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33585112.jpg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Singapore: Unlikely Power,John Curtis Perry)

   這本是關於新加坡歷史的書籍.基於先天歷史留存因素較弱,書裡的歷史記載主要還是西方人進入後的時間為主,此前多付之闕如.根據本書的內容,個人挑出1819與1965兩個時點為這本書切成兩半,1819前在英國人還未真正將新加坡列為重要的貿易點前,即使早有華人馬來人在此發展,但缺乏當時人的紀錄或文字,只能以在此發掘出曾經有過的部落文明遺跡來做簡短陳述,但所謂的淡馬錫或是新加普拉,其實也僅留其名而幾乎沒有太多實體遺跡可供參研,所以說只能是略述.到了1819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萊佛士正式進駐此地,才使有了一個能從現代視角觀察的統治敘述線,此時展開的便是殖民,一路到1965年新加坡脫離了英國開啟自治,李光耀出任總理,而有了另一段主體政治視角的敘述線.殖民與自治,萊佛士與李光耀恰是貫穿本書的主軸視角與人物.本書作者John Perry是個美國人,自然有他屬於美國人看事的視角與既定價值,這並非緊要卻是要留心的部分,因為內容涉及到政治批評與道德評斷,便會有不同於新加坡執政者為主體視角觀點的部分.

   作為一種特別的克里奧爾的存在.singlish與它對岸半島上所產生的娘惹峇峇或是中美洲,非洲所產生基於血緣的克里奧爾不太相同.正是正一點個人覺得值得作為一個特彆的研究對象.只是這似乎並不在多數研究者或觀察者的討論中心.因此豪無意外的,1819年存在的便是全球航路的新發現,西方人在南亞,東南亞這塊地區找到了他們不用太費力便能取得新穎商品促成經濟榮興的基地.因此新加坡最初是基於海洋,基於港口,轉運,基於貿易,最終是基於地緣政治而起.這一點固然有因為時運所繫,比如因為它的位置洽厄麻六甲海峽的東段入口,優於海峽中的其他位置,卻也有它關於政治上的必然性,比如英國殖民勢力的馬來半島與,東南亞群島的荷蘭人勢力恰好以此為分野.不論是機遇或人為,雖然它發展成一個新興的集散港口,並透過此地連結到英國的倫敦,使得它有機會往更高的可能發展.但是這裡產生了一個與湯恩比觀點相悖的現代城市國家,卻是眾人沒有預期到的.這裡的湯恩比觀點是指他曾表示赤道熱帶地區的人基於天氣炎熱,因此他們不可能如溫帶地區的人一樣活著戰戰兢兢而是經常產生怠惰安樂的態度,因此可能比較容易被殖民或是陷入貧窮..

   早期的發展故然有基於地理優勢,與附近自然環境所產生的作物,礦產的基礎.但真正讓新加坡高度發展的其實是"人".他們非常精準的理解自身在區域全球立足的根本,那就是港口,海洋,而其中的根本就是貿易,即使那只是殖民時期基於殖民主的需求所發展衍生的.但是地狹人稠,它的內需市場其實是不足作為創造出經濟持續成長的基礎,理解了自身必須向外求,從外找尋出路與經濟份額,才有可能持續高度發展.這是經濟面.而他們也非常清楚,即使湯恩比的觀點多少帶有歧視性,但是新加坡鄰近的兩國多少都存在那樣的人民特質,且從軍事上新加坡自知不可能與它們為敵,頂多能在短期的戰爭中對抗,但是缺乏基本生活資源的城市島國根本不可能打長期戰爭,所以他們雖然發展出自己的軍事力量.卻也知道與美中大國和謀才有可能生存.這裡面所有的需求,經濟的,軍事的.都是基於"人"的長期生存所需的根本,無關乎權力.無關乎其他.因此,我認為這個克里奧爾在某些面向是發展成功的,不同於我們在其他地方所見,所謂的克里奧爾雖然有多種定義的演變,但時至今日它是指混合了多種族血緣所形成的新族群.雖然新加坡人並不是意義上血緣融合的克里奧爾,起碼目前不是,它是一種混多多族群多文化形成的文化上或虛擬國族上的克里奧爾,但人們對於追求以上兩者,即"生存"的目標卻是較無雜音而成功的..

   而在港口經濟,貿易轉運的發展上雖然一直是主力.但新加坡經濟上有一個特點就是能較早的發現了世界環境的改變.它們在獨立建國時即已發現了來料加工的優點,進一步的發展了自己的製造業.也很快地在造船,石化外,找到了半導體.同時到了90年代,又開始了從製造業轉金融服務為主體的時代,進入本世紀則是以創新研發等知識經濟發展為主軸.而這些發展除了機遇,主要還是主導經濟政策與發展者的眼光.而在這些備標定的事業發展,他們也試圖找來最優秀的人來領導.以優秀的人找優秀的人參與發展,是他們國家能一再成長的根本,菁英主導專業,法律遏制貪瀆,又有高額的收入誘因,蘿蔔與棒子雙管齊下,自然能夠誘導有能力的人加入,而那些想趁機混水摸魚的人則沒有機會,我以為才是本書所有談論問題的關鍵.因此表面上這本書內容主要是鎖定經濟發展面與政治獨裁面來探索,並因而衍生出對於民主制度,文化發展,個人行為箝制的探討,而Perry基於美國人的價值自然對此有所隱性的批評.而且這兩部分也是大多數對於新加坡探索或報導者所偏重的主體,因此個人反而覺得流水讀過即可,因為未來真正的問題可能不是基於種族或是政治問題.而是這種發展模式中不知不覺的有轉趨菁英集中化的現象,這會造成一些底層的問題,正如作者在書裡寫的笑話:"麻六甲海峽有條兩條狗正在向彼此游過去,一隻游到對岸能找到好工作好生活,另一隻游到對岸是為了尋找汪汪叫的自由".為了經濟發展它們找到一些創新的領域,與行業佼佼者進入,為了經濟發展也破例開賭讓其他國家的人來玩,可能相對限制自己人或是非創新行業的老住民,對於新舊加入者在新加坡國策中關於道德溶入法律的認知可能會是衝擊.

   正如開頭所說,這書可一分為二,獨立前多談的是殖民與隨歷史發展來的機遇.獨立後多談的是以人民行動黨,即李光耀主導的政體如何領導從政治,經濟,生活,環境各方面的決策與個案結果.整體內容不少,但許多偏於枝節,讀者必須自行掌握它的敘述核心.但也有些部分值得從本書開始再做深入探索,比如一些競爭上的隱性問題如泰國的克拉運河的興建涉及大國間的角力與對新加坡的影響有提及,或是它與馬來西亞,印尼鄰國間的實質關係,作者只用了從飲水,農作物,填海造陸等庶務來暗示新國未來即使面臨被生活物資被馬來西亞封鎖下仍有能力獨力自足外,似乎也是另一種地緣政治變化的可能性.至於那些人人差不多都知道的開明專制,法律嚴酷,個人行為受限就不在多說,那必然在書中換佔有一定份,只是我個人有興趣的金融投資業領域的發展,這本書幾乎沒有,甚至可惜.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