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 Poverty,by America , Matthew Desmond)
"失靈的福利國"又是一本討論關於美國窮人問題的書籍.因為之前才看過類似的"絕望者之歌",本來不太想看的,但是後來發現這兩本書雖都是談美國窮人,但是其實立論差異與基礎頗為不同,我看完''流浪者之歌"後不到幾個月,作者Vance竟被川普提為副總統候選搭檔,很明顯Vance對窮人問題的看法就是標準的以依賴個體自身努力來解決問題的主張者,這種保守主義的態度應該是比較貼近共和黨長期的主張,相對的這一本"失靈的福利國"就是一本標準顯示民主黨菁英份子對於美國窮人與中下階層遭遇看法的觀點書籍
"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與"失靈的福利國"(Poverty, by America)兩本書雖然都探討美國的貧窮問題,但它們的立論基礎和觀點確實有顯著差異,且這些差異部分是正是由作者的政治傾向所決定的.Vance的書以自傳體書寫,主要講述他自身在俄亥俄州與肯塔基州的工人階級白人家庭的成長經歷.Vance 認為許多貧窮問題源於個人和社區層面的文化,態度和選擇.他強調美國工人階級的自我毀滅行為如藥物濫用,家庭分裂,懶惰等是導致貧困延續的主要原因.這種"個人責任論"的立場與保守派的觀點相符,因為它將解決貧窮問題的重點放在個人努力和道德改革上,而非大規模的社會或政策改革.
而"失靈的福利國"的Desmond則從結構性和系統性角度分析美國貧窮問題,認為正是美國的經濟與社會體系在根本上加劇了貧富不均,他指出富人和中產階級在經濟政策,住房,醫療保險等方面受益的同時,貧困人口被系統性地邊緣化,他認為貧困並不是窮人個人的選擇或錯誤,而是整個經濟結構使然,他的觀點與傳統社會民主主義左派主張較為接近,認為需要通過政策改革,如提高最低工資,擴展社會福利等,來減少貧窮.
Vance的保守立場在書中表現出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重視,並傾向於將貧窮問題歸因於個人和文化的失敗.相比之下Desmond 的書更側重於系統性的剖析,認為不平等的經濟結構和政策是貧窮的根源,這與美國民主黨精英對社會正義的重視是一致的,總的來說Vance 的書著重於文化和個人責任,Desmond 則著重於系統性壓迫和社會結構.兩者的政治傾向確實影響了他們對貧窮問題的不同解讀.也就是說,這本書對讀者的影響很多時候取決於讀者自身的認識範圍與經驗.
因此本書從租金保障,醫療支出,教育費用,等面向上探討了社會福利與政府政策的不足,並以此為基礎漫談的貧窮的個人與家庭會遭遇的哪些實際困難.Matthew Desmond 討論了美國減貧政策效果有限,甚至原地踏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富人的利益優先
Desmond 指出美國的經濟和政策體系偏向於保護富人和中產階級的利益,而貧困人口被系統性地邊緣化.他認為,富人通過遊說影響政策制定,確保稅收政策和經濟利益向他們傾斜,而窮人的利益往往被忽視.
2. 不公平的經濟結構
他認為美國的經濟結構有助於保持並加劇不平等.低收入人群的工資增長遠遠落後於富人,而基礎設施投資,稅收政策等多傾向於富裕階層,進一步加大了貧富差距.
3. 社會福利的不足
美國的社會福利體系雖然存在,但覆蓋面有限,支援力度不足,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無法獲得充足的社會保障,或者福利過於複雜,難以申請,這導致許多貧困家庭得不到有效支援.
4. 住房成本的上升
Desmond特別強調住房問題.隨著房租和房價不斷上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壓力大大增加,儘管有些地方提供租房補貼或公共住房,但資源仍然嚴重不足,無法滿足龐大的需求.
5. 貧窮的"利益化"
Desmond提到了一個概念即貧困的存在對某些利益群體有利.例如一些企業從貧窮中獲利,如高利貸公司,低工資產業等.這些企業有動機維持現狀,反對能真正幫助貧困人口的改革政策.因此會有特定的資本者與執政者掛鉤共同支持支撐現存的社會結構.
6. 政治系統的僵化
美國的政治系統和立法過程往往過於緩慢,改革方案經常面臨強大的反對力量,尤其是來自利益集團的遊說活動.即便有一些政策想要改善貧困問題,它們也常常在實施過程中被削弱或阻礙.
7. 對貧困的污名化
Desmond 認為社會對貧困人口存在污名化現象,將貧困視為個人道德失敗或懶惰的結果,而忽視了貧困背後的結構性原因.這種觀念阻礙了社會對貧窮問題的深入理解,並影響了政策支持的力度.
正是以上這些因素使得美國的減貧政策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甚至在某些領域出現了退步.Desmond 認為只有打破這些結構性障礙才能真正改善貧困問題.這樣的結論自然老生常談,那麼他有實際政策的改善建議嗎?在本書的結論中,Matthew Desmond 提出"拆掉高牆"和"解除隔離"兩種概念,這兩個名詞的意思是指消除美國社會中將富人與窮人隔離的結構性障礙,具體涵義如包括有四項,首先在於解除經濟隔離Desmond 認為美國的經濟體制創造了嚴重的經濟隔離,富人和窮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經濟現實中.他強調需要拆掉高牆,打破現有的經濟障礙,讓富裕階層更直接地承擔解決貧窮問題的責任,例如通過改革稅制,讓富人繳納更多稅金來支持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減少富人和窮人之間的財富差距.第二項則是讓社區隔離解除,Desmond指出美國許多社區存在嚴重的居住隔離,富裕社區和貧困社區之間幾乎沒有交集.這種隔離使得貧困人口無法接觸到更好的教育,醫療和工作機會,並進一步鞏固了社會階層的不平等.他主張解除隔離,促進社區多元化,打破社會階層和種族的地理隔離,透過政策鼓勵富人和窮人在同一社區生活,使得公共資源和機會能夠更加公平地分配.第三項則在清除政策隔離.他批評美國的政策設計往往偏向於保護富人利益,而忽視窮人的需求,例如某些福利政策的設計排除了很多窮人,或使得申請程序複雜且難以獲得支援,Desmond 呼籲拆掉政策上的高牆,讓福利系統更加普及和公平,使所有人,特別是最貧困的人群都能平等地享有政策資源.最終一項則是清除心理和社會的隔離,Desmond 指出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心理和社會距離也在擴大,富人往往對貧窮問題缺乏直接的了解或同情,並且對窮人有負面的刻板印象.這種隔離削弱了社會對共同解決貧窮問題的集體意識.他主張拆除這些心理高牆,透過加強社會對話和理解,讓社會的不同階層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增強彼此的共鳴和合作.
總體來說Desmond認為拆掉高牆和解除隔離意味著從經濟,社區,政策,社會等多個層面,打破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各種障礙,實現更多的平等與社會整合.這是他解決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理念.當然,我個人雖不反對,卻也覺得這是很難做到的老生常談,畢竟當前絕大多數民主國家面對的是極端民粹主義橫行的狀態,以美國這樣競爭狀態的兩黨體制,在這個問題上想再向更左的方向前進只會引來更大的反彈,而且許多進步主義高掛的州政進行的減貧成果並不理想,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這也讓一些原本也同情社會民主主義的人多少有些疑慮,比如某些地區零元購或是街上搭帳篷居住的難民遊民現象都讓不少人對所謂的左有了較大的恐懼或懷疑其成果.而這也是許多主張社會民主主義等左派的人始終難以解決的現實狀態,儘管也許他們之中許多人都是理論高手,講得一口好的社會政策及其成果,效應,但真實世界實際施行之後,卻通常不是那麼回事.特別在許多個體自身沒能力創造財富下,要一直不斷的要求那些富者,中產者分出更多的個人財富去救濟,但卻依舊還是不能改變窮人現況卻又要求更多時,就會有許多人難免開始懷疑那些絕對的平等博愛主義看起來很好,但同時卻也可能是帶人入地獄的另一個入口,並沒有理論主張者說的那樣的理想與美好.畢竟,人的私慾與惰性似乎都不太在他們的考慮中,但真實世界卻告訴我們,確實存在著許多期望不做任何付出的搭便車者,且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去改變他.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