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布斯堡的滅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奧匈帝國的解體 (A Mad Catastrophe: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Habsburg Empire,Geoffrey Wawro)  

  哈布斯堡的滅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奧匈帝國的解體 (A Mad Catastrophe: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and the Collapse of the Habsburg Empire,Geoffrey Wawro)

     歷史事件沒有太多新鮮事,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上演內容差不多的故事,人們紀錄信史的時間雖然不長,總也有兩千多年,但那些類似的愚蠢行為為什麼還會重複發生?以致有時會懷疑,人們看那麼多歷史,那個究竟目的何在?有變比較聰明,還是心態與視野變得比較寬廣?

     這本書書名雖叫哈布斯堡的滅亡,但實際關於哈布斯堡歷史的內容不多,重點還是放在奧匈帝國上,即便哈布斯堡家族實際上掌控著奧匈帝國,大部分內容還是鎖在奧匈帝國的形成與解體,奧匈帝國時間從1867到1918年,但作者Geoffrey Wawro是以1914年6月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人暗殺談起,然後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述東戰線奧匈與塞爾維亞,奧匈與俄國兩條戰線上的戰役,直到1915年第三次進攻塞爾維亞失敗,奧國將軍隊指揮權讓德國主控為止,其後的3年竟然只用不到半頁的內容快轉.然後最後結尾略述了奧匈的解體,南斯拉夫的形成,與哈布斯堡家族流亡海外.

   書的前三分之一寫的很好,把奧地利與匈牙利不得已的結合成奧匈帝國的原因,發展,與可能形成的問題,涉及巴爾幹半島上的種族,宗教等紛亂問題都有涉及,對於了解中歐東歐,甚至對於現在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國家間屢見衝突的現象,至少能有所幫助.此後內容進到了戰場,東北線奧匈帝國在波蘭境內與俄國交戰,東南線則進攻塞爾維亞.因為都是戰史,配合著書賦的地圖看,能大概了解進軍的路線方式,與雙方的謀略,但戰史內容一般都是流水帳,相對枯燥無聊,此部分呈現最多的就是奧匈帝國的主將攻俄線上的康拉德與攻塞線上的波提奧雷克如何領銜一堆愚笨的將領指揮,讓士兵在陣地中無腦的東奔西逐,沒有被俄國或塞爾維亞的砲彈打死,也是累死,餓死,凍死.另外就是呈現奧匈帝國這個多民族國家是如何的愚蠢自發地引起內部民族彼此間的不信任,不同民族的士兵甚至可以在戰場上擺別的民族的道,完全沒有自身屬於同一個國家的觀念,以至於這大部分枯燥的戰史成了愚笨與種族分裂的歷史過程.

    1867年2月建立奧匈帝國是一種折衷和妥協的產物,奧地利帝國原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但19世紀中葉,這個帝國的國力被大幅削弱,1859年的義大利獨立戰爭使它喪失了在義大利的所有非奧地利歷史領土,1866年普奧戰爭迫使它被排除德意志邦聯之外,境內的匈牙利對維也納的統治也非常不滿,在帝國的其它許多地區民族主義思想也不斷加強,造成了空前的叛亂,匈牙利人是奧地利中第二大民族,它的面積占了帝國的二分之一,為了保障奧地利皇帝在匈牙利的地位,和防止這麼一個強大的國家脫離奧地利獨立,法蘭茲·約瑟夫皇帝不得不與匈牙利貴族舉行談判,尋求一個可以使他們支持的折衷方案.一些政府官員勸告皇帝最好與所有民族主義領導者談判,來建立一個多民族聯邦國家,他們擔心單獨與匈牙利貴族談判會遭到其它民族的反對,法蘭茲皇帝無法忽視匈牙利貴族的勢力,而這些貴族只願意接受一個他們與奧地利傳統貴族之間的二元體,因此,這個充滿先天民族衝突危機的方案備付諸實行,奧匈二元帝國則正式建立,一個看來實在不倫不類,力量上一加一小於一的國家出現.奧匈帝國有三個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奧地利政府和一個位於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奧地利各有各自的議會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權力理論上是至高的,但實際上是有限的,這種共主荒唐式的設計直接為這個國家埋下覆亡的因子.

   而一個至少包刮七個民族的國家,它的日常運作已經有這些因為民族,因為地域所創造的分裂條件,而反映在它軍隊的組成上則是更大的問題,民族不一,語言不同,光是命令的下達該用德語還是匈牙利語,還是其他各民族的語言就是個難題,因為士兵為不同民族,不一定都能聽懂德語,而奧地利軍官也沒有辦法學會所帶領部隊士兵的民族語言,加上族群分別,利益不一,少數民族認為自己不過是奧地利軍隊衝鋒用的砲灰,以致先天上就缺乏對這場戰爭的熱情,為誰而戰?這個多民族國家很清楚的為後世寫下範例,想要靠強調一個單一民族的統治合理性,合法性,優越性的多民族國家,在國家遭遇危機,或是如奧地利這種擴張企圖的時刻,那些不論多數或少數在承平時期被壓抑或被壓迫的人,就成了自己內部最大的敵人,更何況巴爾幹地區的民族分布不是完全的塊狀連結,各有其散置之所,斯拉夫人,馬札兒人,還是受到伊斯蘭影響的宗教民族與天主教徒,東正教徒的對抗,妄想以一個民族極端優勢的統治而維持長期一統,本來就是難題,於是乎戰場上有大量的逃兵,戰鬥時整營整團的人直接投降俄軍的不在少數.

   而對於進入20世紀之後,世界大勢與戰爭科技的轉變,顯然哈布斯堡王朝所擁有的不僅是落後,且幾近於無知,高階將領如康拉德,波比奧雷克無有用的戰略,無戰術,實際的交戰場所中,基層部隊缺乏戰法,且落後於當時的世界,當別的國家已發展出新式火砲下的壕溝佈陣與守御之法時,奧地利地將領竟然還在採用19世紀的密集隊形進攻戰術,彷彿一個自動向敵人火力衝鋒前進的人肉靶子,自動送死還在最後一刻妄想用刺刀拚搏,結果是連敵人都還沒看見,就死在敵軍的第一道防禦壕溝上.在更高戰略的層面上,奧匈帝國本身軍工發展不足,事實上可能是沒有料到大戰來得如此之快,包括塞爾維亞,德國,它們的兵工廠我生產的砲彈數量不足,往往前方士兵面臨無彈可用的狀態,俄國人更慘,參戰的士兵們有三分之二的手上沒有槍,只能在戰場上碰運氣撿拾陣亡的士兵的槍枝上場,根本就不像一場在歷史上的大戰中該有的那種強國的樣子,儘管前方如此地拮据,但康拉德,與波比奧雷克兩人大多數時間卻只待在遠離戰場幾百公里外的司令部,美日享受大餐,散步,閱讀書報,與忙著高層疏通關係好掌握國家軍隊的絕對指揮全力,而法蘭茲根本上是個老而頑固無用的皇帝,以至於這種並不令人意外的結果出現,德國人在1915年之後已完全無視於奧地利將領的存在,認定了它們的無能可能導致東線有失,直接承接了軍隊指揮的主控權,或許也是這本書在1915到1918年只用了半頁交代結束的原因,名存實亡的奧匈帝國實在是完全乏力.   

  1918年戰事越來越不利,雖然帝國內少數民族領導人對哈布斯堡仍保持忠心,但此時已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利益,當協約國的勝利顯而易見時,脫離舊的帝國自然成了名正言順的事情,哈布斯堡已經無法將這麽多的民族聯合在一起,因為戰爭使經濟發展停止,許多戰前在維也納政府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導致各地的不滿,在這些條件下極端民族主義倡導者獲得了支持.1918年10月捷克首先宣布獨立,匈牙利其次,川西瓦尼亞大多數地區加入羅馬尼亞,南部的斯拉夫地區聯合組成了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而一次大戰戰勝國承認這些新的邊界,改變了巴爾幹的政治地圖,1920年匈牙利恢復成單一的匈牙利王國,但沒有國王,奧匈帝國的最後一任皇帝卡爾大公企圖占據這個王位沒有成功,他被放逐到葡萄牙的馬德拉群島,後來死在那裏.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就此解體,但值得注意的是,肢解奧匈帝國並非戰勝國最初的目的,,其實當時有不少人認為奧匈帝國的解體,不但無助解決當地的民族問題,反而只會使這個地區的局勢更不穩定,分裂出來的國家表面上遵從民族自決,但實際民族疆界劃分混亂,比如直到戰前都擁有過完整歷史疆界的國家如匈牙利慘遭分解,而有些組成民族不同,不應合併進單一國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或羅馬尼亞等都成了多民族國家,這些民族和疆域的劃分非但沒有使得東歐和巴爾幹人過上新生活,反而招致這些國家經常彼此互相攻擊,且從那之後直至今日仍是東歐和巴爾幹問題的禍根.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peculatortw 的頭像
    speculatortw

    打醬油的汗牛馬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