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法西斯靠攏:從尼采到後現代主義(The Seduction of Unreason: the intellectual romance with fascism : from Nietzsc,Richard Wolin)
這翻譯書原名是按英文原書名照翻,非理性的魅惑,10年前就出現了,可是卻沒注意過出現過這麼一本書,最近換了這樣的一個書名果然就吸引到我這種讀者.原以為學術味會很重,但實際看下來,負擔也不算大,比想像中輕鬆.不過最重要的是我想像可能的國際趨勢,或正在進行的社會走向氛圍確實能在裏頭找到線索,印證自己的觀察與過去歷史的相似處.也許出版社也有相同的體會,所以才會改了一個市場味較濃的書名.
不過即使原書名"非理性的魅惑",恐怕都有陷入不夠精確的意思,從中文字面解釋,非理性似是理性的反義詞.不過,在這本書裡,站在理性對立面的不該稱為非理性,而應該稱作精神的,意識的.非理性三字不夠精準,本身也存在貶抑的意思.這樣會讓本書批評的那些觀點一開始即被被錯誤理解,以為批判的是一些沒有道理的狂言悖論,實際上並非如此.這本書名向法西斯靠攏,他的副標題從尼采到後現在主義,指得是一群知識份子,文人,哲學家,宣傳家,與媒體人.因此並非人存有非理性才會向法西斯靠攏,而是指以上各類擁有較高智識的一群人向法西斯靠攏,這些人包括尼采,榮格,傅柯,高達美,巴岱伊,布朗修,李維史陀與解構主義下的思想家,以及海德格,范登布魯克,布希亞,齊澤克,史賓格勒,施米特等文化人,哲學人.其中若非在知識界有赫赫威名,就是學院內的翹楚.是的,將書名的意思約化成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知識份子成為法西斯主義的支持者,而且是法西斯政權背後哲學,思想理論的主要推動者.當然其中難免談到投機政客與戰敗區苟存求生的名人,因為非重點,倒是不必在意.
個人閱讀後整理作者Richard Wolin的寫作邏輯是這樣分的,從時間看在1930年代,兩次世界大戰間出現了一次法西斯狂熱,包括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甚至法國內都有大量的知識份子傾向並投入法西斯政權,Wolin想的是為什麼是那個時間點?那個時代有甚麼問題以至於法西斯主張能夠吸引人心?那個時代的社會問題與狀態究竟是如何?接著自然會衍生這樣的問題,如果分析能描繪當時的時空環境,又能理解出現法西斯的時空背景,若是觀察者發現那種困窘的狀態又再度出現,自然會自問是否可能在現代再出現法西斯主義主掌國家政體的情況?是否現在又有一些知識份子的主張中潛藏的大量的法西斯主張?當然,作者其實並沒有依照上述的結構來寫,這只是個人簡化了他的書籍觀點,畢竟讀者容易被這書中大量出現的知識份子與他們的思想主張搞得暈頭轉向,反而會失去理解這本書的實際要旨的可能.
閱讀本書首先要理解為什麼要探討理性或非理性.事實上這是一個時代發展的歷史過程與結果,是一個頗為巨大的問題,牽涉社會學,經濟學,乃至於哲學.18世紀人類世界有了不同的樣貌,科學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物質世界,改變了生產與經濟的模式.在政治上有美國與法國的大革命,民主,自由,平等等觀念成了先進國家的政治先導價值,啟蒙思想家洛克,羅梭,孟德斯鳩等人的觀念與人文主義逐漸的傳播到各地.以上種種,正建立一個被稱為"理性"這樣的背景下進行.這樣的發展經過了百年,人類確實迎來了它在物質世界中的進步,更迎來的相對開放民主的政體與國家,資本主義與民主政體成了主流的觀點,甚至成了普世價值.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或喜歡所謂"理性","科學","民主"全面主掌世界的現象,首先對此現象有所懷疑的就是哲學家,他們認為這種建立在機械性思維下的生活,創造的是一種完全虛無的社會,只是將"理性"當作宰制一切的"威權價值工具",在它們看來所謂的民主也不過另一種未經辯論就主張一切"威權體制",在他們看來"理性"所創造的是一個虛無的社會,一個無意識的人類,人們的生活陷入空虛,貧乏,人類理性的生活事實上就是一種機械空洞毫無精神力的生活,因此他們對於這種生活型態提出問題,向其他人宣傳理性主掌世界可能帶來的禍害,而這其中具代表的人物就是尼采.在當代人的眼中,尼采只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家,但是作者透過納粹政權引用過的尼采觀點來作為主張的這一歷史行為,也將尼采哲學拉到了政治思想的範疇中.尼采究竟是不是法西斯主義者並不能從他的主張中推論出來,但是他的"權力意志"的觀念主張意志力量在人類行為上的重要性,就是對於"理性","知識論"的挑戰與疑問,而這也是本書開篇就談論尼采的目的,也是個人所說,以非理性為題是個誤區,真正談的是那些提出相對於理性的"精神","意志"成為主導人類邁向法西斯政權的知識份子,思想家與媒體人.
尼采在1872年出版了"悲劇的誕生:源於音樂的靈魂",與啟蒙時期傳統中認為古希臘文明屬於高貴,單純,優雅宏偉的看法不同的是,尼采將古希臘文明描述為兩種獨特派系的鬥爭,阿波羅派與迪奧尼索斯派.阿波羅在尼采來看屬於原則上的個人主義,帶著其優雅,冷靜以及對於外表美觀的重視,人得以立刻將其自身與樸實的自然界區隔開來.而迪奧尼索斯則代表了酒醉,非理性,以及無人性.尼采受到叔本華提出的非理性成分主導人類創造力的概念所影響,他描述了在蘇格拉底之後阿波羅派如何支配了西方文明的思想,並且提出德國浪漫主義作為復興迪奧尼索斯派的可能方式,以挽救歐洲的文化,即非理性才能挽救歐洲.尼采所提出的"上帝已死"成了存在主義的中心論點,如果沒有上帝,那麼就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如果沒有必然的價值或道德律,那麼人類應該如何自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尼采的思想開始被人與納粹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相連結,這很大一程度上是由後人選擇性的解釋尼采的理論以正當化對其他人種及國家的戰爭和侵略,儘管尼采本人曾明確反對反猶太主義.
於是讀者在這裡會產生兩個疑問.尼采不是法西斯主義者,但尼采的主張是否存在法西斯主義誘發的因子或啟蒙思想的可能?在本書中後面的其他人物若非曾投效納粹,就是曾在不得已下為納粹或法西斯政權服務,但我們是否能就此定義或推論他們的文化,哲學,思想,或是見解的提出必然會導引出法西斯主義?即因為他是壞人,所以他的主張一定是導向他行為的必然要件?那些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者的思想主張者就一定最終會向法西斯靠攏?要知道前述那些領域裡被指控者的徒子徒孫可是遍布全球,要做一個征服式定義根本不可能.就以尼采為例,尼采定義哲學應該具備的條件是想像力,自我主張,危險,創意,以及"價值的創造",從這裡觸發他質疑了某些哲學傳統的重要假設,如"自我意識","知識","真理",以及"自由意志"等觀念.他批評這些傳統概念是沒有足夠證據的,他改提出力量意志來解釋人類的行為,尼采提出了他對生命的觀點認為那是超越善與惡的,否定了人類世上存在著一套普世的道德.他重新評價了稱霸西方哲學已久的人文主義傳統,他主張即使是對於弱者施加支配,佔有或傷害,也不見得是任何人都有資格加以指謫,貫徹了道德相對主義以及觀點主義的論點,曾這裡我們可以得知,他提出"意志","精神"對於理性,知識給予世界的另一個答案.如國這其中有任何衍生出向法西斯靠攏,那也是後人的添加與曲解篡奪.而非尼采本意.但是後面的那些為納粹服務者就未必是如此了,這是我們必須解的一個區別.
至於後納粹時間呢?即1945年以後歐洲出現的極右派政黨是否會進一步地站上全面執政的地位,並由此導至新一輪的法西斯統治出現就是本書試圖引導思考的一個問題.要指責傅柯,李維史陀等人的思想中有向法西斯靠攏的可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雖然文化相對主義,還是種族差異確實能導引出"種族歧視",或是強權壓迫,但能否就此推論出後結構主義,抑或解構主義者就是法西斯主義的導引者實在不是一人一言即可論證,總不能因為傅柯說"理性是酷刑",就要說他反理性,反理性就是法西斯,這未免也陷入教條式推論,更不是理性思維者所為.所以個人對此持保留態度,但我相信那些學術主張可能透過廣泛的衍生傳播,斷章取義,或被政治人物引導而有了變形的可能,而就此衍生出法西斯類的主張確實是可能的,加上我們對於書中某些人物的主張與生平並不清楚,很難就Wolin的說法給予絕對的信任.
雖然那些後現代的哲學家,思想家,與文人未必能全被歸類為法西斯主義者,不過作者的目的其實還是在於現代是否可能出現法西斯政黨全面執政的可能,著眼點是歐洲當時(此時原文是2006出版)反移民主義的熱潮正在向上,我們也可推論這本書重新改名出版的可能就是對川普現象與中東難民進入歐洲各國所產生的負面效應的憂慮,因為這些地區的極右派主義正在選票上創造新高,而使法西斯主張者有逐步走向執政的可能,如此自然非世界之福..
不過比起族群移動帶來的威脅,個人認為有一個非理性魅惑最大的根源,就是後資本主義發展下中產階級的崩潰或物質生活停頓不前所產生的影響,從時間看1930年代的大蕭條是法西斯的根源,加上德國義大利等國內政的異化,根本原因就中產階級生活的崩潰,使得這些人必須找一個出口,法西斯主義就得到青睞.而現在跟1930年代有著那麼一點類似,人類經濟生活的成長趨緩,全球化下不同地區的中產階級有了看不見得競爭,使得很大部分的人生活落後了,因此有了類似的開始.我個人認為從1931年史賓格勒出版的人與科技一書的觀點,會更加重人類往法西斯靠攏的可能,他在書中指出人類歷史整體發展的觀來看,是人類與機械化力量鬥爭,而人力註定要失敗,現代人類的浮士德精神無可避免地會反撲並毀滅它的創造者,在實際的生活裡,這個浮士德可能就是"人工智慧".因此除了機械化的生活外,人工智慧是否對中產階級的工作產生重創,如果這個現象發生,那麼法西斯的主張確實可能回贏得更多人贊同,而這不僅僅只是單純的避開全球化就能逃得掉的困難與問題,對於此確實值得我們憂慮.
這本書對於思想理論談的不多,有一些學術八卦,但也存在某些知的偏見,但大體而言是值得一看的書籍,對於過去的法西斯政權我們未必需要理解,但是對於當前可能的向法西斯靠攏的現象確實值得人們去觀察,思考,除此之外,本身對於人類精神意志討論所帶動對於理性生活的批判也有部分值得我們思考,比如非理性對於資本主義經濟生活可能的空洞化,虛無化,甚至在100年前就提出人們未來可能將虛幻當作實際生活,看看最近國外滿街尋找pokemon的人,不就是明證,這或許也正是之前看漢娜鄂蘭所寫的人的條件裡區分人類勞動與活動的一種根源,相當的啟發性,因此不論理性與非理性都有它值得討論與存在的理由.以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