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00111.jpg

太多幸福(Too Much Happiness,Alice Munro)

    公園裡有人在打羽球.一條虛擬線隔開了兩個看來是中學生模樣的女孩,你來我往,白球就這樣在兩人間來回,形成一個個弧形.偶爾有球擊到拍面的邊緣變為不規則回擊向旁落下,就必須得有人彎腰撿球.這種公園羽球與賽場邏輯是相反的.賽場上網前快速來回是希望對手接不著球,刁鑽犀利強勁,打來刺激;公園裡雙方則一心企望球能在空中持續來回越久越好,一直撿球是沒意思的.實力相當的人會選擇屬於他們的賽場,這是羽球很少有異性會同場競技的原因,快打暴力,慢打乏味,總有一方受不了,且真要這樣打,就必須有人遷就.問題是能遷就多久!?.

     "太多幸福"是孟若的10篇短篇小說的集子.與書名同名的那一篇"太多幸福"被安排在最後一篇,讀完了此篇才意識到這10篇作品是有共通主題的.主題是什麼呢?那就是即使經歷千苦萬難各種挫折也要向上追求的女性知識分子,與即使受了高等教育仍逃不脫男性價值構築社會的各追殺打擊的女性求知者.寫的就是高知女性的奮鬥,困惑,悲喜.而恰是這最後一篇的主角顯示了這兩種特性,我才意識到前面9篇其實都在說著類似這樣的故事.

      孟若在"太多幸福"裡以一個實際的人物索菲婭.柯瓦列斯卡雅為原形,以近似側寫的虛構方式完成此短篇.索菲婭她同時是一名數學家與小說家,生於19世紀的中期,於19世紀末逝世,是這本集子裡唯一真實人物與不在20世紀生活的人,她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科學院士,北歐第一位女教授,也是除了義大利外,世上第一個擔任數學女性教授的人.她出生在一個俄羅斯傳統貴族家庭.父親是位脾氣暴躁的將軍,從小索菲婭就在數學方面展露了驚人的才華,這讓父親十分高興,為索菲婭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環境.當時的俄羅斯還在處於沙皇統治下,十分保守,女性地位低下,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只能聽命與男性,婚姻就是女人的歸宿.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極度渴望深造的索菲婭想出國學習,但保守的父母並不願意她出國,她不得不借助假結婚,走出了俄羅斯來到相對開放的歐洲.索菲婭假結婚的對象弗拉迪米爾是姐姐阿紐塔介紹.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有良好的教養,但並沒有能讓長輩看得上的事業,更沒有殷實的經濟條件,但好臉面的將軍那裡能丟得起這個人,只能為這對新人舉辦了盛大的婚禮.雖然弗拉迪米爾成為了真實夫妻,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但索菲婭心裡是清楚,自己並不愛這個男人,也永遠愛不上這個男人.雖然他的正直,善良,勇敢,有擔當都足以讓她心生敬佩,但她明白那不是愛情.於是便有了本篇的男主馬克西姆的出現,這個男人令索菲婭覺得自己真的進入幸福的大門,他們才華相當,惺惺相惜,而重要的是馬克西姆身上有一種能讓索菲婭折服的氣概,他佔據了她的心靈,大腦,甚至控制著她的情緒與言行舉止.

      在遇見魏爾斯特拉斯教授之前,索菲婭對男權社會的抗爭是無意識的,散亂的,在四處碰壁中求得一絲喘息.但當她成為教授的學生,甚至曾經因為老師衝動的國王去信還一度寫信給老師調侃他,她在反抗男權的路上似乎找到了一點方向.但這條抗爭的路走得極為艱難,她是一個女性,又生在一個壓抑女性的舊時代理.她只能用匿名的身份在知名期刊上發表文章.如果她用真名,立刻就會遭到拒收,甚至會被質疑剽竊了哪位男性的成果.而教授為了幫助索菲婭,悄悄把她的著作向法國科學院匿名投稿.索菲婭因此得到了世界矚目的數學屆最頂級的獎項勃丁獎,鮮花和掌聲才隨之而來.但即使如此,也沒有大學願意給他與男性平等地位的教職."她們給了她勃丁獎,他們親吻她的手,讓她在最豪華,明亮的,高雅的房間發表演講,給她獻上鮮花,但是,當她需要一份工作時,他們就關上了門,他們考慮這件事的時間,不會比考慮雇用一隻受過訓練的黑猩猩更久".

     而門羅寫了馬克西姆的當下為"他覺得自己被忽視了.在索菲婭的盛名下,他變成了一個看不見的男"."她除了是一名數學家,還是小說家.而他一個也不是,巴黎人該多麼失望啊.只不過是個學者,一個人男人".他的不平衡,他被灌輸的男性價值,以毫不掩飾的方式表現出來,他需要暫時離開,結婚的約定被擱置了.在與馬克西姆的關係中,相對於索菲亞對他的迷戀,馬克西姆似乎不能原諒索菲婭和他一樣才華橫溢,也不能理解她離奇璀璨的聲望,甚至更多的是對她才華的嫉妒. 在這種狀態下,索菲婭表現出女性柔順的一面,嚥下自己的驕傲,想方設法的寫輕鬆愉快的信去挽回自己的愛情,但馬克西姆對此的回應則是一句"要是我愛你,我在信中所寫的理當有所不同".而這一點也表現在她與弗拉迪米爾關係中.雖然是假結婚,但她仍出於出於感激而假戲真做.甚至在獲得最初的成功後,她背棄了魏爾斯特拉斯,背棄了數學,將得到的學位放在天鵝絨的盒子裡,然後擱進行李箱,一忘就是幾月幾年,與自己的丈夫流連在“沒完沒了”的舞會間.從這裡我們能看到索菲婭作為知識女性無奈與妥協的一面,而那個他想逃離的傳統女性的盡母職的觀念此時主導了她內在自我意識,這種心理使許多女性心甘情願地服從那種導致女性地位低下的社會分工,這或許就是索菲婭的人生悲劇的根源所在.

     擁有的至高榮譽的索菲婭就是幸福的嗎?她的成功對男權社會的反抗是成功的嗎?以上問題的答案明顯都是否定的.索菲婭終其一生都沒有逃開根深蒂固男權社會所構築羅網的影響. 她有這樣的成就卻依然經常自我否定,當斯德哥爾摩的女士們邀請她去參加宴會時,索菲婭仍然覺得自己在那兒是個怪人,就像隻通曉多種語言的鸚鵡,或者像天才兒童能不假思索的說出某年某月某日是禮拜二,卻不能安心地與這些人暢談交往.因此儘管被尊重,但對她來說也要成為"一名成功的太太"的這種渴望,在一個被主導的主觀價值中,其實或許更為強烈,也就是說儘管她想盡了辦法要脫離那個男性社會主導的價值觀的大部分,但不知不覺中,她還是陷入了性別的自我羅網,以致索菲婭在愛情中的不斷妥協與掙扎.

     "太多幸福"是一篇相對的極端,這裡的女性事業太過成功,那種男女雙方不對稱成就與知名度,看似能夠以某人遷就來短暫度過,但終其一身則不可能.其他的9篇就降維了.不見得非得有一個功成名就的女性,於是就安排男性窩囊頹廢吧."空間"裡一個精神病患的男人殺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一個傳統母親的改變與原諒.她在心理醫生和社工那兒無法獲得安慰,後來發現只有被關在監獄的患有偏執妄想症的丈夫才能真正分擔她的痛苦.即使在悲劇發生之前,她的丈夫已經對她糟糕透頂,但他卻是她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親近的人,她覺得如果她對別人講了她的丈夫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她就是背叛她丈夫,可能會造成她擁有的一切坍塌,這個女人最可悲的不單是顯而易見的慘劇,而是她沒有選擇,他對她的傷害常人無法承受,但她卻只能在他那裡得到慰藉.孟若以這麼一個典型女性角色開頭,到了"虛構"終於出現了一位成功女性.一個男人出軌的故事,當年第三者的女兒長大後成為了作家,主人公讀到了她的短篇小說,發現講的是當年這個女孩對她的音樂老師的愛.這個音樂老師就是主人公本人.她從小說中得知了女孩最後知道了她的關照其實只是為了吸引她前夫即女孩繼父的注意,女孩因此感覺到被愚弄,但在傷心過後留在她心中的卻是她和老師相處的點滴,而這些點滴在回憶中都令她感到幸福.主人公讀到後大為感動,決定去簽售會和女孩相認.沒想到簽售會當天,她站在像流水線的隊伍裡被快速帶過,女孩不但沒有認出她,她精心準備的禮物也被隨意棄置.她把虛構當真,跑去跟人家相認,最後人家根本沒認出她.這個女性自始至終是軟弱屈從的性格.她的這種軟弱或許出於自尊,不想讓自己陷入更加戲劇性的尷尬境地,但結果也只能是被別人粗暴地對待,還無處伸冤,儘管她離婚後一職獨立自在,好似個新女性,但結果只是個表現現象.

      "深洞"裡的一家人,父親冷漠,母親傳統屈從,大兒子表現欲強.父親從來沒有表示過對這個兒子的愛,但他救了兒子的命.兒子多次向父親表示感謝,但是父親也沒有流露出任何對他的感情.後來大兒子離開了家,進行了自我放逐.多年後,小女兒在電視在看到了哥哥在火災中救人,這一家人才重新聯繫上了大兒子,而這時父親已經離世了,原本平凡的母親卻學了滿身的地質知識.母親找到兒子,發現他九年來一直在乞討,而他願意見她的唯一原因是父親的遺產.他的冷酷深深傷了母親的心.他一方面不斷在做好人好事,但另一方面又對真正愛他的人完全不通人情.其實他心裡沒有愛,他對別人伸出援手不過就像當年父親救他一樣,不帶任何情感.但他又是個受傷的孩子,他在父親的訃告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就問妹妹這是父親的意思嗎.父親對他的冷漠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始終沒有放棄驗證父親對他的感情.失敗的家庭關係,母子親情,與新增的專業知識,一個以家庭為天丈夫為頂的女性的改變與遭遇.相同的"溫洛嶺"寫個大學女生在老式男性建構的遊戲裡,完全的失掉了自我,連最根本的尊嚴都沒有了,卻不知道究竟這自己有何關係."自由基"講述一名殺人犯闖入一位患癌命不久矣且剛喪夫的老婦人家中,她如何與這個殺人犯鬥智斗勇,最後成功脫險的故事.老婦人其實是小三上位,不久前猝死的丈夫在大學任教時與其外遇,從而離開了原配.但這個老婦人其實很普通,個性有點內向安靜,愛看書,甚至對陷入小三的角色是帶有一絲汗顏的,她給殺人犯講了一個原配通過下毒挽回婚姻的故事,只是在故事中原本作為小三的老婦人變成了悲慘的原配,為丈夫付出了所有,卻換來了拋棄,故事中的小三明顯就是映射老婦年輕時的形象,最後她巧妙地利用下毒達成了復仇,殺死了小三,並贏回了屬於自己的一切.故事外,也成功取得了殺人犯的共情,老婦撿回了一命."自由基"的功能在文本中唯一次提到的,它是搖擺不定,殺掉害細菌留下有益的,讓酒成有益或有害就在頃刻之間的物質,像極了老婦內心深處隱藏的情感,透過角色轉化,老婦終於釋放了自己內心深處積壓的罪惡感,也勇於面對了自己的某種不堪,甚至想要寫信感謝丈夫的前妻救了自己,一個曾經的女性愛情掠奪者的懺悔.

     到了"臉","某些女人","童戲".則是某些長大成人的女性的舊時印象抵抗,涉及到不得不面對逃也逃不過的狀態,一個紫色胎記的幼時玩伴,一個得白血病需要他人照顧的中年男子,一個智能有障礙的女孩."臉"表現出在父親的暴烈和母親的隱忍上,當然還有小三的自以為是和不要臉,整個故事爆炸的地方是小三女兒的自殘和她對男主的情誼.女生生來被教導得重視美貌這件事,她如此肯豁出自己的臉,是因為她此前善意的舉動讓他受到了傷害,正如男主父親的善舉令元配母親受到了傷害,每個人都守著自己被賦予認定的價值,也守著自己的傷疤,堅守的結果是一切都不可能改變,這就是生活."某些女人"則是強烈的諷刺,幾個女人在一間老房子裡爭奪著一個整日躺平病懨懨的男人,但她們爭的究竟時甚麼,財產,身分,位份,還是只是一口氣,一口別人賦予的價值氣?這篇敘事的第一人稱的"我"是一個旁觀者,也是一個收鑰匙的,對故事發展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人,她是躺平男主的手,腳,但男主對她似乎沒有看法,沒有感覺,她近乎虛無的存在,能看到一切,卻從不評論一切. 但透過雙眼睛,她應該從此厭惡了所謂的真愛."童戲'兩個深沉恐怖的女人,幼年時在他人眼光外不經意的殺了一個智能低弱的女孩,長大後兩個各有成就,一位嫁得好,一位有事業的單身女性,在其徵一位癌末臨終前的約見.罹癌者永遠做著贖罪似的志願者,第一人稱的我卻開始迴避任何一種固定的關係,她單身,那是一種恐懼,一直在進行的模棱兩可的人類學研究也是在企圖詮釋和逃脫這種恐懼,甚至她不惜用"偶像和白痴"這麼容易引發反感的名字,她只是想告訴世界和自己,自己沒有做錯,沒有偏離,我確實討厭她,偶像和白痴之間鴻溝深刻."木頭"則預示著男女能力的不可預期,與角色能力的可能翻轉,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其中孟若覺得最舒適的一種狀態,但這裡衝動的男人,被一個看似平凡又略顯無能的女人,他的老婆給救贖了,他甚至不知道危機一到,她連卡車也能開,也能搬起他脫離險境.

        這10篇小說都有一種壓抑的調門,略顯沉痛,有一種說不出的苦痛與怨恨鋪成背景,短篇作者果然力強,短小精悍值得慢慢閱讀,這裡面有許多長篇作品顯不出的氛圍與意境.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eculator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