理性面與感性面的文章,其中"逼近真理"與"生命的執著"這兩部分的文章所述都是如以上對於他個人理知部分的理解,至於有大半的殷海光與他人的書信集則顯示了他生活裡感性,感情的另一面,裡頭顯出的"生氣"又絕然不同於他理知文章的"理性"底氣,讀者從中應該能夠看出其間的差異與一個真實的個體樣貌表現,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