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進婆羅洲+戰火紋身的監視員前進婆羅洲+戰火紋身的監視員

前進婆羅洲(李展平)+戰火紋身的監視員(李展平)

              這兩本書都是基於"老兵的台灣史"閱讀後的延伸,應該也是同類題材中較完備的口述歷史紀錄,因為同步有影音的紀錄,這裡的文本內容較貼近口語,因為引用語比較貼近人物本身的認識狀態,因此比起那些所謂的後設敘述要更真實些.

              文本大部分內容是以台籍監視員自述生平遭遇,與作者描繪監視員生活現況為主.雖然不能排除書寫者主觀的感受與認定,但我以為這本作者的立場角度倒是明白清楚,他是以監視員的歷史角色,過往遭遇,與對曾經面對戰犯懲處的部分同情為基礎,其實大多數時候他是除卻國族認同心態與立場,而從單純的對台籍監視員個人的立場與觀感說事,如果有個人同情,那也只是基於對於曾經或當下弱勢者人道上的思維與情感,這其中並沒有以基於國族或人權心態去糾正某些歷史問題的部分.

              由於內文大體上是''老兵的台灣史"中部分人經歷的細述,書寫,這裡不打算再重複相同心得文,但推薦本書值得留心去注意閱讀的部分,就是這些曾經的監視員對於自身過往經歷的描述過程中會不經意地將他的世界觀,知識觀,國族觀的主觀認知面向表達出來,這些雖未必算是重要內容,卻是值得留心的重要事項,這類口述書籍閱讀就是要讓我們理解當事人內心真正的感受,與想法,選擇,因由.所以主筆者或說是代筆者角色通常應該是較為隱藏的,至少他主觀的意識不太應該駕馭左右成為受訪者的主觀,或蓋過它,這兩本書的作者在這個面向上做得不錯,個人以為原因倒是清楚的,李展平是以人文關懷面向這些被迫甚至無選擇自由的個體監視員,而不是拿一個定外框架去塞入監視員的遭遇.但作者本人的意識卻也並不因為如此做就消失在文本中,只是他很清楚地將自身價值表達與監視員的價值觀分列清楚,讀者不會混淆,這就值得尊重了.

               另外一種觀點是在書外的,就是以漢納鄂蘭"平庸的邪惡"為起點.不要誤會,這裡不是要以此觀點向監視員罪咎,而是要說明一種常見的誤區,就是表面上,雖然人們似乎有一套對於人間過往事務評價的基礎,甚至大多數時候對於正義的標準總是喊的震天嘎響,但其實人們在使用它時依舊是分關係,別遠近的.國內文人為文常能看到這樣的分別處置狀態,比如說要是有人觸動了反人類罪,我們會根據這樣行為的根本給予所有犯者一視同仁的評價嗎?或許吧,當一切的相關結果與成因都是屬於外來的,與已無關,無涉的,或者人們就能無顧忌的依準繩進行評價,希特勒納粹嘛,老毛史達林共產,日本軍國,就那樣.但若涉及與己相關的,內部的,認定上是自己人時,評論便不太能夠把原先的慷慨,自然,無顧忌給拿出來使用,總是需要躲閃,模糊,或顧左右言它.當然這還算好的,另一種就不說了,人文社科的文章寫到那種維護程度也算另類自縊,造假影視劇也當然順勢而生,沒什麼的.

               因為是口述採訪書寫,這倆書雖然未必提供太多作者的思維面向,但它呈現諸多歷史人物的自述,反而恰好糾正了需要利用監視員角色,身份與經歷說另一種故事的人的扭曲.只是這也需要閱聽者,讀者自行發現其中的不同,畢竟放在這個能快速回饋input的時代中,這種真東西很容易的就被忽略跳過了.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