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奴隸航道

奴隸航道(ENSLAVED: The Sunken History of the Transatlantic Slave Trade ,Sean Kingsley &  SimchaJacobovici  &  Brenda Jones)

      "奴隸航道"是本講述黑奴貿易歷史的書籍,但個人以為本書所傳達的文化意義其實比實質的歷史害留有更多的思考面向,一如英文書名副標所寫沈船歷史,船沈沒了,船上的人可能跟著下沉死亡,或者逃出生天,特別是原先就被鎖在船上的奴隸們,也許反倒因為沈船而有了不一樣的結局與命運,因此孕育出不為人知的歷史片段.

     "奴隸航道"以水下考古發掘與歷史回溯同步穿插紀實進行敘述,透過"使命潛水"(diving with a purpose,dwp)這個專門在保護,記錄,詮釋非洲奴隸貿易的沈船探勘機構的活動,來發掘有意義沈船考古歷史,考古的目標是探索在大西洋兩岸間曾經出現過的奴隸貿易沈船,這些沈船就是曾經運載著黑人從西非到美洲販售為奴,或是以販奴所得交換或交易美洲大陸生產的糖,可可,棉花,咖啡回歐洲在運載過程因為觸礁,或天候不佳等原因而沈沒的船隻.在考古發掘沈船的敘述過程中,書籍衝穿插著曾經於十六世紀末開始的奴隸貿易過程與相關的故事,這些歷史與故事主要集中在六個販運黑人奴隸最多的奴隸販運國,葡萄牙,荷蘭,丹麥,西班牙,英國,美國.

      在西元1670年開始到1858年的這約兩百年的時間裡,估計約有 1200萬的西非黑人被販售至加勒比海,中南美,及北美地區為奴隸,從事於甘蔗,可可,咖啡,棉花等高經濟價值作物的種植,其中約有200萬人並沒有真的到達美洲,而是在運載的過程中,因為各種理由死於中途,比如生病,逃逸被殺,自盡,還包括船難喪生的.死亡固然是悲慘的,但即使順利到達美洲,也並不比那些中途死亡的族人夥伴更為幸運.首先這趟跨大西洋的航程對於被抓獲的黑人而言本來就不是什麼愉快的旅行,未知的結局,陌生的海洋,奇怪的大船,兇狠的外族人類,幾百個黑人被關在船底小的空間中,人與人之間緊挨,甚至毫無呼吸空間,艙底的氣悶加上數百人的體臭,嘔吐物,不能清洗,便溺,任何人都能想像出旅途的艱困,除此之外還得加上身上令人無法自由活動的腳鐐,箍頸,船員動輒打罵,鞭刑,女性黑人還可能歲時遭到這些白人的強暴.而到達了目的地,除了皮肉苦刑不能稍微緩解外,還要再揹上日夜不斷的勞作,砍不完高定額份量的甘蔗遭鞭刑,遭絞甘蔗汁的機器捲入斷臂等危險,粗鄙又份量不足的飲食,更多的皮肉之苦,更尖銳單調又孤獨的夜晚,遭強暴懷孕的痛苦.事實上當年販賣奴隸的人壓根就沒把他們當成一種人看待,只是與運輸牛肉,白糖一樣,當他們是貨物,是能換錢的商品,萬一出了海難,是能夠依照貨物一樣獲得保險公司賠償的,但是要是在運送途中黑人搞起叛變,或逃逸,保險公司是不賠的,於是只要發生了近海叛變,或船難,通常船長的處置方式便是將黑人關在艙底,緊緊的鎖住艙門,然後船長與船員等待救援的船隻一到便離開,聽任關著幾百個黑人奴隸的船沈沒,令其葬生大海,因為這樣還能領取保險金,是完全不會虧損的,於是乎便有了這本”奴隸航道”,一些黑人們的後代於今日攜帶著現代探勘設備找到曾經有這樣遭遇的近海沈船,因為那沈船遺跡裡頭藏著這樣斑斑血跡的真實紀錄.

       雖然黑人被販售被奴役的歷史不是太隱晦,早為世人所知,但比起以電影辛德勒名單,美麗人生,戰地琴人等來傳播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的手段,顯然猶太人因為在金融,影視上的強大影響力,使得他們能不斷夠過影視傳播這種方式來宣傳自己於歷史上所遭受的苦難,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要透過這樣影視的方式提醒人們他們遭遇的苦痛.即使今日早已無猶太人被歧視奴役的集體事件,甚至近年還試圖反寫自身的角色,轉身成為加害人的一員,但納粹廣為人知的惡行依舊不變,這其中許多的意象應該都是由此影視文化傳達到私人腦中的,反之,黑人被歧視與奴役對待之事仍時不時可於今日電視新聞中出現,但我們對於黑人淪為奴隸的歷史卻始不太清楚,甚至多數人不解其因果,感覺相關度也甚遠.這便是因為掌控世界金融,影視文化商業的主要力量的多數為白種人,這1200萬黑人奴隸貿易的事就是他們的先輩搞出來的,依此除了極少數的有良知的人例外,多數人是絕對不會自討沒趣,自我貶抑的拍攝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更別說是長期不斷地自我提醒,所以相關的影視作品雖偶有所見,卻不如猶太議題來的"全球化".所以像是本書所提的葡萄牙居然是歷史上販售黑人奴隸人數最大宗的國家,連像北歐丹麥這樣的先進富裕國家也曾長期的涉入黑人奴隸貿易的交易,都是我們過去在歷史閱讀中並不太知道的事情,而本書更由此提出一些批評,認為這些大量奴隸販售的結果是繁榮了歐洲社會的經濟環境,甚至有人認為這些透過血汗贏得的資本促成了工業革命的發軔,同時美味了歐美人的餐桌,飲食,因為糖,與可可,這些需要大量人力種植提煉的作物正是奴役黑人勞動的成果,而這樣的血汗歷史比起單純的歧視更該被人類歷史記住.

       歷史上在1803,1807英國與美國分別就已經先後的禁止了奴隸貿易,定為非法.但實際奴隸貿易並沒有立即就停止,因為利益太吸引人,許多人仍私下偷偷地販運,甚至到了1840年英國仍有非法運送的沈船遺跡,而美國即使經過了南北戰爭,黑人民權運動,時至今日還是依舊有黑人的命已是命這樣極端諷刺的運動,都已經廢除奴隸貿易經過了200多年了,可是歧視,私下凌虐,甚至任意殺害之事仍層出不窮,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社會因子,與教育環境所創造的,可惜人類沒太多這方面的研究,更好玩的有一種現象我個人稱之為"想像的歧視",比如一個亞洲人平日可能並不太關心美國的黑人問題,甚至沒接觸過半個黑人,但是他卻能間接產生部分亞洲人看不起黑人的歧視心態而不自知,且不知這種心態是如何生成的,同樣的在美國或歐美社會中,某些黑人對於黃種人,亞洲人也有這種莫名其妙的歧視甚至霸凌現象,都是我所謂"想像的歧視"所衍生出來的,而這種現象必然有它形成的特殊因素與文化現象在其中潛伏運作,這是值得去探究的一種文化現象.

       這種人類基於惡劣目的為初始的行為創造了許多異文化現象,首先可見的便是美國的飲食,與音樂文化中的非洲元素.一些西非的飲食特徵如秋葵濃湯的入菜,特殊的烹飪手法,都在美國南方的飲食中被採用延續,至於美國流行音樂中的黑人歷史素材更是不少包括斑鳩琴的演奏,黑人靈魂樂,靈魂藍調,甚至爵士,hip-hop等不是來自於非洲鼓的節奏,便是來源於黑人教會靈歌的衍生物,黑人歌手更是美國流行音樂的大宗主體.另外一種異文化現象則是孤立於中南美洲的特殊黑人與當地人混種的族群文化,哥斯大黎加沿海的布里布里人(bribri)便是少數成功地因為沈船逃離奴隸船的黑人們的後代,當年他們成功的逃離沈船進入新世界的叢林,在此生存了下來,也與當地的原住民有了交流,從文化到血緣,形成了今日的新的一種部族,雖然是高懸非洲海外的意象存在,卻是奴隸貿易歷史中不可被抹滅的活體證據.

       另一種異文化則是完全沒有想過的人類作為的結果,高中的教材中應該會記載在美國禁止奴隸貿易後,一些獲得自我贖身的自由人,他們被美國送回非洲的賴比瑞亞,成了當地的第一個民主國.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在本書中給了某種程度的批判,而這種批判應該是教科書不會說的,這些自由人被捕抓的年代都已經在19世紀,本來世界就已經是逐步的開明,人性也逐步的從中世紀的保守解放出來,來自西非的黑人也非全然的蒙昧,其實他們被解放的自由人原先都來自於奈及利亞,而所謂的賴比瑞亞雖同在西非,但與他們原先出生的所在仍有ㄉ2000公里的差距,他們自身也不知自己的原鄉所在,無法尋根,更不可能真正回鄉,這使得被放回的自由人實際上要在另一批非洲部落間生存,根本上是等於西方人再創造出另一次的多種族糾紛或種族對立戰爭清洗的機會與可能,這種方式表面上是給了自由人機會,實際上是在摧毀另一批非洲部落的生存可能,同時,也給西方國家後續殖民非洲劃分勢力範圍提供可能的代理人選的一種管道,其實這樣的自由人,民主國,遠沒有達到人們最初以為的功能與目的.所以非洲雖然出現了類似以美國政權架構為倣傚的民主國,卻始終並沒有真的進入現代世界政治,經濟的主流中,反而衍生出後來一連串部族彼此攻伐,戰爭不斷,內戰頻仍的被殖民世界,始終落後歐美亞社會的一塊黑暗地..

       黑人奴隸的源頭並非單純的只是西方白種人來非洲才形成興起的,而是非洲大陸中所居住的數百數千的部落王國間彼此征戰過程中抓獲俘虜後的一種處理方式,是它文化的傳統,從當代人的價值觀,它是蒙昧未開世界的惡俗,但奴隸制是卻非黑色大陸獨有,早在古代的希臘,羅馬時期,西方的文化裡也有相同的類似制度.奴隸制本來就是該被人從現代社會給取締消滅,但令人為奴隸的源頭究竟基於何種心態,心理,文化,或是環境形成,以至於雖然實體性的奴隸已難見容於當代,但根本奴役他人的某些心理關,民族觀歧視頗值得去探索,正與前面所提"想像的歧視"可能出自於類似的文化因素源頭,顯然是人類自己該留心去尋根溯源,了解真相的一個未知區域

       "奴隸航道"的內容算是紀實探索,所以對閱讀來說相對直白簡易,雖然它其實稱不上奴隸貿易史的全貌,只是以水下探勘考古的個案為主體,由個案帶起個別國家的販售奴隸貿易的歷史,同時兼述該國奴隸制度如何由興起,繁榮經濟,到為人提出質疑,發出疑問,進行社會廣泛的辯論,到最終人權主張者贏得多數民眾支持,後官方也隨著這樣的民意變化改弦易轍,開始由同意甚至促成奴隸貿易改為禁絕奴隸貿易的過程,對於奴隸貿易興盛與禁絕前後的社會樣貌也有所描寫,算是一本可以擴大理解黑人奴隸貿易歷史的通俗書籍,可以咧入選讀的一本作品.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