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howThumbnail (1).jpg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Eduardo Galeano)

    這一本不在預定閱讀之列,我是要讀霍布斯邦的"革命萬歲".一翻之下卻發現那是本霍布斯邦的文集合輯,並不是共同主題下的專著,只是他過世後由他人以拉丁美洲為題戴個帽子將他過往寫過的拉美議題文章集合出版,不過論述觀點多過史料敘述,因此閱讀上可能需要粗淺的拉丁美洲歷史做基礎,加上近日疫情延燒讓閱讀時間增多了些,所幸幹脆先把這本找來看填補需要,再順勢跨到"革命萬歲".

   做為輔助閱讀,這本我採取簡單速讀,話雖然如此,但我不是隨意選擇這本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不論在意識形態,論述觀點的基礎其實都接近霍布斯邦.即使它是一本敘述史為主體的書籍,但是濃濃的左派立場,馬克思觀點的批判法與價值觀絕對可與"革命萬歲"搭上線.霍布斯邦是個老牌的英國共產黨員與歷史學者,Eduardo Galeano雖不是黨員,但他記者與文化人身分所帶來的社會觀察經驗與自身對日常生活感受的融合,加上受拉丁美洲蔚為流行的左派革命思潮影響,絕對都是讓這位烏拉圭人有強烈進步主義思想與文風的由來.因此,這雖是一本敘述史,但明眼人都能從文字中看到作者的憤怒,吶喊,不平,批判與情感的帶入,所以它不是我們一般讀的簡易的敘事史,或說是不帶個人喜好的歷史學者專著,相反的這是一本充滿著個人主觀喜好,意識形態明顯的敘事史,所以每一段的文字都似要讓讀者知道,拉美歷史,拉美民眾生活悲慘的歷史,與帶來這些悲慘的因果,當然這些都是從左派立場來看的.就我個人來看,以此書當年初版1971年而言這些主觀觀點完全合情合理,甚至對時空來說是絕對是合宜正確的,即使拿到當前也依舊正確,因為它是歷史,也是事實.但從那時到目前又過了50年,作者所在意的左派在許多拉美國家早已上台又下台數次,但這些國度如果依舊有許多人陷於貧窮悲慘,過著低於人類平均的生活,那麼顯然本書的觀點與立場就是因素的其中之一了,而在今日來看就顯得有點過時與僵化了,這才是問題,也是我們讀本書所必須持有的的基本態度.

   這並不是一部學術型的歷史作品.前面說過作者是帶著激昂與情緒來書寫,某些部分甚至可以看到過於偏激的想法.但對自己國家民族的命運與拉美人民的苦難狀況而言,Eduardo Galeano這樣的文化人是不可能如學者般保持客觀嚴謹.所以這本書比較不像正式的歷史書籍而像是一本血淚控訴,對掠奪者的聲討.我個人是自由主義者,在經濟上更傾向市場而非政府的力量,對於這種異化論述先天上較敏感.本書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的變化,道出拉丁美洲腥風血雨的長期歷史,主要是以政治經濟發展作主軸,沒有嚴謹的時序安排,也未依國別區分.每個小節是相互獨立的故事,這是書的缺點,完全沒有基礎的人可能會有不知道寫這些內容的目的,但碎片式的分節卻也沒有太多負擔,偶爾漏掉部分細節也沒關係,掌握大原則即可,這利於速讀.書分兩部分,第一個部分"地球的富有造成人類的貧因"描述帝國主義以掠奪國土以外的天然資源為目的,從拉美汲取大量的天然資源所以創造出拉美歷來的貧窮基礎.在Galeano的觀念中拉丁美洲國家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他們的豐富天然資源如礦產,農產作物等,加上充足的勞動力,西葡兩國便透過這個路徑首先從拉美大壓榨了大量的黃金,白銀回母國,又引進黑奴開礦與種植甘蔗,以此轉換成為對歐的貿易主體,而其他歐美國家則以間接對西葡貿易出超的方式來取得這些金銀,使得他們累積了相當大的財富資金,因此有機會進入工業革命,也趁此發展出現帶一本主義的早期型態.在這種結構下結果造成了拉丁美洲數百年的貧困.作者明確提出藏在拉丁美洲血管裡的血液是:黃金,白銀,蔗糖,可可,橡膠,棉花,咖啡,勞動力,耕地與礦產銅,錫,鐵,石油.當時殖民主政權並沒有為當地人發聲,而是在歐洲母國政府的威脅與利誘下,創造出一個絕對的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與殖民主義完美結合的剝削體.當地人民在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高壓統治,統治者配合殖民主義讓當地的傳統工業,甚至農業工完全無法發展,只能任由統治者宰制.第二部分"發展是遇難者多於航行者的航行"主談英,美兩國把現代經濟體繫帶進拉丁美洲,但這樣的現代體系並沒有為拉丁美洲帶來改革或是產生新的經濟結構,而是讓更粗暴更殘酷的現代制度壓迫到更底層的人民.在經過第一部分的由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奴隸制度三合一的綜合壓迫後,Galeano認為拉丁美洲國家失去了自己建立現代經濟與融體系的的機會,特別是缺乏自有資金,只能向歐美等國借貸,所以拉丁美洲國家在獨立之後,英美等國人藉著著保護主義與自由貿易的名義入主拉丁美洲,正好給了當地的獨裁政權一個資金的來源,但是這樣一來歐美藉由出借資金給拉美國家而更加掌握了他們的資源,企業,甚至是控制了他們的政府,英美等國把拉丁美洲當地一切的工業成品往自己國家輸送,使得當地的貿易天秤往輸入國傾斜,當地的工業與貿易還是無法發展,歐美等國的資金的進入並未惠及當地人民反而留下的則是一大堆的汙染與破壞.

       殖民主義制度除了將拉丁美洲所有的黃金白銀掠奪一空,還大片毀壞原始森林,建立起了大大小小的種植園,種植園主從非洲引進了大量的黑奴與原先已經淪為奴隸的印地安人形成了奴隸制度,利用這樣低廉的人力與當地肥沃土地,為歐洲生產所需要的一切原材料.而歐洲人將三角貿易做到了極致,他們從歐洲裝滿武器,布匹,杜松子酒,小擺設,彩色玻璃豬等出發,到非洲將工業品換取酋長們俘獲的奴隸,最後將奴隸在美洲賣出,美洲的種植園就多了大量的奴隸在勞作,最後滿載各種不同的熱帶產品回歐洲,這些熱帶產品就是拉丁美洲被切開血管裡的"血液",歐美運回這些血液後發展自己的工業,然後三角貿易又可以繼續榨取,如此的惡性循環,但其中積累起了資本主義必不可少的原始資本卻從未在拉丁美洲形成.所以本書採用馬克思的觀點"資本來到人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些骯髒的資本被運往歐美使發明蒸汽機成為可能,也使得為歐美新興國家提供成為強權或為獨立戰爭所需的大炮的資金來源,而拉丁美洲就此一路衰退直到了今日.

      這本書的一個特點就是對上段所述對於殖民主義,奴隸制度,資本主義三合一的影響力對於拉丁美洲的破壞的部分寫得相對傳神與情感化,展現了作者的憤怒與不滿,就歷史作品觀點而言雖過於介入,但是Galeano依次將金銀,糖,橡膠,咖啡,在不同國家地區的影響寫的相當詳細,雖然顯得繁瑣,但應該是讀者特別能體會的部分,也更容易陷進了作者的邏輯與價值觀點,正是先由西葡殖民的開始逐步地將拉丁美洲發展的"血液"給偷走了,而西葡兩國又因為貿易關係無力抵擋其他歐洲國家,遂將這些經濟資源血液轉手到其他國家促成的英,美,法,荷等國在資本主義上的成功,但自己卻反而衰退了,而拉丁美洲不但沒有隨著貿易,資本主義的開展而發達,反而因為地利,資源都被掏空了而陷入貧困,落後,甚至成為混亂的地區.至於進入後現代,全球化之後,更是因為缺乏基礎設施,缺乏資本,不得已必須更加仰賴歐英美等國,加上現代金融關係的緊密,使得他們更容易因為債務,貨幣,資本市場的影響而更被歐美國家所掠奪資產與財富,特別是幾次拉美經濟風暴,既要被外資掠奪,又切不段與西方金融業或政府的連結與控制,似乎更難以走出困境.所以讀者能在書中看出濃濃的左派反資本主義的情緒與憤怒.

     另一特點就是除了以上的認知外,Galeano似乎刻意地閃避或忘卻了拉丁美洲人在自身的悲劇上應該有的責任.這本書在政治上或體制上傳達的是拉丁美洲國家從來就沒有真正獨立過,雖然政治表面上獨立解放了,在1780年左右便有拉美國家的革命運動展開,雖然從19世紀開始已經有許多國家正式獨立,但其實經濟一直為歐美帝國主義所掌控.從熱帶農產品到礦產,帝國主義肆意的控制著市場的價格,拉丁美洲各國家從未能擺脫自殖民時期開始的對帝國主義的經濟依賴性.即使拉丁美洲嘗試經濟獨立,發展多元化,工業現代化,但在全球化下拉美弱小的民族工業在自由競爭下完全的敗下陣,外國資本控制了每個國家,所以在這本以痛罵歐美帝國殖民主義遺毒節制的拉美,形成的悲慘不幸,正是達成其書籍的目標.但是,明顯的,在書中的許多段落我們都能看到不同拉美國家外號豺狼,殺人魔之類的革命者,或說是游擊隊頭目驚鴻一瞥的出現,可是往往卻沒有去交代這些因為政治對抗,或是權力爭奪者之間發動的叛亂,戰爭或政治對抗形成的暗殺,爆炸事件所帶來的影響,還有那些軍事強人,獨裁者所創造的不幸或阻礙經濟的部份.沒錯,一如作者所說殖民時代的大莊園或奴隸制度其實一直到了20世紀末都未從完全的從此地被消滅,即使表面上沒有了那種強制的制度,但實際上它的遺毒仍留存在社會,農村,土地與人關係的每個空隙中,甚至已經深入人的血管,所以儘管有許多打著解放名義的軍事革命,或是動員民粹的反對派領袖,它們都曾經成功地拿下政權,但是拉美因此而有所改變了嗎?那些打著救苦解難的浪漫革命者上台後的施政如何?成果如何?一個古巴已經說明了一切,但顯然作者不敢直接指名道姓的指向他們,一反他很直接的點名歐美自由主義的禍害那般憤恨與強硬.顯然這就是問題所在,也是我開頭說的,這書出成於1970年代,許多看法與觀點其實需要重新的修正才較符合現實狀態.

    從書籍論述結構來說有點雜亂缺乏系統,但想看一些拉美過去歷史算是國內少數的選擇,因為我是要接著看霍布斯邦的"革命萬歲",在調性與意識形態上應該是能夠相互聯繫與看見差異的一本,畢竟霍布斯邦是個正統歷史學者,應該會有不同於本書的修正或後期看法.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